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4 气压带与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1页
考点04 气压带与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2页
考点04 气压带与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3页
考点04 气压带与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4页
考点04 气压带与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压带与风带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CONTENTS.……目录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影响海陆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区域认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综合思维:运用示意图掌握海陆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影响。地理实践力:运用示意图,掌握气压带的分布特征。人地协调观:激发学习热情,加强综合思维、辩证思维培养,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育人地协调观。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生存之战!非洲200多万只动物大迁徙课前导入图3.16东非高原上的动物迁徙路线示意思考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动物迁徙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关系?壹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冷热不均使其动”90˚60˚30˚0˚(以北半球为例)条件: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始终直射赤道的情况下任务: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画出相应的热力环流继续在图中标出赤道极地高低空点的气压高低。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不能维持:在地球自转情况下,大气一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地球自转使其偏”赤道北纬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气流堆积下沉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北纬30度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条件: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太阳始终直射赤道的情况下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三圈环流60°90°30°0°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极锋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0°30°N60°N90°N90°S60°S30°S极锋请同学们画出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极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40˚30˚30˚40˚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纬度30°-40°冬季:盛行西风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小结假设①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②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③地表性质均一,考虑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考虑地转偏向力。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赤道与极地之间形成闭合环流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贰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理想状态下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现实情况下气压带能在地球上均匀分布吗?不能:地表性质不一。

冬季(1月),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7月),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条件: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考虑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考虑地转偏向力——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思考1:夏季(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呈块状分布。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思考2:冬季(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为什么不呈带状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思考3:南半球的气压带也和北半球一样分为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吗?原因是?

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北半球显著,因而30°S以南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小结: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分布等影响,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气压带分布特点成因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出现一系列高低压中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30°S以南,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一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一般把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在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海陆分布和季节变化除了影响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还会产生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季风:思考:为什么说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东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与世界最大陆地(亚欧大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东亚季风(1)分析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各自的风向,形成的原因是?(2)东亚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理由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成因: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的冬季风。性质: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风向:西北风。东亚1月季风(冬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成因: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性质:温暖湿润。风向: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东亚和南亚季风小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低压中心高压中心风带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东亚季风气压带季风环流受海陆差热力性质异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南亚季风课堂小结叁课堂练习课堂演练TEACH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标题文字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A.东北风、西南风 B.东南风、西北风C.东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2.上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图中所示季节(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C.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极昼现象 D.北京正午屋内阳光面积比春分日更大课堂演练TEACH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