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彩图)_第1页
2019年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彩图)_第2页
2019年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彩图)_第3页
2019年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彩图)_第4页
2019年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彩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单位:年级:六年级(上册)执教: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科目周次数学年级六年级任课教师备注王民勋总课时数64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圆的认识(一)~欣赏与设计(二)14344344444444423圆的周长~圆周率的认识圆的面积(一)~练习一分数混合运算(一)(二)分数混合运算(三)~练习二观察物体4567百分数~营养含量8营养含量~练习三9整理与复习~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变化练习四~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练习五10111213数学好玩百分数的应用(一)(二)练习六14444315161718百分数的应用(三)(四)练习六总复习总复习419期末考试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13课时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百分数:整理与复习4课时8课时2课时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数学好玩:3课时8课时3课时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9课时复习:10课时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学习内容: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主要通过六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单元学习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同一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主要通过六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圆的特征;在解释现象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的意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理解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单元学习课时:圆的认识(1)圆的认识(2)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2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数学阅读圆的面积练习一机动1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题圆的认识(一)教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学目标教材分析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难点教具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圆规电化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思考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圆的例子。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二、画圆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三、认一认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3、四、画一画,想一想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放动画)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五、应用提高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六、作业1、教材第5页练一练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教学后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一)练习课时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教学重点: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会。教学难点: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研究各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教学过程:补评:一、知识回顾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二、新课探究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四、拓展应用1、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2、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教学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教学过程:补评:一、创设情境: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二、探索活动: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2、完成“练一练”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3、完成“填一填”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4、完成书后第3题四、课后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板书出来。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圆的对称性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创造性的自主设计。教学过程:1、看一看补评: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2、涂一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3、展示交流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5、做一做先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6、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圆的周长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补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50米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要求: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我们通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了“π”也就是圆周率(板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母表示出来。通过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C÷d=π→C=πd→C÷π=dd=2r→C=2πr→C÷2π=r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1)计算跑道的周长。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2)判断。A、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2.选择正确的答案: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B、做P12下面T1:填表T2: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注意算式与单位。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圆的周长练习课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熟记r=d÷2、d=2r、C=2πr、C=πd等公式。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熟记公式。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补评:1.启发提问: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2.小黑板出示练习先问: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要求圆直径为5㎝呢?要求圆周长为18.84㎝呢?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r=d÷2r=C÷d÷2d=2rd=C÷πC=2πrC=πd等公式。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4.揭示课题。二、展开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P16练一练1——3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所得到的数据基本上不是准确的,3、判断题。(1)直径大的圆周长大,直径小的圆周长小。(2)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π倍。(3)圆的直径除以周长的商是圆周率。三.总结四.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圆周率的历史课时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2.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3.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教学难点: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补评:1.谈话引入2.板书课题: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二.交流成果交流汇报课前收集有关圆周率的资料。三.阅读资料指导学生阅读。1.呈现第一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2.呈现第二、三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3.呈现第四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4.呈现第五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5.呈现第六幅图有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五、作业1.收集其他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圆的面积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教学重点: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教学过程:补评: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1、估计圆面积大小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1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2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三、探索规律1、由旧知引入新知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来的吗?(学生回答,教师订正。)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2、探索圆面积公式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开始操作,教师巡视)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由。(生说,教师板书)求圆的面积只需要知道半径即可,那我只告诉你们圆的直径又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呢,请大家自己把这个公式写出来。3、应用圆面积公式现在请大家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四、应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第一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2、第二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结果,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让学生看看,并试着站一站。在估计半径是10米的圆大约有几个教室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再算一算。五、小结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练习课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2、了解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能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3、通过独立思考与全作交流等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平。教学重点:掌握求圆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引入补评:1.提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半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r=d÷2、r=C÷d÷2。