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五版)》课件绪论_第1页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五版)》课件绪论_第2页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五版)》课件绪论_第3页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五版)》课件绪论_第4页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五版)》课件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第一节基本概念一、法

什么是法?

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我国的社会主义法确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参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人民日报》,2011.10.28。什么是法律?

法律的概念同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广义的法律与法同义。狭义的法律,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法

我国的法律,大多数都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一、法

在我国,具有“法”的性质的还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种形式。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thesourcesoflaw),即法源。一、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以宪法为基础,各个不同法律部门组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形式完整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法律体系。2011年我国宣布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参见《人民日报》,2011.01.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二、新闻传播法

广义:

新闻传播法,是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这个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法,既不是单一的法律文件,也不属于某一个法律部门,而是以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为目标,跨越多个法律部门、具有多种法源而重新组合的综合性法律规范体系。狭义:

新闻传播法,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行业的专门性的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新闻法”“新闻传播法”等概念,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二、新闻传播法

我国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否有法可依?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有许多规范同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我国新闻传播活动既受到社会主义法的保护,又必须在社会主义法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非法侵犯以及违反法律的新闻传播活动,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虽然我国还没有以“新闻法”“新闻传播法”命名的专门性法律(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批准,曾经开展起草《新闻法》的工作,形成了国家新闻出版署、上海新闻法起草组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分别起草的三个“《新闻法》征求意见稿”,后来搁置),但是我国新闻传播活动同样必须依法运作,不能说现在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新闻传播活动必须由国家许可设立的新闻媒介进行,是我国新闻体制的重要特征。新闻媒介是指报社、新闻期刊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互联网站。三、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最重要的划分就是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

通常是把宪法、行政法、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归为公法关系,把民法、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归为私法关系。公法关系表现形式主要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管理者享有特殊的权利,就是权力,同时被管理者与管理者又存在着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也就是以权利限制权力的关系。

私法关系表现形式主要是平等、自愿、公平,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的关系。

新闻传播活动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就在于,其中既有公法关系,又有私法关系,有时还会发生重合和交叉。比如公民通过媒介批评政府官员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就含有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的两重性。三、权利和义务关系

绝对权和相对权:

有些权利,所要求的义务承担者是特定的个人或群体,称为相对权,又称对人权。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除上述公民批评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外,还有如作品交由出版单位发表时在作者和出版单位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新闻单位发生侵权行为后在受害人同侵权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等等。

还有些权利,所要求的义务承担者并不是某一人或某一范围的确定的人,而是一切人,这称为绝对权,又称对世权。人身权、物权,都是绝对权。言论出版自由,也是绝对权,只是我国现行法制对这项权利在义务承担者方面规定还很不充分,所以现在在实施上还缺乏法律上的可靠保证。第二节

世界新闻传播法简介

国际上对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或大众传播活动的法,通常称为媒介法(MediaLaw)、传播法(CommunicationLaw)、大众传播法(MassCommunicationLaw)、新闻法(PressLaw)。在所有国家,新闻传播法或大众传播法都不是采取单一的法律文件的形式,都表现为许多法律规范的综合体系(法律群)。

从法的渊源角度说,新闻传播法也具有多样性。在实行制定法或成文法(statutorylaw)的大陆法系国家,新闻传播法的主要形式是各种成文的法律文件,而在英美法系国家,习惯、判例等在新闻传播法中有重要地位。(1)宪法(constitution)。

宪法是近代民主制的标志,是国家的根本法,或称最高法、基本法。各国都把宪法有关内容作为新闻传播法的最重要的渊源。新闻传播活动被认为是公民实现表达权(therighttoexpress)和知情权(therighttoknow)这两大基本权利的主要方式。在当代,表达自由(thefreedomofexpression)被列为基本人权之一,成为新闻传播法的一个核心问题。公民的言论、出版、新闻等表达自由的权利都由宪法加以规定,属于宪法权利。有的国家宪法还直接规定禁止事先检查以保障这一权利。最著名的如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第11条、美国《宪法修正案》(1791年)第1条和德国《基本法》(1949年)第5条和第18条等。法国《人权宣言》美国《宪法修正案》德国《基本法》(2)一般法(generallaw)。

此处一般法是相对于宪法和新闻传播的专门法而言,调整整个社会生活或者某一方面社会生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又称普通法[同英美法系的“普通法”(commonlaw)不是一个概念]。各国的一般法总是本国新闻传播法的重要渊源,这包括成文的法律性文件和被认可的习惯、司法判例。如德国《基本法》就规定有关新闻媒介的权利“受普通法限制”。例如

随着当代民主制的发展,公民的知情权提上议事日程,被认为是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中的一项“潜在”权利。而知情权的实现除了要赋予公民自由地寻求、获取、传递信息的权利外,还必须借助政府的积极的行为。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家加强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士、美国、丹麦、挪威、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韩国、爱尔兰、俄国、日本、南非、印度、英国、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相继颁布信息自由法或信息公开法。其中影响较大、内容较完备的,当属美国在1966年制定的《信息自由法》(TheFreedomofInformationAct,FOIA),1976年制定的《阳光下的政府法》(TheGovernmentintheSunshineAct),以及20世纪80年代起联邦各州相应制定的《公开(会议)记录法》(OpenRecordsLaw)。

