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学第十章海洋法规与政策_第1页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海洋法规与政策_第2页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海洋法规与政策_第3页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海洋法规与政策_第4页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海洋法规与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海洋法规与政策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二、中国海洋法规建设三、国家海洋政策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

1.海洋法概述

2.国际海洋法律制度(1)海洋法的概念(2)海洋法的历史(3)海洋法的分类(4)海洋法的内容(5)海洋法的调整对象及特点

(6)现代海洋法的特点

海洋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海洋事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共有物-无主物-海洋自由-领海与公海古罗马时期:海洋共有中世纪的海洋割据(英国-海洋之王、威尼斯-亚德里亚海、热那亚-利古里亚海、瑞典-波罗的海、丹麦挪威联合王国-北海、葡萄牙-全部印度洋和摩洛哥以南大西洋、西班牙-太平洋和墨西哥湾,教皇子午线)。17世纪初真提利斯首次提出领水概念。逐渐形成三海里领海宽度原则。1793年美国第一个承认3海里领海宽度;17世纪格老秀斯首次提出“公海自由”原则,逐渐形成公海制度;二战后海洋法的突破性发展。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大陆架公告》,1958年通过《大陆架公约》,形成大陆架制度;1982年《海洋法公约》确立专属经济区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三次海洋法会议

