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大变形破坏成因及控制技术分析_第1页
隧道大变形破坏成因及控制技术分析_第2页
隧道大变形破坏成因及控制技术分析_第3页
隧道大变形破坏成因及控制技术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隧道大变形破坏成因及控制技术分析陈鲸洋(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辽阳111000)1工程概况某双线隧道隧址区地质条件极差,具有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质灾害风险的特点,地形切割极为强烈、构造条件极为复杂活跃、岩性条件极为软弱破碎。该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T3x)炭质板岩夹板岩、砂岩,受断裂带影响,岩体破碎,次生小断层及柔皱较发育,层理产状变化较快,层间挤压严重,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砂岩、板岩等节理、裂隙发育,局部贯通性好,裂隙水发育。2地质概况隧道开挖揭示岩性主要为炭质板岩夹千枚岩,薄层状,局部夹白色方解石岩脉,弱风化,岩质较软,岩层走向与线路呈大角度斜交,倾向掌子面左侧,倾角为50°〜70°,局部层理扭曲,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局部围岩手可捏碎,掌子面局部渗水,炭质板岩、千枚岩遇水易软化,掌子面及拱顶易掉块、溜坍,围岩整体稳定性差。3变形破坏特征及成因1变形破坏特征该隧道围岩较破碎,属于散体结构软岩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极差,变形方向不固定,掌子面极易发生失稳情况。按原设计方案施工,初期支护体系出现了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①初期支护变形速率大,最大可达到32mm/d,仰拱封闭成环后变形速率逐步减缓稳定,累计变形最高可达45cm;②掌子面局部坍塌,拱部及边墙初期支护混凝土开裂严重,有明显裂缝,局部剥落、掉块,局部段落边墙侵限严重;③局部拱腰位置钢架扭曲。3.2变形破坏原因结合隧址区区域地质条件、开挖揭示的围岩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导致该隧道大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有:①受活动断裂的影响,洞身岩体极为松散、软弱、破碎,加之隧道开挖扰动使得洞身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被破坏,导致该洞周围岩的强度应力比急剧下降,产生显著的变形[1];②隧道开挖揭穿和扩大了地下水的排泄通道,地下水下渗、携裹层间固体物质流失,造成结构面间的相互错动,导致岩体沿结构面向洞内滑移变形,加剧了初期支护体系的破坏⑵。4大变形控制关键技术该隧道大变形段落施工,应在短时间内实现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形成整体结构受力体系,并应以长短锚杆相结合形成锚杆群作用适应大变形变化,以达到控制大变形的目的。对于大变形控制关键技术如下:4.1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超前水平钻法和炮孔加深法、地质雷达法和隧道地震勘探法(TunnelSeismicPrediction,TSP)、地下水发育地段红外探水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探明掌子面前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发育等情况,提前判释,及时调整工程措施和开挖方法[3]。微三台阶上部核心土法开挖技术(1)开挖范围:以微三台阶上部核心土法开挖技术,实现初期支护“快挖、快支、快封闭、快成环”,在短时间内初期支护可封闭成环,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受力体系。通过不断地优化,兼顾开挖工序的施工组织和机械设备的布置空间,微三台阶上部核心土法开挖技术的台阶高度和步距控制的范围为:上台阶高度控制在4m左右,中台阶高度2.9m左右,下台阶控制在3.1m左右,仰拱距下台阶不超过10m,二次衬砌拱墙离掌子面距离控制在70m以内。