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 D.菜刀生锈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铁、钢 B.白磷、冰水混合物 C.水银、液氧 D.水、空气3.青蒿中含有多种成分,如青蒿素(C15H22O5)、青蒿甲素(C15H22O3)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和青蒿甲素都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青蒿甲素完全燃烧都生成CO2和H2OC.青蒿甲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XYZM反应前的质量/g205328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值3038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D.待测值为135.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等于20gB.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还会有11g丙物质生成6.下列叙述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花四溅B.铁在1535℃时变为铁水C.铁投入盐酸中,有气泡冒出D.铁投入硫酸铜溶液有铜析出7.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溶解C.过滤 D.倾倒液体8.电子消毒橱是饮食行业中常用的设备,其中的臭氧(O3)发生器在消毒过程中,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设备消毒时发生了物理变化B.氧气和臭氧在物质分类上都属于单质C.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是纯净物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9.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增加污水处理厂 B.提倡少开私家车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使用含磷洗涤剂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也都是碳原子构成的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11.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用CuSO4溶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B.用CaCO3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C.用稀H2SO4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D.用Ba(OH)2溶液除去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MgSO41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30368反应后质量/g16m424A.甲和丙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5:1D.甲、丙一定都是单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1)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先_______再_______,目的是_____。(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仪器①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______。(4)如图F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植物油上面的空气对测量生成CO2的体积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5)图G和图B都可用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G装置与B装置比较,G装置除了节约药品优点外,还有操作上的优点是_________。(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化学式: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14.铁丝燃烧实验。实验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5.在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③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C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3)整个实验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_____。16.下图是张南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网。(1)请你帮他将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在图中箭头所指仪器名称是_______,一般情况下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4)若要用收集的气体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在收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______(答两点);(5)用图中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已经集满______;(6)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人少量的氧气(如图所示),观察到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热水中却能燃烧,此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烧杯编号①②③稀盐酸质量/g100200300固体混合物质量/g100100100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195.6291.2391.2试求:(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g。(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提示:SrCO3+2HCl=SrCl2+CO2↑+H2O)18.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含少量固体杂质,常用作红色涂料,也可用于生产某种工业催化剂,其反应原理为:2Fe2O3+3C4Fe+3CO2↑。现将炭(C)和铁红的固体混合物53.2kg高温加热,炭与铁红中的Fe2O3恰好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40kg(铁红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全部留在剩余固体混合物中,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请计算:(1)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直接填结果)。(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直接填结果)。(3)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根据如图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相关问题:(1)在_____℃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2)t2℃时若将7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3)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_____(填“>”、“<”或“=”)乙。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详解】A、食物腐败后就不能再食用,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水沸腾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菜刀生锈生成了含有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2、D【详解】A、铁单质,钢是合金,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A错误。B、白磷是单质,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化合物,B错误。C、水银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液氧是单质,C错误。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D正确。故选:D。
3、B【详解】A、青蒿素和青蒿甲素都含有碳、氢、氧3中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青蒿素、青蒿甲素完全燃烧都生成CO2和H2O;故选项正确;C、青蒿甲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3)=90:11:24,所以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错误;D、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故选项错误。故选:B。4、D【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详解】A、物质Z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B、待测值=20+5+3+28﹣30﹣3﹣8=15,反应后X、M质量减小,是反应物,Y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30﹣5):(28﹣8)=5:4,该选项说法正确;D、待测值是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B【详解】A、x=60g+5g+10g+2g-(5g+32g+20g)=20g,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生成的丙、丁质量比为:22g:18g=11: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D、40g甲反应能生成22g丙,则20g甲完全反应能生成11g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6、B【解析】A、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花四溅,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错误;B、铁在1535℃时变为铁水,描述的是熔点,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正确;C、铁投入盐酸中,有气泡冒出,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铁的化学性质,错误;D、铁投入硫酸铜溶液有铜析出,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铁的化学性质,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铁的性质是否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铁的物理性质。7、A【详解】A、检查气密性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B、溶解物质不能用量筒,要用烧杯溶解,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不正确;C、过滤操作为滤纸紧贴漏斗壁,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故C不正确;D、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D不正确。故选A。8、B【解析】试题分析:、该设备消毒时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A错误;氧气和臭氧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故选项B说法正确;.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是混合物,故选项C说法错误;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分子构成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D说法错误.考点:氧气和臭氧的性质和用途9、D【解析】A、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所以增加污水处理工厂,减少污染,故A正确;
B、少用私家车,降低机动车辆的废气污染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B正确;C、垃圾的霉变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并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处理,故正确。
C、大量使用含磷的洗涤剂会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水华现象,严重污染了水体,故错误;故选:D。10、D【详解】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A错;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金刚石、石墨是碳原子构成的,C60却是由分子构成的,B错;C、二氧化碳能和水生成碳酸进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具有酸性,不是二氧化碳有酸性,C错;D、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故可做气体燃料;固态的CO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D正确;故选:D11、B【详解】A、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Na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Ba(OH)2能与MgSO4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但Ba(OH)2也能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除杂的同时,把原物质也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点睛】该题为除杂题,解题关键是:严格遵循除杂三原则,即不增:不引入新杂质;不减:原物质质量不能减少,易分离:除杂后的剩余物与原物质易分离,易复原:原物质的状态在除杂过程中发生变化,除杂完成后易恢复原状。12、A【分析】甲反应后质量减少,甲属于反应物,丙反应后质量减少,丙属于反应物,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丁属于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0-16)+(6-4)=(24-8),故m=3。【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甲和丙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符合题意;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30-16):(6-4)=7:1,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甲、丙都是反应物,但是不一定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长颈漏斗A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移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反应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C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防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无能够通过开关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更为方便AE【详解】(1).编号①的仪器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所以应选择装置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反应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3).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使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液封的原因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以防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溶解在水中,故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5).G装置除了节约药品优点外,还有操作上的优点是能够通过开关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更为方便;(6).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14、火柴燃烧发出的热量使铁丝达到着火点(引燃铁丝)黑3Fe+2O2Fe3O4【详解】铁丝燃烧实验。实验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5、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排出烧杯内的空气(氧气),使蜡烛与氧气隔绝B装置中③比①先变红【详解】(1)A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排出烧杯内的空气(氧气),使蜡烛与氧气隔绝。(3)整个实验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B装置中③比①先变红。16、
水槽盛装水的容器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开始收集、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氧气【详解】(1)图示为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还需要补充的实验器材为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棉花、胶皮管、导管,按合理方式连接仪器即可;具体图示见答案。(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分析报告模拟范文
- 不良分析报告范文
- 比亚迪财务研究报告范文
- 农田租赁协议书 农田租赁协议书3篇
- 2024年度特色小镇开发与建设合同3篇
- 银行方协议下载
- 供电工程施工合同
-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课件
-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音乐课件教案《两只小鸟》
- 《运动兴趣和动机》课件
- 关于农业补贴的调查问卷
- 旅游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 湘少版三年级上册单词带音标
- 有机化学中英文命名ppt课件
- 研究发展部-电工、电子类产品硬件开发工程师(年度考核)表
- 公司合同管理工作调研报告.doc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格
- 公司会议签到表
- (医学课件)上腔静脉综合征
-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MealsPartA教学设计
- 俄语视听说基础教程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