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水资源量评价内容提要水资源的形成1地表水资源量评价2地下水资源量评价3本章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理解地表水资源形成与类型,了解水资源的分区,掌握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内容,理解径流还原计算,掌握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方法,了解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掌握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估算。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补给量和储存量的计算、允许开采量的评价模型;难点是水资源量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3.1
水资源的形成一、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地表水的定义:为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河流冰川沼泽湖泊水库§3.1
水资源的形成水资源量:主要为降水、蒸发和径流——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蒸发径流§3.1
水资源的形成地表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是由降水量的多少来决定的,所能利用的是河流径流量。因此,在讨论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时,重点讨论构成地表水资源的河流资源的形成与分布问题。
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3.1
水资源的形成(1)降水降水作为水资源的收入项,决定着不同区域和时间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空间分布状态,制约着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与数量。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3.1
水资源的形成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可表示为:式中:xmax——最大年降水量;
xmin——最小年降水量。
Ka值越大,降水量年际变化越大;
Ka值越小,降水量年际变化小,降水量年际之间均匀。§3.1
水资源的形成就全国而言,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丰水年和枯水年降水量相比一般可达3倍~5倍,部分干旱地区高达10倍以上。南方湿润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北方要小,一般丰水年的降水量为枯水年的1.5倍~2.0倍。§3.1
水资源的形成
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数理统计中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作为衡量系列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参数,称为变差系数Cv,又称离差系数或离势系数。变差系数为一无量纲的数。均方差σ均方差的表达式为:式中:σ——均方差;——均值,其表达式为:§3.1
水资源的形成
变差系数Cv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越大,表示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越大,反之就越小。西北地区:0.4;华北、黄河中下游:0.25~0.35;东北:0.2;南方:0.2以下;东南沿南海:0.25以上(台风)。§3.1
水资源的形成(2)径流河流径流的补给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补给来源。雨水补给雨水补给是指降水以雨水形式降落。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道的水量约占年径流总量的25%~30%。冰川、融雪水补给平均年径流量约50km3,约占全国年径流量的1.9%。§3.1
水资源的形成径流的时空分布径流的区域分布径流量的动态变化降水补给的河流>冰川、融雪、降水混合补给的河流>地下水补给的河流Cv值。秦岭以南年Cv值:0.5以上;淮河流域大部分:0.6~0.8之间;华北平原地区:Cv>1.0,东北地区山地:<0.5以下;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0.8以上;黄河流域:0.6以下;内陆河流域,山区的Cv:0.2~0.5之间,盆地:0.6~0.8;高原西部:>1.0,最大可达l.2以上。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关键取决于河川径流的补给来源和变化规律。§3.1
水资源的形成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河流径流: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以后,经由地面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河流径流,简称径流。径流过程: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为径流过程。分类:§3.1
水资源的形成表示径流的特征值主要有;流量Qt、径流总量Wt、径流模数M、径流深度Rt、径流系数α。
流量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以m3/s表示。
径流总量Wt:指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t时段内的平均流量为Qt,则t时段的径流总量为:§3.1
水资源的形成
径流深Rt:是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水深,单位为mm。其计算公式为:式中:t——时间,s;
Wt——径流总量,m3;
Qt——平均流量,m3/s;
F——流域面积,km2;
Rt——某时段t的径流深度,mm§3.1
水资源的形成
径流模数M:为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单位为m3/(s•km2),可表示为:
径流系数: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以小数或百分比计,其计算公式为:式中:Rt——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mm;
P——同一时段内的降水量,mm。由于径流深度是由降水量形成的,对于闭合流域径流深度将小于降水量,即α<l。§3.1
水资源的形成(3)蒸发蒸发主要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主要影响的因素是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等。干旱指数γ: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0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3.1
水资源的形成干旱指数γ表示某一特定地区的湿润和干旱的程度,γ值大于1.0,表明蒸发大于降水量,该地区的气候偏于干旱,γ值越大,干旱程度就越严重;反之气候就越湿润。我国干旱指数γ在地区上的变化范围很大。最低值小于0.5,如长江以南、东自沿海等地;最大值可大于100,如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站,干旱指数高达318.9。§3.1
水资源的形成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运动规律形成地下水定义:埋藏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之为地下水。
岩石的空隙性十分致密坚硬的花岗岩,其裂隙率也达0.02%~1.9%。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与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具有重要影响。§3.1
水资源的形成分类: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中的溶隙三大类。定量描述孔隙、裂隙和溶隙大小的是孔隙度、裂隙度和溶隙度。§3.1
水资源的形成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空隙中的水的主要形式为: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结合水松散岩石颗粒表面和坚硬岩石空隙壁面,因分子引力及静电引力作用而具表面能,而吸附水分子,在颗粒表面形成很薄的水膜。§3.1
水资源的形成
重力水当薄膜水厚度不断增大,固体表面引力不断减弱,以至于不能支持水的重量时,液态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自由运动,在空隙中形成重力水。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空隙中具有毛细管现象,形成一定上升高度的毛细水带,毛细水不受固体表面静电引力的作用,而受表面张力和重力的作用,称半自由水。§3.1
