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8400字(论文)》_第1页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8400字(论文)》_第2页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8400字(论文)》_第3页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8400字(论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TOC\o"1-3"\h\u8492前言 125387一、网络诈骗概述 27435(一)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 211201(二)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 222222(三)网络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 3275271.网络购物诈骗 3228922.网络信用卡诈骗 36353.网络传销诈骗 32630(四)网络信息的特征 462511.脆弱性 4128292.突发性 4150003.全球性 431395二、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 524442(一)犯罪成本低、回报率高 528095(二)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518818(三)公民个人隐私泄露严重 511191(四)反电诈宣传效果不佳,群众防范意识薄弱 518701(五)尚未建立基本法,缺少法律,普遍停留在规章层面 530683三、网络诈骗的预防对策 67919(一)提高网络侦查工作的法律地位与专业队伍建设 6305721.完善法律制度 631232.完善反电诈信息中心建设 67379(二)建立完善的侦查协作机制 6166481.深化警企合作,扩展思路 7187802.加强反电诈宣传力度,促进警民合作 7112553.加强警种间的合作,优化合成作战机制 716920(三)完善电信诈骗案件处置流程 7296431.快速止付冻结资金,挽回损失 7144912.及时将案件录入平台,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7312013.重视案件侦破,积极开展初侦初查 728318(四)加强源头打击,开展综合治理 8285901.提高跨境打击能力 8296552.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力度 886393.加大对黑灰产业的打击力度 814221(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8275251.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法 8132202.成立专门机构促进基本法的实施 88868五、结论 925914参考文献 10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首先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在全球一级交流各种信息来源;其次,互联网可以提高生产力,有效地加快传统行业的生产和学术交流,增加消费和生产力;第三,它也是各级文化和信息交流的一个良好平台,但因特网的发展与其他领域一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最终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技术进程加快、互联网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网民用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伴随而来的网络诈骗也在迅速发展。网络犯罪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网络犯罪正逐步成为故意犯罪、刑事犯罪、人赃犯罪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网络诈骗已成为经济犯罪领域的一种主要犯罪形式。但是网络在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的同时,网络诈骗也开始越来越多,由于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防范,网络诈骗团伙可以伤害到各种群体,社会危害比传统诈骗更大。虽然相关政府机构加大了刑事措施力度,但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广大网民,正因为如此,加强对预防网络诈骗的研究,不仅可以完善和丰富网络诈骗理论,而且可以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一、网络诈骗概述(一)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网络诈骗罪在刑法中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根据犯罪学的调查方法进行了分类,大多数人认为,网络诈骗的概念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采用虚构的方法,在网络诈骗案件中,被害人与被实施人之间没有通过网络进行正面沟通。这是为了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以人与网络对话的形式;与传统诈骗罪的被害人进行人际交往,犯罪是通过所谓的“人”的对话形式来达到诈骗目的的,而且网络诈骗的范围不仅仅是计算机诈骗,但也可以通过使用手机和其他终端设备来实现。目前全球有32亿用户,移动用户已达71亿。互联网的覆盖率很高,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也以各种方式欺骗犯罪分子,网络诈骗是继网络和整个社会广泛使用之后,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诈骗行为。网络诈骗罪是利用网络隐瞒、捏造事实真相,危害社会,骗取人民钱财的犯罪,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目的网络诈骗罪可以分为广义的网络诈骗罪和狭义的网络诈骗罪。不同的是,广义的网络包括局域网、互联网和各种计算机网络,狭义的网络只是指互联网,由于互联网上的诈骗案件非常典型和广泛,我们网络中的网络就是指互联网上的诈骗,也就是说,互联网领域的欺诈。(二)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首先,该方法易于实现,隐蔽性强,实施网络诈骗,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网络,网络这一工具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的家庭生活中,这使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更得心应手。在网络诈骗案件中,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不耗费过多精力的情况下,建出一个笼统的“大网络”。网络诈骗最直接的工具就是电脑,由于网络是“无限的”,所以它的传播速度快覆盖率强。