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公开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公开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公开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公开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公开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

两宋三百年的政治和军事

——两宋制度创新的得与失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岳飞《满江红》朗诵视频一曲《满江红》,荡气回肠。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了解大宋王朝三百年的盛世与悲歌,体味其中的悲欢离合,思考其中的制度得失,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逐渐形成。

材料一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怪圈之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解决之道: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一、斧凿怪圈,强化集权中央:机构互相制约,分割相权(二府三司制)

——斧凿君弱相强之怪圈地方:弱化方镇,全面收权

——斧凿藩镇割据之怪圈治国方略: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斧凿武将专横之怪圈

一、斧凿怪圈,强化集权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四监司”制度宋朝将若干个州设为一“路”,每一路设立“四监司”,即转运司(监督赋税上交情况)、安抚司(监督路内各州行政事务和官员活动)、提点刑狱司(复审司法案件,监督官员纪律)、提举常平司(监督农业生产、管理官田和赈灾等事务)。这些路级机构互不统属,从各方面对各州进行监督,进一步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杯酒释兵权狄青的悲剧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合作与探究:强化和斧凿的得与失?

材料二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得:①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失:①权力分割过细,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②不利于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③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④逐渐形成“三冗”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感悟:制度创新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要提高行政效率,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二、物极而反,再度斧凿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边防危机:宋辽战争、宋夏战争中,北宋处于劣势。材料四“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

——包拯奏报

材料五在辽和西夏的威胁下,北宋政府不断地扩充兵额。宋仁宗时期,军队的数目已经增加到一百二十五万多人,养兵的费用占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常识》材料六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冗

官)

(冗

兵)

(冗

费)

自赵宋以来,虽针对体制沉疴厉行斧凿,但物极必反好事违,所带来的冗官冗兵冗费及其导致的积贫积弱,已是步步危机忙里催!再度斧凿已是必然。

1043年,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1045年改革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1069—1085年,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是实现富国强兵的社会改革运动。类别措施内容

富国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募役法纳钱代役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意外。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积极性:总体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变法中强兵效果不明显;一些措施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不言而喻!不可理喻?材料七(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八(王安石)执拗的性格……听不进不同意见……没有知人善任的优点,使一些投机钻营者进入变法派执掌大权……同时也不能及时对制度进行修正……林语堂评价王安石“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

——萧文子著《简读宋朝史》材料九王安石……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这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黄仁宇《王安石变法》三、偏安半壁,南渡无归

1、靖康之耻与南宋建立

北宋本想联金灭辽,谁曾想却引来靖康之耻。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女伎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同年,康王赵构在应天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一般认为是高宗、秦桧为与金媾和而杀害了岳飞,但从更深的政治文化传统来看,岳飞实为宋代士大夫官僚集团共同谋害。他的死象征了士大夫从武将手中重新夺回兵权,恢复了自宋代立国以来的文人主导政治的传统。岳飞之死亦显示了宋代文化的悲剧性质,是自北宋以来文人迫害武将传统的历史循环。

虽有岳飞、韩世忠等的抗金斗争,有“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壮志,有金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感叹,但无奈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于是有了绍兴和议,有了“莫须有”罪名,有了岳飞被害。精忠报国,却报国无门。英雄已去,浩气长存!

他山之石——岳飞之死的深层次原因?2、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2、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3、偏安半壁与偏而不“安”

自此,南宋偏安半壁,延续着自己的统治。1276年临安陷落,1279年惨烈的崖山之战,标志宋朝的最终灭亡。

惊人相似的一幕

1276年二月五日,宋恭帝出降。三月,(蒙古大将)伯彦大军进入临安,将恭帝、全太后及两宫后妃、外戚、宗室、大臣、学生等数千人连同皇宫中的古董珍玩一并席卷,押送前往元大都……一切恍若靖康之难的重演。

回眸两宋三百年,几多辉煌与嗟叹!但是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重要一环,自有其历史意义。

【课后作业】历史沉思,功过评说

澶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势均力敌下的合理选择?

材料十

宋帝国向辽帝国进贡,显然大失面子。但是……长期的缠斗不休,再强大

的国家都会因筋疲力尽而瓦解。以当时形势,和解实是最明智的决策。这是一次长时间的和解……凡一百一十九年。自八世纪中叶安史兵变,便沉沦在混战中二百余年的黄河以北大平原上的中国人民,初次得到安定。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十一

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另外,宋朝开放了对辽的榷场贸易,利用经济优势,赚回大批钱物,以补偿对辽的岁币损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