水资源的形成
含水层与隔水层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是指不具透水和给水能力的岩层。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为:岩层要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3.1
水资源的形成
地下水的分类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三大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这种水的矿化度一般较低,但因接近地表,水质容易被污染。§3.1
水资源的形成
地下水循环含水层或含水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径流过程中水由补给处输送至排泄处,然后向外界排出。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为排泄。径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称为径流。地下径流量常用地下径流率M来表示,其意义为lkm2含水层面积上的地下水流量(m3/(s•km2)),也称为地下径流模数。§3.1
水资源的形成年平均地下径流率可按下式计算:式中:M---年均地下水径流模数,m3/(s•km2);
A——地下水径流面积,km2;
Q——一年内在面积A上的地下水径流量,m3。§3.1
水资源的形成地下水运动的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地下水运动特征迟缓的流速河道或管网中水的流速一般都以每秒米来表示;地下水由于在曲折的通道中通行,用每天米来表示其流速。层流和紊流由于地下水是在曲折的通道中缓慢渗流,故地下水流大多数都呈雷诺数很小的层流运动,即水质点有秩序地呈相互平行而不混杂的运动。非稳定、缓变流运动地下水在自然界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呈运动要素(流速、流量、水位)随时间改变的非稳定流运动。§3.1
水资源的形成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又称渗透的基本定律,在水力学中已有论述,这里只引用定律的基本内容。线性渗透定律线性渗透定律反映了地下水层流运动时的基本规律,是法国水力学家达西建立的,称为达西定律,即:上式又可表示为:式中:v——渗透速度,m/d;
J——水力坡度,单位渗流途径上的水头损失,无量纲。§3.1
水资源的形成上式表明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称为线性(直线)渗透定律。渗透系数K是反映岩石渗透性能的指标,其物理意义为:当水力坡度为1时的地下水流速。过去许多资料都称达西公式是地下水层流运动的基本定律,其实达西公式并不是对所有的地下水层流都适用,而只有当雷诺数小于1~10时地下水运动才服从达西公式。§3.1
水资源的形成非线性渗透定律当地下水在岩石的大孔隙、大裂隙、大溶洞中及取水构筑物附近流动时,不仅雷诺数大于10,而且常常呈紊流状态。紊流运动的规律是水流的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这称为哲才公式,表示式为:有时水流运动形式介于层流和紊流之间,则称为混合流运动,可用斯姆莱公式表示:式中:m值的变化范围为1~2。当m=1,即为达西公式;当m=2时,即为哲才公式。§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一、水资源的分区分区原则由于影响河流径流的许多因素,如气象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等,具有地域性分布变化的规律,致使水资源相应的呈现地域性分布的特点。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流域完整性;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分区方法根据各地的具体自然条件,按照上述原则对评价范围进行一级或几级分区。常用的分区方法有: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分区可以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对评价区进行分区,如将评价区分为:湿润多沙区、湿润非多沙区、干旱多沙区和干旱非多沙区;或仅根据气候条件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等。§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根据天然流域分区根据行政区划分区全国性水资源评价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区(市、自治州、盟)两级划分,区域性水资源评价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自治州、盟)和县(市、自治县、旗、区)三级划分。§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二、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③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④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⑥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三、河流径流计算基本特征及计算方法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周期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区域性河流水文计算的方法成因分析法地理综合法数理统计法§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年径流量分析评价地表水资源,应对评价范围内的水文站进行单站径流统计分析和主要河流的年径流量计算。§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年径流量的基本概念
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或平均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天然河道的径流量随气候不断变化,不同的年份,径流量也不同。为了反映流水资源情况,通常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或平均年径流量。
正常年径流量:随着统计实测资料年数的增加,年径流量的均值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值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设计年径流量:指通过河流某指定断面对应于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平均年径流量计算径流还原计算常用的径流还原计算的方法有分项调查法和降水径流模式法。分项调查法根据水量平衡基本原理,可建立下列实测径流与各项还原水量间的水量平衡方程式:§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Q天然=Q实测+Q灌溉+Q工业+Q蓄+Q引+Q蒸+Q渗+Q分洪式中:Q天然——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m3/s;
Q实测——水文站实测径流量,m3/s;
Q灌溉——灌溉耗水量,m3/s;
Q工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耗水量,m3/s;
Q蓄——计算时段始末蓄水工程蓄水变量,蓄水量增加使该值为正值,减少时则为负值,m3/s;
Q引——跨流域(地区)引水增加或减少的测站控制水量,增加水量为负值,减少水量为正值,m3/s;
Q蒸——蓄水工程水面蒸发量和相应陆地蒸发量的差值,m3/s;
Q渗——蓄水工程的渗漏量,m3/s;
Q分洪——河道分洪水量,m3/s。§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降水径流模式法§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四、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区内河流有水文站控制若区内控制站上下游降水量相差较大,可按上下游的单位面积平均降雨量与面积之比,加权计算分区的年径流量。计算公式为:式中:Qab——分区年径流量,m3/s;
Qa——控制站以上年径流量,m3/s;、——控制站以上及以下同一年的单位面积平均降水量,m3/(s•km2);
