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资料解释断层识别解释部分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定义
连续的岩层在构造力或地层重力的作用下遭到破坏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构造现象。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的主要分类
按形成时期分为:
今断层:与构造定形同期形成的断层(四川主要指喜山期); 古断层:在定形现今构造之前任何时期形成的断层;古今复合断层:古断层在定形现今构造的构造活动中继续发展所形成的断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的主要分类
按断层面倾角大小、断层两盘的相对关系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平推断层(走滑断层):两盘相对位移主要沿水平方向进行,垂直断距不明显;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可近一步分为:逆冲断层--断面倾角在45。以上的逆断层;逆掩断层--断面倾角在45。以下的逆断层;冲-掩复合断层--一条断层由逆冲和逆掩两部分构成。一般上部为冲断、下部为逆掩,多呈‘L’形;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的主要分类正断层逆掩断层冲-掩复合断层逆冲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上部逆冲下部逆掩断面倾角45。以下断面倾角45。以上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的主要分类平推断层(走滑断层)两盘相对位移主要沿水平方向进行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描述要素
断层性质:指正、逆(逆冲、逆掩)、平推等;断层走向:断层在平面上的延展方向,一般以正北方为基准,用方位角或方位表示(如40。或北东);断层倾向:垂直断面向上盘方向所指示的方位,它与断层走向互为垂直关系,如北西或北北西;断层倾角:沿断层倾向方向量出的断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描述要素a--断层走向断层线与北方的夹角b--断层倾向垂直断面向上盘方向指示的方位
c--断层倾角断层倾向与的断面夹角H--断层延伸长度abcH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描述要素
断层延伸长度:断面与某地层面相交的交线称为断层线,其长度即为断层断至该层的延伸长度;纵向穿层情况:反映断层在地层中向上或向下断开及消失层位状况;断距:指断层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距离(亦称为总距离),它由水平断距和铅直断距构成。
水平断距--指断层上下盘断点间的水平位移量;铅直断距--指断层上下盘断点间的铅直位移量。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描述要素HH1H2HH2H1地质上的断距H--总距离H1--铅直断距H2--水平断距铅直断距与落差的关系h--落差H1--铅直断距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2.地震资料断层解释的几个概念断点:在地震剖面上解释的某条断层,展绘在平面上仅表示为一点,即断点,其断层平面走向、倾向不确定。断层:多个断点组合即为断层,它在平面上有确定的走向和倾向。m通过m线的一个断点,断层走向可有NW---E--SW的180。方位的变化m1m2m3m4m5多条测线多个断点组合成断层它有确定的走向和倾向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2.地震资料断层解释的几个概念落差:断层上盘断点到相同层位下盘之间的铅直距离,它和地质上所谓铅直断距有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代表铅直断距。H1hh---落差H1---铅直断距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2.地震资料断层解释的几个概念落差:断层上盘断点到相同层位下盘之间的铅直距离,它和地质上所谓铅直断距有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代表铅直断距。H1hh---落差H1---铅直断距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2.地震资料断层解释的几个概念倾向、倾角:沿地震剖面方向上所观测到的断层倾向和倾角均为视倾向和视倾角,其倾向与实际断面倾向有一定出入,其倾角一般小于实际断面真倾角。
mm1m---垂直断层走向测线m1---斜交断层走向测线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3.地震剖面断层解释的主要意义
断层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正、负向构造有机的紧密结合,共同反映了构造展布格局、构造受力状况和构造间的接触关系;用于构造活动和构造发展研究、沉积相研究、受力分析、裂缝发育带和储层优劣预测、油气资源评价等;断层具有两重性,一是遮挡作用,有利于油气富集;二是破坏作用,可使已富集的油气散失。因此可以从封堵条件对圈闭进行描述评价。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由于四川盆地的断层主要表现为逆断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逆断层进行叙述。为了便于叙述,本文将落差小于100米的断层称为小断层,将落差为数百米的断层称作中型断层,将落差为千米以上的断层称作大型断层。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小断层①在无薄层叠加干涉和其他反射组系干扰情况下小断层一般表现为同相轴扭曲、小错动或反射能量减弱,高分辨率剖面提高了剖面纵横向分辨率,上述小断层特征更清楚,是识别小断层的重要资料。当同相轴分叉合并或强弱相位转换时,应根据近邻层反射特征和相邻剖面表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小断层。②发生小断层的部位存在局部地层产状变化。③为逆断层时纵向穿层较少,但在其上下近邻相位应有类似地震响应。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小断层④因重力作用的差异压实和局部拉张力所形成的小型正断层,断面一般较陡,纵向断穿层位可以较多。