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员法律常识zlb_第1页
保安员法律常识zlb_第2页
保安员法律常识zlb_第3页
保安员法律常识zlb_第4页
保安员法律常识zl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常识培训2014年11月主讲人:朱礼标学习目的

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保护能力、自觉地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培训内容

一、法律基础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二、常用法律知识

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

三、常用行政法规

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案件、结合案例讲解法律条款

学习目的与内容案例1李某和王某是一对好朋友,2005年3月李某购买房屋时借王某5000元人民币,到2008年3月仍未归还。在此期间,王某始终未向李某索要。随后,王某找李某所要借款,李某不给。无奈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在庭审过程中,法院宣判驳回原告起诉。原因是什么?依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原告超过诉讼时效学习的重要性—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权利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可见,诉讼时效是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获取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界限。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权利人在此时间内享有依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利;二是这一权利在此时间内连续不行使即归于消灭。因此,如果民事权利发生纠纷而引发诉讼时,首先涉及的则是起诉是否超过了法定诉讼时效的问题。权利人只有依法及时向义务人主张相应的民事权利,并在协商未果时在法定时效内起诉,否则就会因超过法定诉讼时效而丧失原有民事权利依法获得保护的机会和可能。学习的重要性—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目的不是处罚权利人不及时行使请求权的行为,更不是保护义务人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而是具有积极的法律意义。一是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有利于人民法院及时正确地处理民事纠纷。诉讼时效的规定散落在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继承法》等法律之中,以《民法通则》为主。为正确认定诉讼时效,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从而细化了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学习的重要性—诉讼时效按照法律规定,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主要分为3类1、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主要包括: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或者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或者延付或拒付租金,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3、长期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当然,法律虽明确规定了在上述诉讼时效内不行使权利请求权的,其权利不再获得法律保护,这是从诉讼的角度而言,但是,如果权利人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请求义务人履行义务,对方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学习的重要性—诉讼时效

王某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定挪用公款罪。根据我国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适用国有企业、公司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预期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案例2某国有企业出纳王某担任企业会计,2008年5月20日王某利用工作之便,�挪用了企业人们币3万元,借给朋友使用。2009年5月案发后归还。问王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应定什么罪?为什么?学习的重要性—职业犯罪案例3

张三乘坐王某的出租车,不慎将装有2万元现金的皮包遗落于车内后张三多方查找到王某,王某承认拣到皮包及钱款,但以拣拾为由,据不归还。依据刑法270条规定:控告王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刑法》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如果说,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务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案属于自诉案件,也就是告诉的才处理的。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虐待罪、侮辱诽谤、干涉婚姻自由罪、遗弃罪等等。学习的重要性—自诉、侵占罪法律的基本常识什么是法律?“法”在文字解释中一重意思是法律,“法”强调公平,正直。“律”强调统一,有提供行为模式、标准,使行为统一之意。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的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广义上的法律泛指法律、法令、条例、规则、决议、决定、命令、章程等。即所有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狭义上的法律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特征: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明显得规范性。他规定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标准。而哲学、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不具有规范性,而道德、习惯等社会规范虽然也有规范性,但没有法律规范性明显。2、法律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其它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各社团纪律、公共生活规则,习惯等等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的基本常识法律的实施:守法;执法;司法。