2.面积呢?[板书:S=πr2=π(d÷2)2=π(C÷d÷2)2]3.揭示课题。二.展开1.教学补充例【1】,投影出示先请学生分析题意,并问:已知什么?要用哪个面积公式?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解答。最后小结。2.尝试试一试。指名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三.巩固练习四.总结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d,怎样求S,已知C,怎样求S。五.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1)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补评: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2.揭示课题。二.展开1.求圆面积的练习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2.综合应用。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三.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四.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2)课时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补评: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二.展开1.练习。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2.小结。三.巩固练习四.总结第二单元学习计划单元学习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分数混合运算(二)、分数混合运算(三)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解决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3.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2.运用图表加深对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掌握解题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2.注重让学生总结学习技巧,掌握学习方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抓住教材特点,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应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单元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会计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单元学习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分数混合运算(二)分数混合运算(三)2课时2课时2课时练习二2课时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补评:一、旧知铺垫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1、出示计算题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48÷2÷613×2×516×(15÷3)72÷(9÷3)18÷2×1024÷(2×3)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出示问题情境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②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③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④尝试计算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学生独立计算)⑤全班交流A12×1/3=4(人)4×3/4=3(人)B12×1/3×3/4=3(人)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6、试一试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①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5/9×3/5÷6/712÷4/5÷3/8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课件)在山的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计算题,学生答对方可前进。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登山线路。到达山顶后,红旗处设有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答对者摘得红旗。全班交流。解决红旗里的问题后,对同学进行环保节水教育。请同学说一说节水的好点子。四、总结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五、课外作业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解决“成交量”的问题,呈现不同解题策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一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学会解决方法。2、通过画图正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尤其是帮助理解“1+1/5”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综合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感受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中也能适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体会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补评:春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第十界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65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用画图理解题意师:大家看这个数学信息(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增加了1/5,你是怎样理解的?生:(增加了1/5,就是增加了第一天的1/5,把第一天看作单位1或者把第一天的成交量平均分成5份,增加的部分相当于这其中的一份)师:同学们理解了吗?同学之间再互相说一说。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随着老师的描述来想一想:第一天的成交量是65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增加了第一天的1/5应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你的头脑里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表示出来。现在开始。师:同学们画完了吗?请大家看这几位同学画的。(实物展示)这是哪位同学画的?你来说一说画这图是什么意思?(生说)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画图想出了很多方法,老师也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的(课件展示)我是先画一条线段来表示第一天的成交量65辆,再画第二天和第一天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看比第一天增加了1/5,就把第一天平均分成5份,增加部分就相当于其中的这一份。最后求的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2、列式解答师:大家理解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做完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1)生独立列出算式(2)小组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生1:先求第二天增加多少辆,然后再求第二天一共成交了多少辆?即65×1/5=13(辆),13+65=78(辆)还可以列综合算式:65+65×1/5=78(辆)生2: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倍(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即1+1/5=6/5,然后求第二天成交了多少辆?(用第一天的成交量乘第二天是第一天的6/5倍)即65×6/5=78(辆)师:这位同学你能结合这个线段图来解释一下1+1/5求的是什么?(生说)师:同样多的部分是第一天的1倍,增加的部分是第一天的,合起来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就是,这种做法也就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师板书)综合算式是:65×(1+1/5)=78(辆)师:还有别的做法吗?(从图中看出第一天中5份对应着65辆车,第二天有6份,因此先求出1份数,然后求出第二天的数量,即65÷5×(5+1)=78(辆))3、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中的应用师: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第一天的成交量为单位1,都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不同点:两种算法不同师:这两个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这两种不同的算法答案是一样的,而且他们是有联系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师生总结: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三、练习:拓展应用:两天的门票收入一共是多少?小记者花喜鹊报道:本次举办的车展会取得了很大成功,前往参观的动物络绎不绝,成交量也创新高。据了解,车展会第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96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1/6。大家对本次车展会好评如潮,我们期待下届会更好!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补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3月22日)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都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小刚家的用水情况。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二、数量分析,探究新知。师: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的用水量吗?(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1、估一估师:我们先来估一估,哪个月份用水少?哪个月份用水多?(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根据)2、画一画(画图分析数量关系)(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估计了一下八月份的用水量,到底估计的是否正确呢?分析之后才能判断。引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什么意思?师:你能用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2)全班交流。请画线段图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作图步骤。师:你对他的分析有什么建议或者补充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先画八月份的用水量?明确是九月份和八月份在比较,把八月份的用水量看做单位“1”,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即把八月份的用水量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的水。引导学生注意:九月份比八月份少的那段要用虚线表示,在线段图中标出已知数量,用“?”标出要求的数量。3、写一写(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多媒体展示)师:线段图形象清晰的表现出了题意,从线段图中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换彼此的做法。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等量关系。汇报交流:八月份的用水量×(1-1/7)=九月份的用水量八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吨数=九月份的用水量4、算一算(利用等量关系计算)让学生尝试着选择上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找两名学生板演。方法一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1-1/7)x=126/7x=12x=14答:八月份用水14吨。方法二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X-1/7x)=126/7x=12x=14答:八月份用水14吨。请学生说算理,1-1/7表示什么?乘x又表示什么?X-1/7x表示什么?师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5、查一查你能对你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吗?生自由检验,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然后检验刚才上课时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和解释。6、尝试练习把题目中的“比上月节约了1/7”改为“比上月多用了1/7”,问题不变。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再画一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计算。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检验。