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时段特征_第1页
中国现代史时段特征_第2页
中国现代史时段特征_第3页
中国现代史时段特征_第4页
中国现代史时段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元1949——今)中国现代史时段特征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阶段特征】

过渡时期指的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上完成了对私有制的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在外交、科技、教育、文艺等各领域取代了突出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从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阶段;1953年至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确立阶段。【主要表现】

政治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952年为巩固新政权进行追歼国民党残余、抗美援朝、土地革命、和平解放西藏等斗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49年通过《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颁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起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上: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制定和超额完成,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对外关系上: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与苏联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在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思想上: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1956—1966年)【阶段特征】这十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上有过严重失误,但有错有纠,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十年,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错误还有发展,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主要表现】

政治上: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经济上:1956年中共八大的成功探索,对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正确的指导作用;1958年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对外关系上:

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继续恶化。思想科技和文化上:1956年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64年原子弹、导弹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阶段特征】

文革时期,个人崇拜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外交、科技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主要表现】政治上: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经济上:

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受劫难,1971年周恩来恢复调整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有了起色,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但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对外关系上: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思想科技和文化上: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双百方针受到冲击和破坏,文学艺术及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妨碍了科学文化正常发展。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今)【阶段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主要表现】政治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重建和完善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同时海峡两岸也打破了长期的相互隔绝状态。

经济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农村和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并逐渐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21世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关系上: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991年加入APEC,2001年加入W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