⑤正断层断面一般较逆断层断面平整、光滑,因此,正断层时较逆断层易产生断面波。⑥小断层一般在横向延伸不远,但在测线较密情况下,相邻测线的相同部位应有反映。⑦小断层易发生于高陡构造轴部、翼部等部位,易发生中陡和平缓构造轴部、陡缓转折带、构造扭曲带、构造翼部、向钭到背钭的转换带等部位。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小断层常规高分辨率常规高分辨率高分辨率剖面较常规剖面能更清楚地表现小断层特征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小断层abca---小断层清晰可见b和c区内---由于信噪比或分辨率问题,应结合相邻剖面分折,慎重解释小断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小断层baa和b处属分辨率问题,不应解释为小断层注意区分小断层的可靠程度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小断层?aba---区信噪比问题b---区分辨率问题cC处是否存在断层,应结合相邻多条剖面分析确定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小断层?a为回转波的一部分,因受近水平方向反射同相轴干涉而导至多处错断,不是断层a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中型断层
①无论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反射同相轴或波组均明显错断。逆断层时,同反射层同相轴在断层附近相互叠掩;正断层时,同反射层同相轴在断层附近一般无叠掩现象。②断层附近反射波形改变、能量减弱,可见绕射波和断面波。③存在一定宽度的断裂带。断裂带资料信噪比降低,反射波波形、能量有不同程度变化,断裂带影响区以外反射波恢复正常。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
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中型断层
④由于中型断层在纵向上一般要断穿多套刚柔相间的地层组合,断面一般不平直。因此,断面波在时间剖面上的表现可能是断断续续的,但在断面倾角较小的断层段,断面波表现较充分。如果断面较陡,尽管断层面具备形成断面波的条件,但其反射能量受到局限,也可能见不到明显断面坡。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中型断层断面平缓断面较陡断面陡断面陡度与反射能量关系断面陡度取决于断层两盘接触岩性的刚柔度断面波发育与否取决于断面陡度、断面光滑程度和断层两盘接触岩性的波阻抗差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中型断层
⑤在断层影响带存在地层产状和厚度的变化,在影响带之外恢复正常。⑥由于断层的逆牵引作用,容易在断层发生部位形成局部背斜和向斜。因此,来自不同形态界面的不同斜率反射波都不同程度互相干扰、干涉。在断层影响区常伴有全支、半支回转波或绕射波,反射波场较复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中型断层⑦平行相邻的多条地震剖面有相似的反射特征和反射结构。⑧断层平面延伸一般较远,其走向一般与构造走向平行或斜交。⑨这类断层一般伴随区域大断裂发生、发展,同时也可发生在中、高陡构造任何部位。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大型断层
①波组、波系错断。②断开层为多,断层两侧反射层次增多或减少,地层产状有较大变化。③由于断层破碎带宽,影响的剖面段亦宽,断层影响带记录信噪比明显降低,反射零乱或形成反射空白带。④断层影响带常伴有绕射波、断面波。⑤紧邻断层带常伴有褶皱较强的背斜和向斜,它们形成的各种反射波使断层带反射波场更加复杂化。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大型断层
⑥这类断层多为一组性质相似的中—大型断层构成的断裂带,它控制着区域构造分带、构造带上局部构造展布规律和局部构造上主要断层展布方向。⑦部分大型断层有可能是在古断层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对沉积相带起到控制作用。因此,断层带两侧会存在地层厚度变化大和反射特征差别大的特征。⑧这类断层易发生在盆地周边和构造带分带边界,是控制区域构造格局和产生大规模推覆断裂带的主要断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
古断层识别
a.一般出现在区域侵蚀面下方,不断开侵蚀面。所谓不断开侵蚀面,实际上是被断地层遭受剥蚀、夷平的结果。古断层可以断开该次构造活动所涉及地层的任何层位。如果断层断开的层位未被暴露水面而遭受剥蚀,那么,从地震剖面上是无法确定其是古断层还是现今断层。只有被断地层暴露水面遭受剥蚀,导至断层两盘厚度明显差别,才能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识别。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
古断层识别
b.被断地层与上覆侵蚀面间存在反射时差增大或减小现象,且在短距离内不恢复、而在较远距离有恢复到正常时差的趋势。当为正断层时,断层上盘与侵蚀面间反射时差增大,下盘时差减小;当为逆断层时,断层上盘与侵蚀面间反射时差减小,下盘时差增大。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正断层时断层上盘与侵蚀面间反射时差增大,下盘时差减小逆断层时断层上盘与侵蚀面间反射时差减小,下盘时差增大正断层逆断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
古断层识别
c.较大的古断层常控制沉积相的变化,断层两侧波组关系和波形特征可以不同。d.四川盆地在地史发展中虽历经多次古构活动,但均以大区域的升降活动为主,因此古断层发育较少。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
现今断层识别a.不受区域侵蚀面控制,易发生于刚柔相间地层组合的刚性地层中,常消失于柔性地层中。b.在发生断层的部位,被断界面和未断界面间反射时差突变性增大或减小,同时在较近距离内恢复正常时差,时差恢复正常的位置是断层消失处。c.四川盆地现今构造定形是喜山运动强烈挤压褶皱的结果,因此现今逆断层十分发育,地震剖面中所解释的大量断层一般为逆断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
古今复合断层识别
a.按古断层识别方法识别侵蚀面之下是否存在古断层,其主要标志是断层两盘与侵蚀面间的时差突变,且短距离内无明显恢复正常时差迹象。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
