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态度6_第1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6_第2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6_第3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6_第4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我们的态度与旅游行为lapiere和一对夫妻去旅游,当然重点不在旅游上…

拉皮尔和他的外国朋友两次开车沿太平洋海岸线周游美国。目的是为了研究美国人对亚裔的偏见和歧视是否言行一致。在1930-1933年间,他们共住过67家旅舍、汽车旅馆和“旅行者之家”,在184家饭店和咖啡店用餐。拉皮尔一直对旅馆接待员、男侍者、开电梯的工作人员以及女服务员对该外国夫妇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准确而详细的记录。态度稳定么?问卷重点:

你愿意在自己的旅店或餐馆

接待外国客人吗?事实:他们受到了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待遇,只有过一例冷遇。问卷(6个月后发):餐馆、咖啡馆共返回了81份问卷,旅馆返回了47份问卷,回收率为51%。同一地区的其他没有接待过的旅馆和餐厅做了同样的问卷。接待过的90%都回答将不会接待外国人。未到过地区的问卷基本上也给予同样的回答。实验表明:研究结果并没有受到旅行者最近造访的影响。言行不一

言行不一第六章社会态度

态度的结构和功能

与行为的相互关系

态度改变模式

说服

认知协调理论mentalhealthpsychoeducationalcentre,zhejiangoceanuniversity4主要内容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四态度改变理论五态度对行为的预测三态度形成

二一态度含义、特征和功能

六态度改变策略第一节态度概述一、含义:态度是个体对待一类社会事物的心理倾向性。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性一定结构态度应对一定社会刺激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内化什么是态度对旅游活动的启发?2、态度从何而来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根据对态度对象的性质所持有的信念而形成。不以为然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根据对态度对象感觉和价值观而形成。以行为为基础的态度

基于对态度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观察。旁若无人广告引起的特定情感然后形成某种态度乐观的感觉:有趣、高兴、好玩

消极的感觉:批评、藐视、愤怒温暖的感觉:感动、深思、希望

上課鈴響了,孩子們跑進教室,這節課老師要講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師先請一個孩子上臺給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孩子很快講完了,老師對他表示了感謝,然後開始向全班提問。老師:你对故事有什么看法?

老師: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辛黛瑞拉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馬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學生:辛黛瑞拉會變成原來髒髒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哎呀,那就慘啦。老師: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突然邋裏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要嚇著了。女孩子們,你們更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難看的樣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

关于守时的态度老师: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後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喲!學生: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後媽,我也會阻止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為什麼?學生:因為我愛自己的女兒,我希望自己的女兒當上王后。

老師:是的,我們看到的後媽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們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她們還不能夠

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关于后妈的态度特征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协调性稳定性间接性影响后继信息的获得(适应性——社会性)认识功能3态度功能特定的态度决定相应的情绪(认识和评价)效用功能对行为、对象选择具有调节作用(自我防御——外化)自我保护影响人际交往、工作效率(价值表达)态度怎样推动社会行为对行为的启发?分享:社会对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态度?个体所持有的态度与个体观念世界中的价值和信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个体的态度往往反映和体现出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又影响和决定着个体所持有的态度。二、态度形成的过程在各种环境条件和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顺从态度的投入程度内化认同

服从为了获得物质和精神报酬或者避免惩罚而采用的表面顺从的行为。

米尔格拉姆公开招聘,每小时付给4.5美元招聘到40名自愿者,教师、工程师、邮局职员、工人和商人,平均25~50岁。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以电击作为惩罚。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施与电击,而且要逐步加大强度,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怒骂逐渐到哀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被试表现犹豫,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实验者承担。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电压增加到300V时,只有5人拒绝再提高电压;当电压增加到315V时,又有4人拒绝服从命令;电压为330V时,又有2人表示拒绝;之后,在电压达到345V、360V、375V时,又各有1人拒绝服从命令。共有14人(占被试的35%)做出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主试的命令。另外26名被试(占被试的65%)则服从了实验者的命令,坚持到实验的最后,尽管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

