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操作流程_第1页
各类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操作流程_第2页
各类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操作流程_第3页
各类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操作流程_第4页
各类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操作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类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操作流程目录血培养操作流程尿培养操作流程痰培养操作流程粪便培养操作流程皮肤脓肿,抽吸液等培养操作流程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血培养常见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属等。菌血症是临床医学急症,引起菌血症的细菌通常是多重耐药菌,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血培养)和准确的抗生素敏感试验报告对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培养是把静脉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中,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血培养操作流程临床知识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血培养常见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属等。菌血症是临床医学急症,引起菌血症的细菌通常是多重耐药菌,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血培养)和准确的抗生素敏感试验报告对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培养是把静脉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中,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血培养操作流程临床知识二、血标本采集和运送1.采血指征: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症时可作为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大1×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白细胞),皮肤粘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RP升高及呼吸快,特殊患者(如血液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1000×109/L),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症的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培养。新生儿菌血症,应该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在未进行系统性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及时采集血培养。2.皮肤消毒程序:严格执行以下三步法:1)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2)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3)70%酒精脱碘。3.培养瓶消毒程序1)70%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s。血培养操作流程4.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1)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2)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立即送检,切勿冷藏。5.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是8~l0ml,儿童l~5ml。血液和肉汤之比为1:5~l:10。6.血培养份数和采血时间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烧后lh进行。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1)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2)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采集2~3份血标本,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份以上。3)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l~2h内采集3份血标本,如果24h后阴性,再采集3份以上的血标本。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三天,每天采集2份。选用可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7.标本运送

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孵箱中,切勿冷藏。血培养操作流程三、标本验收

1.血培养瓶验收

1)检查培养瓶是否有渗漏、破裂或明显污染。

2)检查瓶子上的标签与申请单是否相符。

3)检查血液标本是否适量,并在申请单上注明采血量。

4)对于延迟送检的血培养瓶注意肉眼观察微生物生长可视信号:培养瓶内是否有絮状物、混浊、溶血、凝块、薄膜、产气、白色颗粒等。如发现可视信号提示有微生物生长,应该立即直接涂片镜检和划线转种。

2.不合格血培养标本的处理1)拒收培养瓶:血培养瓶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培养瓶破裂或明显污染。处理方法: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报告拒收的具体理由。2)补做培养瓶:血标本采集后放置12h以上(手工法除外),用不适当类型的培养瓶收集标本,用过期的培养瓶收集标本,采血量不足等。处理方法: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报告标本不合格的具体理由,建议补做血培养。血培养操作流程四、结果报告1.阳性结果报告初级报告:阳性血培养结果非常重要,应该立即口头报告给医生,包括:革兰染色特性和形态,血培养阳性的瓶数和其它的鉴定信息(如革兰阳性球菌疑似为葡萄球菌等)。报告之前,应该回顾一下患者近期标本微生物培养情况,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感染微生物的来源。同时记录报告的日期,时间,内容以及接受报告人的姓名。中级报告:报告直接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细菌种属的初步鉴定结果最终报告:报告细菌种属名和标准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阴性报告:

普通血培养3天无细菌生长可(电话)报告为:“72h培养未见细菌生长”,但培养瓶要继续培养至7/5天,如果发现有菌生长,可发补充/最终报告。培养至所须时间仍为阴性,应转种巧克力平板/血平板。某些特殊致病菌培养时间需延长血培养操作流程四、结果报告1.阳性结果报告初级报告:阳性血培养结果非常重要,应该立即口头报告给医生,包括:革兰染色特性和形态,血培养阳性的瓶数和其它的鉴定信息(如革兰阳性球菌疑似为葡萄球菌等)。报告之前,应该回顾一下患者近期标本微生物培养情况,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感染微生物的来源。同时记录报告的日期,时间,内容以及接受报告人的姓名。中级报告:报告直接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细菌种属的初步鉴定结果最终报告:报告细菌种属名和标准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阴性报告:

普通血培养3天无细菌生长可(电话)报告为:“72h培养未见细菌生长”,但培养瓶要继续培养至7/5天,如果发现有菌生长,可发补充/最终报告。培养至所须时间仍为阴性,应转种巧克力平板/血平板。某些特殊致病菌培养时间需延长血培养操作流程一、相关临床知识

(一)概述尿道感染是指尿道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从肾脏排泌出来的尿液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如果在尿液中分离出细菌(排除污染因素)即称为菌尿,同时伴有感染症状者称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男性还可出现前列腺炎。不同部位同时感染也很常见。