古今复合断层识别b.如果古断层存在同性质的多期活动,可断开侵蚀面及其以上或以下层位。无论古断层是逆断层还是正断层,后期活动将进一步加大断距,而新断开的其它层位的断层断距一般应小于原古断层层位的断距。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古断层发生后期剥蚀同性质后期活动AAAAAABB古断层同性质多期活动无论古断层是逆断层还是正断层,后期活动将进一步加大断距,而新断开的其它层位的断层断距一般应小于原古断层层位的断距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
古今复合断层识别
c.如果古断层存在后期的反向活动,可断开侵蚀面及其以上或以下层位。原古断层断距可能增大或减小,新断开的其它层位的断层断距一般应小于原古断层层位的断距,断层性质改变。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4.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古今断层识别古今复合断层识别AAAAAABB后期反向活动,断层性质改变原古断层断距可能增大或减小,新断开的其它层位的断层断距一般应小于原古断层层位的断距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1).当剖面的同一部位由浅至深连续解释同倾向、落差相近的断层时,应考虑是否存在资料采集、室内处理等问题造成的假象。这种假象可能与大小偏移距突变、低速带突变、速度分析不合理引起的动静校正不足或过量有关。同一部位同相轴有规律错断不是断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2).在陆相地层中,常出现反射波能量减弱、增强或强弱相位互相转换的现象,这一般指示了岩性变化,而不是断层。反射同相轴能量强弱转换不是断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3).侵蚀面反射局部出现同相轴上下跳动,可能与存在风化陡坎有关。(4).砂岩体、膏盐岩体多为透镜状上下错落叠置,在时间顺序上有先后,尽管在剖面上存在同相轴强弱转换现象,不应视为断层。砂岩体膏盐岩体错落叠置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5).盆地内雷口坡组中下部至嘉陵江组中上部、志留系、寒武系中下部是构造应力消减、断层消失的柔性地层,在褶皱过程中易柔流而导致次生增厚,不应刻意在其中解释断层。????不刻意在其中解释断层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6).避免解释出反射时差不恢复的现今断层。(7).在简单向斜区,断层一般不发育,解释断层应慎重,不能将因其它反射波干扰、干涉所引起的同相轴错断和波形改变解释为断层。(8).解释顺地层倾向的断层应慎重,它一般与受多组不同方向应力场影响有关。这类断层在川南地区相对较常见,在川西地区和川东部分高陡构造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9).在不同斜率的多组波相互干涉的剖面段,干涉区同相轴振幅、波形往往被改造,同相轴发生扭曲乃至错断,不应解释为断层。(10).在薄层干涉严重区,反射能量的强弱变换和反射同相轴时分时合现象不应视为断层。
薄层干涉区同相轴分叉合并能量强弱变换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11).合理解释因断层逆牵引所导致的构造形态。断层的牵引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特别是川东中高陡构造区和盆地周边,中—大型逆断层十分发育,因此,断层的逆牵引现象就很突出。①对主体构造而言,无论构造的对称性如何,无论断层发生在主体构造的哪个部位,一般来说,主体构造都应表现为有明确轴线的完整拱曲,在时间剖面上表现为由构造主体反射和断点附近绕射波组成的简单上拱弧状反射波场。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在过去的构造解释中,往往解释出所谓“半边构造”,应该说这种构造的存在是一种特例。一般来说,地层受挤压力褶皱变形,当变形到极限程度,断层沿薄弱部位发生。在挤压力的持续作用下,断层断距增大,断层上盘近断点附近地层受断层面阻滞力而下弯,应形成具有明显构造轴的拱曲。acb构造发展略图初期褶皱a初期断裂b断裂发展c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若断层发生在原拱曲轴部附近,地层下弯段短,剖面拱曲幅度低,其形态近似于“半边构造”;若断层发生部位低,则表现为更明显的完整拱曲。②在大中型断层下盘,一般会产生不同形态的逆牵引正、负向构造,解释中应紧密结合构造模式和反射波场特征仔细分析,合理解释逆牵引构造形态。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12).注意断下盘凹界面回转波与断上盘倾斜界面反射之间的同相轴关系。无断层时,回转波和倾斜界面反射首尾相切相接;有断层时,回转波和倾斜界面反射首尾不相接,但在倾斜界面反射的自然延长线上与回转波相切;断层落差越大,回转波和倾斜界面反射首尾点相距越远,倾斜界面反射同相轴自然延长线与回转波的相切点越远。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断层落差大无断层断层落差小回转波与倾斜界面反射关系无断层首尾相切相接有断层首尾不相接,但在自然延长线上相切
断层落差大
相切点越远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13).慎重解释孤立断点。任何断层都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和走向,如果断层规模较小,测线密度较稀,在相邻测线相同部位无明显同性质的断点反映,可视为孤立断点;但在测线较密时,应在相邻测线的相同构造部位找到该断层的痕迹。如果断层的落差较大,成为孤立断点的可能性极小,也应在相邻测线的相同构造部位找到该断层的痕迹。如果在一个局部区域的构造解释结果反映的孤立断点过多,实际上就反映出了解释水平问题。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14).对资料信噪比低的剖面段解释断层要慎重,应参考相邻剖面综合分析,同时,解释出的断层可靠度也应加以区别。(15).断层走向与剖面方向的交角不同,剖面上含断面的宽度不同,反映断层落差的真实性不同:直交时,剖面含断面窄,反映落差实际;斜交时,剖面含断面宽,反映落差具有一定真实性;平行时,剖面全含断面,不反映落差(因至少有一组反射是側面波)。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m2m1m3断层走向与剖面方向交角不同反映断层落差的真实性不同m1m2m3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16).