Fa、Fb——控制站以上及以下的面积,km2。§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区内河流没有水文站控制利用水文模型计算径流量系列;利用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邻近地区的降水、径流关系,由降水系列推求径流系列;借助邻近分区同步期径流系列,利用同步期径流深等值线图,从图上量出本区与邻近分区年径流量系列,再求其比值,然后乘以邻近分区径流系列,得出本区径流量系列,并经合理性分析后采用。§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五、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征受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以及地形、地质条件的综合影响,年径流量的区域分布既有地域性的变化,又有局部的变化。河流径流的等值线图可以反映地表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此外,还受到径流补给类型及流域内的地貌、地质和植被等条件的综合影响。§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径流的年内分配关键取决于河流径流补给来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当有较长期径流资料时,常采用典型年法进行径流的年内分配,典型年法又称时序分配法。典型年的选择原则:选择年径流量接近平均年径流量或对应某一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的年份作为典型年;选择分配情况不利的年份作为典型年。§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六、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计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某一分区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应大于当地河流径流量与入境水量之和再扣除相邻地区分水协议规定的出境水量,即:
Q可利用=Q当地河流径流
+Q入境
-Q出境§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各分区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可以通过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进行估算。蓄水工程
引水工程
提水工程§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一、地下水资源分类地下水“资源”与“储量”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休。其内涵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若单指水量时,一般直接用地下水的各种量表示。地下水“储量”和“资源”两词分别来自矿产地质学和水文学,前者以矿产资源论,后者则视为水资源的一部分,仅纯术语方面的差别。如以“开采储量”和“开采资源”为例,都表示在水质符合标准时,利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引水方法获得的水量,两者是同义词。不同的是将地下水看做矿产时,用“开采储量”,视为水资源时,则用“开采资源”。有时,为了反映地下水量的不同形成特点,也可以见到同一分类中,同时出现“储量”和“资源”的概念。§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资源分类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以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等四类作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依据。地下水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
补给量:在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带)中的水量。包括:地下水的流入;降水的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人工补给。
储存量: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
可利用水资源(允许开采量):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尚难利用的资源:具有潜在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允许开采量分级根据勘测阶段、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程度、地下水资源量研究程度和勘测技术经济条件等四项要素,将允许开采量分为:A、B、C、D、E等五个等级。§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原则与一般程序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勘测技术条件评价勘测后果评价§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的原则在天然的水循环中,地下水、地表水和降水是相互转化的。“三水”统一考虑的宗旨是:充分利用含水层中的水量,合理夺取外部水的转化。利用储存量以丰补欠的调节平衡原则
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的原则
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
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考虑的原则§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三、地下水资源补给量(Qb)和储存量(W)计算地下水流流入量(侧向补给量)或式中:Qb——侧向补给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J——地下水水力坡度;
B——计算断面宽度,m;
H(或M)——潜水(或承在水)含水层厚度,m。§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降水渗入补给量式中:Qb——日均降水渗入补给量,m3/d;
α——年均降水入渗系数;
A——降水渗入面积,m2;
x——年降水量,m/a。降水入渗系数α,是指降水渗入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
α的大小取决于地表岩性和结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及降水量大小与降水强度等。§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确定α值的方法较多,目前多采用动态观测法计算α值,见P61(3-34)。此外,降水入渗系数α值也可用水均衡法算;或选用经验数据,但要注意不同岩性、植被、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不同降雨量时的α值是有所不同的。§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河、渠渗入补给量根据开采区河、渠的上、下游断面的流量差确定,也可用有关的渗流公式计算。当两岸的渗漏条件不同,需要分别计算两岸不同的渗漏补给量时,利用潜水含水层的平面渗流公式:§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灌溉水渗入补给量采用地下水位资料计算:采用地下水位资料计算:相邻含水层垂向越流补给量§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容积储存量承压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四、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计算方法选择与计算程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在广义上也称地下水资源评价。
计算方法选择在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中,不同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确定性渗流模型是最基本的方法。§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在地下暗河发育的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岩溶管道中,并为管流,采用水文分析的管道截流法,经济可靠。分水岭地区,地下水运动以垂向入渗为主,地下径流发育不完善,与渗流的基本原理不符,宜用地下径流模数等水文分析法。泉源水源地,在掌握泉水流量长期动态资料时,常用系统理论或泉水流量分析等集中参数模型。在允许开采量计算中,各种数学模型的计算成果,必须通过开采条件下水量平衡计算的稳定性论证。通常首先由渗流型模型结合开采方案计算允许开采量,然后用水均衡法分析开采量的稳定性,最后论证其保证程度。所以,水均衡计算是检验各种方法计算成果的重要依据。§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程序§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计算1)解析法:是允许开采量评价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但在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时可能导致水文地质条件的“失真”,因此解析法一般用于边界条件简单的地区。