守法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人们常说,法律,就是人生大道两旁的棚栏。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各走各的道,各有各得活法,正所谓,人生道路千万条,但不管走哪一条,你只能走在大路上。怎么走都行,就是不能越过两旁的棚栏,一旦越过,便会跌入路旁的阴沟,摔得头破血流。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法律,是整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整个社会生活,好比一场大的游戏,每个人都是这场游戏里的一个角色,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游戏规则来扮演自己的角色,那么,整个社会生活就会有序地进行。否则,违犯规则,那就是犯罪。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因此,人们要把握住人生,绝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悔恨终生。违法与犯罪什么是违法?违法就是违反了法律规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就是违法。违法行为,在我国,一切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令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但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所谓违法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许多违法行为不是触犯行律的,就不是犯罪行为。例如,不履行合同义务是违反民法或经济法的行为,结婚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是违反婚姻法的行为,打架造成轻微伤害的是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违反交通法规)、等等。这些虽然都是违法行为,但不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指社会危害性严重的违法行为。只有当违法行为触犯了刑事法规达到了应受刑事处分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什么是犯罪?我们通常说犯罪就是触犯刑律的规定。也就是说触犯了刑法中规定的罪刑就是犯罪。它的定义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都是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主要是看他的情节是否严重、危害是否极大,影响是否恶劣。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就是对我们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不是犯罪行为。如果行为的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也不认为是犯罪。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等,也是有社会危害性的,只不过它们的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犯罪那样大的程度。•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也就是触犯刑律的行为。•犯罪是具有应受惩罚性的行为,也就是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和实践中对某个犯罪人因自首等而免予刑事处分是两个问题,只有在首先肯定犯了罪并应受刑罚处罚的前提下,才谈得到免于刑事处分。以上特征是统一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具有决定意义。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应受惩罚性是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法律后果。违法与犯罪违法与犯罪的区别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违法是触犯刑事法规的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触犯民事法规的违法行为、触犯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总的讲,犯罪必须违法,而违法不一定是犯罪。2、犯罪必须具备三个特征,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违法是,触犯刑事法规的违法行为。触犯民事法规的违法行为。触犯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3、犯罪必定违法,而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的构成犯罪四要件1、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刑法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例如杀人罪侵害了他人生命,生存权利属于人身权利,放火罪侵犯了公共安全。行为不侵害犯罪客体就不构成犯罪。2、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杀人行为、走私行为,等等,如果仅仅是危害思想而没有付诸预备,实行等行为,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不追究单纯的思想犯罪。3、犯罪的主体,指达到法律规定年龄、精神正常,实施了危害行为的个人。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它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关于精神病人能不能成为犯罪主体问题,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则令他的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犯罪的主观要件,指犯罪的故意或过失。

以上四个构成要件是紧密联系的、统一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都不能构成犯罪。

除上述四个构成要件外同时还必须构成某种犯罪所特别要求的一些要件。如危害行为的方法、时间、地点、犯罪的目的等等。它们对于构成某种犯罪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构成反革命罪必须要求具有反革命的目的,�构成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必须是用暴力干涉方法。定罪判刑遵循的原则1、罪行法定原则,就是定罪判刑必须以现行法律明文规定为准,对于现行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无规定,不为罪”“法无规定,不处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刑无等级”3、罪行相适应原则也称罪行相当、罪行均衡,是指罪行大小与刑法的轻重相适应,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罪行相当,法当其罪。4、罪责自负原则,是指谁犯了罪,就由谁来承担刑事责任,刑罚只适用于犯罪分子本人,不得连累犯罪人的家属、亲属、朋友、邻居等没有犯罪的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人犯罪一人当”。我国奴隶制和风建制刑法都以株连无辜为特征,所谓“三族”“灭九族”诛十族”。定罪的原则

刑罚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有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一种惩罚措施。刑罚与犯罪有着密切联系,犯罪是刑罚的前提,而刑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主刑:

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

管制的期限,三个月以上两年一下,有人民法院判决。由公安机关执行。拘役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上六个月一下,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一下。有期、无期、在监狱或者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劳动改造。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

主刑只能单独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对犯有一种罪行的犯罪分子只能适用一个主刑,不能同时适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刑。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即可单独适用,又可附加在主刑之后适用。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它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我国的法律分为根本法和部门法。部门法也叫基本法。也就是人们常说刑罚、民法、婚姻法等等。根本法是目法,基本法是子法。