沿断层走向的剖面(一般为联络测线)连续穿过同一条断层不同部位时,一般来说,剖面受到严重的侧面波干扰、干涉,应按照侧面波解释方法来分解和解释。如果在这样的联络测线上解释出断面倾角较陡、落差较大的断层时,应考虑其合理性或断层的走向。在侧面波干扰、干涉区慎重解释倾角较陡、落差较大的断层近断层走向的剖面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17).合理解释断层在剖面上的消失位置。如果发生断层的层位在解释区内的正常厚度是稳定的,则恢复正常厚度的位置就是断层向上或向下消失的位置;如果发生断层的层位在解释区内的正常厚度沿测线方向存在区域性厚度变化,在剖面上确定断层消失端时,应参照邻近平行的无断层剖面,考虑正常厚度变化趋势,确定恢复到正常厚度的位置。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发生断层的层位存在区域性厚度变化发生断层的层位正常厚度是稳定的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18).注意区分在高分辨处理中因分辨率限制所造成的同相轴分叉合并以及不恰当处理流程参数所造成的噪声与小断层的关系。(19).测线多次穿过扭曲的断层时应在剖面上找到多个上下盘断点,剖面上应用同一条断层线表示出来。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20).注意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标记断层线的合理性。尽管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标记的断层线仅具有示意性,但标记时也应对同相轴偏移归位位置和断层消失位置进行基本估计,合理地标记断层存在的位置,让他人能清楚理解解释意图。(21).注意解释断面波。断面波是确定断层有无、位置和产状的重要依据,应在分析断层规模、断层两盘接触地层、断层陡度、测线布设方向等基础上识别断面波(在剖面对比解释章节中还将进一步叙述)。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22).慎重解释正断层。四川盆地局部构造的定型,是喜山期压扭性构造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盆地内普遍发育着逆断层。事实上,大量的地质调查和钻探证实,地面和地腹主要存在逆断层,正断层极少。地面见到的正断层主要是因重力差异压实、局部拉张应力、多组系构造力作用等形成,向地腹延伸不会很远,断距不会很大。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七)断层识别解释5.断层解释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22).慎重解释正断层由此认为,在对四川盆地地震资料解释中一般应主要考虑逆断层解释方案。不排除四川盆地局部区域的部分层系存在正断层的可能,但要依据前述断层识别原则及地震剖面表现特征进行充分分析解释。地震资料解释同相轴对比追踪部分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1、波的对比原理A、时间剖面存在的同相轴,为波的对比提供了可能。地壳的非均质层状结构,说明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具有不同的波阻抗。界面间波阻抗的差异是形成反射同相轴的必要条件。剖面上丰富的同相轴是来自这些物性分界面的反射,而这些物性分界面往往和地质界面一致或有密切关系。可靠的对比追踪这些同相轴,是正确认识地腹各种形态地质体的基础。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1、波的对比原理B、一般情况下,地腹介质在纵横向都是连续变化的(在横向上遇断层、纵向上存在侵蚀面时不连续),因此,一个界面的反射波具有一定的运动学特点和动力学特点,这些特点为地震剖面对比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地震波的运动学理论,主要是研究地震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它主要用于解决构造问题和圈闭描述问题。地震波的动力学理论,主要是从研究波的能量出发,通过对波动的形状、强弱、频率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各种属性提取和反演,来研究岩层纵横向变化或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横向预测和描述。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2)、波的对比基本原则
A、相位标志(同相性)
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在接收点相距不远的情况下,波到达的时间彼此接近,也就是说相邻地震道相位差别不大,它们横向上组合一起,构成具有一定长度的、园滑的同相轴。一般来说,沿同相轴追踪则是描述了某种界面形态的反射的特点,但由于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该同相轴在很多情况下却是界面附近多个薄层的综合响应。因此,它和实际目的层界面会有一定差别,但这种差别一般不会超过半个相位,对构造形态描述影响不大。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2)、波的对比基本原则B
、能量标志(振幅强弱、稳定性)反射能量是反射波主要动力学特征之一。地震波的传播,就是激发能量的传播过程,它具有一定的振幅,其强弱与界面波阻抗差大小、界面形状、波传播路经、吸收衰减等方面因素有关。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2)、波的对比基本原则B、能量标志(振幅强弱、稳定性)不同的反射层具有不同的振幅,同一连续界面反射振幅是相对稳定的或沿测线方向的变化是缓慢的。因此,可以通过识别时间剖面反射能量强弱及变化特征对同相轴进行追踪。如果资料信噪比太低,反射波能量特征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还要结合解释员掌握的其它有关方面资料进行综合推断解释,其可靠程度必然降低。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2)、波的对比基本原则C、波形标志(波形特征相似性)同一界面相邻接收点的反射波频率成分、相位数、包络形状、各极值点的振幅比都彼此相似,即反射波形状具有重复性。在干扰较弱的情况下,这种重复性的改变可能指示了地层结构的改变或界面附近上、下相邻层物性的改变。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2)、波的对比基本原则
