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先秦山西
篝火点燃
文明之光一、黄土高原的篝火
二、耐人寻味的远古传说一、黄土高原的篝火——山西石器文化西侯渡遗址
距今180万年
这里有中国早期人类——直立人打凿的石器、烧骨的痕迹和人手加工过的鹿角化石等,证明当时的原始人类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和制造工具,是早期华北古人类文化遗迹的代表。
匼(ke)河遗址
距今约60万年位于芮城县风陵渡匼河村,由长达13.5公里范围内的17个点组成旧石器点群。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发现。1960一1980年,先后5次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肿骨鹿、披毛犀、扁角鹿、德氏水牛、二门马、野猪、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三趾马等。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代表,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等,主要原料为石英岩。石器数量较少,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丁村文化
距今20、30万年1953年发现于山西襄汾县丁村附近。1954——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丁村遗址先后进行过两次阶段性调查发掘,发现分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20余处。丁村文化1958年由裴文中、贾兰坡等编著的《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对1954年发现的石制品、人类化石、动物化石以及丁村一带的地质地貌作了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确立了“丁村文化”。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
文化丁村遗址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27处,获得石制品2005件,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一块幼儿顶骨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主要石制品有砍砸器、似“手斧”石器、石球、单边形器、多边形器、三棱大尖状器、鹤嘴形尖状器、小尖状器和刮削器。另一种较为特殊的是石球,最先在丁村遗址发现。丁村文化出土的动物化石有獾、狐、野猪、熊、赤鹿、斑鹿、河套大角鹿、野牛、原始牛、象、野马、野驴和披毛犀。当时丁村一带河大水深,水中生存有体长70厘米的鲤鱼、1米以上的青鱼、鲩鱼和体长1.5米的鲶鱼。丁村遗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掘的第一个旧石器遗址。此后,山西成为中国旧石器考古最重要的地区。截至目前为止,山西境内发现的旧石器遗址达400余处。早期旧石器遗址达157处(全国200余处)。此前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还是一个空白。丁村文化和“丁村人”是最早填补这一空白的文化和人类化石。
从汾河流域上游的静乐凤程山、娄烦,到中游的太原古交、交城范家庄,到下游的曲沃里村、侯马南梁,甚至河津一带都有丁村文化的踪迹。这些地点的地质时代与丁村遗址群不相上下,在文化遗物方面又有与丁村石器风貌一致,说明丁村文化在汾河流域有着广泛分布。
许家窑文化距今10万年左右70年代中期在山西阳高许家窑村发现,是目前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遗址。发现古人类化石有顶骨11块、枕骨2块、附有4颗牙齿的左上颌骨1块、右侧下颌枝1块、牙齿2枚。这些化石材料分属10多个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其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
峙峪文化距今十万年。有数百件碎骨片留有清晰的数目不等的直道。很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符号。还发现一件石镞,证明当时人类已发明了弓箭。峙峪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产生的基础。为研究亚洲、美洲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标志着我国史前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下川文化距今24000——16000年
位于山西南部沁水县中条山东麓,是中国北方典型的细石器文化。下川文化的石质遗物包括细小石器和粗大石器两大类。工具的类型有琢背小刀、雕刻器、尖状器、锥钻、石镞、石锯、石核式石器和各种式样的刮削器。与下川文化同时或关系密切的文化遗存还有汾河流域的古交市石千峰,榆次大发和襄汾丁村77:01地点。黄河流域的蒲县薛关、吉县柿子滩和山西西北部若干采集点。桑干河流域的阳高神泉堡遗址群等等。是我国最新发掘的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原地埋藏遗址。田野资料石制品组合特征呈现中国西部旧石器文化的风格
