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6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二编专题冲刺练第2卷大题冲关课件_第1页
【金版教程】2016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二编专题冲刺练第2卷大题冲关课件_第2页
【金版教程】2016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二编专题冲刺练第2卷大题冲关课件_第3页
【金版教程】2016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二编专题冲刺练第2卷大题冲关课件_第4页
【金版教程】2016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二编专题冲刺练第2卷大题冲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编专题冲刺练第二卷大题冲关一、理论分析型1.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细胞呼吸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在图甲中,b可代表________,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________结合,生成大量的________。(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d所代表的物质应是________。(3)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此时乙图中N点向________(左、右)移动。(5)在图乙P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A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甲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D点时发生(字母表示)________。2解析:该题以图解和坐标曲线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两者互相提供原料,光合作用需要线粒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来合成有机物,线粒体呼吸作用要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O2,同时会分解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直接的能源物质。曲线的A点光照强度为零,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P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答案:(1)O2

[H]

ATP和水(2)18O2

(3)CO2和H2O叶绿体的数量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

(4)左(5)从类囊体的薄膜到叶绿体基质ef

abcd32.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各时期核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A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图C的________段。(3)图D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请在图D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4)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该生物体形成基因型为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4解析:(1)A细胞内每种形态的染色体为4条,因而,有4个染色体组。(2)图C曲线中c~e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e~f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f~g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随着丝点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对应图C曲线中的f~g段。(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遗传物质复制前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y1),随着DNA复制的完成,核DNA数变成染色体数的2倍,则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y2),该比例持续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又变为1,可据此画出曲线。(4)由于该动物为雌性,则形成基因型为AB的配子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其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染色体组成应为①和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移向细胞质较多一级的染色体含有的基因为AB,据此可画出细胞分裂图像。5答案:(1)4

(2)f~g

(3)1

1/2如图1所示(4)如图2所示63.如图是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图Ⅰ所示细胞中的2和6表示两条Y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2)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3)图Ⅱ所示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Ⅱ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____表示。7解析:(1)图Ⅰ所示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是体细胞。(2)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被15N标记后,形成的精子中被标记的精子有50%。(3)图Ⅱ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图Ⅱ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可用图Ⅲ中的乙表示。答案:(1)体细胞有丝后(2)50%

(3)4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乙84.回答下列病毒的遗传学问题:(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_______。910111213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___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2)第Ⅰ、Ⅱ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第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3)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5.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Nilsson­EhleH.)对小麦和燕麦的子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子粒与白色子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14解析:解答本题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分析实验中的F2的分离比是解题的关键。判断依据:只有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都符合自由组合应出现的比例时(如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F2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等),才能认为是自由组合。本题由F1→F2的表现型和“无中生有”的判断方法可推出红粒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一定为显性基因。由“第Ⅲ组的子二代中红粒所占的比例为63/64,即1-(1/4)3”可以推出该性状由三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各表现型所占的比例可推出第Ⅰ、Ⅱ、Ⅲ组的F1中分别有一对、两对、三对基因杂合;设控制子粒颜色的基因分别为A、a、B、b、C、c,则第Ⅰ组F1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和aabbCc,第Ⅱ组F1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和AabbCc,第Ⅲ组F1可能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Cc。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白粒所占的比例依次为1/2、(1/2)2和(1/2)3。答案:(1)显性三(2)3

