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和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辩证自然、人、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2、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自然与社会3、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属于哲学门类。4、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自然观、当代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5、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物质观;绝对时空观;绝对运动观;机械决定论的因果观;相互作用观;量变观;人与自然的关系观6、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贡献: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7、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8、 现代辩证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因果观;规律观;人与自然的关系观9、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四个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史与人类史;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能动性与主动性10、 普遍联系的系统自然观:①系统自然观:贝塔朗菲(系统论中的相关性原则,把握联系成为一般系统论的最关键的思想之一,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局化的,既是随机的又是系统的)Q自组织自然观:自组织是在与自然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种过程和体系。11、 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看看):Q、产生原因:生态危机。Q、科学根据:生态学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Q、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2、 自然界的构成:(1)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J a、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界]b、人类观测所及(可直接或间接观测到的自然界),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手段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1(2)人工自然:3、人工控制的自然^人工培育的自然 c、人造自然物13、 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a、 根据物质形态在某些基本特性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可以把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形态归结为实物和场这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b、 根据能否自我新陈代谢、能否遗传变异,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c、 根据物质形态的聚集状态,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划分为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超密态等五种聚集状态。14、 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15、 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系统性:物质系统的含义:贝塔朗菲(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出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九理解: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的关系。16、 自然物质系统的类型:a、 从系统内进行的实际过程分类,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命系统b、 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c、 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类:分为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d、 从人系统的认识程度,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e、 从人与物质系统的关系,分为人工系统、天然系统、复合系统17、 物质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Q、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Q、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18、 物质层次结构的因果链:1、纵向因果链双向因果链:上向、下向。2、横向结合度 层次高低与结合紧密程度成反比。19、 自组织的含义: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在彼此的相干性、系统性或某种默契,而不是受外界特定的干预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实质不同:自组织:相干协同 他组织:执行命令20、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Q、开放系统-------先决条件; Q、远离平衡态-------力量源泉;。、涨落--====-触发因子; Q、非线性相互作用-====--根本依据。21、 时间之矢指时间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方向性。22、 自然界演化的规律性(不出答题)(1) 矛盾是自然界运动演化的根本动力a、吸引与排斥是非生命世界运动发展的动力; b、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内因与外因。(2) 自然界演化的渐变与突变a、演变方式:渐变、突变。b、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统一性表现在:相对性、层次性、相互转化。)(3) 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普遍性与守恒性a、普遍性; b、守恒性:量上的守恒、质上的守恒。(4) 自然界演化的周期性a、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 b、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23、 科学的含义及性质(老师说这部分可能出简答)(1) 、含义。贝尔纳:六个方面的特征。(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2) 、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a、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b、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3)科学的本质属性Q、客观真理性;Q、可检验性;Q、系统性;Q、主体际性24、 科学划分的标准(老师说让背过)1、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命题。2、 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可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3、 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社会的其他精神活动形式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分明的界限。4、 科学实在论25、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二,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其三,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过度形式 其四,科学理论是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26、 科学精神Q、求真务实精神;Q、有条件的怀疑精神;Q、开拓创新精神。27、 科学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28、 技术的一般定义(老师说背过)为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以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记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Q、技术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干预Q、技术涉及物质装置 Q、技术涉及技艺Q、技术涉及知识Q、技术涉及目的 Q、技术是一种可操作性的体系29、 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本质的基本论述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背过)a、 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b、 人能动的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c、 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d、 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30、 技术的本质特征:(看看划线的)Q、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Q、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从技术中型论出发,技术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伦理与政治问题,因为技术仅仅是实现价值的手段,而价值另有其他的基础)Q、有益性与有害性; Q、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31、 不同形态技术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相关性与独立性、互补性与主导性、自稳性与变异性。