(二)易感人群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好发女性,男:女比为1:10。

(三)发病机理及常见致病菌

1、上行感染:肠道菌群逆行感染是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方式。女性尿道宽而短,且尿道口距肛门较近而常被粪便细菌污染,故更易感染;此外,女性阴道菌群也是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又一个主要来源。这种方式引起的感染多为单一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次是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后两者远远少于前者),有时也会发生混合感染。

2、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引起的感染:如留置导尿管,肾盂造瘘术,尿路结石,尿路重建、前列腺肥大,膀胱排空能力受损等,不仅有利于微生物的粘附和侵入,使感染易发,而且改变了尿路感染的致病菌范围,其感染菌除上述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以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也是常见的致病菌;此外,由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酵母菌等引起的感染也很常见;并且容易发生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易被误认为标本污染。

3、血行感染: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感染方式。菌血症病人,血液中的细菌可通过血流进入肾脏,引起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念珠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

4、直接感染:外伤或肾周围器官发生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尿培养操作流程尿培养检查的临床指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尿培养)

(1)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2)肉眼脓尿或血尿;

(3)尿常规:白细胞和/或亚硝酸盐阳性;

(4)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发热;

(6)膀胱排空功能受损;(7)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尿培养操作流程二、标本采集和运送

(一)容器:

l、由不与尿液成份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

2、洁净、无菌、加盖、密封、防渗漏;

3、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一次性使用;

4、容积应>50ml、开口—直径应>4cm、具有较宽的底部、盒盖易于开启。

(二)标本采集方法注意尽量采集晨尿标本,应保证尿液在膀胱内停留4h以上。

1、清洁中段尿是最常用获得尿培养标本的方法(该方法很难使尿标本做到不被污染,需对结果进行评价)。留取标本前须向病人详细说明标本留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睡前少饮水,以免稀释尿液

(2)女性病人用手分开大阴唇,男性病人翻上包皮,用肥皂将会阴部仔细清洗,然后以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

(3)前段尿排去,将中段尿约10/20ml直接排入专用的无菌容器中。

2、耻骨上膀胱穿刺法严格按无菌操作,使用注射器直接从耻骨上经皮穿入膀胱,吸取尿液。该方法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

尿培养操作流程三、实验室检查

(一)标本的验收

1、工作人员应首先检查化验单所提供的信息,信息应包括:标本收集时间、标本收集方式、病人是否已使用抗生素等。对信息不全者应设法和临床医师取得联系,在没有获得可靠信息之前,任何标本都不能随意丢弃。

2、根据标本采集时间、所用容器确定标本是否合格。

3、对不合格的标本注明原因,退回,并做记录。

(二)培养基选择和标本接种根据标本来源及临床诊断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一般培养:将收集标本的容器轻轻旋转混匀,用定量接种环或无菌微量加样器取尿液0.00lml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或中国兰平板,35-37℃培养18~24h。对导尿、耻骨上膀胱穿刺、已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的标本应增加一个0.01ml接种量。

2、特殊培养:对怀疑有苛氧菌感染者应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法或导尿法采集样本,加种一块巧克力平板,置5%CO2环境中培养48h。对临床要求真菌、淋病奈瑟菌及结核杆菌培养者,可参照有关章节选择接种相应的特殊培养基进行培养。

3、经18~24h培养无菌生长者,应将所有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尿培养操作流程(三)结果观察和结果解释

1、菌落计数:(1)采用0.001ml接种量者,将平板菌落数乘以103(CFU/m1);(2)采用0.01m1接种量者,将平板菌落数乘以102(CFU/m1)。

2、一般解释标准:单种细菌苗落数>105CFU/ml可能为感染;<104CFU/ml可能为污染,在两者之间需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3、不同来源标本结果解释(见表1)表l不同来源标本结果解释及实验室处理方法注:清洁中段尿和导尿的标本有4种以上微生物生长均报告标本污染。需重新送检。尿培养操作流程标本来源菌落数CFU/m1结果解释及实验室处理清洁中段尿<5×104无明确意义,仅报告菌落数及革兰染色特征,并注明是纯培养或是混合菌生长,5-10×104纯培养有意义,需进行鉴定和药敏;混合菌生长无明确意义仅做革兰染色镜检>105纯培养或混合菌生长某一种菌落数≥105者有意义需进行鉴定和药敏,导尿>1033种菌以内都有意义需进行鉴定和药敏,耻骨上膀胱穿刺任意数目所有细菌都有意义需做鉴定和药敏,

(五)结果报告

l、初步报告:在分离出细菌后,根据其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结果,做革兰染色,并做出初步报告。