同化(认同)在思想、感情上自愿、主动的接受他人的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一致。

情绪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态度。引起人们中等程度的恐惧,并让人们相信信息内容可以缓解这种恐惧,就能导致持久的态度改变。如果某人看到某件事物心情很好,那么他通常推测自己喜欢它,即便这种好心情实际是由其他事物引发的。如果态度是建立在情感和社会认同的基础上的,那么利用情感和社会认同的方式最有效。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清庭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了日本。在长达51年的日据时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并以“皇民化”的教育来瓦解、消灭台湾的汉民族文化。日本侵华殖民教育,是作为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而出现的。它企图通过教育手段巩固军事占领,进而强制性地输人“日本文化”与“日本价值观”,彻底地实行民族同化,妄想永久地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华推行的教育,已经不是传递知识技能、繁衍文化等功能的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育已完全纳人军事、政治的轨道。军事本来就是政治的继续。在这里,教育赤裸裸地成为军事与政治的延续

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将之彻底转化为自己的态度。

一名16岁的学生想成为当地“第一美男”,还自我策划了一番,找有关医院洽谈,具体到怎么分阶段实施美容计划,吸引媒体关注。/flash/music6283.htm三、态度能预测行为么?内隐态度自然而言的,不受控制的,无意识的态度外显态度意识到并易于报告的态度人们常说担心地球的温室效应却还不停地排放汽车尾气,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上帝却总是拼命地工作,人们常说想要有个好身材却从不锻炼。只有当态度能够迅速呈现在人们头脑中时,态度才能预测行为。态度的可接近性是指某一件事物与对该事物的评价之间的联系强度,通常可以通过人们报告时对该问题或事物的看法的速度来衡量。当态度的可接近性低时,行为更可能受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预测有意行为时,需知道人们指向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个人认为他人会如何看待他的特定行为),及他们认为自己对行为的控制程度。

思考:态度稳定么?态度不能说明一切。冲突背景、经历等情况创伤性经历

四、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1、转变者自身的特点原有的态度特点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唤醒动机霍夫林的研究:一个护士遵照精神病医生的要求,给病人20毫克药(Astroten),而不是按规定的5毫克。研究的结果表明,由于她的地位或者“等级”的原因,一个护士有时服从医生的命令,即使这个命令与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相冲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接受的就是这种训练。护士接受这种从属地位。2、宣传者自身的特点威信个性特征(可行、专业、可靠)双方的人际关系(喜欢程度)参照群体信息来源贬损台湾飞轮海代言/p/tour/v/2010-03-29/145860508020.html

据美国《世界日报》10日报道,拉斯穆森报导9日公布一项最新民调显示,现在美国只有53%的人认为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20%的人表示更喜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些令人吃惊的数字说明,当这个‘自由国家’正在与数十年罕见的经济衰退拚搏时,人们的不满情绪日趋严重。

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37%更喜欢资本主义,33%喜欢社会主义,30%立场未定。30-40岁的人中,49%支持资本主义,26%支持社会主义。40岁以上的人大多支持资本主义,喜欢社会主义的人只占13%。

投资者、共和党人大多喜欢资本主义,但非投资者、民主党人中喜欢社会主义的比率比较高。

共和党人士认为,奥巴马总统以巨额开支振兴经济的政策相当于不符美国精神的‘缓慢发展的社会主义’,并为此苦恼不已。但拉斯穆森报导的民调显示,民众对商界和政府的菁英,同样持怀疑态度。拉斯穆森报导上月的民调发现,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大政府和大企业经常勾结起来,损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一项最新民调显示,支持社会主义的美国人数量大增,达到20%,而反对资本主义的人数接近总调查人数的一半。