吉县柿子滩遗址群距今2万—1万年中国最早的文明诞生地之一,距今4500-4000年左右。
位于襄汾县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窑洞、居址、水井及等级分明的墓葬、龙盘、鼍鼓、特磬等重要礼器,预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为尧部落所创造的最初“中国”之所在。陶寺遗址陶寺遗址中的“王墓”;“陶唐氏”的“龙”崇拜与“蛇型原龙”;陶寺遗址发现的“青铜器”与“陶文”等方面的考古观察,最后认定,陶寺城址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初期国家权力中心已经形成的标志。作为“都城”,这座“都城”的主人只能是“唐尧”。
二、耐人寻味的远古传说女娲补天(1)
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补天的神话就发生于长治县郝村的天台山。
女娲补天(2)
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女娲用泥做了人类。并继承了皇位,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撞向擎天柱不周山(今长子县境内)。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类陷入灾难之中。女娲补天(3)女娲着急万分,决心炼石补天。她选择了山高顶阔,水足石多的天台山。九九八十一天,女娲炼了一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依照此法,又用4年时间,炼了36500块五色石,共36501块,在众神帮助下补好了天窟。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补天(4)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扯下来送与它,从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女娲补天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人们在天台山迎女娲归朝,女娲十分欢喜。到天台山后,看到天下的儿女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了笙箫。
“女娲陵”(5)洪洞县赵城镇侯村有“女娲”的长眠之地---“女娲陵”,以及唐宋以来一直享受历代封建皇帝祭祀的国家级“娲皇庙”。“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山西的太行山、霍山、吕梁山一带分布有“娲皇窟”、补天台”、补天洞”、“望儿台”等多处珍贵的“女娲”活动遗迹。“中华之母女娲”的主要活动舞台是黄土高原的山西。
女娲石“女娲陵”(6)
“女娲”是远古时期“母系社会的最高部族首领、她所处的时间远在古代“父系社会”的两大首领“炎、黄”之前。在中华民族的先祖中,建有“补天”、“造人”之功的“女娲”无异是中华民族首屈一指和功盖天地的伟大创世祖先。是中华儿女真正的生命“根源”之所在。
5000年华夏风雨沧桑,一幕幕历史悲喜剧在山西拉开帷幕,一个个风云人物在山西得天时,运地利,平步青云,横空出世,济世安邦,贵为人主。山西的冥冥青山、莽莽大河环抱的确是一片龙兴的热土,三千里锦绣河山书写的是一部“龙梦”成真的历史。山岳的雄浑,大河的无私,黄土的厚重,旷野的博大,塑造了志存高远者的伟大襟怀,其文化之恢宏,历史之久远,民风之淳朴,给背负青天者以无穷的力量。集此精灵之气,成问鼎天下之势。炎黄伟业在山西炎帝在上党
(上)炎帝即神农氏,号烈山氏。太行山上党地区处于温带,适宜植物生长。烈山氏带领氏族众人在谷山石洞开始定居生活。人们用残石盛水学会了磨制石器。但常因食毒草、毒果中毒。烈山氏便遍尝野果、野草,慢慢知道什么草能解毒,并制成药茶解毒。曾一日中毒70多次。炎帝在上党一次尝到断肠草,刚入咽喉,由于毒性太猛,来不及饮茶解毒,即倒地而“死”。神农氏的行动感动了天帝,派神送来西王母起死回生的灵药和一根神鞭。神农氏醒后,鞭打百草,百草的各种性味便会在鞭上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决定能否食用。炎帝在上党烈山氏看到小鸟衔来谷子丢于地上,便长出了禾苗,就试着采来谷子埋在土中,果然长出了谷苗。种五谷的办法,传遍各个部落,人们尊崇他为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还有一地,那就是羊头山,在长治县、高平市交界处。他在羊头山种五谷,还宰羊祭祀,乞上天保佑万民。炎帝在上党神农氏见人们生活安定,生产力得到发展,物资也充足了,就教人们用物互换,各得所需。在上党地区,当时产生了雏形的交易市场。神农氏在上党建过国,传说就是现在长治县的黎岭村。人们又尊称神农为炎帝。炎帝在上党后人说,在远古时代是神农氏族首先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从部落到建国这一系列重要发展历程。而这一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是在上党完成的,说明上党是人类进步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上党地区的古人类是历史前进的功臣。功劳盖世的炎帝神农氏,应永远受到炎黄子孙的尊崇。
炎
帝
陵
炎帝陵位于高平市东北17公里的庄里村。俗称“皇坟”。陵后五谷庙。炎帝的陵墓在黄帝时已有,五谷庙最迟在宋代时已有。该庙座北面南,规模宏大,周有城墙,分为上下两院。庙内原有四五十通石碑。炎