D、界面反射时差稳定性两个邻近界面反射间的过渡带(或反射平静带)具有稳定的时间间隔或有规律的缓慢变化。斜率相同的同一界面反射,相邻道间具有相等的反射时差。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2)、波的对比基本原则反射波的上述特征是互相联系的,对比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特别是在地腹地质结构复杂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有效波往往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干涉而导至反射波畸变,这就更需要全面谨慎地综合分析,这是解释工作的难点之一。界面反射图像练习---1界面反射图像练习---2界面反射图像练习---3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反射波的对比原理和原则,仅是解释员进行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基本准则。在实际对比解释中,由于褶皱强度、受力方向、断裂发育程度、岩性、不整合面、地层速度等多方面的变化,反射波场会复杂化,与理论上的表现特征有很大差别。因此,除了了解波的对比原理、原则外,还必须掌握实际的对比方法。熟练地掌握对比方法是作好解释工作的前提,要熟练掌握解释方法,必须通过长期资料解释实践和积累经验。归纳起来,反射波对比解释有如下方法和经验: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A、综观全局,抓住重点,先易后难
时间剖面具有直观、观测范围宽的特点,因此容易给我们第一宏观印象,很容易看出剖面反射的纵横向结构,进而可以认识到地质构造的基本剖面特征。在开始对比时,应首先选择几条反映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剖面质量高、反射层次齐全的剖面作为对比的基础,进行仔细对比。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A、综观全局,抓住重点,先易后难同时,在对同相轴对比追踪时,应首先选择波形稳定、振幅强、连续性好、上下过渡带清楚的反射标准层进行追踪。如果浅、中、深层都选择有这祥的标准层进行了解释,那么,构造的剖面形态和纵向变化特征就比较清楚了。在此基础上,那些弱振幅目的层就可以较客观地对比了。通过上述基础对比,就基本明确了哪些是剖面对比的重点和难点。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B、利用辅助层对比
辅助层可以是区内的反射标准层,也可以是区内的局部剖面段具有标准层特征的反射。当追踪某一目的层时,往往会出现同相轴终断、错动、分叉合并、能量减弱等现象,这些现象可能是因断层、地层尖灭、岩性变化或其它干扰而引起。为了达到准确对比追踪目的层反射和分析影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应该对目的层近邻的辅助反射层进行对比,根据辅助层与目的层反射间的能量、相位、波形、时差关系分析落实。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B、利用辅助层对比有些解释员在剖面对比中遇到类似困难时,不愿意借助辅助层去分析其原因,而是轻率地凭直觉随意对比或解释,这样的解释结果必然缺乏依据和说服力,是不可取的。我们提倡多对比有意义的辅助层。选择辅助层时应注意:离目的层反射尽可能近,辅助层在对应目的层段的波形、反射能量较稳定,受干扰较小。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C
、利用多相位连续对比
在对比追踪某目的层反射时,也可以自始至终对其上、下反射波一起进行对比,即所谓的多相位对比。这样可以随时互相应证、补充对比结果,来保证目的层对比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D、波组或波系对比
波组是指多个相邻同相轴组合构成的一组反射。在一套较稳定的岩层组合区域,各层的岩性、厚度是相对稳定的,各层界面反射波出现的顺序和波间时差有一定规律,追踪它们所组成的波组,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同相轴对比的可靠性,可以确定中、小断层在剖面上的产状和穿层情况。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D、波组或波系对比波系是指由多个反射波组组成的反射波场。在利用波组对某目的层反射的对比中,如果该波组反射特征变化大或受干扰大而导致目的层追踪难以进行时,则应把对比的范围扩大至波系。这就能在更宽的范围内考虑地层、构造的纵横向变化关系了。通过对波系内各波组间反射的综合分析,可进一步落实目的层反射的对比追踪。同时,波系对比也是发现或落实大型断层位置、大型断层上下盘构造形迹和地层结构的重要手段。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D、波组或波系对比--卡规的应用在对某目的层反射进行追踪时,往往要利用波系或波组间的时差关系来准确落实目的层反射位置,而卡规是对比时的主要工具。在应用卡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a、由于目前用于解释的时间剖面的纵向分辨率都较高,一个反射波的时差多为15~30ms,有时甚至更小,因此,“卡”峰(或谷)间时差必须要精确;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D、波组或波系对比--卡规的应用
b、选择所“卡”位置必须是两目的层反射无波形畸变,且所“卡”宽度应在邻近位置上进行验证;c、如果相邻反射层间存在规律性厚度变化,在使用卡规时应考虑到厚度变化方向和变化梯度,选择所“卡”的合理时差值。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D、波组或波系对比--卡规的应用d、两个反射间所“卡”出的时间宽度取决于“卡”的方向与同相轴的倾向关系。同相轴为水平或近于水平时,应沿铅直方向“卡”;同相轴均为倾斜状时,要么都沿铅直方向“卡”,要么都沿垂直同相轴方向“卡”;如果要比较水平段和倾斜段的反射时差,应沿铅直方向“卡”,这样才会有统一量度。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跳点对比(包括剖面间的对比、同一剖面不同部位的直接比较)地腹地质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位置,其形态、结构是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一般说来,在与地质体走向垂直的相邻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同相轴组合的图像,反映了相似的地质结构、构造形态、地层尖灭等地质现象。这为剖面间的跳点对比奠定了基础。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跳点对比
