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课
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二单元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理清文章思路,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并分析这些景物蕴含的对人生、自然、历史的哲理思考。3.品味、学习文章在描写中融入想象与思考的写法和沉着深婉、朴素隽永的语言风格。素养目标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诗人、学者、翻译家。幼年在家乡读小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开始写诗。192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本科德文系。同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与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在北京成立沉钟社,先后编印《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27年4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问世,奠定了冯至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同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哈尔滨和北平任教。1930年留学德国,学习文学和哲学。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任教。1939年至194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原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西郊集》《十年诗抄》,散文集《山水》,学术著作《杜甫传》《诗与遗产》,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等。冯至的经典语句1.用急躁等待将来,用后悔回顾过去,都等于独立核算现在。——《冯至选集》2.社会在变,/许多人都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许多事物没变。——《忆平乐》3.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南方的夜》4.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鼠麹草》5.人之可贵,不在于任情地哭笑,而在于怎样能加深自己的快乐,担当自己的痛苦。——《忘形》6.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原野的小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冯至散文集《山水》中的一篇,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文章专注于平凡的原生态描写,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哲思,字里行间寄托着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题目解说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抗日战争非常艰难的时期。冯至到昆明避难并任教于西南联大,在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文学创作,试图在特殊的时代语境下赋予散文更加独特的色彩。战争带来的死亡感促进了作家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冯至在《山水·后记》中写道:“这时我认识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抗战期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的现象一天一天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棵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经给予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始终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我在它们那里领悟了什么是生长,明白了什么是忍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就是作者当时写下的一篇记录“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阅读链接冯至的山水观山水是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山水画,古代诗歌中有山水诗,山水文学承载了儒释道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对人与自然、社会的思考。冯至的山水观既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也继承和超越了中国古代山水诗人游山玩水的悠闲,超越了寄情山水的个人情怀。简单地说,结合斯宾诺莎(17世纪荷兰哲学家)自然万物无时间差别、歌德的变化论,以及里尔克存在观,“山水”不过是宇宙或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代名词,它是神性的,也是人性的,它包括山和水,也包括小路和原野,还包括男女老少。它是一元性世界中的所有,它还是一种宇宙观,是永不间断的时间,传承道德的存在载体,摆脱世俗之累,追求向上,高远,乃至悲伤,乃至真、善、美与自然的融合。在《山水·后记》中,冯至否定探胜性质的山水书写,认为名山大川探胜,“只能使我们一新眼界,却不能使我们惊讶造物的神奇”,而“真实的造化之工却在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树的姿态,一株草的生长,一只鸟的飞翔,这里面含有无限的永恒的美”。这就是冯至眼中的山水:平凡的自然界,包纳所有生命体。《山水》《山水》是冯至20世纪40年代在昆明期间所写散文的结集,兼具诗心与哲思,隽永耐读。冯至散文集《山水》在中国现代散文中可谓独特的存在。抗战时期,昆明一隅素朴、安静的自然山水成为冯至的精神寓所,冯至汲取中国禅宗、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融合里尔克的山水理念以及歌德的蜕变论,形成自己独到的富于“宇宙精神”的自然观,即众生一体,万有同源,一切均在关联变化中向前、向上的自然观。这一自然观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山水》关注“灵魂里的山川”,流淌着光风霁月的情怀,贯穿着“正当的死生”的主旋律。这一睿智、坦荡的生死观,充溢着担当、坚忍、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山水》行文清朗深婉,诗情与哲思水乳交融、韵味悠长,宛如一首沉思的诗。