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参赛作品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参赛作品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参赛作品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参赛作品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参赛作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之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读“神品之文”;2、品“月色之美”;3、悟“闲人之情”;4、解“东坡豁达”;【教学重点】品味月色之美,领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教学难点】“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指导】1、了解苏东坡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朗读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对读节奏。第二遍——读懂文字,了解文意。一、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苏东坡是中国文化的高标。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位巨儒、一位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他是一个月夜徘徊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品——《记承天寺夜游》。二、展示预习情况,把握文章内容。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注意引导学生放慢语速,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同时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户”,联系《木兰诗》中“木兰当户织”“足不出户”;“盖”,联系《童趣》中的“盖一癞蛤蟆”和《狼》中的“盖以诱敌”;区别“行”“步”与“走”的含义;语句的理解要到位,关注“为乐”“闲人”,“庭下”一句要如实翻译,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我高兴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填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夜游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拜访对象被贬之人张怀民夜游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习——赏庭中月色1、对照表格内容,多次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全篇。2、学生结合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读出夜游承天寺的宁静味道。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3、交流提升:教师应注意,此处学生可能出现问题:1、学生把想象和描述的画面搞混。如,把藻荇当成真的,这样描绘“步于中庭,目光所及,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庭院,庭院中水池里的水草交错纵横。”2、学生的想象不够丰富。如,仅从字面翻译。提点方法:调动感官,合理想象。如从动静、明暗、点面、线条等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心中的感觉等感官来描绘文字绘成的“画面”之美。(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文本,品味语言,以期达到有效朗读的目的。这一环节是本文的重点。想象是摸不着的东西,但可以引导、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即扣词展开、调动感官,让想象合情、丰富。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感受文章写景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特点,突破了目标中的“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四、合作探究——品月下抒怀。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谈谈你的感受。方法指导:1)抓关键词。如:欣然、念、亦、盖、但、闲人……2)联系背景。如:念无与乐者,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感同身受。关键是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4)由景悟情。如:写月景句2、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师引导提升,突破难点:其实这篇文章作者的情感还是比较复杂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复杂情感的一个词来吗?(闲人)如何理解“闲人”?师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闲人的含义:资料一:二十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三十八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十八岁任徐州太守:治理水患,力挽狂澜。四十三岁(元丰二年)任湖州太守。同年,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四十四岁(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资料二: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主动自请外任,被贬职,任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有名无实。提示:①生活清闲。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所以清闲。②闲情雅致。有闲情雅致的:并不是所有清闲的人,都会有如此雅兴。现代生活中有很多闲人,他们宁愿把时间掷在搓麻将、玩游戏之上,是想不到安静喜悦地赏月的。可见,这里的闲还是“闲适”的闲、“闲情雅致”的闲。2、结合上面的学习收获,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情味。朗读指导:1)拉长字音,品味情感。如:“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一点感慨。2)放慢语速,放低语调。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如读月下写景段。3)节奏轻快,淡淡喜悦。如: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寄情自然,见月则喜,月色如水,庆幸喜悦。)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见到好友,竟也没睡,兴致大增。)盖竹柏影也。(融进自然,心情闲适,恍然大悟,心情畅和。)(注意: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为了突破本文“解读作者复杂情感”这一难点,遵循“三个一”理念:一个基本切入点——闲人,观照写作背景;一颗人文心灵:关注人性需要;一双自己的眼睛:尊重多元解读)五、课堂小结——悟旷达胸襟。师出示相关资料:1)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2000年世界级杰出人物,授予“千年英雄”称号,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轼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2000年法国《世界报》对苏轼的评论)2)这是一种饱经忧患仍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的豪迈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旷达情怀;这是一颗即使在艰难岁月中也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时刻刻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敏感心灵……师:大家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面对着在顺境中不浮不骄,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苏轼,面对着一生始终拥有一颗闲心领略江山风月的苏轼,你有什么感悟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收获。师:同学们,《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幅清闲淡雅的水墨画,是一颗即使在不平遭遇中仍然用一颗恬淡的心灵去欣赏生活中的美的敏感心灵,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让我们带着对苏轼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全篇!下课!六、作业设计课外阅读:1、阅读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