1

(3)1∶1

3∶1

7∶11516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亲本裂翅是否为纯合子、判断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方法: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双亲都是纯合子;否则显性亲本是杂合子。②表现为隐性的雌性个体和表现为显性的雄性个体杂交,若后代中的雌性个体都是显性,雄性个体都是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双亲的基因型是XdXd和XDY。(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裂翅个体是杂合子。(2)只用题图中这一次杂交实验,是无法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根据题图中的实验结果也可以认为该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具体分析如下:表现为裂翅的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AXa,表现为非裂翅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杂交后,子代表现出来的结果将和题图中的一致。17(3)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对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常选用的方案是雌性选隐性性状,雄性选显性性状,即雌性非裂翅×雄性裂翅。如果子代表现是雌性全为裂翅,雄性全为非裂翅,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个体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都接近1∶1(根据材料可知,裂翅个体为杂合子),则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外的一种方案如下:由于实验材料可利用实验中的果蝇,且根据第(2)小题可知F1为裂翅杂合子,故也可选F1中雌雄裂翅为亲本。若子代雌性个体全为裂翅,雄性个体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若子代雌雄个体均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且比例接近3∶1,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8197.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要研究判断某一疾病是否为遗传病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家系调查及分析、孪生子分析、种族比较、伴随性状研究、动物模型和DNA分析。如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如果Ⅲ2与Ⅲ3婚配,试用遗传图解说明后代中甲病的遗传情况。20(2)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甲病是正常基因中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那么,该基因突变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甲病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解析:(1)由图可知,甲病代代都有患者,且Ⅱ3、Ⅲ3患甲病,Ⅱ4无致病基因,可判断甲病为显性遗传病,同时根据Ⅱ2患甲病,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1应为患者,但Ⅲ1正常,可排除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而甲病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对于乙病来说,由于Ⅱ3、Ⅱ4均为正常,且Ⅱ4无致病基因,而后代出现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因而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知道了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可推出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就甲病而言,由于Ⅲ2患甲病,Ⅱ1正常,故Ⅲ2的基因型为Aa,由于Ⅲ3患甲病,Ⅲ5正常,Ⅱ4无致病基因,故Ⅲ3的基因型为Aa,所以Ⅲ2与Ⅲ3婚配后代的甲病遗传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21(2)对照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可知G—C突变成了A—T,则新合成的蛋白质也由于氨基酸的减少而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aXbY

aaXBXb如图所示(见解析)(2)G-C突变成A-T减少228.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国,为培育优良品种,育种工作者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请回答:(1)茄子的早期栽培品种为二倍体,有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茄子的幼苗,选育出了四倍体茄子。其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会抑制________的形成,导致________加倍。(2)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果实颜色有深紫色(BB)、淡紫色(Bb)与白色(bb)之分,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为培育早开花深紫色果实的茄子,选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植株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的F2中有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早开花深紫色果实的植株应占________。23(3)青枯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为显性,基因T、t与控制开花期的基因A、a自由组合。若采用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与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为育种材料,运用杂交和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出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其主要步骤:①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二步:以基因型为________的茄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③第三步:(用遗传图解或文字简要描述)。24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的原理与方法。(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或纺锤丝)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多倍体植株。(2)选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植株做亲本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对于Aa来说,自交后代有晚开花、早开花两种表现型,对于Bb来说,自交后代有深紫色、淡紫色、白色三种表现型,故F2中有6种表现型,则早开花深紫色果实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4)×(1/4)=1/16。(3)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的基因型为aaTT,根据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首先需要获得基因型为aT的配子,故可先培育AaTt植株,因此利用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单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然后与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杂交得到基因型为AaTt的植株,取该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最后筛选出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TT)即可,或用AaTt的植株连续自交筛选获得。画遗传图解时要规范,相应的遗传图解符号必须完整,并要有文字说明。25答案:(1)纺锤体(或纺锤丝)染色体数目(2)6