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冯至的思想影响很深,虽然他受到外国作家的影响,但那往往只是灵感的触发,他还是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他写散文极具诗意,同时还有淡淡的哲理意味,似稀疏的星子,点缀着中华的山山水水。1.全文可分为几部分?请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对自然的感悟,由一条石路引出下文。第二部分(第2、3段),由小路引发联想,继而证实了联想——这片山林中有“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初步表达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感慨。第三部分(第4~10段),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描写山村余韵,勾勒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第四部分(第11段),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启发人们对自然、生命、历史作整体的思考。
课文探究2.从上下文来看,第1段最后的“秘密”在文中指什么?【分析】石路的尽头曾经有过人类生活的村庄,有过房屋,有过田园。3.作者开篇从什么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分析】开篇从人们进入草原或丛林的共同感受和自己的感受写起,并选取“风雨”“虫蛇”“走兽”“鸣鸟”等意象,将这种感受具体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然后笔锋一转,用一条石路的“秘密”引出下文。这样写为下文写消失了的村庄张本,调动读者随作者一起寻踪的兴趣。4.如何理解“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这句中“一条路”“另一条路”的含义?【分析】“一条路”指现实存在的一条用石块砌成的旧路;“另一条路”指这条旧路引发的“我”的联想和想象,是一条通往历史的想象之路。5.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分析】写由眼前的一条石路引发的联想。由“我们”的行踪引出眼前通往山谷的路,突出它“浓绿浅绿”“没有一点历史”感的新路特点;接着写踏上“旧路”,突出其“石块砌成”“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年代久远感,写石路引发对过去这里曾有过房屋、田园的联想。在叙写的过程中,用一条路将山谷、小溪和联想中的房屋联系起来。6.第5段作者由眼前的溪水触发了怎样的联想?怎么写的?引用古诗有何作用?【分析】作者由眼前的小溪,想到“这清冽的泉水……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将今日与昔日的人们联系起来,说明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越过具体的物象“一棵树上的果实”“一条河里的水”“一个地方的风雨”,联想到更广阔的时空:人和人“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由近及远、由个人到整体展开联想,赋予文章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形象地阐发了生命声息相通的哲理。引用古诗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证明了观点。7.赏析“其次就是鼠麹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这几句。【分析】这几句将描写和议论巧妙融合,既写出鼠麹草的外形特点,又写出其内在品质。句式长短不一,整散结合,自由活泼生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身上具有的纯洁和坚强的品格。8.第6段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最能体现宁静之美的村女放羊图,试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的。【分析】①联想想象。借助画家的思维,运用想象塑造了宁静幽远的画面,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生动形象地渲染了人物和环境的自然和谐,诗意盎然。②动静结合。对那纯洁而坚强的装饰着山坡的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草、那无忧无虑聚精会神的村女、涌动在“四面是山,四面是树”的旷野中羊群的描绘,使画面动静结合,呈现出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可视感很强。9.认识小草的意义,作者为何先描绘一幅“村女牧羊图”?【分析】村女聚精会神地缝什么,恬静、淡然的她与羊群、夕阳、山丘、树木构成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画面,而鼠麹草只是谦逊地“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甘作少女的陪衬。意在启发我们思考:小草是平凡、渺小的,却衬托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宏大世界。10.第7段景物描写突出了“热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段中的议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分析】①作者从采菌人的山歌、五颜六色的菌子、采菌人的劳动三个方面,写了山上雨季有声有色的“热闹”。②后三个句子的议论,从眼前的场景联想到七十年前的景象,从菌子滋养人的身体,拓展到滋养儿童的幻想和民族的童话,写出了灿烂美好的自然对人类生命和文化的滋养,蕴含着作者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11.第10段是如何写人类对麂子的侵害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析】由麂子的嘶声引出猎夫效仿其声的诡计,然后质疑传说中出现过一只鹿,说明这美丽的兽已不复存在,最后用幻想看见传说中麂子两角间的幻境结尾。字里行间表达了强烈的惋惜之情,引发人与自然如何和睦共处的思考。12.怎么理解“风雨如晦的时刻”的含义?【分析】“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这是祖国遭受“浩劫”的时期。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寓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13.总括全文,分析“意味不尽的关联”指什么。【分析】①大自然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②现今同样给了居住在村庄的“我”的生命许多滋养;③我们的生命因共同蒙受自然的滋养而跨越时空声息相通。结构图解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寄寓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主题归纳一、易错字音内容小结①鼠麹()草
②麂()子
③赭()色④孑()然一身
⑤毛骨悚(
)然
⑥采撷()qū
jǐ
zhějiésǒng
xié
(
)青苔(
)舌苔⑦苔táitāi