所以网络诈骗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近年来,网络诈骗已成为国际性的诈骗行为。受害者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网络用户,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用户,网络欺诈成为任何使用互联网用户的受害者。如今,许多人为了赚钱,专门为诈骗组织提供各种技术,帮助其从事诈骗活动,如提供隐身技术和服务、各种匿名等,为诈骗提供人造面具,并花费时间和精力为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甚至地点。网络诈骗罪也具有明显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小额诈骗屡屡发生,诈骗者无视法律,不断作案,挑战法律底线。打击网络诈骗的方法简单易用,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普遍性、覆盖率,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提供诈骗信息、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较少,在正常情况下,欺诈者通常只需要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他用键盘输入诈骗信息,一条诈骗信息就可以在网上发布,有的犯罪分子还会用按键向导等其他诈骗软件设置诈骗信息的脚本,无需人工操作和维护。它则会自动发送虚假信息,甚至会自动保存键盘。一些网络诈骗者,如网络钱财诈骗,由于犯罪的需要,会需要一些网站或网址,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100至200元就可以买到一整套优良的网站,为上传网址提供了快速的培训计划,同时网络诈骗犯罪也潜藏其中。现行法律法规虽然不完善,但往往无法相应处罚,这使得网络诈骗的法律成本相对较低。(三)网络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1.网络购物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网络诈骗形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范围,这种形式的网络诈骗犯罪者也日益猖狂。犯罪分子主要是在拍卖现场用假身份证注册账户,然后通过几笔小批量交易进行高水平评估,再在网上推出极低的产品价格。购买汇款后,无论是固定电话还是手机无法接通,“安全等级”这个优秀的名字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各种形式的网络购物欺诈,可以伪装成卖家,骗取买家善意购买商品,拍卖与图片不符的商品,或者不发货;或伪装成买家,伪造虚假购物信息,骗取卖家信任,收货不付款。网上购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由于网络机制不完善、操作不到位,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滋生的温床。2.网络信用卡诈骗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电子信用卡欺诈,一方面是欺诈,另一方面是克隆。使用其他信用卡进行在线消费,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将这些信用卡仅限在网上进行使用,并不需要持信用卡。因此,犯罪分子利用其特点进行虚假信息发布或用各种欺诈的手段来获取受害人信用卡的密码和信用卡账户号码。另一方面,使用这些密码建立在线账户;自2004年12月以来,中国银行在中国遭受了网络诈骗,其客户被判2万元人民币。然后利用虚假的“优惠”和“折扣”吸引受害者参与电子商务或互联网银行网站,鉴于“非常真实”的克隆,似乎众所周知的是,粗心大意的用户可以输入信用卡并从中删除密码,而第二种使用假信用卡进行互联网消费,由于一般来说,交易只涉及交易的批准,例如许可证,因此使用伪造信用卡完成了交货,互联网上的信用卡消费在全世界迅速增长,信用卡消费仅限于使用,这种交易是以简单快捷的方式进行的,第三,你拒绝联邦法律,其中规定,如果营业地不能证明货物已运到卡持有人的账户上,并在确认货物已交付的证据上签名,但是,在网上交易,特别是在线信息服务中,企业没有签名、身份证和照片,除了互联网地图上的数字,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是偷来的,在这种技术和法律环境下,信用卡的某些使用者在信用卡交易后向信用卡公司提出申诉,并将其转交给信用卡公司。经营费用,商品非法贸易。3.网络传销诈骗网络信息传销模式目前是我国最常见的欺诈模式。这种模式会利用知名度高的私人主页、各个大型网站等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诱导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以“不费力,高收入”的虚假内容来做宣传,骗子利用人们追求财富的心理,使之成为精心设计的陷阱。之后,受害人会被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将此信息转发给他人,然后将少量资金打入指定的账户,然后告知被骗人操作流程,从而产生高额的回报。即使被害人发现上当受骗,由于所入资金很少,被害人也不会因为麻烦而解决投诉。但一点点就能赚很多钱,所以诈骗集团可以赚很多钱。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利用非法金字塔网络进行诈骗首先是线下系统的不断发展,会员的发展,会员可以交纳会员费或注册费,首先,投资者可以在本网站上投资,在一定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同时,你在高水平以下促进投资者的发展,给予高回报,一开始,诈骗犯罪会信守承诺,及时退税,鼓励投资者增加投资或积极下线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投资者那里拿钱来回避资金。某网站以网站投资的形式出现“原股”作为股票,每股1万元,因为承诺分红高,回收时间短,同时促进亲情好友的发展,行贿受贿,截稿前,市民醒悟,意识到被骗后立即报警,其中涉案人员多达40余人,涉案金额140万余元。(四)网络信息的特征1.脆弱性应该看到,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逐年加快,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也更加凸显出技术的高端性,这已经成为网络技术的重要优势,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其自身的脆弱性。并且总体来看,上述脆弱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维护和建立信息等。曾经有相关领域专家指出,在建立互联网初期就存在一定的缺陷,成为其发展的软肋,也带来了对基础设施的无休止的攻击。设计互联网的初期曾经对部分受信任的用户给予授权,但是并没有对它们安全性问题给予足够重视,上述缺陷也给后期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引起人们对于信息安全更加重视。通过广泛的实际应用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者对此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采取一定的防护对策,当然能够取得的成效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管理员维护能动性以及用户自己防范意识的影响。