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一诗多考:多角度鉴赏古代诗歌课件96张_第1页
【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一诗多考:多角度鉴赏古代诗歌课件96张_第2页
【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一诗多考:多角度鉴赏古代诗歌课件96张_第3页
【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一诗多考:多角度鉴赏古代诗歌课件96张_第4页
【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一诗多考:多角度鉴赏古代诗歌课件9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高考语文一诗多考【整体感知】读懂诗歌,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送李端卢纶(唐)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①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wén乡(在今河南省)尉,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该诗作于天宝末年国家动乱之时。②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③故关:故乡。④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⑤“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⑥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⑦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三、诗歌的修辞一、诗歌的词义二、诗歌的句式一.联系信息,揣摩内容

二.再现情境,体验情感三.筛选词语,确定内容倒装与省略标题作者注释意象联想想象文言实词古今修辞积累记忆诗歌术语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表层意时间:寒冬地点:故乡人物:卢纶李端景物:衰草连天,暮雪纷飞事件:送别

深层意意象:衰草寒云暮雪意境:凄凉伤感哀婉情感:惜别悲伤手法:以景衬情

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请判断并分析这首诗的诗眼?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4、该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分析。5、这首诗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简要赏析。7、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8、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的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10、这首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炼字诗眼题语言特色题意境分析题人物形象分析题情感把握题抒情方式分析题意象作用题景物作用题情景关系题内容理解题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情感鉴赏技巧

一、品味语言(一)炼字诗眼题《核按钮》P135答题规范:①点明哪一个字(词)使全诗的关键,指出表层意和深层意,指出该字(词)对主旨表达(或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解字】②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解句】③考虑该字(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联情旨】

炼字类与诗眼(诗骨)类解题步骤(三步五点)解字: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

解句:句义+手法效果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一、品味语言试题分析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炼字诗眼题1、请判断并分析这首诗的诗眼?类解题步骤(三步五点)解字:语境意(表意、深意)+手法解句:句义+手法效果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参考答案①诗眼为“悲”,“悲”即送别的“悲伤”之情。【解字】②“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以期待再会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解句】③诗渲染了悲凉的意境,塑造了悲戚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悲伤之情。【联情旨】巩固练习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该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诗眼是“乱”字。“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衬托诗人心绪的百无聊赖。【解字】②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解句】③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联情旨】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体弱多病总是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ér:一种鸟。“乱点碎红山杏发”与“榕叶满庭莺乱啼”中均用到“乱”字,请分别赏析其妙用。(5分)[参考答案]①白诗,“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虽没有秩序可言,却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②柳诗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莺啼本婉转动听,可诗人却说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思绪。一、品味语言(二)语言特色题《核按钮》P136答题规范: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语言特色是如何体现的。③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常见语言特色术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笔调婉约雄浑豪放

风格类解题步骤(三步三点)点特色: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雄浑豪放析特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一、品味语言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①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李清照:清新自然(早期)、哀婉悲凉(后期)②诗歌语言风格有题材特点。比如,边塞诗抒写的是戍边士卒的艰辛、爱国将领的豪情、征夫思妇的幽怨,语言风格或悲壮苍凉或慷慨豪迈。又如,田园诗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农村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风格恬淡宁谧。③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此外,还应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作品朝代和文风。试题分析

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语言特色题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解题步骤(三步三点)点特色: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雄浑豪放析特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参考答案】①语言特色:沉郁顿挫②送别环境:衰草遍野,一片凄清的景象;送别之景:荒原茫茫,暮雪霏霏,更见沉郁;回忆往事,感叹身世,没离开一个“悲”字;垂泪掩泣,企盼相逢之日,哀婉动人。③塑造了一位孤寂悲苦的诗人形象,渲染了悲凉的送别场景,烘托诗人送别友人的哀痛心境,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巩固练习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①语言特色:清新、自然、质朴。②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③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情感鉴赏技巧二、分析形象(一)意境分析题《核按钮》P131答题规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二、分析形象(一)意境分析题解题步骤概括:(客观词)+(主观词)+定性(图)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联情旨:点明用该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试题分析

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3、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解题步骤概括:(客观词)+(主观词)+定性(图)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联情旨:点明用该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意境分析题【参考答案】①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故关衰草、寒云暮雪(客观词)、凄怆悲凉,哀婉凄楚(主观词)的严冬送别图(定性)。②郊外衰败的野草,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阴云密布,天幕低垂,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荒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③表现了诗人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伤感。巩固练习