国际海洋法、国家海洋法a.规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

b.调整海洋事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c.规定社会活动主体依法享有的海洋权利和承担的海洋义务。海洋结构图陆地领海12海里毗连区12海里专属经济区领海基线不超过200海里公海大陆架国际海底海洋200海里领海基线baselines即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是指为了测算沿海国领海和其他管辖海域的宽度,而划定的一条起算线。基线向陆地的一面是内水,向海的一面是领海。测算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也是以领海基线为基础。领海基线1、正常基线normalbaseline2、直线基线straightbaseline3、混合基线正常基线即低潮线,就是退潮时海水退到距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适用于那些海岸线比较平直的情况。正常基线(低潮线)直线基线即在沿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沿海岛屿上选定一系列的点,将这些点之间连接起来划出一条条直线,构成一条折线,作为领海基线。主要适用于海岸线比较曲折或沿岸有许多岛屿的情况。最早是由于1951年国际法院“英国和挪威渔业案”引起的。我国1992年《领海与毗连区法》规定,我国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另外有印尼、挪威、冰岛等国。直线基线混合基线兼采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两种方法。适用于海岸线较长、地形复杂的国家,如荷兰、瑞典等国。混合基线内海internalsea内海是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包括港口、海湾和海峡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等。对于群岛国而言,则为群岛水域。内海的法律地位内海与陆地领土一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拥有完全的主权。未经许可外国船舶和飞机不得进入一国内水和在其中航行或捕捞。海湾bay海湾是指海域深入陆地较深形成明显水曲的水域。国际法上的海湾是指被一国陆地所环抱,面积等于或大于横越曲口所划直线作为直径的半圆形的面积的水曲。海湾示意图海湾的法律地位沿岸属于一国领土的海湾:沿岸国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海湾:历史性海湾:沿岸属于一国领土的海湾A.如果海湾入口两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沿岸国可以在这两端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该线内的水域为该国内水。该线也是该国的领海基线。B.如果入口两端超过24海里,则该24海里直线基线应该划在海湾内,以该长度的线所可能划入的最大水域。基线内的水域是该国的内水。示意图大于24海里领海基线内水沿岸国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海湾《海洋法》未作规定,由各国协商解决甲国乙国海湾边界线历史性海湾是指那些沿岸属于一国,其湾口虽然超过领海宽度的2倍(24海里),但历史上一直被承认为该国内海的海湾。关于海湾的各项规定不适用于历史性海湾。对于历史性海湾,国际法还缺乏有关具体规定。加拿大主张哈德逊湾(湾口50海里,面积58万平方海里)为其历史性海湾,但为美国否认;前苏联1957年通过法令在大比得湾划出102海里封口线将其纳入本国内水,但遭到英国抗议。渤海湾的法律地位渤海湾入口宽度为57海里,超过24海里。但它自古以来就在我国控制之下,具有历史性海湾性质。另外,渤海湾入口有一系列岛屿,最宽一段不足24海里,将这些岛屿连接起来划直线基线,渤海湾仍然是我国内水。海峡strait海峡是位于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海峡类型两块陆地之间的海峡岛屿与陆地之间的海峡;岛屿与岛屿之间的海峡海峡法律地位内海海峡:在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峡,属于一国内水。不准外国商船通行。中国的琼州海峡。领海海峡:即海峡宽度不超过沿海国领海宽度的一倍,即两岸宽度加起来不超过24海里。如果海峡属于一国,构成该国领海。如果分别属于两个国家,则分属两国领海,以海峡中线为界。世界上有116个海峡为领海海峡。非领海海峡:即海峡宽度超过了两岸领海宽度之和(24海里),中间水域属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其他国家船舶都可以在中间水域自由航行,飞机也可以在上空飞越。中国的台湾海峡。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属于一国领海,但用于国际航行的航行。全世界共有30多个。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过境通行制度transitpassage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一个部分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另一个部分之间的海峡”,各国船舶和飞机享有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航行和飞越权利。它不仅适用于商船,也适用于军舰和飞机以及潜水艇。过境通行不得对沿海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威胁,遵守海上安全的规章和国际惯例。沿海国不得妨碍这种过境通行自由。任何非行使海峡过境通行权的活动,仍受公约其他规定的限制。过境通行的例外A.如果海峡是由海峡沿岸国的一个岛屿和该国大陆形成,而且在该岛屿朝向海的一面有一条航行和水文特征方面同样方便的公海航道或专属经济区航道,此时在该海峡只适用无害通过制度;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之间的墨西拿海峡而提出的。B.海峡是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外国领海之间,则适用无害通过制度。C.对于公海海峡不适用过境通行制度,即“如果穿过某一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有在航行和水文方面同样方便的一条穿过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航道”,则过境通行制度不适用于该海峡。海峡公海领海公海航道群岛archipelagos即那些由岩石岛屿组成的一个在地理、经济和政治上密切联系的实体。群岛基线即连接群岛最外沿各岛和各干礁最外缘各点的直线构成的基线。每段基线长度一般不得超过100海里,但至多有3%可以超过100海里,但不得超过125海里。基线所包括的水域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1:1到9:1之间;基线的划定不应明显偏离群岛的轮廓。群岛水域由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水域。群岛水域具有特殊的法律性质,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中的资源。同时,所有国家的船舶均享有通过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但必须按群岛国规定的航道行使。外国飞机也可以在指定的航道飞越领海territorialsea领海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其主权之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对于群岛国而言,是指群岛水域以外的,处于该群岛国主权之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海洋法公约》以前关于领海宽度的主张:航程论:即以船舶航行一定时间的距离为领海宽度;视野论;即在海岸上所看到的地平线决定领海宽度;大炮射程论;即以大炮射程来决定领海宽度;海上要塞围墙论;即以保护国家安全所需要的范围来决定领海宽度各国在《海洋法公约》制订前的实践3海里:19个国家;10海里:2个国家;12海里:70多个国家;20海里:1个国家;50海里:1个国家;100海里:1个国家;200海里:10多个国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12海里领海的界限内部界限,即领海基线。外部界限:即一条其每一点同领海基线最近点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的线。外部界限的划分方法交圆法:领海基线是正常基线的情况下,以基线上的某些点为中心,以领海宽度为半径向外划出一系列相交的半圆,然后将各交点之间的弧线连接为一条线,构成领海的外部界限。共同正切线法:当沿海国采用直线基线时,以每一点为中心,以领海宽度为半径向外划出一系列半圆,然后划出每两个半圆之间的共同正切线,作为领海的外部边界。平行线法:即领海的外部边界与领海基线完全平行图示相向国家之间领海的划分相向国家间,中间海域宽度不够两国领海(24海里)的,一般由两国互相协商划定领海界限。在没有划定界限之前,两国都无权将自己的领海划到等距离中间线以外。但有历史性规定的情况下除外。相邻国家间领海的划分乙国甲国海洋等距离中间线法领海的法律地位领土主权:领海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享有主权,该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和海床及其底土。无害通过权innocentpassage外国的船舶可以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下通过一国领海。通过是指穿过,必须是继续、不停留和迅速进行,一般不得抛锚和停船。无害是指不得损害沿海国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不得从事公约所列举的任何一项活动,包括进行武力威胁和使用武力、进行反对沿海国的宣传、进行军事演习、收集情报、捕鱼、测量、污染以及其他干扰沿海国的活动等。潜水艇在一国领海通过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国旗。对于军舰的无害通过权,各国有争议。一些国家,包括中国提出了保留,规定外国军舰的通过,须经本国批准。国家在领海的管辖权原则上沿海国对本国领海内发生的一切犯罪活动都有司法管辖权,但实践中沿海国对无害通过本国领海的船舶不行使刑事管辖权,除非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或罪行属于扰乱当地的安全或领海的良好秩序;或外国船长或外交代表或领事要求管辖;或非法贩运麻醉品等药品的。军舰;或其他非商业目的的政府船舶享有豁免权。毗连区contiguouszone毗连区是沿海国在其领海之外与其领海相毗连的海域,沿海国在该区域对特定事项行使管辖权。毗连区的范围位于领海以外,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如果沿海国设立了专属经济区,则毗连区是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沿海国在毗连区的权利防止外国船舶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规;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上述法规的行为。专属经济区exclusiveeconomiczone专属经济区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的一个新的海域制度。是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该区域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算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在该区域内,沿海国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有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等主权权利。并且,对该区域内的人工岛屿、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有管辖权或专属的管辖权。而外国在该区域内享有船舶航行、飞机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但要遵守沿海国法律和有关制度的规定。