二、易混字形(xié)君子()定(lèi)两()插刀(xié)()肩谄笑①协肋胁(kē)()睡(kè)()然长逝(kē)()头礼拜②瞌溘磕三、课内词语浩劫:风雨如晦:指大灾难。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四、近义词语1.消逝/消失相同点:都是指已经失去,不存在了。不同点:“消逝”,侧重于事物消失的过程;强调事物的存在已经成了过去时态或历史。“消失”侧重强调事物失去的结果,即“不存在”。2.泄露/泄漏相同点:都有“跑出来”之意。不同点:泄露:不该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了。泄漏:(液体、气体等)漏出;同“泄露”。“泄漏”的含义较“泄露”广,并涵盖了“泄露”所能表达出的意义。3.俯拾皆是/比比皆是相同点:都有很多之意。不同点:“俯拾皆是”指弯腰就可以拾到,侧重很容易得到。“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很多,侧重极其常见。五、修辞运用1.拟人: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仿用:他喜欢它那由米色小花结成的、状如玛瑙的果实,害羞地隐伏在茂密的枝叶中间。2.通感: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仿用:傍晚我从办公室来到人来人往的街上,我看见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觉得一天的疲劳都变成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中慢慢地隐去了。六、语言运用第二人称“你”的用法“你”作为人称代词,有以下几种用法:1.称对方(一个人)。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如:你校/你局/你公司。2.泛指任何人(有时实际指“我”)。如:他的才学叫你不得不佩服/这孩子要我给他买手风琴,一天到晚老缠着你没个完。注意:“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许多人一起参加或彼此采取同样行动。如: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话。深入探究1.文章题目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那么作者是怎样将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统一于这个题目之下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用“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暗示了这里曾有“人烟”。接下来,写由一条旧路引发联想,并进而证实联想,以“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与题目紧密联系起来。第二部分,写山村消逝后留存于草木之间的余韵,作者时时暗示读者,这是在写“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如:写泉水,说它“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写村女,作者感悟“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写有加利树,作者联想到“那个山村恐怕不会梦想到它”;等等。第三部分,作者集中抒发感慨,更是连续点出“那消逝了的村庄”“那村里的人们”,表明是在写“一个消逝了的山村”。2.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诗的品格和特征,试从本文的行文构思、景物选择、思想意蕴方面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整篇散文是一个“游”与“思”互动互补的整体。作者步入森林、草原、山谷,眼见石路、泉水、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耳听风啸、狗嗥、麂嘶,他感叹,“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这些景致被缓缓道来,并置在时间空间的对话中,浪漫中略带唯美,有着淡淡的对现代文明与现代人生的荒芜感的感喟,也有着对个体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思考。诗化的语言,宁静的反思,又使得这个宏大、深刻的主题,读来自然剔透,不觉沉重。3.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在冯至这篇文章中,成为具有了灵动生命韵味与鲜活生命气息的意象。试从文中找出若干意象,分析鉴赏其蕴含的生命韵味与生命气息。意象语句鉴赏路①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②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泄露”“引”,将路的残迹和路拟人化,使之仿佛具有了人的情态动作,甚至思想感情。小溪①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
②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①句的描写尽管是可观的,但“不分昼夜”使小溪仿佛有了某种人的意识或意志,而树的“环绕”又让小溪有了某种引力或魅力。②句的“养育”将小溪拟人化,具有母性的慈爱与阴柔之美。鼠麹草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谦虚”将鼠麹草拟人化。作者运用两组对比,进一步赋予它以人的性格、品质以及意志,使之更加灵动和鲜活起来。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作者赋予它可以带着人的身体,甚至全山都生长起来的巨大能量,这种大美的形象显然已经超越了一棵树。后文“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的比喻,进一步将其灵动生命韵味与鲜活生命气息凸显出来。4.“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冯至散文“明净、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结合文段分析这一特点。这幅采菌图就像一幅色彩绚丽的水墨画。冯至在比喻、排比句中着重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形容词“红”“青”“褐”“白”“赭”“靛蓝”等,通过色彩的搭配加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色彩的“热闹”。此外,冯至在使用这些颜色形容词时,不仅描绘彩菌的色彩斑斓,而且还赋予彩菌生命的力量:人们的采菌活动是一种热闹,但热闹之中,各人有各人的世界。彩菌色彩的热闹和采菌活动的热闹相得益彰,但又层次分明,前后有序,从而使画面呈现出气氛感、整体感和层次感。这充分体现了冯至散文“明净、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的特点。5.《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整散结合运用十分合理,请选择一个片段加以赏析。文中描写鼠麹草的一段话:“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没有矜持,只有坚强。”先散后整,句式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语气平和舒缓。