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版_第1页
公开课课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版_第2页
公开课课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版_第3页
公开课课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版_第4页
公开课课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道路阶段

主要内容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成功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和八字方针等;失误曲折: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波及到经济领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过渡时期(1949年至1956年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底至1966年)“文革”时期(1966年至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回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概念解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调节经济、法律手段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组织管理方式分配方式单一公有制国家计划行政手段平均主义【回顾一】看图如下,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这个重大事件出发,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知识回顾】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组织路线:实行拨乱反正,在事实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4)历史影响: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农村改革(1978年年底)改革前改革后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组织方式(基层组织)统一经营平均主义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分户经营按劳分配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回顾二】根据课本内容,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知识回顾】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类

别核

容结

果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土地公有制前提下,给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和经营生产的自主权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城市改革(1984年)改革前改革后管理方式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平均主义【回顾三】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历程

2、确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回顾】1、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3、完善:①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③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组织管理方式:国家计划、行政手段到市场调节、经济法律手段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知识小结】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个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材料二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问题探究】

【探究一】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提示:【问题研究】

【探究一】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

(1)根本原因:有效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尽快摆脱我国当时的贫困落后状态,进一 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3)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道 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材料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问题研究】

【探究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提示:【问题研究】【探究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精神:勇于改革创新,不断进行体制探索(2)主体: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3)地区:从个别地区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4)重点:改革重点从农村起步向城市推进(5)方向: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跟踪训练】1、(2017·北京文综·18)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跟踪训练】2、(2017·全国Ⅰ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跟踪训练】3、(2017.4·浙江高考·15)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答案:C【能力提升】【主题一】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材料一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材料二

1990年,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能力提升】【主题一】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提示:(1)因地制宜:“包产到户”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扩 大和机械的使用,不利于农业现代化。

(2)因时制宜:改革要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发展的 阶段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不断深化改革,实现第 二次飞跃(3)为民谋利:改革必须是真正为人民谋求福利,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成功。

【能力提升】【主题二】罗斯福新政、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的异同点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结合相关史实,对比分析罗斯福新政、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1)背景: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3)实质:都是在维护基本制度前提下对 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4)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同点】罗斯福新政列宁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改革改革性质具体背景主要方式历史作用资本主义性质无产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