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不同于领海,不属于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只行使一定的管辖权。同时,它也不同于公海,不对一切国家开放。因此,它是自成一类的海域。专属经济区与毗连区有部分重叠。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对专属经济区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域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等方面拥有管辖权。有权制定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和规章。

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船舶航行、飞机飞越、铺设海底管道的自由;经沿海国同意,在专属经济区进行科学研究的权利;内陆国或地理条件不利的国家,有权在公平的基础上参与开发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的生物资源的剩余部分。各国在专属经济区行使权利和义务时,应适当照顾沿海国权利和义务,并遵守沿海国按照公约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与公约第5部分不相抵触的法律和规章。

大陆架continentalshelf也叫大陆棚、大陆台或大陆礁层。是指大陆沿岸逐渐向外自然延伸直到大陆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法律上讲,大陆架是指沿海国的陆地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部分,与大陆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整体。大陆架的宽度标准地理标准:即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照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是最基本的标准。200海里标准: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超过200海里大陆架的划定:不得超过350海里或不得超过连接2500公尺深度各点的等深线以外100海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沿海国享有以大陆架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该权利是沿海国固有的,不取决于有效的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该权利也是专属的,如果沿海国不行使,其他国家未经沿海国同意也不得行使;沿海国为了勘探开发大陆架,有建造人工岛屿和设施的权利;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大陆架上方水域的法律地位;所有国家都有权在别国大陆架上铺设电缆和管道,但应遵守沿海国有关规定,路线应得到沿海国同意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问题1958年《大陆架公约》采用协商原则和等距离中间线原则medianline,即“与测算每一国领海宽度的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中,国际法院指出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不是国际习惯法,并提出和确立了公平原则,即应当照顾到各国之间的公平;海洋法公约最终没有对该问题提出确定的原则,只是规定: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界限,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的国际法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公海highseas传统定义:指不包括一国领海或内水在内的全部海域,即领海以外就是公海。现代定义:《海洋法公约》规定:不包括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在内的全部海域。与传统定义相比,公海的范围明显缩小了。公海的法律地位