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数量关系式,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一般可以用列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1、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淘气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2、60页2、3题引导学生画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利用方程进行解答。四、全课总结,情知共收。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练习(1)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补评:一、复习。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二、练习。第1题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独立完成,交流订正。第2题第3题分析已知信息。独立完成,交流订正。第4题计算注意运算顺序第5题解方程第6题、计算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独立完成,交流订正。三、总结评价。四、课外拓展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练习二(2)课时教学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补评:教师出示复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二、探究新知1、出示:“以碗知僧”2、学生读题。3、互相交流大意。4、师讲解大意:山上有一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5、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6、交流。7、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8、学生讨论完成。9、交流。三、练习。第7题先画图再计算第8题稿件字数分析题目的条件,独立完成。第9题血液中有多少水?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独立完成,交流订正。出示复习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四、总结评价。五、课外拓展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三单元学习计划单元学习内容: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单元学习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单元教材分析: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一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分析、推理等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单元教学难点: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单元学习课时:搭一搭观察的范围天安门广场1课时1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搭积木比赛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教学目标、能确辨认从不同方向(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体图形(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难点:利用遮挡还原。教学过程:补评: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1、创设“比赛”情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规则,无遮挡)(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从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3)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6)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2、创设“比赛”情景二(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2)画一画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4)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5)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二、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上面)(正面)(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正面)(左面)(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四小结(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2)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都需要想象,要注意到是暴露的看得见的,哪是被遮挡看不见,就找到了应当画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观察的范围课时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补评:性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通过试一试练习,第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第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天安门广场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位。3、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教学过程:补评:(一)从生活引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现场给学生照相,然后接到电脑上,播出来给学生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张照片的画面不相同?(引导收集整理)学生得出:拍摄的位置不一样,拍出来的照片也不一样。(二)调动生活经验,整理成数学认识。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判断四张照片分别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也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请同学发言,根据学生的体会,归纳出结论。(三)实践操作,加强认识,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长方体盒子,同桌之间你摆我说,问:从什么位置看到的是什么面。(四)拓展延伸结。探究课本59页的试一试,先想后说,作出判断,讨论后共同小(五)梳理总结,课外延伸课后反思:第四单元学习计划单元学习内容: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人百分数的必要性。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4、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单元教材分析: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人百分数的必要性。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4、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单元教学重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2、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并熟练进行转化。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2、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并熟练进行转化。这是本单元的难点。单元学习课时:1.百分数的认识2.合格率2课时2课时3、营养含量4、这月我当家2课时2课时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教学重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教学难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教学过程:补评:一、复习: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二、学习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1、出示黄豆营养成分含量资料图,说一说黄豆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2、在250克黄豆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克?让学生列式计算。针对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3、师生探讨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4、练习:(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2)出示70页第1题的表格,练习分数、小数、百分数间的互化。(3)做第2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统一个数量。(4)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自己解答。三、课堂总结评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这月我当家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情感目标: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补评:一、复习导入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关系:1、男生人数是本年级人数的40%。2、男生人数是全校人数德20%。二、新授1、出示家庭月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里面的百分数表示的意思。2、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关系时,并板书在黑板上。3、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数是解答问题。4、学生交流总结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三、练习1、做72页“练一练”中的1、2题。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2、做第3题,指明说出六五折的意思,并练习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四、课堂总结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课后反思:单元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情感目标: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过程:补评:一、练习1.说一说题目中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2.复习百分数、小树、分数间的互化方法。在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对学困生进行辅导。3.用颜色涂出62.5%要指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4.说出命中率的含义,再求命中率。5、6题先复习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然后分别计算第7题先观察图,再看各活动室面积分别占整个问斩面积的百分之几,最后进行计三、总结评价。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圆、分数混合运算与百分数的知识,能熟练计算分数的混合运算,系统复习百分数问题。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补评:一、学生分组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地整理,并进行记录。二、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根据学到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学交流。三、练一练1.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2.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3.分别根据半径、直径和周长,求圆的面积。4.第4、5题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5.第6题复习百分数的知识,第7题画图表示百分数的意义。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补评:一、复习:回顾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练习第9题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醒学生合理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第10题复习百分数的认识,注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第11、12题分数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独立完成,进行交流。第14题,考虑铁丝的长度是什么第16题,观察,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17题要求小路的面积,先要知道喷水池的面积。已知喷水池的周长,求喷水池的面积,需要先求出喷水池的半径。三、总结。课后反思:单元反思:第五单元学习计划单元学习内容: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挥统计观念。