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①53_第1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①53_第2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①53_第3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①53_第4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①5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同人类历史的发展相联系的。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他们所摄取的都是未经加工的天然食物,营养成分相对平衡。随着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环境(包括饮食)的改变,营养不平衡的现象逐渐发生。一些人可能出现营养过剩,另些人则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这两种极端,加上其他因素,均可导致各种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根据历史资料,古罗马的贵族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其膳食成分与现今西方国家十分接近,已记录这些人中有心绞痛和突然死亡发生。在埃及贵族的干尸中也发现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我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宫室女尸,距今两千多年,经现代病理学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根据最近资料,美国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脂肪在100g以上,而且主要为动物脂肪,食物胆固醇为400~700mg,平均560mg,粗粮的摄入很少,而精糖的消耗量却很高(100g以上)。此外,酒精和食盐的消耗量也很大。

总热量摄入过多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造成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方的俗语“人们正在用自己的牙齿挖掘自己的坟墓。”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所导致的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和肿瘤等一直保持上升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

美国国会于1977年提出“饮食脂肪方针”(dietarygoal),倡导人们1进食更多的谷物,以使复杂糖的摄入量,由原来仅占总热量的28%增加到48%,2脂肪的摄入由总热量的40%降至30%,3并适当控制动物脂肪与植物油的比例,4增加蔬菜和瓜果,5限制胆固醇、蔗糖和盐的摄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疾病。普遍认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和缺少体力活动是其致病的危险因素。自古以来就知“膏粱厚味”,即脂肪过多的饮食可使人缩短寿命,而素食则可使人长寿冠心病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逐渐增加,也有遗传影响。绝大多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

早期改变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着,继之引起内膜结缔组织增生,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以至闭塞。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高脂蛋白血症可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蛋白血症又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两者互为因果,并有密切关系一、临床症状临床将冠心病分为隐匿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和猝死等型。不同类型冠心病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隐匿性病人可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缺血表现。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或疼痛感,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亚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较为严重的类型,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等表现心肌硬化表现: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引起。猝死多系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或起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以致心脏骤停而死亡二、营养代谢(一)脂类

脂肪数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日本人均摄入脂肪占总能量40%以上的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摄入脂肪量为总能量10%以下证实脉粥样硬化症者较为少见。WHO证实55岁男性每人每天摄入脂肪量,或占饮食总能量的比例与冠心病病死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故减少饮食脂肪摄入是防止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脂肪酸比例应注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饮食中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同时减少饱和脂肪酸的供给,血清胆固醇水平有中等程度下降之比,并有降低血液凝固的趋势。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与饱和脂肪酸S比值更为重要。当前P/S推荐比值范围是从1-2:1。当摄入饱和脂肪酸增高时,血液胆固醇水平上升,而增加亚油酸可阻止胆固醇增高。脂肪质量

饮食脂肪的质量比数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影响更重要。饮食脂肪由甘油三酯组成。人体每天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必需脂肪酸。

吃鱼较多的日本人和吃橄榄油较多的地中海沿岸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并不高。丹麦人摄入脂肪的量为140g/d,而英美人为120g/d,前者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低于后者。原因:丹麦人饮食动物脂肪较少,而英美饮食中每天动物脂肪可达100g。软脂酸和豆蔻酸可使血胆固醇明显升高,短于12碳的中链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较小,但硬脂酸和中链脂肪酸能使血中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其原因可能是人肠管对胆固醇吸收比较低,食物胆固醇量越高,吸收也相应增加.但不呈直线相关。若每天摄入300mg时吸收40%—60%,当每天进食2000—3000mg胆固醇时,则最多只能吸收20%(负反馈)但此反馈机制仅存在于肝脏,而肠管合成则不受其制约;故进食胆固醇过多仍然可以使血胆固醇增加植物固醇,特别是谷固醇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不易被吸收,且有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作用:每天给予大剂量谷固醇,3—6g/次,每天3次,可使血胆固醇明显降低

5.磷脂在肝内合成,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卵磷脂是血浆主要成分。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形成胆醇酯,酯化作用增强时导致1胆固醇不易在血管壁沉积

2使管壁的胆固醇入血排出体外。黄豆卵磷脂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二)碳水化合物代谢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种类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关,若以淀粉为主,肝脏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都比给予果糖或葡萄糖时低.果糖对甘油三酯影响比蔗糖大,说明果糖更易合成脂肪(对比跟GI的关系).其次为葡萄糖,淀粉影响最小(三)蛋白质代谢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动物蛋白质升高对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质明显得多。蛋白质应适量。不超过1g/kgd为宜用大豆蛋白代动物蛋白,可使血浆胆固醇下降19%左右。大豆蛋白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还有较高植物固醇.有利于胆酸排出,减少胆固醇合成。大豆卵磷脂对胆固醇转运有帮助作用。因此,供给大高豆蛋白不会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