同时,在一个局部区域或构造,各套地层的沉积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同条剖面的不同剖面段各反射层的波形、能量、波间时差也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缓慢的、连续的。在一条测线上,如果因断层或资料质量变差等种种原因造成局部剖面段同相轴不能连续追踪时,为了搞清不连续剖面段两侧各个反射层位关系,则需要在同一条剖面上进行跳点对比。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跳点对比--剖面间跳点对比
在对区内剖面进行了基本对比的基础上,应将这些剖面按相邻顺序摊放在一起,与平面上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构造高低点位置、高低点To时、轴线位置及变化规律;比较断层出现的部位、断层落差大小及变化规律、断层纵向穿层情况及变化规律;比较层间反射时差及变化规律;比较同一界面反射特征及变化规律。这样就能进一步落实同相轴对比的可靠性和构造、断层平面组合的合理性。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跳点对比--剖面间跳点对比剖面间跳点对比主要适用于构造受力方向较单一的线性构造或短轴状构造,跳点对比的剖面垂直或近于垂直构造走向,且相邻剖面间距不宜过大。在构造平缓、构造组系较多的地区,如果剖面间距较密,也可以进行剖面间的跳点对比,但要充分考虑到构造形态变化的可能和变化程度。为了了解反射组系结构、特征横向变化规律,剖面间的跳点对比可以引伸到较大的工区范围或邻区,但必须要在充分分析局部区域波组、波系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客观效果。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跳点对比--同条剖面跳点对比
对同一条剖面进行跳点对比时,应分别在剖面的不连续段以外选择干扰背景小、目的层较齐全、反射结构较简单和清晰的点,直接互相拚合在一起比较。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跳点对比--同条剖面跳点对比
如果不连续段两侧都具有典型、稳定的标准反射层,则可直接确认标准层,再在纵向上类推其它反射层;如果不连续段两侧不具有典型、稳定的标准反射层,则在比较时应从波组或波系着眼,上下挪动剖面,宏观控制两侧波组的大致关系,再对波组内的各层反射进行仔细分析辨认,来确定不连续段两侧的层位关系。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跳点对比--同条剖面跳点对比西侧向斜区构造顶部东侧向斜区同一剖面不同剖面段跳点对比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干扰干扰是指地震资料采集环境制约或资料处理过程某些因素影响而进入剖面的噪声,不反映地腹某种地质、构造现象。这种干扰分为杂乱的和规则的两类,在剖面上具有随机性,均不同程度地形响到资料信噪比和反射层的对比追踪。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杂乱干扰特征一般表现在局部剖面段,从浅至深影响着有效反射。杂乱干扰波频率范围较宽,振幅变化较大,无明显的同相性。其存在使剖面信噪比降低,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有效反射波的波形、振幅、频率、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光滑程度。如果这类干扰很强,将导致全剖面不能用于对比解释。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规则干扰特征a.影响整条剖面或局部剖面段,并主要影响剖面的浅、中层反射区;b.视速度低,有较稳定的波形、振幅、频率特征;c.具有同相性,同相轴斜率较大而且稳定,以连续多组或连片、多方向形式存在于剖面中;d.其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有效反射波的特征,严重破坏有效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光滑程度。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干涉干涉是指来自地腹不同形态和不同层位反射界面所形成的不同斜率、不同曲率反射波,在局部剖面段构成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复杂反射波场现象,剖面中的各反射波都是复杂地腹地质体的客观响应。由于它们间互相干涉的结果,都不同程度地改造了本来是相对稳定的波形、振幅、频率特征,增加了同相轴对比追踪难度。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干涉特征a.多组有效反射互相交织、影响,波场复杂;b.易产生于构造埋藏较深、褶皱紧密、地质结构复杂的地区;c.平行相邻测线的同一部位具有类似的干涉波场;d.干涉现象在纵向上一般同时存在于连续多个反射界面,具成组出现的规律;e.干涉区表现出多组斜率、曲率的反射波复合叠加,波形特征改造大,同相轴不同程度扭曲,但在干涉区外各反射波特征清楚。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分解识别的可能性
干扰和干涉普遍存在于剖面之中,但一般来说,剖面中受到严重干扰、干涉总是局部的,且在干扰、干涉区内或多或少保留了干扰、干涉区之外的反射特征。由于现在野外资料采集一般采用直测线多次复盖观测系统,因此,在无干扰、干涉情况下,无论是水平界面、倾斜界面、凸界面或凹界面,其反射同相轴都是光滑平直或是具有一定曲率的园滑的图像,不会任意扭曲或畸变,并具有相对稳定的波形特征。这些特征为在干扰、干涉区分解识别同相轴提供了可能。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基本方法
a.建立起正负向构造相间出现的地质规律概念,建立起各种形态界面组合的反射图像间的相互关系的概念,这是认识地质构造结构的基本准则;b.准确认识干扰、干涉区之外各层反射特征及变化规律;c.把握好干扰、干涉区外侧反射同相轴向干扰干涉区的反射走势;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基本方法
d.在干扰、干涉区内“捕捉”那些与已知同相轴走势一致的反射信息和具有干扰、干涉区之外反射特征的零星信息。“捕捉”信息实际上是对波的分解,是透过干涉区识别某一波组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干涉区可以分解出三类波组:.水平状反射波组:它是低幅度背斜或平坦向斜主体水平部位反射的反映;.弧状反射波组:是褶皱较强的背斜、向斜、构造陡缓转折部位、透镜状地质体或侵蚀面起状地形反射的反映;.倾斜状反射波组:是来自倾斜界面(或倾斜断块)的反映,由于倾斜界面的斜率不同、倾斜方向不同,因此就可能出现不同斜率、不同方向的反射波组叠加干涉。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基本方法
