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情境7-1个人所得税税款计算_第1页
教学课件:情境7-1个人所得税税款计算_第2页
教学课件:情境7-1个人所得税税款计算_第3页
教学课件:情境7-1个人所得税税款计算_第4页
教学课件:情境7-1个人所得税税款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情境七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工作任务与学习子情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计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填写扣缴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计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劳务报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稿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相关手续计算财产租赁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财产转让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偶然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子情境一个人所得税税款计算案例导入

王某是中国公民,2013年度收入状况如下:月工资6300元,年终奖金20000元,单位已经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100元;业余时间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取得设计费50000元,企业未扣缴个人所得税;王某参加商场购物抽奖活动,取得中奖收入1000元,商场已经扣缴个人所得税。问题:以上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处理有无错误?王某应该怎样做才符合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子情境一个人所得税税款计算计算个人所得税税额2知识准备11.1知识准备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

征税对象应税所得额和费用扣除标准

税率

1.1.1知识准备(个人所得税)1.个人所得税

⑴实行分类征收;⑵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⑶采取源泉扣税和申报纳税两种征税方法。

1.1.2知识准备(应税所得额)2.应税所得额和费用扣除标准应税所得额也称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是个人的各项所得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的部分。

在个人所得税法中,免于征税的部分是指“为取得收入所必需的费用”和“为了维持生计所必需的费用”。

1.1.3知识准备(应纳税额)3.应纳税额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是个人的各项所得,扣减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即应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后的金额。应纳税额的多少,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两个因素。

1.1.4知识准备(纳税义务人)纳税人

居民纳税人

非居民纳税人

住所和居住时间标准是两个并列标准,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即成为居民纳税人

4.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居民纳税人应履行无限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所得向我国申报纳税。1.1.5知识准备(征税对象)5.征税对象工资、薪金所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产、经营所得

偶然所得

1.1.6知识准备(税率)6.税率

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根据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不同,分别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根据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同,分别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⑴劳务报酬所得按“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⑵稿酬所得⑶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⑷存款利息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⑴计算较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速算扣除数法代替分段计税法;⑵累进较缓和,即累进是渐进式的,而不是跳跃式的;⑶累进的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不一致,实际税率低于名义税率;⑷在累进级距的分界点附近不会出现税款增加额大于课税对象增加额的不合理现象。“全额累进税率”的对称。指按课税对象的绝对额划分若干级距,每个级距规定的税率随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纳税人的课税对象按相应级距划分若干段,分段适用相应税率征税的税率制度。工资、薪金所得税率工资、薪金所得税率、速算扣除表(2011年9月1日起执行)级数含税级距/月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1500元部分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3505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税率、速算扣除表(2011年9月1日起执行)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0元的50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750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3750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9750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14750劳务报酬所得税率1.1.7知识准备(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免税项目税前扣除

减税项目

7.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免税项目)⑴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⑵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⑶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⑷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⑸保险赔款。⑹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⑺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⑻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⑼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⑽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免税项目

税收优惠(减税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⑴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⑵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⑶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减税项目

税收优惠(税前扣除)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准予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的捐赠,可以全额税前扣除: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事业、农村义务教育、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以及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纳税义务人未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而直接向受益人的捐赠,不得扣除

税前扣除

1.2计算个人所得税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及其他所得1.2.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⑴正常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⑵特殊人员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⑶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2.计算应纳税额⑴正常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⑵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1.2.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⑴收入总额⑵允许扣除项目⑶允许所得税前扣除项目的扣除标准⑷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项目

2.计算应纳税额

1.2.3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应纳税额①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②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1.2.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2.计算应纳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如果纳税人一次取得的应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20000元,应实行加成征收,其应纳税总额应依据相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劳务报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的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劳务报酬所得应其一般具有不固定性、不经常性,不便于按月计算,所以税法规定按次计算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凡属一个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据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2.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⑴个人出版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同一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为一次征税。⑵在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则可以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税。⑶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后又出书取得稿酬的,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⑷作者去世后,对取得的其遗作稿酬的个人,按稿酬所得征税。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应纳税额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减征30%。1.2.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费用减除标准与劳务报酬所得相同。对个人从事技术转让中所支付的中介费,若能提供有效合法凭证,允许从其所得中扣除。

2.计算应纳税额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2.7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⑴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财产租赁有关税费-修缮费用-800⑵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财产租赁有关税费-修缮费用]×(1-20%)其中,每次(月)修缮费用以800元为限2.计算应纳税额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个人出租居住用房暂减按10%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1.2.8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财产转让所得以个人每次转让财产取得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转让财产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每次”是指以一件财产的所有权一次转让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2.计算应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