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2两极地区-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1页
【课件】3.12两极地区-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2页
【课件】3.12两极地区-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3页
【课件】3.12两极地区-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4页
【课件】3.12两极地区-区域地理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第三章

世界分区第十二节

两极地区目

录CONTENT01南极地区02北极地区①阅读(极地旅游)②位置、气候③阅读(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陨石宝库)④自然资源⑤经典(臭氧层空洞)①北冰洋②探究(北极航线)③北极地区(位置、气候、生物、自然资源)④经典(全球气候变暖)⑤阅读(因纽特人冰屋、南极气温低于北极)

游旅游资源多样,有原始的冰原景观、特有动物资源和奇特的天文现象;旅游资源独特,有极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当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南极自然环境恶劣,对游客的安全构成一定威胁;远离美国、中国等主要客源市场;交通不便,游客需多次中转才能到达;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差;极夜时间长,旅游时间短。

极地旅游面临两种境况:一是日渐走热市场扩容,二是南北极生态环境愈加糟糕,亟须加强保护。

中国前往南极旅行的人数将赶超美国,成为第一大客源国。

南北极作为全球气候的调节功能正逐步弱化,一个引发诸多关注的现象是北极出现32度高温,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的生存系统遭受巨大破坏。

9月——次年3月,南极极昼期的暖季,适合科学考查。

一、南极地区1、位置

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

海陆位置: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一、南极地区2、气候

冰原气候:酷寒、干燥、烈风

自然带:冰原带。冰盖厚2000多米,有“冰雪高原”之称;2%土地无常年积雪覆盖,是南极“绿洲”、动植物栖息地。

酷寒:寒极,年均温--25℃以下。①纬度高,太阳辐射少;冰雪广布,地面接收太阳光热少。②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使得地势高,大气保温作用弱;③南极环流、西风漂流形成“风壁”,阻碍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

烈风:极地高压与副极地低气压之间气压差大。

干燥:年降水量55毫米,极点附近5毫米,干燥程度如同沙漠,有“白色沙漠”之称。①常年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影响,降水少。②气温低,积雪不融化,空气干燥。

泰山站架空:防被积雪掩埋;环形结构具有视野开阔、减少风阻的优点。

长城站:位于西风带,年降水量、风力稍大。

中山站:冰盖表面剧烈辐射冷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风力大,破坏性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下降风最为典型。

昆仑站:虽受极地高压影响,但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压低。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污染小,极夜期可24小时对星空观测,视觉效果清晰。

陨石宝库:南极冰盖对陨石起到了搬运和收集作用;黑色陨石在白色冰雪中,非常容易被发现;南极冰层的陨石可以保存几十万年。讲练结合

1.昆仑站和泰山站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

A.内陆地区不便船舶进入B.内陆雪层不断积累

C.内陆地区常年风力强劲D.纬度太高,气候太冷2.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B.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C.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D.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3.恩克斯堡岛上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岩石崩解破碎明显B.冰川融化,流水侵蚀作用强

C.基岩裸露,冻融、风化作用强D.岩石裸露,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BDC解析:第1题,昆仑站和泰山站两科考站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内陆地区积雪不断,考察站容易被积雪淹没。船舶能否进入,对考察站影响不大。南极地区整体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风天气多,这对不同南极科考站的影响差异不大。

第2题,罗斯海纬度高,常年有浮冰;地表多碎石使得地基不稳地,不利于施工建筑;罗斯海纬度高,并没有长城站附近温暖。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利于海洋研究。

第3题,恩克斯堡岛位于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土壤发育程度低,地表基岩裸露,加上日温差、年温差较大,导致冻融、风化作用强,岩石崩解。

一、南极地区3、自然资源

世界最大的铁矿带,矿层厚达100米,足够全世界用200年。植物稀少,动物有企鹅、海豹、鲸、磷虾(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

南极有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曾有茂密森林,气候温暖,大陆漂移使它的位置南移。

一、南极地区3、自然资源

世界最大冰库:冰雪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平均海拔2350米,为七大洲中最高的一洲。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

洞(1)南极地区臭氧空洞时间:9~11月(我国秋季)

(2)原因:太阳活动影响、制冷工业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3)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4)臭氧低谷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影响:①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山地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增大,河流水位暂时上涨;②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③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改变。

(5)措施: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参与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合作。

数十年来,由于人类联合“自救”,北极臭氧层空洞已经“愈合”,南极臭氧层也正在恢复。经典回顾

①面积最小、深度最浅、水温最低,大陆架辽阔,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多冰盖、冰山、浮冰,油气资源丰富。

②广布常年不化的冰盖,冬季浮冰多于夏季,海运困难,空运便捷。永久性浮冰集中在格陵兰岛地区。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在夏季迅速融化,目前在7月中旬到10月中旬,船只可以在北极航线航行。北冰洋航线开通后,船舶在航行中可能碰到哪些困难?