(2)开挖流程:①开挖1部,采用挖掘机将1部的土体扒出核心土范围之外,上部核心土预留纵向长度控制在为3〜5m,高度控制在2〜3m,宽度一般控制在上台阶开挖宽度的2/3以上,上部核心士随开挖掘进顺次开挖、取消;②在上台阶初期支护稳定的条件下,交错开挖2、3部,2、3部开挖长度以能施作2幅钢架为准,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封闭;③挖掘机交错开挖4、5部,开挖长度为2幅拱架,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封闭;④隧底开挖,隧底开挖采用全幅施工,上面铺设仰拱栈桥,开挖长度控制在每次不超过5根拱架,一般控制在3m左右,开挖后及时施作隧底初期支护封闭成环[4]。(3)开挖质量控制要点:①1部开挖时每次进尺一根钢架间距,先采用挖掘机开挖,距开挖轮廓线处预留30〜50cm岩、土体,人工采用风镐沿轮廓线进行开挖预留土体,避免挖掘机开挖对已施作的初期支护造成破坏和对洞周遗留岩、土体产生大的扰动;②各部开挖时,拱脚处预留不少于30cm厚的岩、土体,采用人工开挖,严禁拱脚超挖,拱脚采用扩大拱脚垫槽钢,防止因拱脚原状土被破坏或承载力不足而造成支护下沉;③每循环开挖前,测量组在掌子面准确放出开挖轮廓线,开挖完成后要检查开挖断面,不得出现超欠挖[5]。开挖施工放样时比设计开挖轮廓半径应加大预留,施工预留变形量二施工误差5cm+围岩预留变形量(根据前期初期支护变形量动态调整)。由于分部开挖后各部分断面较小,不能完全采用机械开挖,可以采用挖掘机挖出上部的主断面,周边轮廓采用人工使用风镐修凿,以达到符合设计开挖轮廓线为准。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出硅。长短锚杆相结合施工技术(1)短锚杆。采用长4队022mm组合中空锚杆,在开挖后,初喷一层喷射混凝土后进行,初喷混凝土厚度不少于8cm,喷射面圆顺,锚杆垂直于喷射面切线方向,垫板与初喷面密贴。锚杆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顺序按“分区分段轮注法”的原则多次注浆法,确保注浆孔及孔周岩体裂隙充填密实,使短锚杆与开挖揭示后的围岩快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有效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6]。(2)长锚杆。采用长8m、①38mm中空锚杆,长锚杆采用后打法,即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待初期支护体系有一定变形后进行,施作时机根据监控量测数据而定。当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施作长锚杆:①监控量测变形速率持续2d大于5nmi/d;②累计变形量大于10cm时,变形速率仍未降低;③初期支护出现开裂、钢架出现扭曲变形和短锚杆垫板出现变形。长锚杆与短锚杆打设位置交错布置,长锚杆注浆原则和方式同短锚杆,必须确保注浆质量;长锚杆钻孔应穿越围岩塑性区,锚入围岩弹性区,使锚杆、初期支护和洞周岩体三者形成共同受力体系,协调应对大变形,达到控制大变形的作用。隧道洞内水处理技术该隧道围岩主要为炭质板岩夹千枚岩,千枚岩遇水极易软化甚至泥化,极易造成围岩极限强度急剧下降,势必对隧道整体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初期支护体系的变形,故应高度重视隧道的洞内水处理。(1)对于富水地段,一方面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判释掌子面前方水体位置及水量大小,同时采用超前水平钻孔和加深炮眼加深进行超前钻孔释水释压;另一方面对该区域采用超前周边注浆进行“靶向注浆”,提前对该富水地段岩体进行注浆堵水、固结[7]。(2)开挖后及时对渗水按开挖部位分别设置集水坑进行汇集、引排,避免渗水散排,浸泡围岩,同时恶化施工环境。(3)初期支护完成后,对明显渗水部位,应采用不少于长4叭042mm钢花管进行注浆堵水、固结。监控量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纳入工序卡控管理,及时采集数据,对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分析[8]:①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动态调整工程措施、施工预留变形量、工序施工进度;②根据监控量测数据控制长锚杆和二次衬砌拱墙的施作时机。5大变形控制效果在该隧道某段区间先进行试验段施工中,隧道施工安全、平稳、有序,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最大拱顶累计下沉量为11cm,净空收敛最大累计量为16cm。初期支护无异常开裂及钢架扭曲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