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茶文化-三道茶_第1页
白族茶文化-三道茶_第2页
白族茶文化-三道茶_第3页
白族茶文化-三道茶_第4页
白族茶文化-三道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族茶文化——三道茶探究白族的茶文化—三道茶班级:五零一组长:王雪童组员:徐珂、郑佳指导老师:杨君一、背景介绍二、研究目标一、二、三、了解白族三道茶文化。知道三道茶分为哪三部。了解白族人是怎么对待客人的。研究过程一、群定课题二、分工三、搜集资料四、讨论整理五、撰写研究报告四、研究成果展示

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白族简介

汉称“滇僰”、“昆明蛮”,唐代称“白蛮”,或“洱河蛮”,“下方夷”,元代称“白人”或“僰人”、“民家”等,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勒墨”。其他民族对白族的称谓初步统计达六十多种。白族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云南全省,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现大部份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丽江、兰坪、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以及湖南的桑植、贵州的毕节、四川的西昌、凉山等地都有分布。白族自称“僰子”、“僰儿子”、“白尼”、“白伙”,意为僰人或白人。

三道茶概述

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将一只小砂罐,置于火之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摄取一撮茶叶放入罐内。等罐中茶叶“啪啪”作响,色泽由绿转黄,发出焦香时,往罐中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就将罐中翻腾的茶水倾注到小茶杯中。但杯中茶汤容量不多,白族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茶汤仅半杯而已,一口即干。由于此茶是经烘烤、煮沸而成的浓汁,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进去滋味苦涩。冲好头道茶后,主人举茶敬献给客人,客人双手接茶后,通常一饮而尽。茶虽香,却也够苦,谓之“苦茶”。它寓意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白族三道茶的意义——一道茶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白族三道茶的意义——二道茶、三道茶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第三道茶,称之“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白族三道茶的传说

“三道茶”的形成出于一个寓有哲理的传说。一位老木匠教徒弟多年,临出师前让徒弟去苍山伐树锯板。徒弟干了一天活口渴难熬,随手抓了把鲜树叶放入口中咀嚼,苦涩地皱眉砸舌。师傅说:“要学好手艺,不先吃苦头是不行的!”等把木板锯好,师傅给徒弟一块红糖,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待徒弟出师临别时,师傅递上一碗茶,放上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徒弟品味道:“有苦、有甜、还有麻辣,真叫人回味。”老木匠高兴地说:“对了,一苦二甜三回味,学手艺和做人的道理都在这里。”我想说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三道茶与歌舞的联系。“三道茶”的泡制和饮用过程充满了喜迎嘉宾的兴致和亲热的感情,寄寓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主宾相敬,细细品味,令人心旷神怡。“三道茶”通常只有在节日或特定的场合用于招待贵客,现今却被赋予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已发展到茶文化层次,开发为集白族音乐、歌舞与品茗为一体的白族茶道,它以独特的魅力成为白族人民迎接海内外宾客的传统礼俗,深受海内外宾客喜爱。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更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三道茶”反映了白族人民的乐天自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