因航线纬度高,船舶在航行中可能遇到低温严寒,易造成航道封冻。航线上浮冰多,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受极地东风影响,大风天气多,风浪大。航线沿途港口稀少,补给困难。讲练结合

西北航道是由加拿大东北部戴维斯海峡经加拿大北极群岛到美国阿拉斯加北岸,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目前已经季节性小规模通航。该航道海冰厚度整体呈现北部、东南部大,西南部小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西北航道海冰厚度北部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B.地理纬度C.海水盐度D.河川径流

答案:B

解析:1.根据题意,西北航道海冰厚度上北部较大,西南部较小。西北航道的北部经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纬度高,气温低,整体海冰厚度较大。就西北航道的北部和西南部的海冰厚度对比而言,地理纬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洋流对北部和西半部影响较小。而海水盐度也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并且盐都还受到河川径流的影响,但西北航道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径流对航道整体的海冰厚度影响相对较小。讲练结合

2.西北航道海冰厚度最大的月份可能是()

A.1月B.2月C.5月D.9月

3.目前,西北航道()

A.缩短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距离 B.航行过程中面临危险多

C.对巴拿马运河造成严重的冲击 D.促进北极地区资源大规模开发

答案:CB

解析:2.西北航道整体的海冰厚度也会受到河川径流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故西北航道海冰厚度最大的月份应该在河川径流量最大的时期,此时西北航道海水盐度受到大量河川径流的影响降低,利于结冰,河川径流量最大的5月海冰厚度最大,1、2月份气温低,河川径流量小。而9月份气温较高,海冰已经开始大量融化。

3.目前西北航道已经季节性小规模通航,使用频率降低,对巴拿马运河造成的冲击较小,也不能够促进北极地区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西北航道是从加拿大东北部的大西洋通到太平洋,大量海冰漂浮在海面上,航行过程中面临危险较多。

二、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北极圈以北

海陆位置:北冰洋、岛屿和周边陆地组成,被亚、欧、北美包围。

气候: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为冰原气候(1月平均气温--40℃,8月平均气温--8℃),降水多于南极。

居民:因纽特人,黄色人种。

生物:北极熊、海象、海豹、鲸鱼、驯鹿、苔藓、地衣

中国科考站:黄河站。

讲练结合

天然气温度下降到—161.5℃变成液体后,将其压缩储存在低温储存罐内,这就是液化天然气。亚马尔半岛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在此合作兴建了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1.亚马尔半岛环境独特,当地对降低液化天然气生产成本最有利的因素是()

A.气候严寒B.海运便利C.冻土广布D.暖流流经2.“北极气”从俄罗斯输往我国,最适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宜选用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B.宜选用海洋运输——可利用北冰洋航线,但运费会随季节发生波动

C.宜选用内河航运——沿鄂毕河、额尔齐斯河,输送至我国新疆境内

D.宜选用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3.与诺维港相比,图中的天然气液化基地()

①夏至日的白昼更长②冬至日的日出更晚③自转的线速度更小④极昼期的时间更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BC解析:北极极寒环境就是一个天然的冷却场,在这里生产液化天然气,冷却工序更简单、成本更低。故选D。

第2题,低温罐内的天然气,不能采用管道运输,可以采用轮船运输。北极海冰面积在冬夏季节有很大差异,所以轮船在不同季节要选择不同航线,导致运费波动。故选B。

第3题,与诺维港相比,天然气液化基地纬度较高,位于70°N附近。两地都高于北极圈的纬度,夏至日两地都出现极昼,昼长相同,①错误;冬至日两地极夜都没有日出,②错误;纬度较高,自转的线速度更小,③正确;纬度较高,极昼期时间更长,④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0.3~0.6℃)

(1)成因:

①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大面积毁坏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2)危害:

①极冰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岸低地、岛屿,减弱港口功能,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

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多发,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岸侵蚀加剧,沿海湿地受损。③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北半球高中纬度降水会增加,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而变得干燥,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3)措施:

①推广使用绿色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②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和植被。③加强国际间合作.

经典回顾讲练结合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因纽特人冰屋北美洲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帐篷无法御寒。雪屋不但可以阻挡寒风,还能保护屋顶不会融化。雪屋多分布于背风坡山麓之处,选择开阔、向阳的平地,来确定具体地基。

先将雪块交错堆垒成馒头形小屋,再在雪块之间浇水,冻成一体,密不透风。最深处高台,是因纽特人卧榻。向下凿坑,为屋子主体空间。南面开一小窗,上方伸出板形雪块,掩挡雪花飘进,亦可折射几乎是从南方的地平线上斜照过来太阳光线,使其照亮室内。在雪屋里,因纽特人还生起炉火来驱寒取暖,屋外即使是零下三、四十度,屋内还是暖和的。

一间雪屋的平均寿命在五十天左右,爱斯基摩人每年盖新房和搬家次数均为世界之最。到上世纪70年代末,只有极少数因纽特人仍然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