帝
陵东厢房后墙上有“炎帝陵”石碑一通,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161)所立。石碑后有一甬道,可通墓穴,墓内万年灯常年不熄。正殿屋顶正中脊刹正面刻有“炎帝神农殿”。殿内神台浮雕为宋金遗物。东西山墙有精美壁画。炎
帝
陵高平县志载:“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现石桌尚在。庙院内有一柏树,周长6米,据此推断,五谷庙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炎帝陵、五谷庙的祭祖节,周围的村子,如故关、北营、换马、庄里、口则等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会期将近一个月。有句民谣“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亦尝遗祭,禁樵采。旧县府每年派员到庄里为炎帝陵祭,并为万年灯添油。
炎
帝
陵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除庄里炎帝陵是专门祭礼炎帝外,本地还有许多祭祀炎帝的庙宇,如故关的炎帝行宫,下台的炎帝中庙,市城东关的炎帝下庙,邢村的炎帝庙,永录的炎帝庙等,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三十余处。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第一大帝,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史称农皇。庄里村炎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谒陵扫墓的神圣之地,是中华第一陵。
精卫填海
<<山海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本炎帝女儿,游东海溺水而死。化做“精卫”鸟,头有花纹,白嘴红足。它愤恨大海夺去了自己的青春,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发誓要填平东海。故事中的西山,就是发鸠山,称其西山,是与东海相对而言。
精卫填海发鸠山位于长子县西25公里处,海拔1646.8米。山上的庙宇多与精卫鸟有关发鸠山东山脚下浊漳河源头,古有“泉神庙”,后改为“灵湫庙”。传说是炎帝为纪念女儿女娃修建的。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把区区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固然大,而精卫鸟坚韧不拔的品格更伟大。
古涿鹿在山西
黄帝都城在山西
黄帝为了实现民族的统一,征战八方,足遍四野,涿鹿大战之地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三次涿鹿大战均发生在在晋南一带,黄帝在这一带同炎帝、蚩尤进行了三次定夺天下的大战。运城解州,古为涿鹿,是黄帝的都城所在地。黄帝用武力征服天下。回到涿鹿,修建了都城,并在建立都邑前举行了祭天活动,以示受命于天而建都于此。黄帝都城在山西从三次涿鹿大战,到建立都邑,黄帝族的活动中心就在晋南,其活动领域则达今河南、河北、山东、甘肃等省,显示出黄帝族的强盛。中华民族在融合和锤炼中焕发了巨大的生命力,从此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涿鹿——浊陆
三、早期文明的初现天降大任于河东
尧天舜日禹王辉
——尧舜禹继承了炎黄在中原的首领地位,将原始社会的锦绣画卷描绘得更加灿烂辉煌。5000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尧的仁爱,舜的礼义,禹的无畏,是中华走向富裕、民主、平等的原动力。
帝尧——《论语》:“惟天为大,惟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史记》: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尧
都
平
阳作为首领的尧,喝野菜汤,吃粗米饭,穿麻布衣,住破草房,生活十分俭朴。为治理天下,重用大批贤臣。法官皋陶为山西皋陶人,历史上被誉为法律的创始人;任用羲和二臣创立了历法,定了四季八节,为了纪念二臣的功绩,山西清徐一带至今保留着祭祀二臣的古老传统;
尧都平阳尧治理天下五十年,微服出游康衢,听见小孩儿们在唱《康衢谣》: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的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的法则。康衢庄即今天临汾市东的康庄。为访贤人出走平阳,终于有了“历山坪得英才舜帝,举贤让政废黜九子”的佳话。从此,中国政治文化中有了一个充满民主魅力色彩的“禅让制”。它使以后几千年的封建“家天下”黯然失色。
尧陵
尧死后葬于翠柏森森的尧陵,位于临汾城东。尧陵高50米,周长80米,是尧王的臣民每人掬土一把堆起来的。陵前祠宇内牌坊、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都保存完整。
尧陵旧时附近人们在清明时节由村长率领,斋戒沐浴,供上整猪整羊,集体跪拜,鼓乐齐鸣。远至河南、陕西的人们也都纷纷赶来。在明清两代,皇上赐当地八村两种特权,其一免收皇粮;其二不当公差,但他们要肩负护陵和祭祠尧陵的任务。因袭传统,尧陵至今都有守陵人日夜护卫着尧庙----天下第一华门