2、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4、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认识了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了简单的平均数。四年级又学习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知识。1、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教材还安排了一个了解同学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综合运用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单元教学重点:1、能读懂扇形统计图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3、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从分组表示数据的图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单元教学难点:1、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单元学习课时: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1课时1课时2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教学过程:补评:一、导入新课。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二、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用投影仪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2、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3、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4、出示扇形统计图。5、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6、全班交流。7、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而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三、说一说。用投影仪出示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每幅图中各百分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统计图获得信息。四、试一试。1、出示每幅图。2、交流这三个问题。3、教师小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统计图的选择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教学难点:运用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教学过程:补评:一、导入新课。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二、学习新课。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三、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四、练一练。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五、实践活动。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课后反思:单元反思:教学内容身高的情况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其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力目标: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情感目标: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进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问题策略的比较与选择教学过程:补评:一、收集数据,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穿什么(校服)像我们参加比较重要的会议或者活动时都要穿校服,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2.今年学校计划为淘气的班级添置一套新校服,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板书二、合作探究,分段整理1.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记录单,说发现的信息2.凌乱无序的数据不方便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所以要讲数据进行整理。3.服装厂按身高5cm一段确定服装型号,我们一起来整理吧(板书:分段整理)三、制统计图,分析数据1.根据身高统计表,完成统计图。2.提问:从这张表上可以知道什么3.回顾,刚才都干了哪些工作,经历了哪几个流程?4.找生活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它们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四、综合运用,深化新知。五、小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身高的变化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淘气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力目标: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体会数据的作用。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测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补评:1.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收集自己一到六年级每个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的身高数据,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数据,与同学交流。2.指名交流后,提问:你是怎样收集这些数据的?3.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身高的变化”二、探究新知1.引导:要把几年的身高数据都展示出来,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2.提问:能看图说一说自己这几年身高变化的特点吗?3.提出要求:学生各自按要求完成统计图4.展示学生作品,提问: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你的身高变化情况?为了让别人看清楚,应该怎么做?5.分析数据。6.预测:你能估计自己三年后的身高吗?7。讨论: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三、深化巩固四、课堂小结五、课堂延伸课后反思:单元反思:第六单元学习计划单元学习内容: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点:⑴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正确的化简比和求比值。⑵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学习课时: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练习三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过程: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一、情境引入补评:(一)出示47页图示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二)出示48页图示(2)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三)出示48页图示(3)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四)出示49页图示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二、认一认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三、说一说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2、计算比值。四、练一练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五、全课小结1、“比”的概念。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练习)课时教学目标:⑴熟悉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⑵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⑶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补评: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比较方法,比。二、讲授新课(一)教学补充例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2÷3=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比2表示什么?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比3表示什么?3.小结4.练习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二)教学例2例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4.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三)归纳总结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四)练习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五)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例如:3比2记作:3∶22比3记作:2∶3100比2记作:100∶22.“∶”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4.练习:求比值教师说明:求比值不写单位名称.(六)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1.教师提问(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3)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2.比的分数形式(1)教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板书:3除以2可以写成2∶3,仍读作“2比3”(2)思考: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三、巩固练习(一)填空(三)思考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呢?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化简比课时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难点:正确化简。教学过程:补评: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40:36010:90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40:360=10:90===1:9==1:9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二、化简比。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0.7:0.8: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0.7:0.8: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15:210.12:0.4:1: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三、课堂练习。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1)(2)题自己独立完成;(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四、总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化简比的练习课时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进一步掌握比的化简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商不变的性质1.谁能直接说出60÷25的商?2.你是怎么想的?补评:3.根据是什么?(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三)求比值二、讲授新课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一)比的基本性质1、出示8∶4和2∶1这两个比。2.教师提问这两个比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两个比有什么不同点吗?你是怎么想的?(1)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2)教师强调:“同时”“相同”“0除外”几个关键词(二)化简比1.练习引入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是多少?(1)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8∶12(2)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2∶3讨论: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好?2.最简单的整数比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如2∶3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3.化简比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4∶21=(14÷7)∶(21÷7)=2∶3讨论: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2)∶=(×18)∶(×18)=3∶4(3)1.25∶2=(1.25×100)∶(2×100)=125∶200=5∶8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