1/16(3)①种植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子代(用图解方式作答亦可)②aatt与AATT③遗传图解如图所示:26[或方法1:F1自交得F2,从F2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并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获得纯合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TT)。方法2:种植F1,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并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二倍体,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的茄子。]279.如图所示,将青蛙的脊神经从左侧的A处和右侧的B处切断,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反射弧结构是________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电流刺激蛙的左腿,左腿的反应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用电流刺激蛙的右腿,在1处膜电位的变化为________,将会出现的反应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参与以上反射活动的神经元有________个,用图中编号和文字依次写出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2是________,1是2的________,6是7的________,图中7的________未画出来。28解析:确定图中反射弧的顺序及A、B、C、D所示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判断方法:根据图中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神经是传入神经)和突触组成(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一个突触)特点可判断A处切断的是传出神经,B处切断的是传入神经。据此,可以逐一突破相关题设问题。(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2)因为A处切断的是传出神经,B处切断的是传入神经,所以刺激蛙的左腿,左腿不收缩。刺激蛙的右腿,兴奋可经传入神经(图中1、2、3)传递到神经中枢,通过中间神经元(图中5)传递到左侧,再经传出神经(图中7、6)到达左侧效应器,产生反射活动,左腿收缩,原因是反射弧结构完整。右腿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导到1处,1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29(3)据图观察可知,参与以上反射活动的神经元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3个;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是右腿皮肤感受器→1→2→3→5→7→6→左腿(肌肉)。(4)图中2是传入神经元(即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也叫神经节。图中1是传入神经元的长树突,3是传入神经元的长轴突;7是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6是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传出神经元的树突未画出来。答案:(1)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不收缩传入神经被切断外正内负→外负内正→外正内负左腿收缩兴奋可由中间神经元传导到左侧,反射弧完整(3)3右腿皮肤感受器→1→2→3→5→7→6→左腿(肌肉)(4)感觉神经元细胞体(或神经节)树突轴突树突3010.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图1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2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图1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__,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2中的________。(2)激素③的名称是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图1中存在________条该调节机制。(3)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4)从图1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共同完成的。31解析:本题图1是变形的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模式图,对比标准图解,分析图1可以确定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可能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结合图2所示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可以判断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哪种方式。下丘脑既能够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激素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然后经血液运送到垂体发挥作用,故其传送方式为神经分泌。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其含量升高时,由于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因此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由图可知,②③④三种激素都要经过血液的传送到达相应的靶细胞,故其传送方式都属于远距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交感神经的控制,也受到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下丘脑神经分泌(2)甲状腺激素下降反馈2

(3)②③④

(4)神经调节、体液(激素)调节3211.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原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图中B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Graves病患者血液中B的含量比健康人________。Graves病患者的症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项)(2)D物质为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图中该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F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3)此病中抗体的作用是与________结合,起到类似________的作用。33解析:(1)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由于患者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其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健康人的少,而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会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2)D是淋巴因子,E是B细胞,F表示增殖分化过程。(3)图中抗体与受体结合,起到了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少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甲状腺肿;突眼等(只要合理即可)

(2)淋巴因子蛋白质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增殖分化(3)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促甲状腺激素3412.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一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蚱蜢属于________消费者。(2)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占第________营养级。(3)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4)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________。(5)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其中B为________。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高于、低于)前两者。35解析:分析食物网及曲线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甲图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草是生产者,蚱蜢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2)鹰同时占第四、五两个营养级,其他生物都只有一个营养级。(3)蛇和鹰的关系为捕食、竞争。(4)蛇数量大量减少,鹰会更多地捕食青蛙,由青蛙流向鹰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会增加。(5)因蚱蜢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青蛙,故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应落后于蚱蜢。鹰和蛇所处的营养级高于蚱蜢和青蛙,因此放射性强度达到峰值时应高于蚱蜢和青蛙。答案:(1)4初级(2)鹰四、五(3)捕食和竞争(4)增加(5)青蛙高于3613.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2)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示________(填字母)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4)根据图2中四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图1是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当作燃料使用,粪便、废水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等不良后果。37解析:要掌握识图析图的技巧:解读图1以“光能→E”为突破口,可以迅速判断出E为生产者,F、D、B均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A是无机环境。解读图2要看“峰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得越早的种群,其营养级越低,因此图2中除植物外的捕食关系为:乙→丙→甲。(1)简单地说,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因此包括除无机环境A以外的所有生物,即B、C、D、E、F。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乙为初级消费者,对应F。(2)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实质上是没有被利用的生产者的能量,因此属于E。(3)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生产者数量减少,固定的太阳能的量就少,传递到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也会减少,最终导致F、D数量都减少。(4)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再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植物→乙→丙→甲。(5)要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角度回答此类问题。秸秆当作燃料会造成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粪便、废水中含有一些病原微生物,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等。38答案:(1)B、C、D、E、F(缺一不可)