2、最终报告:实验室结果报告应准确反映标本的处理及细菌生长情况,以使临床医师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1)阴性结果报告:应报告“接种0.001m1无菌生长(<100CFU/m1)”,或“接种0.01m1无菌生长(<1000CFU/m1)”。仅报告“无菌生长”是不正确的。

(2)无明确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报告菌落数、革兰染色形态特征,并注明是纯培养或是混合菌生长。

(3)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报告菌落计数、细菌种名及药敏结果。尿培养检验中常见的错误:以下是尿培养检验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

1、将尿液标本接种于增菌液中。

2、将尿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进行培养。

3、使用留取时间超过2小时,或冷藏时间超过8小时的标本进行接种。

4、直接用导尿管头划线培养。

5、用中段尿做厌氧菌培养尿培养操作流程一、相关临床知识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球菌等。

临床呼吸道标本中常见分离细菌见表下呼吸道标本培养操作流程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韦荣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其他奈瑟菌微球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

卡他莫拉菌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克雷伯菌真杆菌、丙酸杆菌、乳酸杆菌

沙雷菌、变形杆菌放线菌、奴卡菌、结核分枝杆菌

大肠埃希菌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

百日咳鲍特菌、不动杆菌念珠菌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属细菌、

嗜肺军团菌、气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

拟杆菌、梭杆菌二、标本采集

(一)采集方法1.自然咳痰法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牙刷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无菌、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的容器中,标本量应≥lml。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的100g/L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标本应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2.支气管镜采集法、防污染毛刷采集法、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法、经胸壁针穿刺吸引法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均由临床医生按相应操作规程采集,但必须注意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3.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下呼吸道标本培养操作流程

(二)标本验收 遇有不合格标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报告不合格标本拒收的具体理由。下呼吸道标本验收与拒收见表2。表2下呼吸道细菌学培养标本验收与拒收下呼吸道标本培养操作流程厌氧菌培养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咽试子、咳痰、吸出的分泌物厌氧菌培养无意义。标识错误申请单必须填写应完整。标本标识必须唯一,并与申请单相符,未标明采集时间、部位或检验要求等拒收。肉眼观察痰标本呈水样或唾液样,拒收。标本涂片细胞学检查白细胞数<10/低倍镜和鳞状上皮细胞数>25/低倍镜,提示该标本已污染正常菌群,建议重送标本。容器不符合规定标本容器必须符合规定,溢漏、无盖者拒收。运送不符合规定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超过2h拒收。双份标本同时同部位或同一天两份相同检测的标本(应与申请医师协商处理)。三、实验室检查(一)肉眼观察观察痰液的颜色、粘度、有无血丝和是否呈脓性,如见有颗粒存在,则应注意可能与放线菌属及奴卡菌属感染有关。(二)显微镜检查下呼吸道细菌学检验的标本均需涂片进行细胞学和细菌学显微镜检查,其目的是判别送检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并初步判定有否病原菌、病原菌的数量及其类别,有助于初步报告、选择培养基(如真菌)和对培养结果的综合分析。合格的标准见表3。

痰涂片显微镜细胞学检查判别标本合格的标准

近年来推荐简单的方法是痰标本涂片镜检>10个白细胞/低倍镜时,就可判断是合格并可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一。2.细菌涂片染色检查挑取痰液中脓性或带血部份涂成均匀薄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油镜下观察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初步推定菌属(或种),涂片中所见细菌的量及吞噬细胞内是否有细菌等。如发现酵母样菌或菌丝或孢子,应做出相应报告和真菌学检查。下呼吸道标本培养操作流程四、分离培养1.痰标本培养前处理不含或含粘液很少的标本,可直接接种,遇有含大量粘液的标本,应加入等量的液化剂(如pH7.6的10g/L胰酶溶液等),放置35℃待充分液化再行接种。亦可加液化剂后用旋转混匀器搅拌混匀,3000r/rain离心l0min,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接种培养基。