天坛尧庙尧庙今已有2000多年,虽朝代更迭,风范各异,但人们对尧的敬仰却丝毫没有减弱。门楼高耸,门额上镌刻着“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两侧的两个横眉,“就日”、“瞻云”,是太史公对尧王的赞美之词;五凤楼迎风而立。尧王当年曾登高眺望都城全景,并与心腹大臣商讨国事。时人把尧王喻为凤中之王,把四位大重臣喻为四只凤凰。“一凤升天,四凤齐鸣”,尧一百多岁后去世。
尧庙后人为纪念尧王与四位贤臣,建起了五凤楼;尧井亭四周松柏苍劲,亭中央古井一眼,至今井水很旺。是尧王在远古洪荒年代为人类开凿的第一口水井。此外还有广运殿、寝宫、石碑及古稀树木。置身其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渊源于此。这种传统美德成为华夏文化的主流。
帝尧石碑山西绛县一青石古碑刻有“唐尧寓处”四个隶体。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关帝尧史迹的石碑。碑高92厘米,宽47厘米,字径16厘米。上款竖刻:大晋永和二年孟春创立。永和二年,即公元346年,距今1650多年。下款补刻: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邑庠次贡王民仰书。碑阴文字已看不清。距此碑不远处的尧寓村城门楼上镶嵌着一大型石刻门额,书有“陶唐遗风”四个大字。
帝尧石碑村南山坡上有帝尧神庙遗址,庙宇早毁,从庙基的营造法式及所用砖石来看,属元代建筑明代重修。从献殿前的草丛中发现一大型石匾,上书“巍严配天”四个字,另有残碑一块,碑文中刻有伏羲女娲补天造世的述文。为研究尧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后羿射日
<<淮南子>>:“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后羿射日之地在屯留县城西北30公里处。传说东海边一棵神树扶桑上栖十只三足乌,每日轮流上天吐出强烈的火焰,即人们看见的太阳(故太阳也称三足乌)。后来十只三足乌一起上天,天空出现十个太阳,大地炎热无比。人类濒临灭绝危险。后羿射日天帝赐给羿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教训他的这些太阳儿子。三足乌不听劝阻。后羿大怒,选天下最高的地方,拉弓搭箭,一连射下九只三足乌。从此火光熄灭,清凉爽快,人们欢呼雀跃。天帝却大发雷霆,不准后羿再回天上。令仅存的三足乌日日遨游不得休息。从此大地万木复苏。舜都浦阪山西永济
舜是中国“孝”字第一人
舜任命了中国第一批“部长级干部”
舜在门前设了两样东西,一是“敢谏之鼓”,一是“诽谤之木”,让每个臣民随时敲鼓击木指出自己的过失。舜都浦阪舜诞生于今山西永济的妫水。父亲是一个名叫瞽叟的盲人。一天晚上梦见一只凤凰嘴里衔着米来喂他,并说:“我名叫‘鸡’,是来给你做后代的。”妻子果然怀孕,后来生下了一个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的男孩,这就是舜。不久,母亲就去世。继母刁钻残忍,弟弟粗暴凶悍,父亲又很糊徐,舜受尽虐待,后来,舜被尧重用,后母和弟弟屡次加害于他。
舜都浦阪但舜对后母和父亲依然恪守孝道,对弟弟仍然尽兄弟之情份,这种“孝悌”、“仁爱”的道德准则成为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永恒信念。因父母虐待,舜离家出走来到历山脚下,靠耕种度日。中条山脉历山“舜王坪”就是因舜王躬耕于此而得名。
舜都浦阪美德因为舜的美德感化,历山一带民风大变。过去常为田界而争吵,后来却争着让起了田界。舜又到雷泽打鱼,渔夫们也争着让起了渔场。他又到河滨去制作陶器,使那里的陶器成色大变,既美观,又耐用,深受人们喜爱。舜每到一地,人们都喜欢接近他。凡是他到过的人烟稀少的地方,一年过后就变成一个村落,二年变成一个城镇,三年就变成一个都邑。美名传到了尧王的耳朵里,几经考察,把王位禅让给了他。舜都浦阪设九官舜代行政事后,担心办事有失。在自己的门前设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门前放一面大鼓,无论谁想推荐贤能,献治国良策,都可击鼓进言;“诽谤之木”——门前立一木柱,谁发现舜的过失都可站在木柱前大胆指出。诽谤之木到后来演化为气派威严的华表。
舜都浦阪舜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任用贤能之士以为辅佐。弃担任农官;契担任司徒;皋陶负责司法,共有九官。“九官制度”成为后来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雏形,舜帝因政绩卓著,天上五星化为五老,游于蒲坂,今永济“五老峰”和“五星湖”即因此而得名的。
舜帝陵
舜在南巡中死于苍梧山(湖北)。患难多年的娥皇、女英泣不成声,泪如泉涌。伤心的泪水滴落在当地的竹子上,形成斑斑点点的泪痕,从此,南方就有了这种带有泪痕的“斑竹”。运城北三十里鸣条冈上有舜帝陵,河东人称它为舜帝庙舜帝陵舜帝庙占地一百五十亩,座北向南,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其后历经修缮,至今保存尚好。河东人为了纪念舜帝,迄今沿袭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习俗。
禹都安邑----山西夏县
