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1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2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4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既是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中国向何处去?”“向西方学习”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中体西用不断深化循序渐进单元概览: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文化思想层面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Ⅱ: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联系顺乎世界之潮流单元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走向共和”为课外阅读内容。)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林则徐【先驱者】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阶段阶级阶层核心思想实践结果层次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结果失败一、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具体表现为2、“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海国图志》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目的:维护清朝统治。评价:这一思想的提出,表明在中西文化的最初碰撞中,中国士大夫已经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进步性----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以”制夷“为直接目的,具有爱国心。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最终不能实现救国的愿望;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阶级的局限性。

(2012·天津文综·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D洋务派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治国之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统治危机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失败睁眼看世界的背景是什么?①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③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知识分子惊醒了,开始关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和外患。评价: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倡导者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异同及二者的关系。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②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①林、魏:主要是为了“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主要是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②林、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而洋务派则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1)同:(2)异:(3)关系:阶段阶级阶层核心思想实践结果层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结果失败学习西方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早期)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内容人物

思想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并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①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②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封建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翻译《天演论》。宣扬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托古改制)(进化论)(2)90年代维新思想①1895年“公车上书”②1898年《孔子改制考》③戊戌变法期间。核心思想(政治主张):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2012·浙江文综卷·24)(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康有为。(1分)《孔子改制考》。(2分)翻译《天演论》;(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2分)【拓展延伸】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其区别主要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而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维新思想的影响①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②维新思想是爱国的。……③维新思想具有进步意义。……④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现代化运动”,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三、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相同:(1)从内容上看: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政治上兴民权,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从背景看: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不同:(1)从作用上看

启蒙思想: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维新思想: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兴起,但很快就夭折了(2)从社会基础上看:

l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3)从发展过程来看启蒙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维新思想: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民主共和方案的提出与确立提出:兴中会确立:同盟会(2)民主共和方案的传播: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原因:双方主张的差异时间:1905-1907阵地:《新民丛报》与《民报》内容:清政府?,政体?,土地?(3)民主共和方案的初步实现1、相同点:两者的背景与主张相同。(1)背景: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不同点:两者方式、政体区别。(1)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器物制度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中体西用自强、求富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派别主张阶段

试分析90年代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①政治上: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③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康有为(1858~1927)

近代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11·上海单科·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B

主观上想减小变法的阻力;民资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课堂探究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2012·海南单科卷·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B在狱中,他意态从容,镇静自若,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激进派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历史现场】谭嗣同的“求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