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4课_第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4课_第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4课_第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4课_第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4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孔子孟子秦始皇董仲舒知识回顾:宋明之前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产生发展重创成为主流材料一: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生们专注于考据与训诂。同时,将现实一切政治的、人生的现象归结为天意。论从史出材料二:伴随(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儒学出现危机。材料三:“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韩愈《原道》儒家思想日益僵化而逐渐出现危机;说明:课程标准: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4课宋明理学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论从史出佛教的传入论从史出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魏晋南北朝,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

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道教的形成太上老君武当山泰山,是佛教名山更是道教名山。由于道教在泰山的势力过于强大,佛教寺院在泰山显要位置无法占有地盘,都建在泰山北面或偏僻地带,泰山上海拔最高的佛家建筑三大士殿也只建在中天门之下。虽然佛教采取了迂回包抄,你明我暗,阴阳互补的策略,但在道教名山泰山,佛教的地位始终处于外来附属的地位。

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相同?

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三教合一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寻求精神解脱。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如思辩性、理论性的不足。佛教讲究因果报应、转世轮回。道教讲究修炼今生,以达到长生不老。一、理学产生的背景1、魏晋以来,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儒学出现危机;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教图处处留痕——三教合一孙悟空泰山红门宫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二、理学的概况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以“理”为中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二、理学的概况1、理学的概念:以“理”为中心的新的儒学体系;2、理学的来源: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3、理学的流派:兄程颢

弟程颐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创立者集大成者创立者集大成者创立者朱熹对理学的发展朱熹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他多年研究传授五经四书,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他提出“去人欲,存天理”,认为人欲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用天理克制人欲。朱熹在继承和《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发展二程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1)思想主张: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朱熹《朱文公文集》程朱理学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理”的表现:(2)人身,人性;(3)宇宙,万物遵守的普遍规律;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程朱理学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③方法论:“格物致知”(外在求理);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朱子语类》②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1)思想主张: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③方法论:“格物致知”(外在求理);②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①南宋以后:官方哲学;③明朝初期:确立思想界统治地位;②元朝时期:科举考试教科书;

④对其他国家也有影响,远及朝鲜、越南、日本;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2、陆王心学:材料一: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①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渊源;1、程朱理学:(1)南宋陆九渊:②方法论:“发明本心”(内心反省);陆王心学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2、陆王心学:材料三: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核心观:“致良知”,良知即心,即理;1、程朱理学:(2)明代王守仁: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陆王心学材料四: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王文成公全书》①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渊源;(1)南宋陆九渊:②方法论:“发明本心”(内心反省);不必“格物致知”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1: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材料2: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心”就是“理”。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材料3:“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知行合一”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赏花》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朱熹说:“天生的。”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世界本原同:世界的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方法论异: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外在途径);陆王心学,内心反省(内在途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应该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如果敌机来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本体论方法论思想渊源异同“理”“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都是儒学范畴,继承孔孟“仁”和“礼”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思想实质理学特点:是更具思辨性、经过哲学化的新儒学;理学的形成,标志儒家思想的成熟;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中国文化概论》如何正确评价宋明理学?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

二十四孝故事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尝粪忧亲

庾黔娄,南齐高士。父亲病重,医生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有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并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残忍的童年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出夫、父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诏令,“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嘉奖贞节的特别命令。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所谓“烈女”、“节妇”越来越多,“以身殉夫”、“守节终身”的事比比皆是。据《古令图书集成》记载,“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竞达36000人,而到了清代,仅安徽省休宁县这一个县,就有2200多人。贞节牌坊的背后是血泪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地位: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③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①对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明初确立统治地位;2、积极:①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3、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4、认识: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②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学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评价理学:1.佛、道传播,儒学危机。2.唐宋“三教合一”潮流。3.唐宋儒学体系不断更新。代表人物:主要主张:代表人物:主要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的方法“存天理,灭人欲”“发明本心”以求理

①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