(3)专门法。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制定有专门的新闻传播法或媒介法,尚难作出统计。根据现有资料,各国关于媒介的专门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着重于就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民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权利作出规定,例如古老的瑞典《新闻出版自由法》(1776年)、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法》(1881年)、德国各州制定的《新闻出版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91年问世并屡经修改的俄罗斯《大众传播媒介法》等。

另一类就是着重规范和管理各类媒介活动的法律性文件,如出版法(报刊法)、广播法、电视法。这类法律性文件主要是调整国家的行政机关与新闻媒介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有的由立法机构如议会制定,有的则由主管行政机关制定。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国着手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1997年德国《信息与通讯服务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涉及网络媒体的法律。不过无论是哪一类专门的传播法、出版法或广播电视法,都不会取代前述一般法的内容在新闻传播法中的地位。新闻传播活动不仅要遵守这些专门法,同样必须遵守有关的一般法。当然,专门法也可以补充一般法的不足。(4)各国新闻传播法还有一项重要渊源就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著名国际人权公约以及各区域的人权公约中关于保障公民表达自由等基本人权的规定,为各签约国所遵守。

第三节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按照《宪法》规定,我国法律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上在全国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以上在一定区域内有效)、我国参加或与外国缔结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过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法律基础,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也是我国新闻传播法的基础法源。

从广义上说,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如有关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都指导和制约着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活动从内容到方式不得同《宪法》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发生抵触。从狭义上说,《宪法》有些条款是直接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如《宪法》第二十二条关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的规定,《宪法》第三十五条关于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宪法》第四十一条关于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的规定,《宪法》第四十七条关于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的规定等等,都是对新闻传播活动具有根本意义的法律规范。2004年修宪,在《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该条第三款,对新闻传播活动也有根本意义。(2)法律。在我国,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调整社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包含了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犯罪和对妨害新闻传播活动犯罪的制裁,在现行《刑法》中,有三十多项罪名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

民法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新闻传播活动中大量社会关系,特别是公民作为受众、被报道者和作者的身份与新闻媒介之间发生的关系,具有民事关系的特征。《民法通则》对于保障公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权利从指导思想到实际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关于公民人身权利的规定由于新闻侵权诉讼案件的频发而引起新闻界的重视。

其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主要调整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有许多法律同新闻传播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著作权法》和《广告法》

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或者规范某一类大众传播媒介的法律。(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效力和地位低于宪法和法律,但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也具有重要地位。行政法规必须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行政法规作为新闻传播法的渊源有三种类型:一是管理各类媒介的行政法规。这就是《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涵盖了所有传播媒介的管理,是我国目前传媒管理的主要规范。二是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单项管理的行政法规。关于新闻出版方面的如《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关于广播电视方面的如《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等。三是其他行政法规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规定。如2007年国务院制定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实施,就政府公开信息的内容、方式、限制以及公民申请公开的程序和救济途径等作了全面规定,人们认为这部旨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政法规将对新闻传播活动产生有益的影响。(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1996年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2002年修正的《河北省新闻工作管理条例》,是唯一以新闻管理为名的地方法规。

如21世纪初,广州、上海、成都、武汉、杭州等地先后制定《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大多数规章都明确把“保障公民知情权”作为指导原则,成为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先导。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建立特别行政区以后,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当地大多数法律继续有效,特区立法机构还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新的法规,这些法规中涉及新闻传播的内容也属于我国新闻传播法的一部分。(7)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内容,也属于我国的新闻传播法源。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新闻传播活动在许多问题上已经拥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虽然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或规范某一类新闻传播媒介的法律,但是并不等于新闻传播活动现在还是无法可依。我国新闻法制是随着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发展而生长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新闻传播活动已经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地进入了法制轨道。以没有专门的法律为由而以为新闻传播不需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完全错误的。当然由于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我国的新闻传播法还是不完备的,这也是实情。

有法可依,尚不完备,可以基本概括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现状。第四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其他行为规范在我国,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由于法律只能规范行为,不可能规范思想,只能禁止那些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等具有社会危害性言论的公开传播,不可能也不应当去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优劣高下。共产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是在新闻领域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根本保证。所以新闻传播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有的要用法律规范来调整,还有大量的则需要用共产党的政策和指示、新闻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等规范来调整,而纪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离不开共产党政策的指导。

新闻传播活动既需要相对稳定的法律规范,也需要灵活及时的政策规范,还需要潜移默化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政策规范、道德规范的交叉运用就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一、新闻传播法与共产党的政策长期以来,在我国,新闻工作被认为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委及其宣传部门不仅直接实施对新闻事业的政治领导,而且代行政府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权。共产党领导和管理新闻宣传工作,作出大量的指示、决定以及其他各种规定,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