在分解时应保持视线与剖面平面较小了的角度,于剖面一端沿剖面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测,逐一对各波组分解;最后将反映同一界面形态的反射波同相轴从干涉区外透过干涉区合理连接起来,其解释结果可以在剖面的另一端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验证。e.在那些干扰、干涉特别严重的剖面段,应结合反射波分解、剖面间跳点对比、地面地质构造综合解释、交接点闭合等方法进行对比解释。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同相轴干涉干涉区E、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地质规律图像间关系干涉区外反射特征同相轴走势“捕捉”信息合理连接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掌握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指导判断剖面反映的实际构造结构从地质理论的角度知道,地层受力挤压褶皱的结果往往产生正负向构造相间、相伴的结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高之间必有一低,或两低之间必有一高”,这是构造平面结构的一般规律。因此,如果在剖面上确认了存在两个相邻的凹界面反射,则应在其间找到一个凸界面的反射,同样,应在两个相邻凸界面反射间找到一个凹界面的反射。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掌握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指导判断剖面反映的实际构造结构一般来说,向斜具有能量聚焦特点,反射强,影响范围宽,易识别;背斜具有能量发散特点,反射较弱,抗干扰能力差,识别难度大些。但是,只要掌握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应用干扰、干涉区波的对比方法,对背斜的对比解释还是能顺利进行的。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掌握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指导判断剖面反映的实际构造结构两高或两低之间一般存在三种基本结构+-?-+?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F、掌握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指导判断剖面反映的实际构造结构向斜背斜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a.侵蚀面地壳在漫长的地史时期,由于地应力的作用,始终处于频繁的升降活动中,同时导致了水平方向的拉张和挤压活动。地壳的这些活动直接影响到海平面的升降。当地层暴露于海平面之上时,就形成了沉积间断,沉积盖层或基岩遭受风化、淋沥、剥蚀和夷平等过程。侵蚀面就是地层经剥蚀后残留下来的古地貌。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侵蚀面宏观上说,侵蚀面的侵蚀后期是准水平的,但不排除在局部区域因剥蚀和夷平的差异,而在某此区域存在一定的坡度和局部山丘及洼地。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海平面地层暴露于海平面上,遭受风化、淋沥、剥蚀和夷平,残留下来的古地貌侵蚀面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b.不整合接触关系--不整合当地壳下降,海进到来时,侵蚀面上重新接受新的沉积物。此时,以侵蚀面为分界,上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则称为不整合接触。地层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通常分为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亦称假整合)。处于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不整合接触关系称为微角度不整合。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b.不整合接触关系--地质上不整合接触特征
·存在凹凸不平的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上有分布不均的泥质岩类、龟裂、风蚀、溶蚀等指示曾经经历过沉积间断的标志性地质现像;·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有突变性差别;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b.不整合接触关系--地质上不整合接触特征·平行不整合时,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层面互相平行;·微角度不整合时,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在小范围内产状一致,层面互相平行,当对其追踪较远时,可见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以低角度逐渐向不整合面靠近而是后尖灭消失;·角度不整合时,侵蚀面与其上覆地层产状一致,层面互相平行或基本平行,与其下状地层呈明显的角度接触,并依次向侵蚀面靠近而最后尖灭消失。