首先讲《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的总章程。它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也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发规的依据。与之相抵触的都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其他的法律不得违反宪法的精神,在适用各种法处理相应的问题时,要依照宪法的精神办事。凡是与宪法相抵触的行为,一律无效。《民法》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使用的手段是赔偿损失等民事强制方法。它是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生活中,所有权关系、债权关系、著作权关系、继承权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使用民法、民法通则、民诉法等等法律来保护权益、主张权利的。生活中常见的诉讼案比如打架案件、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借贷纠纷、遗产纠纷等等《刑法》则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总和。它规定那些行为属于犯罪,对实施犯罪的人适用什么刑罚,采取什么措施的法律规范。其基本内容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该处以什么刑罚。而刑罚则是惩罚犯罪的手段。这是最严厉的国家强制方法。例如:剥夺犯罪人人身自由的,有其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剥夺犯罪人财产权利的有没收财产等等。比如:盗窃案、抢劫案、贪污贿赂、妨害司法等等。我国法律概况我国的法律体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2)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其他义务。公民履行基本义务是国家存在、政府运行、社会发展以及保证公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作为公民,要正确认识个人行为和国家的关系,养成自觉履行基本义务的良好习惯。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刑法排除犯罪性的行为(1)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伤害,而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正当防卫的条件:1、必须有正当的防卫意图;2、必须有不法侵害发生;3、必须不法侵害正在进行;4、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5、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2)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经济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怎么区分打架还手和正当防卫

一般说来,打架还手的一方,不属于正当防卫,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第一个条件是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包括有社会危害性的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但主要是指犯罪行为,如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等,对这些行为,如果不果断采取防卫行动,使其停止非法侵害,将会对社会、对人身等造成重大危害。

打架还手就不同了,甲动手打了乙,已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比如报告民警,司法起诉等途径,没有必要一定要动手还击。动手还击引起互殴,不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所以,两人打架,不论何方被打致伤、致残,还手的一方一般不算正当防卫。如果因还手而使打架事态恶化,不论是先动手的造成的还是后动手的造成的,对方都要依法律负应有的责任。

所以,避免打架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遭到对方的非法暴力侵害,比如先动手的一方拿棍子或凶器施暴,你就应尽快躲开,脱离危。但却不可以正当防卫为借口而还手打人,把事情闹大。刑法紧急避险需要符合的条件:1、必须基于正当的避险意图2、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没有危险的发生则不能实施紧急避险;3、危险必须是正在发生的,既不是过去的,也不是未来的,更不是行为人主管推测或臆想的。4、必须是无其他办法可以排除危险。5、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具体来讲,就是造成的损害要比所避免的损害小。保安服务的性质决定了保安员在遇到有关法定情形时,必须要谨慎实施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241、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窃取的方式可以是翻墙入院、撬门破锁、扒窃拎包,也可以是复印、拍照、抄写、拷贝别人的技术秘密,还可以是盗接他人通信线路,盗用长途电话账号、码号偷打电话等。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盗窃主体。犯盗窃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其他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常见的犯罪1、盗窃罪一、数额标准201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15条,于2013年4月4日起施行。与1998年司法解释相比,数额标准均有所提高: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2、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3、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该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情节标准对于1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1、盗窃罪二、量刑201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15条,于4月4日起施行。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犯盗窃罪,依法判处罚金刑的,应当在1000元以上盗窃数额的2倍以下判处罚金;没有盗窃数额或者盗窃数额无法计算的,应当在1000元以上100000万元以下判处罚金。在医院盗窃救命钱,从重处罚对于盗窃公私财物虽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被害人谅解及其他轻微情节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对于不构成犯罪而确有处罚必要的,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家贼获谅解可不定罪,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1、盗窃罪三、盗窃文物规定数额较大:盗窃国有馆藏一般文物。数额巨大:盗窃国有馆藏三级文物。数额特别巨大:盗窃国有馆藏二级以上文物。盗窃民间收藏文物:根据被盗文物有效价格证明或委托估价机构估价认定盗窃数额。数额特别巨大:300000元至500000万元以上(原标准:30000元—100000元以上)数额巨大: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原标准:5000元—20000元以上)四、偷盗性质扒窃: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小偷。不仅仅局限于“掏兜”,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不要求必须盗窃贴身携带的财物才构成犯罪。入户盗窃:对于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界定为“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多次盗窃:过去的司法解释将其明确为“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新司法解释将其调整为“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1、盗窃罪