F

(2)E

(3)都减少(4)植物→乙→丙→甲(5)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增加CO2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容易引起病虫害传播(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914.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鱼塘只有C种群,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____(填“a”、“b”或“c”);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则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_(填“Ⅱ”或“Ⅲ”,下同)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则两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_所示。40(2)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甲乙丙GP和NPGP=55.6×102GP=59.3×106GP=176×103NP=6×103NP=1.3×102NP=50.5×106NP/GP0.020.030.85R54.3×102170×1038.8×106未利用-62.8%99.7%41①丙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从图Ⅰ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增加到a后,环境并不能承受,资源不能满足种群生长的要求,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并最终在b位置左右保持稳定,因此池塘的承载量(K值)为b。A和D两种鱼为捕食关系,对应图Ⅲ;A和B两种鱼的食性相同,对同一种浮游藻类竞争激烈,竞争能力弱的将被淘汰,对应图Ⅱ。

42(2)根据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值,可知食物链是丙→乙→甲,因此丙为生产者浮游藻类、乙为初级消费者A、甲为次级消费者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关键是因为初级消费者A和浮游藻类的呼吸强度不同,初级消费者A的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浮游藻类的呼吸强度相对较低,它们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76×103)÷(59.3×106)≈0.3%,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其原因是第一营养级被第二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少。答案:(1)b

(2)①浮游藻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②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初级消费者消耗能量多一些)

③0.3%丙未被乙利用的能量多43二、图表图像型1.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温度(℃)光照强度:普通阳光(%)开始时的CO2浓度(%)12小时后的CO2浓度(%)12500.350.368225100.350.342325200.350.306425400.350.289525600.350.282625800.350.280725950.350.27944(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________原则。(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________,C5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解析:该实验是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无关变量是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实验的第1组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O2浓度增加的原因是西红柿植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实验设计应当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材料应选用同一品种且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照强度减弱,ATP合成减少,此时C5的产生减少,消耗不变,故C5含量下降。光照强度达到95%时,12小时后的CO2浓度较其他组别低,但不能确定其是不是最佳光照强度,需要再设置若干实验组,依次增加光照强度,12小时后再测定容器内的CO2浓度。答案:(1)光照强度温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3)单一变量(4)下降下降(5)增加若干实验组,依次增加光照强度462.玉米有矮株和高株两种类型,现有3个纯合品种:1个高株(高)、2个矮株(矮甲和矮乙)。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组合F1F2第1组:矮甲×高高3高∶1矮第2组:矮乙×高高3高∶1矮第3组:矮甲×矮乙高9高∶7矮47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株高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1)玉米的株高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米植株中高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亲本中矮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与矮乙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解析:由第3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的株高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第3组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9高∶7矮,因此,高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矮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知矮甲(矮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或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高∶矮=1∶1。答案:(1)2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4