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地质上的不整合现象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层面互相平行如果存在残丘,可见局部披盖现象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地质上的不整合现象角度不整合侵蚀面与上覆层互相平行或基本平行与下伏层呈明显的角度接触,并依次向侵蚀面靠近而最后尖灭消失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地质上的不整合现象微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在小范围内层面互相平行追踪较远时,下伏地层以低角度逐渐向不整合面靠近而是后尖灭消失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c·四川盆地主要不整合面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沉积盖层,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几期重要构造活动,这几期构造活动对沉积盖层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加里东期形成乐山~龙女寺巨型低幅度隆起,导致志留系、奥陶系乃至寒武系的剥蚀;·海西期导致泥盆系的广泛缺失,石炭系也主要在川东地区部分残存,同时导至全盆地下二叠统的不同程度剥蚀;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c·四川盆地主要不整合面·印支期形成泸州~开江大型隆起,中三叠统乃至下三叠统均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在川西地区还导至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不同程度剥蚀;·燕山期导致川西地区上侏罗统部分剥蚀和盆地广泛未接受第三系沉积。上述构造活动导至了四川盆地规模不等的沉积间断和形成了地层间不同类型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但总体来说,盆地内是以平行不整合和微角度不整合为主。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d.侵蚀面和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解释的重要意义
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存在,是划分不同构造层的重要依据,是分析研究构造活动性质、构造活动强度、沉积层组合序列、地层尖灭位置、构造发展、古构造背景、构造受力关系、构造纵向变异、断裂纵横向展布规律、油气运移规律、油气富集规律和与侵蚀面有关的储层特征的重要地质基础,而这些地质现象在地震剖面上能较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应充分注意对侵蚀面及其邻近反射层的对比追踪,解释好与侵蚀面有关的反射结构来。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侵蚀面具有稳定的强振幅反射特征。一般情况下,由于侵蚀面上下地层岩性悬殊,波阻抗差大,因此侵蚀面具有反射能量特别强、连续性好的地震反射特征,如四川盆地的上二叠统底界、上三叠统底界等侵蚀面反射。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侵蚀面具有振幅强弱多变的反射特征。在被侵蚀地层横向上存在岩性变化、侵蚀面发生断层、侵蚀面上覆地层的岩性存在横向变化、侵蚀面接触下伏不同岩性地层等情况下,侵蚀面波阻抗差发生改变,必然引起侵蚀面反射的振幅强弱的变化。此外,当侵蚀面下伏(或上覆)地层向侵蚀面趋于尖灭时,由于薄层叠加效应,也可能改变侵蚀面的反射能量。在这些情况下,侵蚀面反射都会产生随机的强弱变化。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接触岩性不同反射能量强弱不同页岩与灰岩接触振幅强砂岩与灰岩接触振幅较强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接触岩性不同反射能量强弱不同振幅较强振幅强振幅弱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侵蚀面易形成连续的回转、绕射反射特征。由于侵蚀面往往存在不规则的侵蚀高地和洼地,因此易在一些突变点附近形成绕射。如果将这些高地和洼地引伸到构造角度来认识,高地就属正向构造,洼地则属满足回转条件的小向斜。因此,地震资料解释时可按凸、凹相间的构造结构来认识。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侵蚀面的这种反射特征,普遍存在于基岩和沉积盖层之间的接触面,在四川盆地几个主要侵蚀面的表现并不充分。在安岳~乐至一带,下二叠统侵蚀面的这种现象表现较明显,中三叠统侵蚀面的这种现象在盆地各区亦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川中P1侵蚀面连续回转现象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侵蚀面与其上覆地层反射一般为互相平行的反射结构。无论是角度不整合还是平行不整合,在小范围内侵蚀面上覆层反射无明显的向侵蚀面反射靠近、合并现象。当存在较大侵蚀洼地时,可能会导至局部剖面段反射时差增大或披盖现象;当侵蚀面之上存在超覆沉积时,可见侵蚀面上覆地层反射向侵蚀面反射缓慢靠近、合并的现象。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侵蚀面与上覆层反射互相平行无向侵蚀面反射靠近、合并现象存在侵蚀洼地局部段反射时差增大、披盖和向侵蚀面反射缓慢靠近、合并的现象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平行不整合时,侵蚀面下伏层与侵蚀面为平行反射结构,当存在较大侵蚀高地或洼地时,可在局部剖面段出现同相轴增多或减少、同相轴向侵蚀面尖灭和侵蚀面上下反射时差互补等特征。.角度不整合时,侵蚀面和下伏层反射呈有一定的角度接触关系。同时,侵钻面下伏各层反射依次向侵蚀面靠近、消失。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当存在古断层时,在发生断层的局部剖面段,侵蚀面下伏地层会产生突变性增厚或减薄,地层产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在远离断层的剖面段地层厚度趋于恢复。如果是正断层,上盘地层增厚,下盘地层减薄;如果是逆断层,上盘地层减薄,下盘地层增厚。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
正断层时断层上盘与侵蚀面间反射时差增大,下盘时差减小逆断层正断层逆断层时断层上盘与侵蚀面间反射时差减小,下盘时差增大一、水平叠加剖面解释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
e.侵蚀面和不整合接触关糸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侵蚀面下伏或上覆地层向侵蚀面发生尖灭时,接近尖灭的剖面段反射波特征一般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所解释的尖灭位置离地层实际尖灭点还有一定距离。如果进一步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