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和做臧克家

他是热情澎湃的诗人。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他是卓越的学者。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大勇的爱国民主战士。抗战期间,他蓄髯八年,一身正气。反对独裁、争取民主。1946年,在昆明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发表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离开会场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导入新课1、掌握“衰微、众物腾怨、兀兀穷年、气冲斗牛”等生字词。2、概括文中典型事例,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清课文结构。3、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以及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4、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目标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被誉为“农民诗人”。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清华大学读书,参加了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6年7月15日,遭到国民党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人物简介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背景链接地壳(qiào)诗作不兴(xìng)无暇(xiá)锲而不舍(qiè)校补(jiào)炯炯目光(jiǒng)卓越(zhuó)目不窥园(kuī)硕果(shuò)兀兀穷年(wù)赫然(hè)迥乎不同(jiǒng)

迭起(dié)潜心贯注(qián)群蚁排衙(yá)气冲斗牛(dǒu)字音字形①衰微:(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②赫然而出: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情突然出现。③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④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⑤众物腾怨:形容各种物品摆放乱象纷杂。⑥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⑦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十分认真。词语释义⑧一反既往:完全与以前不一样。⑨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⑩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⑪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迥乎不同:很不一样。⑫气冲斗牛:气:气势;牛、斗: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⑬高标:超群出众。词语释义

说话和行动是极平常的事情,可是,这“说”和“做”放在闻一多先生的身上却与众不同,以此为题,点明写作对象和内容,简洁明快。文题解说速读课文,圈画文中标明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语句,了解闻一多说和做的特点。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闻一多说和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整体把握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整体把握文中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事?

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十多年来默默钻研,编写《唐诗杂论》、撰写《楚辞校补》、迈向“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六件事。整体把握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最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加群众大会。整体把握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总承上文,“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总起下文,使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整体把握“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总领第一部分。合作探究“学者方面”,作者选取的典型材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唐诗杂论》——严谨刻苦;《楚辞校补》——孜孜不倦;《古典新义》——日夜不懈。合作探究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虽没有多少作品,却大肆宣扬,他们可能是为了两个字:“名”和“利”。闻一多先生又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合作探究“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这句话突出了闻一多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合作探究“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比喻,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合作探究怎样理解“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把闻一多先生比喻成医生,把救国方法比喻成诊断方法“望闻问切”。而“望”的初级阶段则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合作探究“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的含义是什么?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合作探究第一部分主要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形象。合作探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第7段的“这”指代什么?“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合作探究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他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

“说”: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做”:反对独裁,起稿政治传单;自己同志被害,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在得知特务要暗杀自己时,依然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最终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言”和“行”。无私无畏、勇于献身、言行一致。合作探究“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该如何理解第10段这句话?

在这里,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独裁,大声疾呼的发展过程,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合作探究找出与第12段“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相照应的句子。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合作探究“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描写,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义正词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英勇无畏精神,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合作探究“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何处?

“口的巨人”指他敢说,他宣扬民主革命精神,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并进行演讲。“行的高标”指他敢做,他为祖国为民主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讲、参加游行示威,一直战斗在最前沿。合作探究“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比喻和对偶,句式整齐,铿锵有力,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合作探究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在思想品格上有什么变化?前后的“说”和“做”矛盾吗?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后期则投身民主革命,前后期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不矛盾。闻一多先生不管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还是“说”了就“做”都是以救国救民为出发点的,他的爱国精神是始终不变的,所以说是不矛盾的。合作探究把“说”和“做”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是一个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主旨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1)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再如“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合作探究(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合作探究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合作探究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议论总起和总结了第一部分。第8、9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部分也都是议论。夹叙夹仪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合作探究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1)用词典雅,多四字短语,形象鲜明,极具韵味。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连用四字短语,内容丰富,气势流畅,形象地表现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的勤奋刻苦,呕心沥血。(2)抓住特点,善用比喻,极具形象感和动态感。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把闻一多研究古代典合作探究籍这一行为比作工人钻探寻宝。比喻贴切,形象写出闻一多的研究是积极主动地探求。(3)多用对偶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等。合作探究(1)选用恰当而有意义的事例,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的材料;(2)抓典型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3)恰当使用修辞,增强感染力;(4)叙议结合,抒发情感,突出主题。写作特色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虽只有一千多字,但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匪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