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春部编入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蒹葭》一览表项目 《《诗经》二首蒹葭》相关内容题目解说蒹葭,在古书上指芦苇。《关雎》和《蒹葭》都是用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的。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蒹葭》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背景资料 《关雎》选自《国风•周南》,《兼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的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
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兼葭》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兼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原文对译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兼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词句注释《兼葭》词句注释⑴兼(jiGn):没长穗的芦苇。葭(jiG):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⑵为:凝结成。⑶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⑷一方:那一边。⑸溯(SU):逆流而上。涧:水流迂回之处。溯涧: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阻:险阻,(道路)难走。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从:追寻。⑹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宛:宛然,好像。宛在水中央: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⑺溯涧: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涧”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⑻宛:宛然,好像。⑼萋萋:茂盛的样子。陕西眉县.兼葭台陕西眉县.兼葭台⑩晞(XI):干,晒干。⑪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⑫跻(ji):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⑬垠(chi):水中的沙滩。⑭采采:繁盛的样子。(15)已:止。⑯涘(S1):水边。⑰右:迂回曲折。⑱沚(zhi):水中的沙滩。结构层次 《兼葭》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首二句,以兼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第二层: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第三层:五、六句,描述在水一方情景。第四层:七、八句,描述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景。主旨概括《兼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思念之情。艺术特色 《兼葭》艺术特色一、事实的虚化作者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二、意象的空灵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家.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兼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三、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内容理解整体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兼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蒹葭》重章叠唱的手法理解: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土氐”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嘱之部韵一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己’一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一一表明了时间的延续。理解默写《蒹葭》理雌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兼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兼葭。记口jid)苍苍,白露为霜;兼葭萋萋,白露未晞;兼葭采采,白露未已。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在)涧(hui)从之,道阻且长。溯涧从之,道阻且跻(ji)。溯涧从之,道阻且右。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让。5、5.《兼葭》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道路曲折的诗句是“溯涧从之,道阻且右”,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6.《兼葭》写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萋萋,白露未曦。溯涧从之,道阻且右。7..反映追求的道路漫长遥远,充满艰难险阻的:溯涧从之,道阻且长。反映追求的道路高阻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中考链接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兼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兼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答案】B(B句中“伊人”是女子,也相当于“君子”追求的“窈窕淑女”。点评:本题不难,《诗经》这两首诗学生学习过,比较了解。
古诗内容非常丰富,多读古诗对提高文化素养大有益处,学习古诗不仅要多读,还要注意理解诗意,了解诗情。).下列对《兼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答案】D(“绝望情绪”表述错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追“伊人”的男子在经过了三次的追寻没有追寻到他的“伊人”由此可见所谓的伊人不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与虚境。但是追梦男子并没有放弃,而是为了梦想而上下追寻不怕艰难险阻。).(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案及解析:(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兼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4、(1)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概括此诗的景物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1既刻画出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又烘托了她的凄婉惆怅之情。2兼葭、白露、水、道。作用:渲染凄迷的气氛,烘托惆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务纠纷合同(2篇)
- 公共事业资产管理合同
- 2025年无机械动力飞机项目发展计划
- 《职场沟通》电子教案 项目九 商务谈判沟通教案
- 门店租赁协议模板
- 福州汽车租赁合同
- 厂房租赁合同书范文
- 公寓别墅租赁服务合同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新人教版1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框服务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 炼铁厂3#烧结主抽风机拆除安全专项方案
- 四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课件综合复习及检测讲义 牛津上海版一起
-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架构图模版(共1页)
- 2020年污水处理厂设备操作维护必备
- 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探讨
- LSS-250B 纯水冷却器说明书
-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实例
- (完整版)todo,doingsth初中魔鬼训练带答案
-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章程
- 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范文
- 2015年度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