2.一般细菌培养(1)培养基选择

1)血平板适用于分离肺炎链球菌和其他细菌。

2)加抗生素的巧克力平板适用于分离嗜血杆菌。

3)麦康凯/中国兰平板适用于分离革兰阴性杆菌。

(2)分离培养将处理后痰标本分别划区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中国兰平板,35℃孵育,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需置5%CO2环境,(3)结果分析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易受到定植在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污染,进行细菌学检验时通常可从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多种细菌,确定哪一种分离细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这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也由于细菌生长速度不一,如肺炎链球菌可能被生长速度快的细菌(包括正常菌群)菌落掩盖,不仔细观察就会忽略检验。当在同一培养基上分离出1种以上的病原菌(复合菌)时,应主动与临床医师联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痰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及近期细菌培养结果(如近期同一病人多次分离培养出同一种菌)等综合判断所分离的多种细菌中哪一种菌可能为致病菌,通常为优势菌,即分离培养的某一种细菌的相似菌落计数为多数或纯菌落。当分离优势菌与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结果相符时,优势菌必需进行药敏试验。若分离培养结果与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结果不相符时,可不进行药敏试验(以免误导),仅报告分离细菌鉴定结果。下呼吸道标本培养操作流程一、相关临床知识急性感染性腹泻可以由细菌、病毒及原虫引起,实验室常规检查是细菌培养。每种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因其独特的致病机理而引起一系列不同的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和详细的病史能为诊断腹泻疾病类型提供依据。因此,为了查找腹泻病因,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发病时间、年龄、旅游史、进食情况和使用抗生素情况。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应作为实验室常规培养的主要腹泻病原菌。培养病原菌的种类也应结合地域情况来确定,如沿海地区可以增加弧菌常规培养。秋冬季,儿童(2岁以内)腹泻多以病毒性肠炎为主,应在腹泻病毒筛选阴性之后,再考虑做细菌培养。气单胞菌引起的水样腹泻与饮用不洁水有关。如果病人病史或临床症状提示水源性感染则考虑气单胞菌。邻单胞菌是引起胃肠炎的最可疑病原菌,其感染与饮用不洁水、吃生海鲜尤其是生蚝(牡蛎)或异地旅游尤其是到美国中部或亚洲南部旅游有关。住院3天以上发生腹泻的患者进行常规培养意义不大,可以进行艰难梭菌的培养和毒素检测。粪便培养操作流程二、标本采集与运送:

1.送检指征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1)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HP;(2)重症腹泻;(3)体温大于38.5℃;(4)血便;(5)便中有脓液;(6)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患者;(7)来自疫区的患者。

2.标本采集

(1)标本采集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在不同的时间采集2~3个标本可以提高致病菌的分离率。

(2)自然排便采集粪便标本时,取有脓血、粘液、组织碎片部分的粪便1~3g。液体粪便则取絮状物,一般取l~3ml,直接装入粪便容器或保存液或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3)直肠拭子采集粪便标本,适于排便困难患者或婴幼儿。可用肥皂水将肛门周围洗净,用无菌盐水、保存液或增菌液湿润的棉拭子插入肛门,成人约4~5cm,儿童约2~3cm,与直肠粘膜表面接触,轻轻旋转,必须将拭子置于适当的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4)容器应是清洁、带盖、广口的(不宜使用纸盒)、送检的标本中不能加入防腐剂。

3.标本运送

(1)粪便标本应尽快送检,室温条件下不能超过2h。粪便培养操作流程三、细菌培养及培养基的选择

1.腹泻病原菌常规培养腹泻病原菌种类繁多,实验室不可能对所有可能引起腹泻的病原菌都进行培养。为保证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对患者进行腹泻病原菌常规培养,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弧菌,也包括可引起菌群失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酵母菌。粪便标本至少应接种SS、EMB(或MAC或中国兰)等培养基,必要时加血平皿(表2)。例如,血平皿+SS+MAC用于粪便常规培养。

EMB:伊红美蓝平板MAC:麦康凯平板

粪便细菌常规培养方法粪便培养操作流程病原菌种类培养基选择及培养方法沙门氏菌SS、EMB,置35℃培养18~24h志贺氏菌XLD、EMB,置35℃培养18~24h气单胞菌血平皿和MAC,置35℃培养18~24h邻单胞菌血平皿和MAC,置35℃培养18~24h弧菌血平皿和TCBS,置35℃培养18~24h铜绿假单胞菌血平皿,置35℃培养18~24h金黄色葡萄球菌血于皿和高盐甘露醇培养基或高盐卵黄琼脂平皿,置35C培养18~24h四、结果报告阳性:报告细菌种名(血清型)和药敏结果。阴性:(1)常规细菌培养阴性应报告“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弧菌。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酵母菌过度生长。”(2)特殊细菌培养阴性时应报告相应细菌的阴性筛选结果,如“弯曲菌培养阴性”。当检查水样便,发现动力及制动试验均为阳性或分离菌对01群或0139抗血清凝集实验阳性时均应立即与主管医生联系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当培养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少见血清型时应向卫生防疫部门申请鉴定。粪便培养操作流程二、标本采集与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