司法实践中对盗窃行为的定罪处罚,不能“唯数额论”,对于主观恶性大,情节、后果较严重的,定罪的数额标准可以降低,以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一)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二)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三)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四)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五)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六)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七)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八)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偷开机动车丢失视为盗窃罪偷开他人机动车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偷开机动车,导致车辆丢失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为盗窃其他财物,偷开机动车作为犯罪工具使用后非法占有车辆,或将车辆遗弃导致丢失的,被盗车辆的价值计入盗窃数额;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作为犯罪工具使用后非法占有车辆,或者将车辆遗弃导致丢失的,以盗窃罪和其他犯罪数罪并罚;将车辆送回未造成丢失的,按照其所实施的其他犯罪从重处罚。1、盗窃罪五、盗窃珍贵文物未遂也重罚盗窃未遂情节严重的,尽管没有实际窃取到公私财物,但是仍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定罪处罚。第十二条规定,盗窃未遂,但是以数额巨大的财物、珍贵文物为盗窃目标或者具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盗窃既有既遂又有未遂情形的,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盗窃罪既遂处罚。六、盗窃“救命钱”等八种情形,起刑线可降低对盗窃行为的定罪处罚,不能唯数额论,对于主观恶性大,情节、后果较严重的,定罪的数额标准可以降低。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具有“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等八种情形之一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1、盗窃罪七、明确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定罪标准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应当认定为“扒窃”,不要求必须盗窃贴身携带的财物才构成犯罪。对于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司法解释将“携带凶器盗窃”界定为“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八、获得被害人谅解的,从宽处罚最高检研究室副主任韩某元说,司法解释规定,对于盗窃公私财物虽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被害人谅解及其他轻微情节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对于不构成犯罪而确有处罚必要的,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此外,司法解释第八条规定,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常见的犯罪2、抢劫罪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因此,只要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应当立案。抢劫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3、抢夺罪抢夺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4、诈骗罪河南省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对于诈骗犯罪,我们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00元、5万元、50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6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5、招摇撞骗罪,招摇撞骗罪是指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6、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毁坏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有人将这一概念将寻衅滋事罪局限在公共场所是不正确的。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327、

非法拘禁罪8、

妨害公务罪9、

故意伤害罪10、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位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11、侮辱罪1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9、

故意伤害罪伤害案件是指伤害他人身体,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办理的案件伤害案管辖区域处理方法刑法234条规定1、轻微伤害公安机关自行或公安机关调解2、轻伤害公安机关、法院。1、赔偿2、判刑。三年以上、拘役或者管制、3、重伤害法院法院判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4、死亡法院法院判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9、

故意伤害罪

轻伤害案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1款规定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故意伤害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故轻伤害案件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八十八条和六部委司法解释第4条又将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规定为自诉案件,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综上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有证据证明的轻伤害案件的规定,是赋予被害人选择权的授权性条款,即被害人受到伤害后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也可以放弃直接起诉的权利,或者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要求公安机关按照公诉程序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轻伤害案件均有管辖权,即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警的,可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再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也可以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在受理轻伤害案件后,经常以“自诉案件”为由终止调查,使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上访案件激增民事部分的赔偿标准

一种是民事赔偿,另一种是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伤害案件经法医鉴定后法医的鉴定意见才能作为法律依据。