32、 技术体系的一般特征:社会目的性、功能整体性、环境制约性、构成层次性、发展连锁性。33、 技术体系的三种结构:1、古代的单相结构模式:只包含经验型技术结构;2、 近代的双相结构模式:包含经验型和实体型两种技术结构;3、 现代的三相结构模式:包含经验型、实体型、知识型三种技术结构。34、 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老师说大概看看)(1) 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1、推动经济的发展;2、推动人类劳动方式的变革;3、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2) 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1、推动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2、推动人类思想观念的变革;3、推动不同文化模式的交流与融合。(3)推动社会结构的变革 1、推动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2、推动社会上层建筑的变革3、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35、 科学选题(重点,说是让好好整理,估计是结合专业的论述题)(1)重要性:1、决定研究者的主攻方向和目标;2、决定研究的方法和途径;3、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大小和成效;4、能训练和培养研究人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2)一般步骤:1、问题调研;2、课题选择;3、课题论证;4、课题论证。(3)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合理性与效益性原则。36、 科学事实的特点:个别性、可重复性、系统性、相对独立性37、科学观察的特点: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3、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4、受到主体和客体的制约。38、 科学观察的类型(大概明白)1、根据手段不同,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2、 根据目的和结果不同,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3、 根据学科领域不同,各个学科领域的观察。39、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2、全面性;3、典型性40、 科学实验的特点和作用: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 可以强化研究对象;3、 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 可以延缓或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5、 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6、 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41、 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的特点及类型:同向性、背向性、导向性。42、 逻辑思维方法的分类(大概看看就行)(1) 比较、分类和类比1、比较方法类型:横向、纵向、时空综合比较。2、分类方法3、类比方法:类型:简单并存类比、因果类比、综合类比。(2)分析与综合 1、分析方法: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客观基础;2、 综合方法:分析方法的发展;3、 二者的辩证关系: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分析基础上的综合。(3)归纳与演绎 1、归纳方法:从个别到一般。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2、演绎方法:从一般到个别。 3、二者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4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重点)1、 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2、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化组合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它有三种主要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所谓收敛性思维,则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弓I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系列中去,从所接收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44、建立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解释性原则2、对应原则3、可检验性原则4、逻辑简单原则45、 科学理论发展的模式(老师让和前面涉及的比如科学划分的标准等整合)1、归纳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培根、维也纳学派):2、证伪主义(波普尔);3、历史主义(库恩); 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硬核、保护带、启示法。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46、 科学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1、根据社会需求和科技自身发展要求,发现和提出技术问题阶段; 2、确定技术研究项目(课题)阶段;3、技术目的设定阶段; 4、技术后果评估阶段; 5、技术原理的构思阶段; 6、技术方案评价阶段;7、技术研制和技术试验阶段; 8、技术鉴定阶段。47、 技术方法的特点1、目的性与客观性2、功利性和折中性3、多样性和专用性4、社会性与综合性48、 技术预测的方法老师主要强调的是德菲尔法:或称专家集体预测法是一种典型的归纳推理预测法。为了使归纳预测法取得正确的预测结果,需要有限度的增加征询和收集专家意见的次数,并认真帅选被征询的对象,以增加材料的全面性和可靠性。49、 技术评估的特点:1、系统性或整体性2、高度有序性3、跨学科性4、中立性5、批判性。50、 技术评估的方法:1、矩阵技术法2、效果分析法3、多目标评估法4、环境分析法5、技术再评估法。51、技术评估的原则:技术合理性与社会合意性的统一。 1、公正性; 2、独立性; 3、客观性。52、 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1)技术原理构思的经验方法:1、模仿创新法 2、技术改制法(2)技术原理构思的科学方法:1、原理推演法:从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原理。 2、实验提升法;3、模拟法:拟非生物类比、拟生物类比、拟人类比。 4、移植法;5、回采法:“回采”已被否定的老技术,使老技术在新条件下“复活”的方法。53、 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人类通过新技术改善经济福利的商业活动。54、 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将新技术所具有的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模式产品化、商品化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从而最终实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征:市场性、创造性、综合性55、 人的发展状态的提升:“自然人”阶段“社会人”阶段“生态人”阶段56、 生态人是指具备生态思维,并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能够做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约束个人和集体行为,实现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个人或群体。57、 “生态人”的本质规定:1、考察“生态人”的基本前提;(1) 用平等的标准考量“生态人”(2) 用系统的眼光考量“生态人”(3) 用辩证的态度考量“生态人”2、 “生态人”本质的理论预设:(1)考量基础:“只有一个地球”(2) 道德视角:“人地和谐”(3) 立论前提: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共荣。3、 “生态人”的基本内涵:理性“生态人”、德性“生态人”、社会“生态人”。4、 “生态人”的构成要素:生态意识、生态良心、生态理性、生态人格58、“生态人”的基本特征:1、生态属性; 2、有限理性;3、 具有和谐的自然观和生态安全意识;4、 生态人格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股权融资合同:中小企业扩展版图3篇
- 2024设计费合同范本:科技馆互动展项设计专约3篇
- 2024年精炼煤炭购销标准协议模版一
- 2025年度艺术品拍卖居间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出口合同履行中的汇率波动应对与风险管理协议3篇
- 2024年鱼塘租赁与管理合同典范2篇
- 2025年度绿色厂房租赁中介服务费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物流服务合同:跨境电商B2C业务的物流解决方案
- 2024年高性能计算机硬件采购与销售合同一
- 2024年跨界电商合作框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IT公司内部技术文档保密与使用规范协议3篇
- 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合同
- 无锡市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一(有答案)
- 2024医院与康复机构康复治疗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 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A类+B类+C类】真题及答案
- 《中国民族史》重点笔记(期末)
- 湖北省学前教育技能高考《幼儿心理》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
-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评论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抓斗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与参考答案
- 文学描写辞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