你更愿意相信吧?3、信息交流中的特点宣传方式宣传内容(重复)宣传形式耶魯大學CarlHovland與其同仁研究態度改變對「什麼人最可能被說服性溝通所影響」之研究誰說、說什麼和對誰說三個因素溝通來源: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效果不一樣。傳播者的專業性、權威或知名度愈高,愈能吸引聽眾溝通訊息:訊息的結構與傳播策略。聽眾支持或反對,訊息提供之方式不同,當聽眾是支持者時,最好只提單面論點;而演說者是持反對者,雙面訊息比較具有說服力聽眾之特性:聽眾之準備度。比如說18-25歲的人較容易受到影響而改變態度,而25歲以上的聽眾則較不易改變態度。背景知识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早期兴趣在实验心理学,但二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1942年,霍夫兰应召率领主要由心理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赴华盛顿,在美国陆军军部新闻及教育署研究战争宣传与美军士气的问题。从此霍夫兰的实验对象由让老鼠走迷宫变为让士兵看影片,通过对影片内容、形式和设计变化,测量、分析传播来源的可信度、恐惧诉求的程度、问题提出的先后效用、论辩时是讲一面之辞还是两面都说、结论是明示好还是暗示好等传播问题。

为各种社会想象的心理游戏设计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二节关于态度改变台湾《远见》杂志06年7月号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在台湾受访者心目中的地位急速升高,在“最佩服”和“最想旅游”的名单中,大陆都高居第3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在“最想移民”和“最想留学”两个项目的排名也分别达到第6位和第8位。从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在台湾统治的逐步稳固,国民党一方面用高压手段镇压,制造“白色恐怖”,推行“反共教育”。从李登辉主政到陈水扁上台,在过去的18年中,台当局除继续进行“反共教育”外,还加紧用“台独史观”、“去中国化运动”对民众进行“洗脑”,利用一切机会煽动对大陆的敌意。如果说,“反共教育”基本上还保持着“二分法”(即按照“当局暴政、人民受难”“历史美好、现状丑恶”的模式进行),对大陆民众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还怀有感情的话,“台独教育”则将其敌视的范围扩及大陆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大陆的进步发展视而不见,并不断用“中国崩溃论”来给自己提“虚气”,走上了“反华、仇华”之路。在台当局长期误导、煽动下,部分台湾民众过去对大陆的观感确实存在偏差。多年来的追踪民调也显示,很多受访者误认为中国大陆对台当局、台湾民众怀有敌意。

台湾的态度在改变一、态度的测评(一)量表法量表法又称自我评断法,是运用根据一定的测量、统计原理而编制的态度量表来测评个体所持有态度的一种方法。二、问卷法(又称自我报告法)问卷法是进行调查访问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也被用于态度的测评,根据问卷形式上的特点,可将问分为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一)开放式问卷是由研究者提出问题,但不提供任何可能的或供选择的答案,由被试自由回答。(二)封闭式问卷是由研究者提出问题,同时提供可能的几种选择答案,由被试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从几种选择答案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回答。三、投射法一种心理测验方法,是间接地了解人们潜在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向被试提供一种模糊的情境刺激,通过分析这一情境刺激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联想或想象来推测其所持有的态度。四、行为观察法通过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内在的态度,是一种间接的方法。五、生理反应法根据被试生理反映的变化来确定其态度的一种方法,因而仍是一种间接的方法,通常采用的生理指标有皮肤电反应、脉搏等。二、态度改变的理论(一)学习理论(Carl

hovland)态度的获得与其他习惯的形成没有区别。信息学习情感迁移情感迁移1936,lorge我认为,不时发生些小小的暴动事件好事,它对于政治世界是必要的,就像自然界的风暴一样。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们学习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往往只是由于观察到榜样的态度和行为。小孩学会点火是由于观察到母亲的点火行动。青少年的政治态度可能来自于观察他人的态度。模仿可以不需外部强化,只通过观察榜样。

(二)平衡理论海德(F.Heider)提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或评价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相互联系的对象形成类似、接近、相属等关系,并同主体构成认知单元。P_认知主体O_认知单元中的他人X_认知单元中的某个对象P-o-x图示