公海自由原则1.1958年《公海公约》规定的四大自由:(1)航行自由;(2)飞越自由;(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4)捕鱼自由。2.《海洋法公约》补充的两大自由:(1)建造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自由;(2)科学研究自由航行自由和船旗国原则船舶在公海上航行只服从国际法和本国法,即船旗国法律。根据国际法,任何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都必须具有一国的国籍,并悬挂该国国旗。船舶和船舶上的一切人和货物原则上都受船旗国管辖。船舶只有在一国登记并悬挂该国国旗,才可以在公海上航行。船舶在航行和停泊时均不得任意更换国旗;悬挂两国或两国以上国家国旗,并随时更换国旗的船舶,将被视为无国籍船舶。方便旗问题flagofconvenience即悬挂开放登记国家国旗的船舶。开放登记国家是指那些允许属于外国人的船舶到该国登记并悬挂该国国旗的国家。如巴拿马、利比里亚等。《海洋法公约》仅仅规定:国家和船舶之间必须有真正的联系。1986年联合国大会拟定了一个《船舶登记条件公约》,目的在于确定船舶与船旗国之间应当存在真正的联系的最低限度标准。尚未生效。海盗行为piracy海盗指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上的船员、机组人员或乘客,为了私人目的,在公海上或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方,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进行非法的暴力或扣留行为或掠夺行为;如果军舰、政府船舶或政府飞机由于船员或机组人员发生叛变进行上述行为,也叫海盗行为。但一国国内发生的船舶起义,投奔他国的行为,不视为海盗。对海盗行为的制止对于海盗行为,任何国家都有权扣押海盗船舶或飞机,逮捕海盗人员和扣押相关财物。扣押国法院可以对海盗进行审理和处罚。但只有军舰、军用飞机或经过授权的船舶或飞机才能行使拿捕海盗的权利,其他船舶无权行使。其他在公海上被禁止的行为禁止贩运奴隶;禁止贩运毒品;禁止从公海上进行非法广播登临权rightofvisit是指各国的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根据被认为有国际罪行或其他违犯国际法行为嫌疑的商船,有登临和检查的权利。包括下列嫌疑行为:该船从事海盗行为;从事贩卖奴隶行为;从事非法广播;该船无国籍;该船虽然悬挂外国国旗或拒绝展示国旗,但实际上与军舰同一国籍登临权的行使根据国际法,如果在公海上遇到军舰应当立即展示国旗以表明国籍,如果一国商船没有展示国旗,而军舰主动升起国旗,军舰就可以进行登临检查了。登临权不得滥用,检查错了要道歉,并赔偿损失。紧追权hotpursuit是指国际法赋予沿海国对于违反其国家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的权利。紧追权的行使紧追必须在沿海国内水、领海或毗连区内开始。如果外国船舶在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上犯罪,则可以从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海域开始紧追。只要紧追没有中断,可以在公海上继续进行,一旦中断,紧追即告结束。紧追权只能由军舰、军用飞机或经政府授权的船舶或飞机行使。如果被追逐的船舶进入其本国领海或第三国领海,紧追权即告终止。被紧追的船舶被追上后,可以押回本国领海进行处理。

海洋法的调整对象:人类在海洋事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海洋法调整对象的特点:一是与海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二是既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又包括人与海洋的关系;三是表现形式多样,涵盖内容广泛;四是内容不断增加和发展。综合性技术性国家主权权益性(1)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概念(2)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构成(3)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

国际海洋法律制度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在海洋事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海洋法律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a.双边条约

b.多边条约c.国际惯例案例1、北海大陆架划界案1966年,德国与荷兰和德国与丹麦在如何划定北海大陆架界线上发生争议:荷、丹主张依等距离规则划定全部界线;德国认为这种划法不公平,因为德国的海岸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形成交叉,使德国得到的大陆架只是一个与其海岸长度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1967年2月,德国与丹麦和德国与荷兰分别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该三国的北海大陆架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双方主张及理由〗丹麦和荷兰认为,以等距离(中间线)规则划分三国北海大陆架是合理的,因为该规则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规则。它们向法院陈述的主要论点是:两国认为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了划界的“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两国都批准了该公约。德国虽未批准《大陆架公约》,但由于该规则是大陆架法律概念中所固有的,已成为国际习惯法,对德国有拘束力;且德国的海岸地形还称不上“特殊情况”。因而,等距离规则应适用于划定三国的北海大陆架界线。德国向法院陈述的理由是:等距离无论作为协议规则或是习惯规则对本案都不能适用;它认为同一大陆架上国家之间划界应经协议决定,留给每个国家“公平合理的一份”,且北海东南部海岸外形应属于“特殊情况”,因而应公平划定这一地区各国大陆架的界线。