游月陂bēi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参考答案]①诗人描绘了一幅月下林间宁静(或静谧、幽静)月陂图。②高台耸立,月色美丽,和泉悦耳,月下小饮,安闲静谧。③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在月陂岸堤上东西南北来回行走,北面拥有高耸入云的百尺高台。一切事物已随秋天节气而发生变化,显出萧条的迹象,暂且趁着水边傍晚的凉意,畅饮几杯。水中云影悠闲自相映照,林下泉水声从寂静中传来。世事繁杂何必计较太多?只要遇到好的时节,便和朋友相约,再来游玩一番。二、分析形象(二)人物形象分析题《核按钮》P129答题规范: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③形象的意义(诗人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分析形象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二)人物形象分析题(客观词)+(主观词)+定性(人)试题分析

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4、该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分析。解题步骤概括:(客观词)+(主观词)+定性(人)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联情旨:点明用该形象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①诗中塑造了一位少孤早客、知己难逢、多难堪悲的诗人形象。②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又因国家动乱,远徙他乡,饱经漂泊困苦,再加上知音绝少,在风雪寒冬与朋友相送。③突出了诗人的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无限凄楚之情。人物形象分析题巩固练习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懑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情感鉴赏技巧

判断诗歌类型:(内容)分析诗歌情感:意象意境形象行为事件

诗眼沾染情感类的词语注意事项提醒:1、情感的原因分析2、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复杂性:情感的矛盾与变化比如《将进酒》:悲喜愤狂

多样性:情感的多项和多种三、把握情感(一)情感把握题一、写景诗:因景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慨。

二、咏物诗: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高尚情操;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三、思乡诗: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四、边塞诗: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情;厌恶战争,揭批统治者,思念家乡亲人。

五、怀古诗:缅怀、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吟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疾苦;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六、感怀诗:怀才不遇,爱国情怀不得重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伤春悲秋。思想情感分类解析七、山水诗:不满现实,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八、送别诗: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九、哲理诗: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

十、闺怨诗:易逝青春的哀怨,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柔情别绪、忧愁伤感。十一、悼亡诗:通过追忆往昔,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十二、干谒诗: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代表作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思想情感分类解析《核按钮》P146答题规范①先概括。指出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或主旨)。如果题干只要求“概括”,就不必有以下的步骤了。②联系诗歌内容,摆出之所以是某种思想感情(或主旨)的依据。这是一个分析过程。③如果要求鉴赏评价,可在分析之后进行具体评价。三、把握情感(一)情感把握题试题分析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5、这首诗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的?请简要赏析。注意事项1、情感的原因分析2、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复杂性:情感的矛盾与变化多样性:情感的多项和多种情感把握题【参考答案】①因知己离别的痛苦:离别时“自堪悲”,离别后“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写出了离别的悲伤。②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

③对故园衰败的凄凉: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故园衰败的感伤。④对社会动荡的忧虑: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

⑤对朋友远行的关切牵挂:衰草遍野、寒云暮雪,风尘何处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巩固练习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sōng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风低:写鹰乘风低掠。③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④秋空一碧:蓝天辽阔,万里无云。⑤无今古:古今一样的意思。无:不论,不分。⑥袒:裸露。⑦略记:大约记得。⑧寻呼:指猎人呼鹰寻猎。⑨赌:较量输赢。⑩轩举:高扬,意气飞扬。⑪闲狐兔:比喻小人,奸佞之徒。⑫汝:你,这里指鹰。【译文】

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色昏沉,沙滩惨黄。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风低:写鹰乘风低掠。③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④秋空一碧:蓝天辽阔,万里无云。⑤无今古:古今一样的意思。无:不论,不分。⑥袒:裸露。⑦略记:大约记得。⑧寻呼:指猎人呼鹰寻猎。⑨赌:较量输赢。⑩轩举:高扬,意气飞扬。⑪闲狐兔:比喻小人,奸佞之徒。⑫汝:你,这里指鹰。【赏析】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的上片咏物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描写作者早年就憧憬并狂放地试着实践的雄劲健举的行为,词人通过一种画面的描写来表现他追求过的情景。

