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点一: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三种类型。综合“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图,掌握几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差别,是判断人口转变模式的关键。
(1)“高—低—高”模式和“高—高—低”模式的区别:“高—低—高”模式的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使自然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高—高—低”模式。
(2)“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的区别:“高—低—高”模式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低—低—低”模式,“低—低—低”模式的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2011·江苏)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年份项目2000年2010年全省总人口(人)7438280978659903人口比例(%)苏南33.7141.38苏中23.1220.80苏北43.1737.82(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B(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B点睛: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年龄结构思路点拨:第(1)题,由表格可知,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A项错误;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B项正确;由于还需要考虑省际人口迁移,故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并不一定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C项错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大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D项错误。第(2)题,分析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发现从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均上升,故选②③。
规律技巧总结:
在人口增长的考查中,考得最多的是通过老年人口的比重推导所在国家的类型。若老年人口比重较高(65岁及以上超过7%),则该类国家一般为发达国家,然后据此可以推导发达国家的种种社会经济特征。而老年人口的比重可以从不同的结构图获得,如柱状图、三角坐标图、人口金字塔图等,下面甲、乙、丙三图中分别可得出有老龄化现象的是:甲、乙中的①②、丙。变式训练1:读下表,据此完成(1)~(2)题。世界某四个国家人口的相关数据序号2005年人口总数(亿)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75年2005年1975年2005年①1.2790.5-0.156.865.8②0.6020.20.482.765.8③11.3442.01.421.328.7④0.5873.03.229.532.1变式训练1:读下表,据此完成(1)~(2)题。(1)4国中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有(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4国中出现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压力过大的有(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CD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③、④两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也一定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国家。
第(2)题,读表可知③、④两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最快,对环境压力一定很大。聚焦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如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的“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就有气候因素的作用。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交通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大多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另外,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2011 ·重庆)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1)~(3)题。(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B.甜菜C.橡胶D.青稞DD(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C点睛: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思路点拨:第(1)题,据图可知,A点所在省区人口迁入率很低,而人口迁出率很高,人口大量外迁表明该地区就业岗位少,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第(2)题,根据题干中人口的迁移状况及人口密度特点可知,该省(市、区)为西藏自治区,其典型农作物为青稞。第(3)题,据图可知,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约为6.5%,A项错误;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图中A附近,省(市、区)数量小;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数量也很少,故B项错误,C项正确;图中A省(市、区)的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故D项错误。规律技巧总结: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人口和产业的联系、迁移1.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人口和产业的联系、迁移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人口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如我国内陆人口迁往沿海,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产业、资金、技术由发达地区迁往落后地区(如欧美、日本向我国的产业转移),资源由落后地区运往发达地区(如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上述联系的动力和量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取决于其内部的联系。随着产业的迁移,落后地区的人口外迁动力减弱;随着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运入量也会发生变化。(如下图)3.人口迁移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影响。影响发达地区(迁入地)落后地区(迁出地)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变式训练2: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解析: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解析: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答案: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答案: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解析: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聚焦点一: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2)由于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复杂的特征。2.城市化过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扩大,虽然各功能区在扩大过程中往往由于政府规划等原因呈现复杂的一面,但基本符合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规律。3.城市化对城市各功能区的影响商业区规模扩大,空间向立体发展,出现多个商业中心住宅区住宅区不断扩张,占据原工业区及农业区的空间。住宅区的分化更明显工业区向更外围扩张,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绿地及农业区面积减少,功能异化(2011·天津)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A点睛:功能区形成的历史因素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知,三岔口周边地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说明这里是商业区。因为这里不是天津的中心商务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规律技巧总结:
1.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分析方法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复习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及城市的合理规划时,要明确地租理论是城市内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最有效的工具。地租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对解释城市功能分区的至关重要。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土地因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不同;二是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企业(如商业、工业、住宅等)对用地的竞争能力不同。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规律技巧总结:
1.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分析方法
2.地租等值线的判读及影响因素
(1)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地租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只考虑与市中心的距离,地价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地价等值线数值依次递减;
(2)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或内凹,则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通达度;
(3)局部地区地租等值线闭合,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影响因素有交通、知名度、环境等。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所处阶段城市化起步目前速度目前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出现标志备注发达国家后期阶段早缓高大(一般>60%)逆城市化与经济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初期或中期加速阶段晚快低小(一般<50%)郊区城市化与经济不相适应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初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其差异也是明显的。这些差异表现在:第一,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第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速度与城市化速度不匹配。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质量较差,如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中存在大量的贫民窟。第四,城市化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差异。变式训练1: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图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D.人口密度变小A变式训练1: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2)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D.工业用地扩大B解析: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而工业用地扩大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的。聚焦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评价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特别强调的有两点,一是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化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二是对水文的影响,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形成“城市洪水”现象。聚焦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评价2.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三产业;分散农业人口转变为密集非农业人口;信息、交通欠发达到发达;居民受教育程度增加。
(2)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增加、绿地面积减少等例题: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CA点睛:城市化产生热岛效应影响地表温度思路点拨:第(1)题,地表起伏是稳定的因素;气候变暖是对整体起作用的,不可能只引起地表温度的局部性变化。低值区是受绿地或河流的影响。地面风是从郊区吹向城区。
第(2)题,由题图,很容易发现2004年城市7月地表平均温度较高地区的范围扩大了,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了。规律技巧总结:
1.城市化的影响往往通过图表资料中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来体现,如地表温度的变化、水面的变化、人口密度的变化、地表功能区的变化、空气质量的变化等。而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是有密切关联的,如地表功能区的变化会导致空气质量的变化、地表温度的变化等。规律技巧总结:
2.城市环境问题的考查已不再将城市工业的布局作为重点,而注重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上。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供和比较城市合理规划的最佳方案应成为今后高考复习中应该注意的方向。换句话说,地理高考对城市化问题的考查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变式训练2: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经济城市化水平6129(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阳市古玩市场租赁合同
- 离职员工离职后职业发展
- 失眠的诊断标准、分级、临床表现与疗效评估
- 疫苗研发生产技术标文件
- 小学生开学国旗下讲话5篇
- 建筑施工员合同样本
- 机场停车场租赁合同范本
- 历史博物馆租赁协议
- 一次性劳动合同补偿协议
- 网络科技加盟合作协议
- 护理导论 评判性思维
- SPC培训资料_2
-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 ADS创建自己的元件库
- MATLAB仿真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详细完美)
- 文件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2019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真题及答案
- 天秤座小奏鸣曲,Libra Sonatine;迪安斯,Roland Dyens(古典吉他谱)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最新(完整版)
-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 三国志11全人物信息(五维、特技、生卒年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