2.突发性在媒体等设备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毒的攻击,设备遭到严重的破坏。所谓病毒往往都是一些不法之徒制造以此来获取不当利益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样的传播速度与广度都是人们对病毒猝不及防的地方。3.全球性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增多,网络通信中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大量关系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不断爆发,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例如棱镜门事件和“勒索”病毒事件等,已经跨越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限制,蔓延到更广范围的国家或者地区,进而严重影响到世界范围。从中也能看到,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是超越国界的,更加开放,就如同硬币有两面一样,一些犯罪集团可以通过这些特点更方便的实施犯罪行为。二、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一)犯罪成本低、回报率高网络诈骗只需要简单的一台电脑和几步手机就可以实施犯罪,相对于数万甚至上千万的回报来说,犯罪成本低的令人发指,如果把“老窝”安居在国外,只需要前期招募一些人手即可,不仅投入的成本低,而且被抓的风险也大大的降低。(二)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银行、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合作力度,严格控制个人办理银行卡、手机卡、注册账号的数量,严厉打击倒卖银行卡、手机卡和账号的行为,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切实发挥好监管部门的作用,从源头处治理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三)公民个人隐私泄露严重当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这也导致公民个人隐私泄露的渠道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从公职人员主动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到个人随意丢掉的火车票和快递信息,再到五花八门的手机APP在后台偷偷的获取机主位置信息、通讯录的联系人等等,这些零散的信息最后汇集成大数据在黑市上大举贩卖。(四)反电诈宣传效果不佳,群众防范意识薄弱由于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性和趋利避害的人性弱点,外加犯罪嫌疑人精心的谋划,有心算无心,被害人很容易上当受骗。公安机关应肩负起宣传普及反诈骗知识的重任,首先,应该突出和注意宣传的有效性,比如针对易受骗地区,要重点宣传。同时,在宣传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完善宣传。其次,要在群众宣传中广泛告知,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禁止形式单一、内容千篇一律、覆盖面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五)尚未建立基本法,缺少法律,普遍停留在规章层面纵观国内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比较重视,并着手构建系统的法律体系,通过较长时期的努力形成一定规模,但是依然暴露出一定的欠缺和不足,比如整个体系中更多集中在法规和规章层面,处在高阶位的法律法规明显不足,部分法律规章制定的相关规定存在漏洞,相互之间甚至出现对立的情形,难以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最为主要的是,不同于一部分发达国家制定实施基本法,我国恰恰缺少的是基本法。通过梳理总结现阶段国内已经制定施行的相关法律规章,可以看到在规定中概括性过强,不能做出更为清晰明确的规定,集中反映出的问题包括这样几点。首先是缺乏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包括受案范围规定不明确,哪些案件应该归属哪个部门或者哪个地区管理,并不详细,一些案件如果相对繁杂,就容易在不同部门或者地区之间相互推脱,案件的受理处置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自然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其次没有规定明确的惩处措施,带来了在信息安全领域实施处罚时法律依据不足难以达到罪行相适应的效果;其三,当前网络用途覆盖到政治经济和生活等多个层面。现在规定局限性较大,难以做到全方位覆盖。三、网络诈骗的预防对策(一)提高网络侦查工作的法律地位与专业队伍建设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不仅关系国家安全稳定与社会繁荣发展还关系到普通群众的自身利益。为更好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持续高发,提高网络侦查工作的法律地位与专业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完善法律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施行,标志着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不仅关系国家安全也关乎普通群众的合法权益,更是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催化剂。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公安机关在电信诈骗案件的网络侦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除此之外,也应当清晰的了解法律法规实际的侦查操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2.完善反电诈信息中心建设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建设是解决公安机关集中力量,弥补公安机关技术手段不足、提高公安机关办案能力的重要方案。在以后一段时间里,电信诈骗作为主要的犯罪形势和打击对象,公安机关必须要建立一支适应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新形势的高素质专业队伍,用专业队伍应对职业犯罪,确保术业有专攻。(二)建立完善的侦查协作机制1.深化警企合作,扩展思路当下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警企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最好建立警企合作办公室,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的大数据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优势,通过使用智能可视化软件和大数据资源快速查明犯罪嫌疑人的痕迹。