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中国现代史一、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二、曲折探索的二十年: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三、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徘徊:1976年10月文革结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改革开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第一单元过渡时期的建设成就概念阐释:过渡时期
指的是1949——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社会性质:新主主义;(2)革命对象:资产阶级;(2)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3)过渡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一)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二)1953——1956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时期。阶段特征阶段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1956年)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表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成立后,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背景:(1)
战争的基本胜利;(2)1949年3月,
的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确立了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3)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
》,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4)
会议的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新中国的相关事宜。通过了《
》——具有
性质;规定了国家性质及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选举了国家领导人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基础知识整合】解放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协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2)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
的基本胜利;(3)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基础知识整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基础知识整合】二、新中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形势1、国际:(1)美苏
;(2)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全球推行扩张政策,对新中国采取包围封锁政策,同时干涉朝鲜内政,发动
战争。2、国内:(1)政治上:解放战争还未完全胜利,国民党残余及各种反革命势力仍对新政权构成威胁,各项制度有待建立完善;(2)经济上:大片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国家经济千疮百孔,物资缺乏,市场混乱。冷战和争霸朝鲜——“抗美援朝”——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三、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1949年,
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
”的方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年,
召开并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建立:1949年《
》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完善:
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基础知识整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宏观思考】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2.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是包括民族区域地区所有少数民族的自治,并非单指哪一特定少数民族的自治。【临考视窗】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是高考的重点。高考主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历史的角度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相关背景、目的、特点等。【热点考向】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例1:(2015·安徽高考卷)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分析】《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关,故A项错误;《论联合政府》是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共关于政权建设的设想,故B项错误;《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中共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来的,D项与题干不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例2:(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例3:(2011·江苏单科·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例4:(2010·江苏单科·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理解。A和D项内容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故排除;C项内容是在1956年,故排除。例5:(2010·北京文综·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
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做一做】1、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4、(2011·浙江文综·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5、(2015·上海单科·27)“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6、(2013·上海单科·29)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
)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9、(2013·北京文综·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0、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6分)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6分)10、(2011·天津文综·12)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变化:农村地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公空间室内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光纤通信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学院《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体育学院《软件设计模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安2025年山东泰安市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招聘12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普通化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协和学院《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2025年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博士30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郑州2025年河南郑州市公安机关招聘辅警12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语文高考复习计划解析
-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深度研究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五单元:走近大国工匠(一)展示国家工程-了解工匠贡献【课件】
- 物业管理车辆出入管理制度
- 家庭康复服务的商业价值与发展趋势
- 2025年施工项目部《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 (3份)-75
-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做有品位的小学数学教师
- U8UAP开发手册资料
- 监护人考试20241208练习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