(四)饮食宜清淡、低盐。对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要多吃一些保护性食品。如洋葱、大蒜、紫花、木耳、海带、香菇、紫菜等。高脂血症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逐渐提升,人们的血脂也“颇为无奈”地升高。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二者有一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目前已确定有五种类型的脂蛋白水平异常,即五种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分为Ⅰ、Ⅱ、Ⅲ、Ⅳ和Ⅴ型,五型中的任何一型脂蛋白代谢异常都会导致某种特定脂蛋白升高。通过判断哪一种脂蛋白的升高,就可以诊断是哪一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的分类

(一)WHO建议将高脂血症分为六型。

Ⅰ(高乳糜微粒血症)CM↑(乳)胆固醇正常或偏高、甘油三脂增高(罕见)

Ⅱa(高β脂蛋白血症)LDL↑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正常(常见)

IIb(高前β蛋白症)LDL、VLDL↑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常见)

Ⅲ(阔β带型)VLDL↑胆固醇明显升高,甘油三脂明显升高(少见)

Ⅳ(高前β带型)VLDL↑↑胆固醇正常或偏高、甘油三脂明显升高(常见)

Ⅴ(高乳,前β带型)VLDL↑,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明显升高(少见)

IIb型与IV型易混淆,测定LDL-C(

LDL-胆固醇)可鉴别,

LDL-C

>

3.65mmol/L(>

130mg/dl)时为IIb型

,否则为Ⅳ。

(二)简易分为3型:

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

(三)按病因可分为2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先天性或原因不明

继发性高脂血症:继发于某种疾病血脂异常分类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营养治疗去除或控制其可能病因、诱因及其它影响因素:

①改善膳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及淀粉类;多吃植物蛋白、油类,蔬菜水果以及鱼类。

②减轻体重。

③加强体育锻炼,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④戒烟,少量饮酒。⑤控制影响血脂的其它疾病。

⑥已有高血脂症者,尤其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人群,均应定期化验血脂,以期早治。当高血脂症确诊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定义:数据:1.6亿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有效措施:控制体重、限盐、限酒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27万人)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增长31%,患者增加7000多万。

然而,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我国高血压防治任务艰巨。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城市 36.3 17.44.2

农村 13.75.4 1.2

总计 26.612.22.9

30.224.7

6.11991年2002年-----

卫生部近日公布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据30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亡原因统计,2006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0.4%。

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3%。

脑卒中的50%~60%,心肌梗死的40%~50%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脏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每年主要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其中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达366亿元。(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时间:2007-04-30血压机制血压定义:因素:1、2、高血压流行的影响因素是:(1)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性别: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2)有一定的遗传基础。(3)性格应激(4)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6)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7)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8)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40≥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营养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1超重肥胖2盐3钾4钙5镁6脂类7蛋白8碳水化合物9乙醇高血压病的治疗治疗目标:高血压病人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的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需要治疗所有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要合理控制并存临床情况。血压达标:1.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年青人.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糖尿病病人尿蛋白排泄量达到1g/24小时,血压控制则应低于125/75mmHg;

3.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病的营养治疗合理饮食、体重的控制、食盐摄取量的控制、规律性运动,以及心理、情绪的放松,去除病因等。其中营养疗法是应加倍重视的疗法之一三、营养治疗(一)原则

采用低脂低胆固醇、低钠、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能量饮食。控制体重,防止或纠正肥胖,利尿排钠,调节血容量,保护心、脑、肾血管系统功能。1、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显著增高,临床上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超重或肥胖。限制能量摄取,使体重减轻血压就会有一定程度降低。体重与血压的关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水平,肥胖者应有效减轻体重。

2、营养代谢(1)钠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有显著相关。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限制食盐摄入可改善高血压。爱斯基摩人淡食,食盐4g/d,患高血压病少。日本北部居民食盐20g/d,发病率为40%。肾性高血压可因钠的影响而恶化,减少钠摄入可改善症状。盐人群平均每人每天增加摄入食盐2g,收缩压升高2mmHg、舒张压升高1mmHg。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2)K(3)CaMg

(4)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症和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致动脉粥样硬化,故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不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5)蛋白质植物性蛋白可使高血压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大豆蛋白虽无降压功能,但也有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作用。(6)蔬菜、水果(7)其他营养素维生素,具有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血管结构与功能的作用。茶叶中的茶碱和黄嘌呤等,有利尿降压作用。高血压病合并肥胖、高脂血症及心功能不全者应禁酒。(三)注意事项食物选择1多选用能保护血管和降血压及降脂的食物:能降压的食物有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降脂食物有山楂、香菇、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此外草菇、平菇、黑木耳、银耳等蕈类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防治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栓均有较好效果。2禁忌食物:所有过咸食物及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的刺激性食品均在禁忌之列。3节制饮食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食物种类齐全,营养素比例合理,不挑食偏食。清淡饮食有利于高血压防治,油腻食物过量,易消化不良,且可发生猝死。2禁忌食物:所有过咸食物及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的刺激性食品均在禁忌之列。3节制饮食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食物种类齐全,营养素比例合理,不挑食偏食。清淡饮食有利于高血压防治,油腻食物过量,易消化不良,且可发生猝死。4饮茶戒烟酒卷烟中尼古丁刺激心脏,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促使钙盐、胆固醇等在血管壁上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传统医学认为少量饮酒可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