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师范文化:教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_第1页
建设师范文化:教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_第2页
建设师范文化:教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_第3页
建设师范文化:教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_第4页
建设师范文化:教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师范文化:教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作者:黄正平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18年第01期

摘要:师范文化是师范教育的灵魂和精神。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必须加强师范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教育应当追求的价值取向,是教师教育应当担当的使命与责任。以中师教育为例,师范文化的特点是: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情感的体验教育,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的实践教育。师范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和心理优化功能。师范院校要遵循师范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增强自觉性、坚持方向性、把握整体性、体现渗透性、注重创新性。

关键词:师范文化;教师教育;使命与责任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8)01-0023-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师范教育一些保护性政策取消后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配套,一些师范院校纷纷更名、脱帽,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师范教育被边缘化,师范性被淡化,师范文化被削弱,直接影响到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因而今天人们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要“重建师范教育”,“振兴教师教育”。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就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师范文化是师范教育的灵魂和精神。当前教师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淡化和削弱师范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必须加强师范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教育应当追求的价值取向,是教师教育应当担当的使命与责任。

一、理解师范文化:内涵特征

人总是生活在文化中。师范文化属于学校文化范畴,是一种具有师范特色的文化;师范特色的文化是指学校文化的“师范性”,是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而又发展着的特殊规定性。师范文化是师范院校专业思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的集中反映,并由此孕育、建构、彰显的学校文化。⑵师范文化是一种引领、激励师范生努力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职责的文化。因此,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道德要求就更高。教育,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3]

当年的中师教育是被社会所公认的,当时曾有'全国教育学中师”的美誉。中师校风好、学风浓、质量高,培养的学生思想品德优良、专业本领过硬、艺体素质全面,而深受社会欢迎和用人单位好评,成为支撑我国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至于这些年来,人们一直有'难忘一代中师生”的回忆和感叹,表达的是一种对中师优良教育传统向往和诉求。而当年中师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十分重视师范文化建设,走进中师校园能给人一种为之振奋、摧人奋进的感觉,传递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这里以八九十年代的中师教育为样本,论述师范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在当年的师范学校里,师范文化的氛围很浓郁,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营造;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常规管理,注重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养成了有利于师范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风气。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因此,师范学校有严明的制度和纪律,特别注重师范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着力培育师范生的优良品性和教师气质。在师范学校里人们形成共识的师范文化理念是“师范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作楷模'。强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师范生的言谈举止、行为仪表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制订了师范生日常礼仪规范并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努力使学校的常规变成规范、使规范成为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师范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为人师表今日始,两代师表一起抓”,教白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处处为师范生作表率,促进了师范生品德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是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情感的体验教育。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深厚感情。师范学校的宣传橱窗及走廊里贴满了教育格言、警句和教育家的肖像,隐涵着师范生的身份意识与未来成长的潜在方向;通过组织师范生参加各种活动型课程,拓宽知识视野,培养职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通过组织师范生参加教育实践,包括定期下小学、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和实习等,使他们了解儿童,熟悉小学,体验教育,培养师范生稳固而深厚的教师职业情感和教育性向。师范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成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体现了师生共同的精神向往、价值追求和办学传统,从而成为激励他们自我完善、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

三是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的实践教育。教师要具有全面而较强的职业技能,才能全面适应并顺利完成中小学教育的各项任务。中师教育特别注重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教人有方。在校园里都会看到'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温馨提示;要求师范生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能歌善舞、吹拉弹唱,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要求师范生掌握“三字一话”(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教学基本功。教室里书声琅琅、艺术楼里歌舞飞扬、书画室里翰墨飘香,是中师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彰显着师范生苦练扎实基本功的良好形象。师范生毕业前都要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检阅每一个师范生在校的学习成果和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认同师范文化:功能探析

文化是一种教育因素。师范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于对师范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师范文化反映的是师范院校师生的价值标准,它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以下四项功能。

一是师范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场所,师范文化应紧紧围绕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体现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师范生成长发展的要求和期望。师范文化的价值导向应渗透在师范院校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精神氛围,具有显明的价值导向功能,它把对师范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教师专业思想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帮助师范生建立起符合教师职业特点和新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师范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功能。师范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文化特有的影响力,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师范文化能够凝聚师范生的价值取向,形成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在师范生头脑中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渐凝聚成较稳定的观念形态和心理定势。师范文化激励功能的发挥,可以有效地激发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和学习动力,激励他们振奋精神,团结向上,从而促进师范生专业素质的有效提升。

三是师范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个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师范文化可以陶冶师范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师范院校作为师范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具体生动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有利于陶冶、塑造师范生的高尚情操、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是师范文化具有心理优化功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文化育人就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是文化图式的建构。师范文化对于师范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师范生通过学校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强集体组织强度。师范院校通过加强师范文化建设,能给师范生一种高尚的主流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心理感觉和激励作用。

文化影响人格,人格左右行为。师范文化为师范生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重视师范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师范文化资源,是发展师范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经过多年的师范文化的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4]

三、建设师范文化:基本策略

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师范院校要深刻认识建设师范文化的价值、意义和功能,遵循师范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担当起建设师范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其基本策略和思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增强师范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文化既是一种“有”,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随时随地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但同时文化又是一种“无形”的“有”,是一种弥散性的“有”,看不见,摸不着。文化是一种“隐蔽性”存在。文化既是教育之根,也是教育的手段,师范文化随时随地影响着师范生的成长发展。教育不是一种价值无涉的活动,而是一种广受价值左右的活动,要增强文化自觉、加强价值引领。因此,师范院校要充分认识师范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师范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文化自觉是一种责任担当。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切实加强师范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文化。

二是要坚持师范文化建设的方向性。文化是一种“多样性”存在。由于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因此,文化是多元的、多样的,有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等等。加强师范文化建设,师范院校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范生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5]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师范院校要弘扬承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先进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

师范文化建设既要传承我国师范教育优良传统,又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经验,处理好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国际的关系,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师范文化的中国特色,坚定师范文化的教育自信。

三是要把握师范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但根据研究、工作、教育的需要,可以对文化进行种种划分。从文化的形态上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可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在师范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方面,师范院校要注重物态环境的优化美化、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制度文化方面,师范院校要注重建章立制、行为规范;在精神文化方面,师范院校要注重价值引领、人格塑造。但在现实中,文化是一个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整体,文化形态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此,师范院校要把握师范文化建设的整体性。

四是要体现师范文化建设的渗透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渗透性”的存在。师范院校要通过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营造浓郁氛围,从而形成师范特色的文化品位和风格,使师范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象空气一样渗透在、弥散在校园环境中感染和濡化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积极影响。因此,师范院校要注重师范文化建设的渗透性。

五是要注重师范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建设师范文化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文化是精神传承的结果,创新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师范文化建设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师范教育尤其是中师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当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好老师、教师要做学生“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和坚持'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要求为指导,赋予新时代师范文化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和新使命。

金息之,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必须重建师范文化。师范院校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范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范院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师范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师范生努力成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为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用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2.

王建平.论中师教育传统的当代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6(4):37-41,56.

[4]温家宝.温家宝谈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42,13.

Abstract:Normalcultureisthesoulandspiritofnormaleducation.Torevitalizetheteachereducationinthenewera,wemust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normalculture,whichisthevalueorientationthatteachereducationshouldpursueandthemissionandresponsibilityofteachereducation.Takethesecondarynormaleducationasanexample,thefeaturesofnormalcultureis:payspecialattentiontotheeducationoffutureteachersoc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