〖判决及其依据〗国际法院在1969年2月20日以11票赞成、6票反对作出判决。法院指出,等距离概念从来不曾被认为具有已被接受的大陆架学说的内在必然性。日内瓦公约第6条确实包含有一项规则,但它是一项纯公约规则。如果日内瓦公约在其起源或开始之时没有宣告等距离原则是相邻国家间大陆架区域划界的习惯法强制性规则,那么其后的效果也不能构成这样一种规则;并且为此目的,迄今为止的国家实践同样是不充分的。法院不否认等距离划界方法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方法,并在很多情况下被采用。但这些因素本身还不足以使该方法成为一项法律规则,从而把接受使用该方法的结果看作是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履行的义务。等距离方法不是习惯法的强制性规则。在北海的情形,不顾地理环境而单纯根据等距离方法划界,由此引起的表面简化将是多么不公平。因此,德国没有义务接受等距离规则。〖评析〗北海大陆架案是关于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概念和经协议公平划界原则的重要案例。公平原则不排除依等距离规则划界,但等距离规则不具有习惯法的地位,其适用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有失公平。同时,判决还指出了划界导致的重叠处可实行共同管辖和开发。该判决的基本主张为后来的海洋划界判例所援引和发展,成为海洋划界法发展的重要渊源。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划界制度深受本判决的影响。

案例2、春晓油田事件事情起因:中国对东海石油的开发,引发了日方的恐惧。中国勘测东海石油,要从70年代开始。随后,在浙江以东海域的东海大陆架盆地中部发现了被命名为"西湖凹陷"的大型储油地带。自1980年在东海首次钻探龙井一号井成功以来,中国已在"西湖凹陷"钻井30口,其中20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经过这20多年的勘探,中国目前已在"西湖凹陷",开发出了平湖、春晓、天外天、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和孔雀亭等8个油气田。此外,还有玉泉、龙井、孤山等若干大型含油气构造。东海的最大宽度只有330海里,而联合国海洋法规定的每个国家可以最大享有的专属经济区(以下简称EEZ)可以达到200海里;这样一来,中日两国在东海的EEZ肯定会有互相重叠的现象发生。东海大陆架南北长550~750,东西宽260~520,在地理构造上和中国大陆连成一体,最末端至“冲绳海沟”结束,并以水深达2700以上的“冲绳海沟”为界,与日本列岛大陆架明显断开。

日本主张“中间线”原则,日本坚持以两国领海基线的中间线来划分大陆架,即所谓的“中间线原则”。日本声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中日之间距离最宽不超过35海里,因此,应当按照双方等距离的中心线来划分大陆架。我国主张“自然延伸”和“公平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对大陆架作了如下定义:“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如果存在超过200海里的任何情况,沿海国可以按照第76条第5款规定的两种方法之一来判定大陆边的外缘,即不应超过从领海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应超过连接2500深度的各点的2500等深线100海里。中国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东海的地质地貌特点,认为中日东海海域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应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即以天然分界线——水深达2700以上的“冲绳海沟”作为中日大陆架的分界线,并主张协商解决划界争议。至于日方提到的"春晓油田",距西面的浙江宁波只有188海里(距中国国土直线距离150海里),而距离中国主张的与日本相对的大陆架主权边界----冲绳海槽----还有175海里。案例3、银河号事件“银河号”是中国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中东航线上的一艘集装箱班轮,固定航线为天津新港—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迪拜—达曼—科威特。该轮于1993年7月7日从天津新港出发到上海,12日又离上海赴香港,原订在新加坡和雅加达靠港后于8月3日抵达迪拜。总共30个集装箱,主要是一些文具、小五金、机械零件和染料等。7月23日,美国驻华使馆官员突然紧急约见我外交部国际司官员,宣称:美方获得确切情报,中国货轮“银河号”于7月15日从大连港出发,装载着制造化学武器前体(即原料)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正在驶往伊朗的阿巴斯港。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这一出口行为,否则,美国就要按自己的国内法对中国制裁。8月3日,美方在与我外交部的又一次交涉中,竟无视国家主权不得侵犯、别国内政不得干涉的基本原则,要求中国政府命令“银河号”返回出发地;或由美国人登船检查货物,以查明船上是否载有上述化学品;或者索性停留在某个地点,听凭发落。实际上,在美国此次交涉之前,也就是自8月1日开始,两艘美国军舰就已经开始在“银河号”航位左右各两海里处进行跟踪,美军飞机也不断在“银河号”上空盘旋,进行侦察、拍照。美国军舰、飞机的骚扰行为,严重影响了“银河号”的正常航行。8月3日,“银河号”被迫暂停前进,在距霍尔木兹海峡十几海里的公海上抛锚。与此同时,美国向海湾国家散布了上述危言耸听的“情报”,西方新闻媒介也对美国的“发现”大加渲染,开始说“银河号”载有敏感化学品,继而又说满载化学武器,甚至说载有核武器。“银河号”似乎成了一条“瘟疫”之船。8月4日,我国外交部向美方通报了中方的调查结果,指出美方的所谓“情报”严重失实,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指出中国对化学品出口一贯持慎重、负责的态度,出口控制制度非常严格,从不出口以制造化学武器为目的的化学品及技术和设备。美国无端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出口两种化学武器前体,并肆意干扰该船的正常商业航行,是毫无道理的。交涉中,中方还要求美方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一切阻挠或干扰活动,确保“银河号”进入各有关港口卸货。然而,美国的错误情报和霸权主义做法已造成严重后果。“银河号”被困在海湾地区的公海上。船上此时开始缺油、缺水,亟需补给。8月25日,“银河号”在公海上漂泊20余天后,终于驶抵沙特达曼港,等候检查。从8月28日到9月4日,沙特、中国、美国3方代表对银河号所载货物全部进行了彻底检查并签署了检查报告,结果表明,船上并未载有那两类化学品。萌芽时期:从古代开始一直到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前;形成时期: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现在。《公约》包括正文和附件。正文有17部分,共320条;附件有9个。《公约》规定了领海和毗邻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等海域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各个国家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资料