AAbb或aaBB

(3)高∶矮=1∶1493.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常常发生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并产生不同的表现型,如表所示:受精卵中异常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表现型XXX胚胎期致死Y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没有X染色体)胚胎期致死XXY雌性可育XYY雄性可育X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雄性不育50(1)若雌果蝇减数分裂过程正常,雄果蝇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分析出现异常受精卵XO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出表现型为雌性可育的果蝇(XXY)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坐标曲线图(标明染色体数目的具体变化和有丝分裂各时期)。(3)为探究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做了下列杂交实验。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全部是红眼果蝇;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雄果蝇全是白眼,雌果蝇全是红眼。他的学生蒂更斯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大多数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都是红眼,但有少数例外,大约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该红眼雄果蝇不育。请根据上表信息,绘制遗传图解,解释蒂更斯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例外(设有关基因为B、b)。51解析:(1)雌果蝇减数分裂过程正常,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出现异常受精卵XO,则雄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没有性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开,移向了同一极,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X或YY没有分开,移向了同一极。(2)果蝇正常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雌性可育的果蝇(XXY)体细胞比正常体细胞多1条性染色体,即雌性可育的果蝇(XXY)体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有18条染色体。(3)根据摩尔根的杂交实验结果可以判定,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正常情况下: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交配,子代雄果蝇全是白眼(XbY),雌果蝇全是红眼(XBXb);但子代中出现少数例外: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不育红眼雄果蝇,结合表格信息,不育的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O,可育的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Y,从而可以推断白眼雌果蝇(XbXb)产生了XbXb卵细胞和O(无X)卵细胞,并且与正常精子结合。52答案:(1)雄果蝇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开,移向了同一极,形成没有性染色体的精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534.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并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这是由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自交得F2,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取样地点取样总数F2中性状的分离情况黑鲤红鲤黑鲤∶红鲤1号池1699159210714.88∶12号池6258414.50∶154(1)鲤鱼体色中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①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作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________与________相符,说明上述推测成立。55解析:由黑鲤和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可知黑色是鲤鱼体色中的显性性状。从两组实验的F2中性状的分离比可以看出,两组实验的比例都与“3∶1”相差甚远,与“15∶1”较为接近,因此,可以提出假设:鲤鱼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现有的实验结果是F1自交得到的,借助孟德尔的科学实验思想,可对F1进行测交实验,并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将实际得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答案:(1)黑色(2)两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3)②F1与隐性亲本(红鲤)杂交,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

(4)实验结果预期结果565.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本校全体高中学生进行了某些遗传病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1)调查时最好选择________(填“单基因遗传病”或“多基因遗传病”)。(2)如果要做遗传方式的调查,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调查对象。如果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为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表格,用以记录调查结果。(4)假如调查结果如下:被调查人数共3500人,其中男生1900人,女生1600人,男生红绿色盲60人,女生红绿色盲10人,该校高中学生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1.57%。请你对此结果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57(5)调查中发现一男生(9号个体)患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咨询中知道其同胞姐姐(10号个体)患白化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他们对该家族进一步调查,得到的家族系谱图如下,据图回答问题。①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5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②若12号个体与9号个体结婚,属于近亲婚配,此行为违反婚姻法,请预测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不考虑白化病,他们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孩,请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表现型不作要求)。58解析:(1)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2)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发病率。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可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3)本小题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因为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不同,所以统计结果时,既要分正常和色盲患者,也要分男性和女性。(5)①由13号个体(aaXbY)可推出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由6号个体(aa)和7号个体(XbY)可推出1号个体和2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5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1/2=1/6。②由10号个体(aa)和9号个体(XbY)可推出3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则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由7号个体(AaXbY)和8号个体(AaXBXb)可推出1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9号个体和12号个体婚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2/3×2/3×1/4×1/2=1/18,且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孩。书写遗传图解时应注意字母、符号等构成要素。59答案:(1)单基因遗传病(2)患有该遗传病的多个家族(系)随机选择一个较大的群体(3)表格如下(4)该基因频率不准确,因为数据中缺少携带者的具体人数(5)①AaXBXb

1/6

②1/18能遗传图解如图亲本XbY×XBXb

↓子代XBXb

XbXb

XBY

XbY性别表现男生(人)女生(人)色盲正常606.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②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内有多对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在7.35~7.45之间,对溶液酸碱度起调节作用的缓冲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等。61(2)下表为图中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不同部位主要电解质的含量(单位:mmol/L):6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血浆中阴离子浓度和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含量的关系是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相等”或“相近”)。细胞需要生活在渗透压稳定的溶液中,表中数据能否说明这一点。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水将从细胞________向细胞________转移(填“内”或“外”)。在身体缺水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________。(4)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在________等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63解析:(1)图中②为血浆,其中的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对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2)分析表中数据可直接作答。(3)大量出汗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细胞失水,此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1)H2CO3和NaHCO3

