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第1页
期末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第2页
期末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第3页
期末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第4页
期末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最新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第一框题坚持改革开放

核心提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考一般情况下占总分(75分)的50%左右,考点多多,重点多多,现依据最教材,花二天整理好了本册的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在教学和中考备考中参考,如果对你有一点帮助,是我最大的心慰。个中不妥,请各位老师在用时自行修改,并多多指教。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原因)?

①历史原因: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②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党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解读: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中心工作:经济建设;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扬的精神:艰苦奋斗;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语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5、“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人才、创造,除此之外,还有资本、技术、管理等。

6、改革开放后,中国腾飞的表现有哪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世界: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7、请你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具体成就有哪些?

经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等。科技: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贵州射电望远镜建造完成。等。教育:义务教育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

8、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等。)

9、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10、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

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1)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6)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7)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框题走向共同富裕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能反映主要矛盾的事例有哪些?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大气污染严重等。

3、全面改革的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6、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发展我国经济?)

答: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除此之外,还可回答: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等。)

7、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8、如何应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问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9、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①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怎样缩小城乡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根据乡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特色服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搞好精准扶贫政策。

11、改革创新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12、如何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答: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13、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答:(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4、为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党和政府如何使人民获得幸福感?)

答:(1)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5、如何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对外开放这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下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16、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遵守道德和法律③敢于并善于创新,善于质疑,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④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参与意识。⑤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框题创新改变生活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答:(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断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对我们个人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④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3、创新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答: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为什么要进行创新?(我国需要科技创新的原因)

答: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⑤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⑥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⑦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⑧通过创新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⑨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如何坚持创新发展?

①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6、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

7、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的开展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③国家重视对全民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

第二框题创新无止境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的科技现状是什么?

答:(1)成就: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差距: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3)见《创新改变生活》第4题的答案。(4)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强国富民。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或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答:国家:①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教育创新,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③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④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與论氛国和法治环境。

社会: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公民:①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企业:发挥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增加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加强与先进科研团队的沟通交流与学习;)

青少年: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②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③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多参加科技制作、小发明等活动;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特别重要)(如何向科技工作者学习?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可以用这一答案回答。)

5、为什么要发展教育?

答: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④发展更高水平的教育,可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①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③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④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⑤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7、如何发展教育?

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维护教育公平④努力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8、如何进行教育创新?

答:①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②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为人才成长拓宽渠道;③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

9、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答:①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②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0、企业为什么要创新?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11、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2、处于创新的时代,我们要注意什么?

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13、如何保护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知识产权?

①学习相关法律,如民法典、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②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③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④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14、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5、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建成;“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成功研制;“海水稻”种植成功;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建成;我国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成功发射;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首飞成功。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等。

16、我国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党的正确领导;④科技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7、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②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⑤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等。

18、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④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有关科技创新的宣传标语: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人生因创造而精彩,民族因创造而永恒!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生活需要科技,科技改善生活。凝心聚力,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

20、我们要学习科技工作者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

①善于打破常规、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③勇于面对困难、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第一框题生活在民主国家

1、民主的含义: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有哪些?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

4、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答: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5、民主价值如何才能实现?答: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6、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7、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是怎样的?

①1840年以来的近代(1840-1949)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对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②受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0月25日)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自成立以来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8、近代中国人民最强心声是: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

9、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

答: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0、什么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答: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

11、如何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意义),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1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实现形式: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制度:有各种制度的保障,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实际:人民实际利益的获得。

13、我国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我国是如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①法律方面: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结果: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②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发展协商民主,推动民主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③通过各种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4、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什么?答: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15、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实现形式是什么?答: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为主),又要发展协商民主(为辅)。

16、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7、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8、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第二框题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如何保障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

国家: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公民:①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②民主选举中,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③民主决策中,公民要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④民主监督中,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途径(方式)有哪些?

答:(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

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公民参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均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3)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4)公民参与态度: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公民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4、民主选举的意义的是什么?

①民主选举是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前提;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增强公民意识。

5、实行定价听证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③有利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④有利于推进我国民主民主法治建设。

5、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答:(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有力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6、民主决策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②有利于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7、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如何区分?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以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和新闻媒体等形式,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②专家咨询制度是通过论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以公示的形式,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④社会听证制度是以听证会的形式,对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讨论,让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8、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②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③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意义)

9、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

①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0、如何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具体做法:①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题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保障。”请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良法的特征有哪些?(良法的标准是什么?或者何谓“良法”?)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实行良法之治),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实行善治),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往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法治”的两层基本含义是:良法和善治。

6、有人认为:有了良法就能实现实现法治的目标。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因为:①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②构建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二框题凝聚法治共识

1、为什么说生活与政府息息相关?(政府的作用)

答:(1)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1)权力来源于:人民。(2)宗旨:为人民服务。(3)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法治政府的含义是什么?

答: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4、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②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公信力;④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6、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政府: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7、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方针)是什么?

答: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厉行法治的要求有哪些?(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答: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公民: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补充:自觉依法维护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生活在法治国家里,公民应该如何做?)

政府及工作人员: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国家: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答: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1、各级政府部门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④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题延续文化血脉

1、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

2、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是什么?

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4、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请你列举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答: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粽子、长城、中国功夫、旗袍、剪纸、十二生肖、书法等。

请你列举本州具有特色的文化。答:有侗族大歌、锦鸡舞、鼓楼、风雨桥、吊脚楼、苗族飞歌、石桥古法造纸、腊染、凯里酸汤鱼等。

6、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哪些?