联合国三次海洋法会议

第一次于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87个国家的代表,中国政府未参加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的四个公约确定了领海及毗邻区制度、公海自由原则、大陆架制度等。第二次于1960年3月17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88个国家的代表,中国政府未参加会议。会议主要是审议领海宽度和捕鱼区界限。由于与会国家意见不一,会议没有取得成果,但会议对领海宽度的讨论是有意义的。第三次于1973年12月3日在纽约开幕,到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闭幕,历时9年。先后有16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政府的代表参加了每一次会议。会议最后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录第Ⅰ部分用语和范围第Ⅱ部分领海和毗连区第Ⅲ部分用于国际航行的海第Ⅳ部分群岛国第Ⅴ部分专属经济区第Ⅵ部分大陆架第Ⅶ部分公海第Ⅷ部分岛屿制度第Ⅸ部分闭海或半闭海第Ⅹ部分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第Ⅺ部分“区域”第Ⅻ部分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第XⅢ部分海洋科学研究

第XIV部分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第XV部分争端的解决第XVI部分一般规定第XVII部分最后条款附件Ⅰ高度回游鱼类(略)附件Ⅱ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附件Ⅲ探矿、勘探和开发的基本条件附件Ⅳ企业部章程附件Ⅴ调解附件Ⅵ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附件Ⅶ仲裁附件Ⅷ特别仲裁附件Ⅸ国际组织的参加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从1973年开到1982年,长达9年之久1982年12月1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会议上,与会国一致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二.中国海洋法规建设

1.中国海洋法规建设的历史发展

2.中国海洋法规体系的组成形式

3.中国海洋法规体系的完善

1949年以前,中国海洋立法极为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洋立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从1992年2月25日《领海及毗邻区法》的颁布实施起至今。(1)六个层次(2)五个部分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海洋法律法规b.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海洋行政法规c.具有立法权的沿海省、市、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d.国务院各部委、沿海省、市、自治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行政规章及其他政府规范性文件e.特别行政区有关海洋事务活动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f.我国和其他国家缔结或我国加入的有关海洋事务活动的国际公约

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00年4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自1998年6月26日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自1992年2月2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1958-09-04)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月25日颁布。中国领海为邻接中国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中国陆地领土包括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与这些岛屿相邻的一带海域都是中国的领海。中国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宽度为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中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军用船舶进入中国领海须经批准;外国航空器只有经过该国与中国的协议或经过中国政府机关批准才能进入中国领海上空;中国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宽度为12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法规性文件

地方法规性文件

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