轻微伤的按民事处理。

轻伤、重伤就要受到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处理。

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工资、护理费、营养费、必要的交通费。一般情况下,它的标准是,误工工资有固定收入的按工资标准支付,没有固定收入的按上年度的平均收入进行计算,计算出的数额必须是国家统计局出示的标准才能作为法律依据。否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这一点还要请大家重视,运用。通常情况下河南地区的标准是,误工工资一天是30元,护理费是33元,营养,伙食费,20元。

提醒大家的是此类案件公安机关的处理是,轻微案件,可以调解处理,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毁约的或者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只对违法行为作一处罚,民事争议部分告知当事人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没有行为能力的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其监护人称担民事责任。这在本法的第8、第9条都有所规定。9、

故意伤害罪非法占有的行为非法占有的行为可以构成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多个罪名,那么保卫要是监守自盗会触犯什么刑法?偷盗罪!!量刑会加重!刑事诉讼法所谓诉讼,就是平时所讲的“打官司”,诉讼法就是关于如何打官司方面的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是一部确保刑法实施的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一)刑事诉讼概述(二)刑事强制措施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三)刑事诉讼程序1、立案2、侦查3、起诉4、审判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上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常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二)治安管理处罚及其种类种类: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治安管理处罚法》是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它与2006年的3月1日开始实施。新法是在旧的治安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完善的。总共有6章119条。条例是5章45条。新增的章节是第五章执法监督。新法具有“宽严适度,程序严格,处罚规范”的特点,并且符合国情,适应公安机关加强管理,也符合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侵犯公民的权利。新法比条例增加的内容是:1、处罚行为增加了。比如对宠物扰民、旅馆住宿、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包括强行进入场内的,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尽心删除、修改、增加的等等。2、罚款档次更具体化了。这在第二章各个条款中都逐一体现。治安管理处罚法3、处罚程序更严格了。比如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的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的,不得超过24小时,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70周岁以上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公安机关以及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等等。4、执法监督加强了。如113条规定,公安机关以及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禁止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打骂、虐待、或者侮辱,117条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赔礼道歉,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民可以根据《国家赔偿法》要求执法机关给予赔偿。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部分):1、窝藏、转移、代销赃物

处罚种类:罚款、拘留

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3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2、赌博

处罚种类:罚款、拘留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0条“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3、偷开他人机动车的;协助组织或者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等等新法对哪四种情形下应当从重处罚1、有较严重后果的2、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本法规定的3、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4、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上述四种情况都是从重处罚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劳动者的基本义务3、劳动合同4、劳动争议5、社会保险企事业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一)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求1、有适应单位具体情况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措施和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2、单位范围内的治安保卫情况有人检查,重要部位得到重点保护,治安隐患及时得到排查;3、单位范围内的治安隐患和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时得到处置。(二)单位制定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

1、门卫、值班、巡查制度;2、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3、现金、票据、印鉴、有价证券等重要物品使用、保管、储存、运输的安全管理制度;4、单位内部的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5、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企事业内部治安保卫条例6、单位内部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报告制度;7、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8、存放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传染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性菌种、毒种以及武器弹药的单位,还应当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9、其他有关的治安保卫制度。单位制定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相抵触(三)单位内部治安保卫人员职责

1、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并落实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2、根据需要,检查进入本单位人员的证件,登记出入的物品和车辆;3、在单位范围内进行治安防范巡逻和检查,建立巡逻、检查和治安隐患整改记录;4、维护单位内部的治安秩序,制止发生在本单位的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发生的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处置工作;5、督促落实单位内部治安防范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企事业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四)单位内部治安保卫人员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A、赔礼道歉。单位治安保卫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赔礼道歉,B、赔偿损失。单位治安保卫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并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单位赔偿后,有权责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侵权的治安保卫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的费用;2、行政处分单位治安保卫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侵权的,单给予处分。治安保卫人员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受单位负责人指使、胁迫的,对单位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其承担赔偿责任;3、刑事责任单位治安保卫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侵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