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2咏物诗_第1页
【公开课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2咏物诗_第2页
【公开课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2咏物诗_第3页
【公开课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2咏物诗_第4页
【公开课课件】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2咏物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仔细体察物关情

咏物诗咏物言志诗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咏物言志诗是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备考】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一)形式标志咏物诗中的物或是描写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

(1)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总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而写景诗常常是写多个物(或景)。(2)从题目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如虞世南的《蝉》,罗隐的《雪》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于谦的《石灰吟》(二)基本内容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时伤世。如李纲的《病牛》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道出只有主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的现象。如罗隐的《蜂》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四)常用手法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们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组织答案:运用()手法,以()自喻,托物言志,明写物的()特点,实写人的()品质,表达()感情。北陂(bēi)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杏花的傲岸不屈的品行(步骤二),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春天,一池塘的池水绕着杏花。其妖娆的身影使其成为春天的霸主。纵使被东风吹作雪花,也胜过南陌的尘土。解析:题目已经有了提示“写菊时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诗的内容,一、二、四句没有直接写菊,反而写了蓬蒿与瓦松,再从“莫比”“不羡”来看,很明显是对比,而不是衬托。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采分点1:对比的手法。(1分)采分点2: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2分)解析:“花非花,实似人”这是咏物诗的特点之一,菊的特点就是人的品格。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不慕荣利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5)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艺术特点1、意象:意象单纯,内涵丰富2、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3、构思上,善于寄托,巧于立意4、表达技巧: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5、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物象为题,借助物象的组合而成的景象表达情感。6、语言风格:慷慨悲壮、凄婉感伤。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鉴赏方法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注,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一个官职卑下的小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之。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咏物】: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由物到人】。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用蝉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之。【物的特点】

1、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2、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人的特点】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所言之志】

本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本诗表达了出世归隐思想。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