2)数值法:数值职法是按分割近似原理,用离散比方法将求解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问题,转化为求解线性代数方程问题,摆脱了解析解在求解中的种种严格理想化要求,使数值法能灵活的应用于解决各种非均质地质结构和复杂不规则边界条件问题。因此,数值法主要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大型水源地的允许开采过计算。第四章供水资源水质评价内容提要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标准与评价2工业用水质量评价3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水化学1本章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理解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掌握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评价。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水质指标、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方法;难点是水源水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4.1
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水化学组成水中物质组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溶解物和胶体物质。悬浮物是由大于分子尺寸的颗粒组成,它们靠浮力和粘滞力悬浮于水中。溶解物质则由分子或离子组成,它们被水的分子结构所支承。胶体物质则介于悬浮物质与溶解物质之间。
水质的定义: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4.1
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水化学物理性水质指标
感官物理性状指标
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其他的物理性水质指标
如总固体、悬浮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电阻率)。§4.1
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水化学化学性水质指标
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卤代烃、各种农药等。氧平衡指标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等。§4.1
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水化学生物学水质指标一般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4.2
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标准与评价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生活用水量增长幅度加大,用水水质的要求愈加严格。问题是,供水资源由于污染造成供水水质与生活用水质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活用水主要有生活饮用水和生活杂用水两部分构成。饮用水:水源污染,“水质型”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可供饮用的水资源量日趋减少,利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全面准确评价现有水资源质量,合理利用优、劣质水资源,对于克服“水质型”缺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4.2
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标准与评价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饮用水的水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寻求安全与洁净的供水水源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饮用水供水水源地勘察中,从生理感观、物理性质、溶解盐类含量、有毒成分及细菌成分等方面对水质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见P81表4-1。§4.2
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标准与评价饮用水水质评价水的物理性状评价
水中普通盐类评价水中溶解的主要指水中的一些常见离子成分,如Cl-、SO42-、HCO3-、Ca2+、Mg2+、Na+、K+、Fe2+、Mn2+、I-、Sr2-、Be2+。
水中有毒物质的限定水中的有毒物质种类很多、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4.2
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标准与评价对细菌学指标的限制受生活污染的水中,常含有各种细菌、病原菌和寄生虫等,同时有机物质含量较高,这类水体对人体十分有害。细菌总数,指水在相当于人体温度(37℃)下经24小时培养后,每毫升水中所含各种细菌的总个数。饮用水标准规定每毫升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大肠杆菌数,饮用水标准中规定每升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3个。§4.2
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标准与评价二、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GB11729-89)等,制定适用于城乡集中或分散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质量(包括自备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表4-5),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指标、水质分级、标准限值给出了明确的规定。§4.3
工业用水质量评价一、锅炉用水的水质评价蒸汽锅炉中的水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垢作用、起泡作用和腐蚀作用等不良的化学作用,严重影响锅炉的正常使用。成垢作用
定义: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4.3
工业用水质量评价
影响:影响传热,浪费燃料,而且易使金属炉壁过热熔化,引起锅炉爆炸。锅垢的成分通常有CaO、CaCO3、CaSO4、CaSiO3、Mg(OH)2、MgSiO3、Al2O、Fe2O及悬浮物质的沉渣等。这些物质是由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胶体的SiO2、AlzOa、Fe2Oa和悬浮物沉淀而成的。锅垢的评价公式如下:式中:H0——锅垢的总浓度,mg/L;
S——悬浮物浓度,mg/L;
C——胶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蜜蜂身体形态特征与采蜜
- 小型矿井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 高一化学教案: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 2024高中物理第一章电磁感应章末质量评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2
- 2024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4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2024高中语文第五课言之有“理”第3节有话“好好说”-修改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024高中语文综合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9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小学民主监督制度
- 二零二五年绿化垃圾处理与运输合作协议3篇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 数据资产入表理论与实践
- 2023年供应商质量年终总结报告
- 2024家庭户用光伏发电系统运行和维护规范
- 医疗机构强制报告制度
-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施方案
- 现场材料员述职报告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减速机的培训课件
-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培训课件-安全意识培养与心理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