下片抒情言志,其过片一句“男儿身手和谁赌”,用议论句,转得很妙。顺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且精警犀利。空有一身武功绝艺,却只能在猎场上与人一赌高下,未免无聊。“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抑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紧接的一句“人间多少闲狐兔”,交代了词人发愤图强的原因。“闲狐兔”其实是奸佞小人的代称。因为人间尚有很多的恶人、小人,在侵凌着正义和善良,所以“我”寝食难安,立志要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去惩奸除弊,还人间以公道。这就是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下片末尾两个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余作含蓄的曲折,呼应篇首的“寒山”二字。月黑沙黄,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特别地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样搏击于寥廓的天宇。着一“偏”字,可见出此人对鹰的喜爱。“此际偏思汝”有言外意,“思汝”,即“此际谁知我”,思的是鹰,思的是建功立业的才智之士,其实也是思作者自己,这种“思”换句话说也是作者的自我追求的表陈,寻求的思念的是被英主贤大臣的认识、赏识、承认,从而得以一展大才,有所建树。从作者人生经历来看,多年科举不第。增添了作者心头的悲凉情绪,而朝廷的腐败,更增添了词人心头的激愤。郁悒的情怀通过咏鹰来表现,倒添了几分悲壮的色彩。全词咏鹰,不落行迹,句句切题,构思细密,用典精妙,措辞激烈,是清词豪放派的代表作。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山冥:水气很重,山色昏暗。②幽艳:在暗处的花。啼红:花朵上逐渐聚成水珠,像噙着眼泪。③塍(chéng):田间土埂。④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译文】

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濛濛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象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惆怅满怀,作无病呻吟。

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春耕、春种、秋收,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他们是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

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内容: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②情感: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也表现了作者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核按钮》P141答题规范①指出诗歌所运用的抒情方式及特点。②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方式是如何运用的。③简析该抒情方式在人物塑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三、把握情感(二)抒情方式分析题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具体表现;(3)析效果: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或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把握情感(二)抒情方式分析题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等)②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寓情于事等)③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三、把握情感(二)抒情方式分析题试题分析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6、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简要赏析。抒情方式分析题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等)②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寓情于事等)③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参考答案①融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烘托)【明手法】:首联借衰草遍地的故园,颔联借伸向寒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阐运用】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悲伤【析效果】。②直抒胸臆【明手法】:颈联尾联写出了与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阐运用】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深情【析效果】。巩固练习

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简析下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等夜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参考答案]①直接抒情。【明手法】②下片紧扣江行特点,写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足矣。【阐运用】③抒发了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析效果】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两首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中的妙用。

【参考答案】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明手法)②第一首借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则借用早春清新之景反面烘托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阐运用)③两首诗都抒发了思念故乡之情和送别之情。(析效果)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剑南此时正是腊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鸟儿伴着江风细雨让人顿感清新的春天气息。不要嗔怪我陪你走了这么远,我自己也是出门在外想家的人。答题规范①明确指出要分析的对象,即“象”

②解释对象的内涵,即“意”。③分析意象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三、把握情感(三)意象作用题《核按钮》P131意象的作用①营造氛围、意境。②借物抒情(言志)。③塑造背景或环境。④以景衬境。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或心境。⑥奠定情感基调。

三、把握情感(三)意象作用题《核按钮》P131试题分析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7、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意象作用题【参考答案】①意象:衰草、寒云、暮雪。②枯草遍地,一片凄凉;阴云密布,天幕低垂;郊原茫茫,暮雪霏霏。③作用:营造了寒冷、荒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因朋友离别的孤寂悲凉之情。巩固练习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关塞,极目远望,只见寒云低压,月色清冷满照西山。一再催促手下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参考答案]①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风”“朔云”“边月”等意象;②这些意象描绘了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③这些意象渲染了边境局势的紧张气氛,为后两句表达诗人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作了铺垫。景物描写作用内容分析:交待了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等结构分析:开头:触景生情、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以景结情、留有想象空间情旨分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意境,衬托形象,表达情感(奠定情感基

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等)。三、把握情感(四)景物作用题《核按钮》P132试题分析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这首诗前两联描绘的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景物作用题【参考答案】①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寒冬,地点——郊外,环境——风雪衰草。②触景生情,奠定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渲染了悲凉气氛,营造了凄凉氛围;以哀景衬哀情。巩固练习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参考答案]①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②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③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侃诗词】你知道苏轼“东坡居士”是怎么来的吗?苏轼这首诗写明了一切