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发生水灾,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征求四方部落意见,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尧对鲧不大信任但也只能勉强同意。鲧没有把洪水制服。水灾更凶。舜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发现鲧办事不力,将鲧流放,让鲧的儿子禹治水。禹采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他和百姓经过十三年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禹新婚不久,为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禹都安邑舜年老后,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他画九州,铸九鼎,封国号为“夏”。因禹是黄帝玄孙,承袭华族,故国名为“华”,从此称华夏为中国,这是为华夏称谓的起源。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民主的气氛日淡。禹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禹都安邑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他的命令,杀了防风氏。这说明,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国王了。后来,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这样氏族公社时期的选举制度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禹王城遗址----夏县
夏县古称安邑,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号称“华夏第一都”禹王城址在县城西北7.5公里中条山麓,文化层厚普遍有2-3米,据《史记》、《水经注》等记载,夏禹曾在此建都,因而县以夏名。在禹王乡有古城址大、中、小三座。禹王城遗址大城面积广袤,出土大量春秋战国遗物和汉代砖瓦。中城居西南,与大城紧连,出土瓦当和印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铭砖,小城毗邻中城,城旁有“青台”遗迹,附近有铸铜作坊遗址,出土礼器陶范和钱范,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经由史籍考证,大城即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禹王城遗址
帝尧故里”并不限于山西临汾尧都区和长治长子县。山东的菏泽、定陶、曲阜,河北的顺平、唐县,浙江的兰溪,湖南的桃源、常德等地都加入了“故里之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河北顺平县就在权威报纸上刊登广告,说尧王故里在顺平;江苏也召开研讨会,论证尧的故乡是江苏;山东某媒体宣称,“尧帝陵最终确定在菏泽”。炎帝之争:湖南株洲有个炎帝陵;1994年湖南酃县更名为炎陵县;陕西宝鸡认为自己才是炎帝的正宗故乡;山西高平市修建炎帝陵,用大量的古代石碑为其“撑腰”。舜帝之争:舜耕历山,这个典故国人耳熟能详,但历山在哪里?山西垣曲、翼城、沁水、洪洞都称在本地。山东也来争夺“舜王”,还办了一个名为“舜网”的网站。家喻户晓的姜子牙,现在有许多“故乡”,其中有“山东说”、“许州说”、“新蔡说”等。姜太公故里在何处一直备受争议。经过专家十多年考证,根据从石楼县出土的多种文物以及史料记载,北京大学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于希贤等专家认定,历史记载的姜子牙祖籍冀州临河县就是今天的山西石楼县义牒镇。
链接关于传说中的黄帝、伏羲、女娲、神农、尧、舜、禹、伯益、后稷、巫咸、风后、彭祖、祝融、精卫以及共工、羿和嫦娥、丹朱等等,传说比较多,但真实性不太可考.但我们仍为山西的这些老祖先而自豪亿万年.有证可考的三晋名人。帝尧,姓尹祁,号放勋,晋南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号为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先都于蒲阪,后迁平阳。在位时,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即为华表最初的由来。设立了最初的政权组织,制定了礼仪制度,要求大家荐举贤人,加以任用。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最早挖井取水(我们把生活的地方叫市井,离开故乡叫背井离乡,即是缘于此)组织发明创造了最初的文字。尧治天下五十年,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深得人民的爱戴。
尧还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决定从民间选用贤才。尧问于四方诸侯,大家推荐虞舜。”尧微服私访,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人问,拱手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