第一句既是长句又是散句,长句的特点使得句子表意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把“我”爱花朵、这些花朵是由叶子演变成的、花朵上面有白色的茸毛、花朵掺杂在乱草中间等多重信息巧妙糅合,自然流畅。散句则使表达灵活而有变化。第二句是短句及整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把鼠麹草的纯洁坚强有力地凸显出来。句式短小精练,对称整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6.第五段末尾,作者引用宋代李之仪《卜算子》的词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何巧妙处?《卜算子》中这一词句,本指恋人虽相距遥远,却因“共饮长江水”而情意相通;此处用来比喻“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形象生动。作者笔下的泉水与宋词中的“长江”同样昼夜流淌,穿越历史;宋词中恋人之间虽相距遥远而情意相通,作者与古人之间虽时代相殊,同样心意相通。在这里,作者笔下的客观事物和内心感受,分别与古代词人词句中的事物和感情两相对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由泉水而生发的关于人类、生命、历史等的感慨。7.本文追寻着山村余韵,闪烁着哲思之美。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①选取丰富物象来引发深刻的哲思。文章名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但作者无意去追寻山村的历史,或者想象山村的过去,而是将笔墨重点放到眼前这个山村。他抓取了山村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和生活画面展开描写。清冽的泉水、坚强的鼠麹草、高大的有加利树、雨后的菌子,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积极、光明的一面;野狗的嗥叫、麂子的嘶声,让我们看到生活的苦难和可怕的一面。②运用联想和想象,赋予文章以深远的历史厚重感和哲理内涵。文章写了眼前这个村庄的不同时间的不同风物,乃至不同的生活侧面,而不论哪个时间、哪种风物、哪个侧面,又无一不和历史相关,和更广泛、深远的人类生活相关。比如通过对鼠麹草和村女的描绘,引发对弱小生命鄙弃浮夸的哲思。文章由眼前景物产生联想、引发感悟,在结构上回环往复,显示出一种从容舒展又严谨完整的艺术面貌。8.作者说,“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装饰它”。然而通篇而观,作者的思考与想象密不可分,呈现出沉着深婉、朴素隽永的行文风格,这种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1)在描写对象的选择上,这篇散文并不着眼于名山胜水,而是关注那些无名的自然风物,努力还原它们朴素的本来面目,着力抒写它们无形中带给作者的感动和启示。仅有的个别人物也不是指点江山的英雄,而是同自然一样朴素的农民、市民。“自然里无所谓奇,无所谓胜,纵使有些异乎寻常的现象,但在永恒的美中并不能显出什么特殊的意义。”(《山水·后记》)(2)在描写手法上,与山水的自然和人物的朴质保持一致,作者避免夸张渲染的笔墨,凡所叙之事都以严肃朴素的笔法出之,凡所抒之情皆以谦虚诚恳的笔调节制之,给人凝重简练而又朴厚深远的美感。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雍容宁静、明澈朗悟的智慧,宛如一首沉思的诗。从文本来看,作者在草木中追寻山村的余韵,提到了一些具体的风物意象,也抒发了不同的思考。文章结构清晰,写法均为“眼见—哲思”。9.通观全文,你从这个消逝的村庄的自然风物中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从全文看,这个地方的山水自然——溪水、山丘、植物、动物、村庄和人类一道,共同谱写了生命的乐章和历史的久远,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过程与意义。生命中有鼠麹草般的谦虚与平静,也有有加利树般的高傲与尊严;有今昔共享同一泉水滋养的声息相通,也有野狗觅食般的残酷竞争;有采菌子的热闹与喧哗,也有村女牧羊时的淡然与恬静;有麂子般的诚实与美丽,也有猎夫般的阴谋与算计。但无论怎样,自然的山水风物生生不息,启迪我们思考生命本质在于质朴、纯真、坚强、谦虚、崇高、尊严等一切美好的品质,应该鄙弃浮夸、争夺、阴谋、伤害等有损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言行。10.有人认为,这篇写“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表现了作者“歌德式”的诗性生活态度,即思想和灵魂超越现实的喧嚣,执着于对纯粹精神和艺术世界的追求。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观点一:同意。①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此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此文写作者避居山林,寄情山水,对现实和时局表现出一种超然和淡然的态度。②文章所写内容不仅与当时国家、民族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与作者当时的教书育人生活也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放飞自己的才情与思想。观点二:不同意。①作者并没有完全超越现实。文章中有“浩劫”二字,而1942年恰好有一场关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浩劫”;文章末尾“风雨如晦的时刻”含蓄地点明时代特点。②文章所表达的自然美好、生命美好、人类声息相通等人生感悟,以及末段所寄托的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07月江苏宜兴农村商业银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招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保安员培训
- 2024年水城矿业集团二塘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一说课稿:2.2因特网上信息的检索
-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001
- 呼吸科上半年护理工作总结
- 2024某服装品牌与设计师之间的创意设计合同
- 2024年浙教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认识在线社会》说课稿及反思
- 2024版布草采购合同
- 百香果的栽培条件
-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商法》历年期末考试总题库
-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小程序商场方案
- 班组年终总结
-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 内蒙古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nfc果汁加工工艺
- 慢性胃炎的康复治疗
-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