公元1079年,受到“乌台诗案”的影响,苏轼被贬来到黄州。在这场劫难当中,苏轼几乎就要被处死了,幸亏宋代有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以及退隐的王安石也上书保全,才让苏轼免于一死,最终被发放到了黄州。在这里,苏轼的整个命运得到了转变。如果说之前的苏轼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那么说之后的苏轼完全不一样了。之前的苏轼以绝世之才渴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是经历乌台诗案之后,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命运。从此开始,他的人生开始有了变化。在他之后的诗词中,多有对于人生的思考,多有对于命运的追问,多有对于山水景色的向往。更有如“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充满哲理的词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而在黄州,苏轼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名为“东坡居士”。对比李白的“青莲居士”、白居易的“香山居士”以及欧阳修的“六一居士”,苏轼的这个“东坡居士”好像有些寒碜。李白的号有佛教意味,白居易的号更有历史的积淀,欧阳修则有的是自身品味的沉积,而苏轼这个号,就是一块地。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这是一首宋诗,题目就是《东坡》。苏轼的这首诗歌所写的就是一块普通的地,也就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所尽力经营的一块土地。当时苏轼被贬此地,生活极为窘迫,老友马正卿想办法帮他申请了一块土地,苏轼就在这里躬耕,甚至还在这里盖了一间起居室,名为“东坡雪堂”,而“东坡”之名也就开始流传开来。开篇写“东坡”之地的景色,“雨洗东坡月色清”,雨过之后,整个东坡被冲刷一新,夜间的月亮照耀在土地之上,一片清丽之美。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市人行尽野人行”,那些“市人”都已经返回各自的家乡,只有像词人这样的“野人”在这里静静的感受这月色之美,感受这人生的滋味。后两句是词人的感慨喟叹,“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不要再去嫌弃这里的土地没有城里中的那么平坦,毕竟这里还是荒郊意外。但是此时的词人苏轼心静如水,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苏轼一代才人,仕途中遭遇如此困境,怎能不让人叹息。少年时就成就进士之位,而后却因为乌台诗案险遭杀头,实在是让人感慨!当他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候,那进士的荣耀是否曾让他如鲠在喉?所幸的是,通过这样的经历,苏轼的人生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他的诗词当中,开始更多的思考人生的哲理,思考人生和命运的关系。由此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精彩的诗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还是那个充满乐观与积极的“五千年来活的最精彩的诗人”的形象。

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诗的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一阵阵轻轻的春寒袭上小楼,清晨的天色阴沉得竟和深秋一样,令人兴味索然。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注: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参考答案]①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②奠定了全词清冷感伤的抒情基调。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三、把握情感(五)情景关系题《核按钮》P132答题规范1、描绘景物所构成的画面。2、点明情景关系。3、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三、把握情感(五)情景关系题《核按钮》P132试题分析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情景关系题【参考答案】①诗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②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故关衰草、寒云暮雪、凄怆悲凉,哀婉凄楚的严冬送别画面;③表达了诗人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伤感。巩固练习

春行寄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创作背景】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李华在安史乱平之后的一个春天经由宜阳,因对这些景象有所感触,产生独特的体验,写下此诗。【译文】宜阳城下春草茂盛,涧水东流右转向西。秀美树木无人欣赏,奇异花草独自凋零。山路蜿蜒春光烂漫,然而行人稀少。只有一路鸟鸣相伴,让我倍感孤寂。[参考答案]①该诗景中含情,情景交融;②“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③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六)内容理解题《核按钮》P146三、把握情感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0、这首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内容理解题【参考答案】①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②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地”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巩固练习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运用对写手法,反向落笔,即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答案】①第三句采用曲写(或:曲笔、对写、侧面虚写)的写法【步骤一:明手法】。②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阐运用】。③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析效果】。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拓展对写法【补充】古代诗歌曲笔抒情的“对写法”

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艺术手法,而“对写法”则是曲笔手法的一个典型,其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得诗歌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真切动人。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为例: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宦游异乡的诗人在冬至之夜“抱膝”而坐,形影相吊。孤灯,清冷,凄凉,寂寞,自然令诗人想起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温馨。但诗人并未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从对方入手,想像家人也会围坐在灯前直到深夜,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的生活状貌。其实,诗人想像家人思念自己,用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杜甫的《月夜》是“对写法”运用得最为经典的一首诗歌。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杜甫安史之乱中,身陷长安时,于城中“举头望明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在鄜州的妻儿。但是诗人不直接描写自己在长安城中如何望月思远,而是从自己的家人写起,这就是所谓的曲笔。诗人想像,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妻子定当和自己一样也在“举头望明月”,也是“对影成三人”。接下来进一步想像妻子望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