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7、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⑤意义: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等。

8、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9、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10、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1、如何以实际行动做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怎样以实际行动树立文化自信?)

①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③尊重、珍惜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⑤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具体做法:如: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篇目;积极参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赛活动;积极观看、收听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1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13、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答: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合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②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③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④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⑤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⑥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⑦意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

14、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什么?

答: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经常考到的有:乐于助人、诚信、宽容、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礼让、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

15、青少年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6、请你列举两个历史故事,并概况故事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苏武牧羊—爱国;负荆请罪—宽容、知错就改;徙木为信—诚实守信;孔融让梨—谦让、礼让。

17、《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的必要性是什么?

这是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需要。这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需要。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第二框题凝聚价值追求

1、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③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民族精神的价值所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以及品格是什么?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品格:与时俱进。

3、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精神?

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4、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③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

5、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有哪些?

答: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6、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①了解和学习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②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民族精神;③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精神,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④自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7、对价值观的认识: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其中,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8、我们的价值观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答: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0、为什么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④现实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有利于危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等。

11、中国精神指的是什么?中国价值指的是什么?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青少年要争做自强不息、有志向的人。

13、青少年如何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基本义务,报效祖国。培养爱国情操。关心国家大事,积极献计献策,自觉维护国家尊严。

敬业:勤奋学习,培养敢于实践、善于创新、积极进取的品质。

诚信:信守诺言,对事负责,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

友善:学会换位思考,乐于助人,宽容待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礼貌待人,与人为善。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14、请你就民族精神内涵的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自己的做法。

我们要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要做到乐观开朗、自强自信,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如考试失败后不能心灰意冷,要善于找到差距,弥补不足,争取成功。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框题正视发展挑战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答: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是社会面临的重大挑之一;

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③意义: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新的特点: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④老龄化加剧;⑤大量人口流动等。

4、我国全面实施“三孩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全面实施“三孩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老龄化加剧,人口结构失衡,造成劳动力不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②意义: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

6、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7、我国资源的现状是什么?

答:(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8、我国为什么必须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为什么要保护资源?)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9、我们对资源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

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不以消耗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爱护资源,不浪费资源,不破坏资源。利用现有科技开发新能源。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10、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是什么?)

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11、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危害: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③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12、如何应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答:①转变发展方式;②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③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3、如何保护资源、环境?

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保和法律的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和节约意识;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依法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等。

青少年: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新发展理念;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有关环保的知识和法律;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节约纸张、水电等资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不使用一次性物品,注重垃圾分类等。(我们青少年能为美丽家园、美丽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

14、国家实行环境问责制,说明了什么?

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不可违,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等。

15、党和国家为什么把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①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②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④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16、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坚持哪些生态理念?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

第二框题共筑生命家园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岀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③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⑤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答: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②人口的大量增加、资源的过渡消耗,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意义: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生产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答: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答: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新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国家:国策、理念、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宣传生态文明新理念,倡导绿色、环保新生活。

企业:①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环保节能投入,节能减排。

个人:①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6、为什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

7、“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

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条件。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8、美丽中国的图景是什么样子的?

(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国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9、如何过低碳生活?

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等。

10、我国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自有,推动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有利于倡导绿色、环保、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第一框题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的呈现什么新特点?

答: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使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7、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8、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答:①加强和巩国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意义:民族团结可以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9、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

什么?)

答: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10、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作了哪些努力?(国家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答:①经济社会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②民生方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举措: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③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1、我国现阶段存在哪些民生问题?

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交通堵塞、就业难、环境、资源等问题。

12、这些民生问题的出现反映了什么?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②我国目前还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13、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③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人民获得更多幸福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民族方面: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各民族共同繁荣。)

14、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最根本的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协调区域发展;加快社会各项保障事业的建设;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15、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既是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1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答:树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敢于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贡献。学习、了解有关民族知识,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7、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

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与少数民族同学团结互助,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18、少数民族自治区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①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⑤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⑦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19、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中西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开设“西藏班”“新疆班”。实施“援疆工程”。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0、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哪些问题?

①基础设施较差,发展基础薄弱。②教育科技不够发达,缺乏各类人才。③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第二框题维护祖国统一

1.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答:①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靠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②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③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2、反对分裂的内涵是什么?

答: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3、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笭: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②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4、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保守国家秘密。③遵守社会秩序;④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⑤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具体做法: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加强对病毒的防范,不把一些涉密信息随意发到互联网上;不能在网上晒在军事基地、军用港口等地拍摄的照片;不能在社交平台发布不该发的言论和照片;表达爱国行为,不能被不怀好意的人挑唆;发现有人向境外泄露国家秘密要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等。

5、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进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6、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

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②使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③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7、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香港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澳门应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8、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③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④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国家: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以上两点也是党和国家的态度)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青少年:①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和拥护祖国完全统一;②积极拥护我国政府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积极宣传“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③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④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本领。

两岸同胞:①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②深化两岸融合发展;③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答: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成为实现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第一框题我们的梦想

1、梦想的含义是什么?

答: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想就有前行的力量

2、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执着地追求的社会梦想是什么?

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

3、2020年(本世纪的头20年)我们要实现的是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已经成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实现。

4、如何理解和认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②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④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