不平衡状态

p

ox

+-+/++-/-++/---

现场的李宇春一件非常打眼的红色西装把她那张笑脸衬托得异常光彩。当李宇春在闪烁的灯光中出现在舞台上时,现场完全沸腾了,就连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场下玉米的阵阵尖叫。就在一波又一波的尖叫声中,以前是“太帅了”,这次却是“太漂亮了”。我再也不喝可口可乐了

P-o-x图示

平衡状态

p

ox

+++/--+/-+-/+--说明“+”表示肯定关系,积极态度。“-”表示否定关系,消极态度。状态的转变遵循“最小努力原则”,个体尽可能少的改变情感关系以促进平衡状态的达成。(三)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festinger):人的认知包括思维、态度、信念等各各方面。当两种认知元素之间产生不一致,就是认知失调,体验到之后会处于不愉快紧张的状态。失调的认知数量X认知重要性失调程度=——————————————协调的认知数量X认知重要性办法强调某一元素的重要性三增加新的认知元素二一

改变某一种认知元素使不协调的关系趋于协调布莱姆的研究他告诉孩子们有糖果并可以在两种糖果中任选其一。说完走了。助手紧随其后走进房间。只是任意地分发糖果而不是让孩子们自己来挑选糖果。这一过程结束,布莱姆再次现身。与孩子们的谈话发现:原本评价说自己是喜欢某种糖果的,但是当被强行塞给别的糖果之后,他们的看法改变了,认为原来自己喜欢的糖果不好看或者不好吃了。本来孩子们预期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糖果,结果当他们发现实际上并不如此,就会感到自己被加上了一种额外的束缚,导致了对本来喜欢的东西也不喜欢了。

察觉不同情境下的失衡反态度行为受威胁的行为不能变更的承诺可预见的后果对后果的责任努力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最小化的诱因知觉到的选择权不可变更的承诺可预见的后果、责任巨大的努力2012,小芳19岁,曾在乌鲁木齐市上高中,去年高考,成绩还可以,但小芳不满意,想考一所理想的大学,在米东区一所高中复读了一年。小芳学习很刻苦,就算是周末也不出去玩,待在家里一直学习到次日凌晨。高考后,小芳反复说自己没考好,一直闷闷不乐,话也出奇得少,经常一个人发呆,她说出去买东西

女儿站在5楼楼道的阳台上准备往下跳,她失声哭喊着跑上前准备抓住女儿,但一把只抓住了她的一只鞋子……伤心的申女士说:“以后你家孩子就算是考试成绩不好,你们也不能说孩子什么……”无不动容。

人们做重要决定的时候,失调不可避免。因为“我选择了方案X”的想法和“我选择方案Y可能会更好”的想法是不一致的,这被称为决策后失调。人们通过增加对所选择方案的喜爱和减少对其他方案的喜爱来减少这种形式的失调。(四)参与改变理论勒温提出:个体的态度依赖与其参与的群体活动的方式,不能离开群体的价值和规范。勒温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在包括人和环境两个部分的“动力场”中发生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行为随人和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勒温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把心理学引入社会学,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企业和组织的社会群体,而这种研究的重心却是放在个体的观念、动机共处五项原则、愿望、行为如何被其所在的群体影响,即群体传播对个体的作用上。“守门行为”和“守门人”这两个在传播学上影响深远的概念,创立了守门理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或不允许信息通过的人或机构就是“守门人”。守门人的作用就是选择、过滤他所接受的信息。沟通工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改变依赖于沟通者、沟通过程和沟通对象。研究:欧美人对动物内脏很反感,怎样把这个负需求变为正需求呢?对美国政府鼓励公众食用动物内脏的宣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一个月后,第一小组只有3%的家庭妇女开始食用动物内脏,第二小组则有32%的妇女开始食用动物内脏。

态度改变的策略1、说服从认知角度入手改变人的态度是态度转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灌输和解释新知识、信息,形成新经验的过程。2、积极参加活动3、群体规定4、角色扮演1.劝说宣传法借助与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考虑到传播者的特性、信息的传播、被劝说者因素、情境因素。2.角色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