NaH2PO4和Na2HPO4(2)相等相近能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表中数据表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溶质微粒大致相等(3)升高内外增加(4)神经、内分泌和免疫6465(1)表中结果显示,同一植物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________。五大类植物激素中,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膨大剂最可能是________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西瓜坐果初期适量使用膨大剂可提高产量,但有些瓜农使用膨大剂后出现西瓜爆裂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施用膨大剂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合适。66解析:(1)分析表格内容可知,同一植物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作用不同。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果实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所以这三种激素是协同作用。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2)顶端优势是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此可去除顶芽或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来解除顶端优势。(3)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细胞分裂素类的调节剂。有些瓜农使用膨大剂的时间和剂量不合适,会出现西瓜爆裂现象。答案:(1)不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必须答全)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①去除(去掉或摘除)顶芽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3)细胞分裂素时间(时期)剂量(浓度或多少)676869答案:(1)分解者竞争15.41%(2)800偏大(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709.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①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工业污水(2#)、混合污水(3#)、人工池塘水(4#);②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氮含量;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等量的4份菖蒲分别在4个容器中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ol/L)和总氮含量(单位:mol/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7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4#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2)该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菖蒲的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指标来比较其在各种水样中的生长态势。(3)BOD和总氮含量的测定表明,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明显,但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了解其对水质净化的程度。现有金鱼若干条、鱼缸4个、各种水样及其他需要的材料用具,请你就菖蒲对生活污水的净化程度进行定性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步骤。①取4个相同的鱼缸,编号为A、B、C、D。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4)其他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菖蒲相似。由此看来,利用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类外来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原因是这些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安全角度考虑,用于净化污水的湿地植物收获以后,不适宜作为________。解析:由题可知,容器中的BOD越高,说明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越大,而菖蒲通过代谢过程能够消耗水中的无机氮,使BOD明显下降,说明菖蒲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净化作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观察指标的选取要注意易于观察、测量、记录。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污染物种类,4#没有用污染物处理,应为对照组。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要慎重,否则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用于净化污水的湿地植物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不适合作为动物饲料。73答案:(1)1#对照(2)根数根长(节长或叶数等其他可测量的指标,要求写出两项)(3)②向A、B中各加入等量未处理的生活污水、池塘水,向C、D中各加入与A、B等量的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池塘水③向A、B、C、D4个鱼缸中分别放入5条同种、长势相同的金鱼,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④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个鱼缸中金鱼的生存时间(天数),取平均值,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4)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如当地缺乏天敌和强有力的竞争者,则容易泛滥成灾(5)动物饲料7410.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1.4g2.1g0.2g10g1g15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75(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5)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填序号)(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①由于土样不同②由于培养基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7)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细菌合成的________将尿素分解为氨,pH增高,使指示剂变红。77解析:(1)微生物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不完全相同,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不能用于组织培养。(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唯一氮源,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可生长,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尿素和葡萄糖。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增加溶氧量。(4)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5)灭菌要彻底消灭微生物及其芽孢,如①或②。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要消毒。(6)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的菌落数与其他组相比差距很大,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培养基污染,操作失误等。与是否设置对照无关。(7)由于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pH增高,故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将变红。78答案:(1)不能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

(2)筛选目的菌选择(3)尿素葡萄糖为目的菌提供氧气(4)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5)①②

③(6)①②③

(7)酚红指示剂脲酶79三、实验设计型1.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80实验步骤: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试剂试管号1234567麦芽糖标准液(mL)00.20.61.01.41.62.0蒸馏水(mL)2.01.81.41.0XYZ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81步骤二:利用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恒温水浴锅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到E、F试管中,然后向E、F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并进行________后,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梯度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的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82请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一的5~7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________(单位mL)。(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改变。83解析:(1)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2)根据探究实验中一定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各个试管中液体的总量要相等,所以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0.6、0.4、0(单位mL)。(3)实验中B试管起对照作用,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4)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的存在,必要条件是水浴加热,所以步骤五的做法中要补上2mL斐林试剂,60℃水浴加热2min。(5)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要测定β-淀粉酶活性,则需在步骤三的基础上进行改变。答案:(1)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2)0.6、0.4、0(3)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4)2mL斐林试剂60℃水浴加热2min

(5)三842.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85(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_(实验序号)。(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__。(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