2.加强反电诈宣传力度,促进警民合作群众路线是我们公安工作长期以来的一贯基本路线,反电诈宣传工作也不例外。通过传统报纸、电视、互联网、自媒体等宣传途径,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人们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使其不仅能够帮助破案提供线索,而且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最终形成良好的打击电信诈骗的氛围。3.加强警种间的合作,优化合成作战机制虽然公安机关掌握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互联网数据资源,还有在长期的实战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专业力量和能力不够,打击效果不明显。加强警种间的合作,优化合成作战机制,不仅能够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优势,而且能够提高相互之间的默契和整体打击能力。(三)完善电信诈骗案件处置流程1.快速止付冻结资金,挽回损失犯罪分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赃款,如果能够及时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科技手段,第一时间对犯罪分子将要获得的赃款进行拦截,最后即使取得受害者的信任,结果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可以在受害者报案后快速响应,对犯罪分子所用的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冻结、支付和查询,只要接处警的同志认真负责,熟悉平台的支付流程,就可以为受害者减少或避免资金的损失。2.及时将案件录入平台,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公安机关应该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在收到受害者报案后,第一时间对所涉及的银行账户或者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支付的同时,还应该及时的将案件的询问笔录、受立案文书等相关材料及时、准确、详细、全面的录入平台。在收到异地公安机关推送的线索后,应该快速进行落地核查迅速侦办,保证线索的及时准确。3.重视案件侦破,积极开展初侦初查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的民警同志,在接处警时不能只看涉案金额高低或者案件的影响力大小,应该对于每一起案件都要认真开展初查和研判工作。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在侦办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全面收集、整理汇总案件材料发布协查信息,就能形成完整证据链条,而且能确保案件侦查的质量。(四)加强源头打击,开展综合治理1.提高跨境打击能力针对犯罪嫌疑人在境外设立诈骗窝点和向境外转移的趋势,要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完善国际警务机制,才能解决跨境打击难这一难题。尤其是东南亚设立专门的打击小组,与本地警方深入合作,积极收集线索、认真分析研判,以实现全面部署、重拳出击、一网打尽。2.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力度为能达到彻底铲除网络诈骗犯罪的“钉子户”,消灭电信诈骗滋生土壤的目标,各重点区域要责任落实人,大力开展综合整治和源头治理。最后,必须从源头上加强对参与电信诈骗人员的管控工作,采集指掌纹、采集DNA数据、采集声纹等信息录入相关平台,建立涉及电信诈骗高危人员的数据库,并纳入管控,掌握人员活动轨迹,严格控制出入境。3.加大对黑灰产业的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应该加大对黑灰产业的打击力度,尤其是买卖银行“四件套”和第三方支付账户还有为电信诈骗提供技术服务和洗钱渠道的行为。通过清理、铲除滋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黑灰产”的土壤,有效防范和制止网络诈骗的发生。(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1.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法通过梳理了解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可以发现在基本法制定过程中普遍采取的方式,就是先行制定一部基本法,并辅助其他规定对其进行丰富完善。在这种方式中主干就是基本法,同时以其他配套法律来补充完善,从而实现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来看,恰恰缺少这样一部基本法,以此来明确网络监管的主体机构,明晰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而对网络用户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网络安全法(草案)》的发布促进了基本法的制定和未来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尝试扩充基本法的适用范围,针对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量身定制专门的法律,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2.成立专门机构促进基本法的实施目前在发达国家或者地区中,普遍已经建立起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法,这值得我国借鉴,应该加快基本法制定实施的步伐。需要充分认识到,在欠缺基本法的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比如没有规定明确的主管机构等。对此应该在制定基本法中引起重视,可以增加上述内容。比如为了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可以组建级别较高的机构,选择复合型人才加入其中,他们不仅懂得计算机知识同时熟悉法律知识,明确具体的审查程序,还可以建立信息数据中心。根据信息限定原则确立相应的信息处理的授权审查,并根据信息主体的参与原则授权信息主体对于所存管数据的监控权利审计,定期评审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采取后台实名制认证,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实施基本法的成效,确保其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契合。五、结论当前,网络诈骗有关的犯罪越来越高发,网络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这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