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虚”不避“实”-高效备考的宏观思想(仲元中学 谭方亮)_第1页
击“虚”不避“实”-高效备考的宏观思想(仲元中学 谭方亮)_第2页
击“虚”不避“实”-高效备考的宏观思想(仲元中学 谭方亮)_第3页
击“虚”不避“实”-高效备考的宏观思想(仲元中学 谭方亮)_第4页
击“虚”不避“实”-高效备考的宏观思想(仲元中学 谭方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击“虚”不避“实”——高效备考的宏观思考广东仲元中学谭方亮2014.09.25◆务虚篇:宏观备考策略(以近五年高考试题的研究为例)◆务实篇:如何突破教材

(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高效备考既要务实,更要务虚◆务虚篇:宏观备考策略——以近五年高考试题的研究为例怎样研究?亲手做题定量分析知识落点:中外各时期的知识分布——找重点;教材覆盖:各模块、各单元的考查点——找方向;题型特点:试题呈现方式的变化——找走势;材料变化:正史到日记、笔记、野史等——找规律;能力要求:四大类十二项能力——找要求。定性分析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创新与稳定;课内与课外;新课程与旧大纲;错题及原因等。(一)研究高考,有的放矢年份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期次2014《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简评201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7期总第341期《“碎步”中的大变化——简评201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中学历史教学园地《2014年高考各卷必修一考查特征及预测》《试题调研》2015学年历史第1辑2013《高考中的社会生活类试题概说——以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历史试题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2期总第323\324期《近三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考试》2013年第3期总第253期《承古萌新,饶有别致——2013

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近三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特征分析》《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4\5期总第326\327期《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共性及对复习备考的启示》《试题调研》2013学年文科综合第2辑近几年我对高考试题的一些研究文章2012超凡脱俗,理性回归——2012年广东历史试题概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7期总第325期风景这边独好——2012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亮点分析《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8期总第318期把准命题脉络,提高复习效率——2012年高考必修三命题特征及2013年复习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第10期总第328期2012年高考思想文化史试题特征《试题调研》2012学年历史第3辑2011世界近代现代史在2010年高考中的地位及复习备考方略《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2期总第299\200期2011年高考新课程卷政治史命题动向初探《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7期总第305期2011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特征分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7期总第313期2011年高考经济史命题动向初探《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9期总第307期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历史试题特征分析及其对复习备考的启示《中学政史地》2011年第7\8期20102010年高考对历史必修一内容考查的特点及对复习备考的启示《中学政史地》2010年第7\8期表1:近五年广东卷对模块一(必修Ⅰ)各课的考查频率课考查次数课考查次数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政治制度3第三单元第7课英君主立宪制的建立4第2课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2第3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5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2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1第21课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12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第13课辛亥革命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2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3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6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2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第16课抗日战争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第17课解放战争表2:近五年广东卷对模块二(必修Ⅱ)各课的考查频率单元课考查次数单元课考查次数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4第六单元第17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3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4第18课罗斯福新政3第6课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2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4第七单元第20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4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5第八单元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第10课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5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0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3表3:近五年广东卷对模块三(必修Ⅲ)各课的考查频率单元课考查次数单元课考查次数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1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15课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2第3课宋明理学5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17课毛泽东思想1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7课启蒙运动1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1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戏曲艺术2第23课美术的辉煌1第四单元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1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2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分课给学生呈现高考试题。”,“1.(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2.(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3.(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商周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2007年罗马2008年雅典2009年非选择题雅典2010年×2011年雅典2012年×2013年雅典2014年罗马雅典民主从负面考:8年中共4个题,无一例外都是考雅典民主的局限性:适用范围小、享有民主权力的人少、直接民主下多数人的暴政等。罗马法是从正面考:重法的传统、世界地位与影响。201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㈠原因类问题完全退出。㈡经济史比例大幅上扬。㈢干扰性选项大为减少。㈣主观型题目题量减少。㈤现实类试题力度更大。㈥生活化痕迹非常明显。㈦学术化倾向继续加强。(二)重视概念,理顺要素

2014年广东高考涉及到的概念(61个)宗法制、井田制、均田制、分封制、御史大夫、丞相、尚书、内阁大学士、理学、四书、科举制、诗经、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七大、十月革命、新民主主义、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改造、非殖民化、民族国家、另起炉灶、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东罗马帝国、社会契约论、经典力学、进化论、蒸汽机、计算机、四月提纲、共产党宣言、大抗议书、人权宣言、议院、金本位、贸易自由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北大西公约组织、男耕女织、洋布洋纱、马歇尔计划、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两极格局、地理大发现、世界大战、宗教革命、殖民掠夺、世界市场、经济危机、南方讲话、十四大、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

2013年广东高考涉及到的的概念(54个)