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平阳,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之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日月同辉。《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意思是说:“帝尧作为一代君王是多么伟大!他像崇山一样高高耸立着,上天是最高大的,帝尧就是在效法着上天!他像大地一样一望无际,民众无法用现有的词语来称道他!因此,他所成就的功业是如此崇高伟大,他所制订的礼仪制度是如此灿烂辉煌。”孔子赞尧"民无能名",不是因为帝尧是帝王而赞美,而是因为帝尧能够效法天道地道的无私覆载,因为他的礼仪制度能够使国泰民安。司马迁评述"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传说尧还发明了最初的围棋游戏。通过考证,在临汾仙洞沟风景区的山崖边一块很大的岩石上,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围棋棋盘。
黄帝被后世尊为“华夏文明初祖”,尧被称为“中华文明始祖”。
尧都平阳城南有尧庙,城东筑尧陵。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仪门、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和尧井亭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尧庙也被山西百姓称为祖庙,是我国人民寻根祭祖的圣地。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康熙皇帝曾亲自来此拜祭过帝尧。尧陵,在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祠内碑碣十余通,记尧王功绩与陵宇沿革。因为年久和文革破坏,日渐残塌。现地方政府已拨巨资重修尧陵,同时接受全球华人的捐助,望华夏儿女踊跃参加,修我祖陵!尧陵,在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祠内碑碣十余通,记尧王功绩与陵宇沿革。因为年久和文革破坏,日渐残塌。现地方政府已拨巨资重修尧陵,同时接受全球华人的捐助,望华夏儿女踊跃参加,修我祖陵!帝舜,虞舜者,名曰重华,冀州之人也(今山西冀城县)。耕于历山。舜年少丧母,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舜帝陵(衣冠冢)位于今运城市郊.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黄河畔屈地(今山西石楼)人。史书文献多称姜太公,太公望。相传姜子牙的先祖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他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之际,据说活了139岁。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颇享盛名的韬略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尚武功,重智谋,军事思想博大精深,用兵打仗无往不胜。在渭水垂钓遇到明主后,他协助周文王、周武王修德理政、兴国安邦,不仅贤能爱民,而且带领军队纵横驰骋于战场,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其雄才伟略被后人称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封到了齐地,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子牙励精图治,终将齐国治理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这充分说明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姜太公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交际口语(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劳动经济学(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管理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环境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影响评价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文案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调查方法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全网规划与部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先进材料科技进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45002-2024水泥胶砂保水率测定方法
- 2024年《论教育》全文课件
-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生命安全与救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文创园项目可行性方案
- 马工程版《中国经济史》各章思考题答题要点及详解
- OBE理念下的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
- 一年级口算天天练(可直接打印)
- 格力空调检测报告KFR-35GW(35530)FNhAk-B1(性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