百姓、宗法制、分封制、百家争鸣、井田制、重本抑末(农本商末)、资本主义萌芽、中央集权、仁义、理、革命、民族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帝国主义、“左”倾错误、国民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反霸、不结盟运动、一边倒、陶片放逐法、公民大会、城邦、文艺复兴、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1789年革命、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无产阶级专政、天赋人权、进化论、新教、相对论、投机倒把、马歇尔计划、联合国、欧洲共同体、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改革开放等。

2013、2014年广东高考均涉及到的的概念(15个)

宗法制、分封制、均田制、理学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一边倒、改革开放进化论、世界贸易组织、北大西公约组织、马歇尔计划、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宗教革命(新教)、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部分建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加强:西汉(中外朝制、推恩令)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宋元(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强化:明清(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理论来源:韩非子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的需要政治基础: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背景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部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对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评价: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阶段论延续2000多年的原因:经济(自然经济)的需要;政治(地主阶级维护封建政权的需要);思想(儒家思想的维护)比较:各阶段发展特征的不同;中西的比较(三)梳理线索,建构体系图2:2014年广东卷考查人类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全过程(21题共产党宣言)(17题七大旨意)(14题封建官员)(22题德国政体)封建专制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奴隶制政治制度(12题宗法制19题罗马法)(16题日记例证)图4:2012年广东卷考查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专制政治——民主政治思想僵化——学习西方经济思想政治古代商代牛耕程朱理学中央集权政治、科举制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向西方学习民主革命现代代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史图7:2011年广东卷39题考查结构图三条线索中国计划经济:思潮—体制的确立—变革西方的国家干预:出现—大规模推行—减少苏联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改革—失败照搬苏联模式—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计划与市场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段经历一个结论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变革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西方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侵略反封建民族独立近代化农民阶级中国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规律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客观—主观)—唯物主义备受冷落—形成独尊—面临挑战—复兴活跃孤芳自赏—吸收道法—吸收佛道—自我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规律从哲学上看从地位上看从内容上看(四)用够教材,挖掘隐性例一(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例二(2014•广东文综•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口分田和永业田例三(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例四(2013·广东文综·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辽宁师大历史系教授喻大华《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巨大挫折》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中日双输的历史》(五)宏观考察,重视整合。例一(2014·广东文综·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例二(2014·广东文综·

38)(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2013年39题“历史认识题”考查结构图示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双百方针日本新中国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⑴⑵题抵抗派师夷长技拓展延伸规律升华史实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顽固派因循守旧维新派制度变革⑵⑶题⑷题明治维新精分析、细比较、活思路多种方法整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数字法:

“32123”“3”:新中国成立初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3大政策“2”:50年代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2次会议“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1个标志“2”: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的2件大事“3”: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3个建树加入WTO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合组织新时期三项成就70年代50年代一个方针12351313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法:

50年代:奠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70年代:突破(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调整(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地区组织的外交活动,睦邻友好)阶段特点国际形势成就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1)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3)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巩固了新生政权,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1)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2)苏联陈兵边境,中苏关系恶化(3)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同西方更多国家建交改革开放以后不结盟政策(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两极格局逐步瓦解(3)第三世界发展壮大(1)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2)加入世贸组织(3)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4)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表格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全方位外交1949

19541955197119721979

2001

与苏联建交独立自主三方针和平共处五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奠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突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突破上合组织建立严太经合组织形成上海共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轴法:

类别结构法:

外交战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恢复联合国席位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成立上合组织外交活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建交)新一轮建交热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全方位、无敌国外交建交潮流务实篇:如何突破教材(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1.利用表格整理教材。面临的问题政策机构/法律具体措施作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濒临破产失业人数猛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劳资关系恶化2.史家观点概括知识。

黄安年《美国经济发展史专题》第8讲用“三R”改革概括罗斯福新政:救济(Relief):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如: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复兴(Recovery):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正常。如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改革(Reform):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如整顿财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3.巧借数字强化记忆。

罗斯福新政可用“12345”几个数字来归纳,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1”指新政的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2”指新政实施的两个阶段——调整与复兴阶段、改革阶段。“3”指新政的三个影响——恢复了经济、维护了民主、创新了体制。“4”指新政的四个背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国内改革呼声高涨。“5”指新政的五个内容——整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强化保障、加强立法。(二)深化知识,拓宽视野1.从纵横联系中找到变化。勃列日涅夫改革1918德国法西斯专政1921192919331945197319791985柯立芝繁荣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盛行建立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出现罗斯福新政减少福利规模赫鲁晓夫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2.从时人评论中把握实质。新政一开始,就有不同的认识和评论。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政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美)简·爱德华·史密斯《罗斯福传》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有一首歌唱道:“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USA变成USSA。”——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富兰克林·罗斯福《罗斯福自述:走出危机》3.从多元史观中得到认识⑴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⑵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⑶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⑷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1.借助经典试题巩固提升。

如2011年四川文综卷37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