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2009年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科目、测评要素、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总结近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经验,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位特点,制定本考试大纲。第二条本考试大纲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的基本依据。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包括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第三条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公开选拔考试,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司局级、处级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的竞争上岗考试,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考试。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考试,可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第二章公共科目笔试第五条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条公共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一)测试方式为闭卷。(二)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四)试题难度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容易试题约占30%。(五)试题内容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六)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第七条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一)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二)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三)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五)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简练、清楚、严密、准确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第八条公共科目笔试内容包括:一、政治该部分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一)马克思列宁主义1.哲学(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2)物质和意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3)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4)认识和实践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真理与价值主体认识能力(5)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6)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7)阶级和国家阶级的起源和实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8)社会意识及其形式社会意识的本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9)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0)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社会进步及其标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2.政治经济学(1)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及其类型(2)商品与货币商品货币价值规律(3)资本与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4)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5)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6)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2)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3)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主义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二)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工业化的道路4.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和党指挥枪的原则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考验7.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根本原则8.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和策略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政策和策略原则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及其意义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的总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中共党史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五四运动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八七会议与土地革命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的胜利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延安整风七大和抗战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4.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文化大革命”及其教训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党的学说主要内容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学说的发展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党的纲领和路线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4.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6.党的思想建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7.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8.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共产党员标准党员的教育管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9.党的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10.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作风建设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11.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2.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意义(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扩大内需方针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扩大就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3.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4.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5.国防建设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拥军优属、拥政爱民6.“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7.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睦邻友好和区域经济合作(八)时事政治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近两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二、经济该部分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二)微观经济1.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类型家庭经济功能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中介机构2.市场机制需求及其决定供给及其决定供求法则市场均衡及其变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3.市场竞争市场体系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竞争与垄断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4.收入分配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三)宏观经济1.宏观经济调控国民经济核算总供给与总需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体系2.财政与税收财政收支财政预算税收与税率财政政策3.货币与银行货币、信用与货币供给利率我国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其治理(四)国际经济1.开放经济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国家经济安全2.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方式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国际金融国际收支汇率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三、法律该部分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和有关部门法。(一)法学基础理论1.基本概念法律及其特征法律关系法律体系法律原则法律效力法律责任权利与义务法治与法制2.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律适用法律解释法律监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3.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执政保障人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宪法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地位宪法的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单一制国家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举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基本义务正确认识和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自由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5.国家赔偿制度国家赔偿法及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行政赔偿的范围、程序和义务机关刑事赔偿的范围、程序和义务机关(三)有关部门法1.行政法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公务员法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复议行政法制监督2.刑法刑法基本原则犯罪与犯罪构成刑罚刑法分则中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3.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民事主体与人格权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物权概念及其类型知识产权及其类型债权概念及其特点合同自由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4.经济法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企业法律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法税法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证券法房地产法5.社会法社会法的范围和性质劳动法概述劳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概述社会保障法律制度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7.诉讼程序法诉讼程序法的基本概念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三大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三大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诉讼程序仲裁法8.国际法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国家责任国际条约国际人权保护外交特权与豁免国际争端的解决联合国国际刑法9.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概述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国际经济组织法律制度解决国际经济争议法律制度四、管理该部分内容包括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领导学。(一)公共行政1.公共行政的内涵公共行政的本质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的功能2.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依据和属性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央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公共危机管理3.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特性行政组织设置基本原则行政组织幅度与层级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政府组织与地方各级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编制管理4.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人事行政的主要内容人才资源开发我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队伍建设5.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功能公共财政政策政府审计政府采购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6.行政绩效行政执行行政成本电子政务行政绩效评估7.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依法行政行政责任主要特征行政责任追究行政伦理的内涵和范畴我国公务员行为规范8.行政监督行政监督特性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行政监督制度9.行政改革与创新行政改革的意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借鉴(二)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公共政策的功能公共政策的分类2.政策制定政策制定的主体政策制定的原则政策制定的程序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方法3.政策执行政策执行的主体政策执行的程序和原则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4.政策评价政策评价的内涵和作用政策评价的组织形式政策评价的标准政策评价方法政策调整政策终止(三)领导学1.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发展和创新2.领导的本质领导的二重性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领导权力3.领导者和领导群体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领导群体结构和整体效能领导者的选拔任用4.领导体制领导体制的作用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我国的领导体制改革5.领导决策领导决策的要素和类型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领导决策的程序和方法6.领导用人领导用人的原则领导用人的方法7.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8.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艺术9.领导效能考评领导效能考评的作用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领导效能考评的程序和方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精神的物化是()。A.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能动性的结果B.庸俗唯物主义的表现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表现D.唯意志论的表现”2.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就是()。A.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B.事物内部的结构联系C.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话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3.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主要矛盾C.事物的特殊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志的关系5.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这就是说()。A.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D.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7.在()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A.毛泽东B.薄一波C.邓小平D.陈云8.1964年,()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能大会上,提出“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A.邓小平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0.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1.市场的基本功能是()。A.配置资源功能B.激励功能C.调节功能D.评估功能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我国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B.我国已经处于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生产力发达D.建设社会主义只需短时间就可实现13.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A.收文、发文B.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C.通用公文、专业公文D.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14.当一个人担任多种职务时,在公文书写中应当()。A.各种职务全部列出B.只列其中一种即可C.使用最重要的一种职务,并用全称D.只列出与文件内容有关的职务全称15.已具备正式公文法定效用的文稿是()。A.审议稿B.草稿C.送审稿D.原稿16.在下列关于会议纪要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A.纪要的性质取议于会议的内容性质与印发会议纪要的目的要求B.会议纪要有交流会议信息,介绍经验的作用,但没有约束执行的效用C.撰写会议纪要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做各种调查,广泛选取材料D.撰写会议纪要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也可叙议结合17.核电站的发电是利用()A.核燃料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热能B.核爆炸所产生的能量C.在受控条件下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D.核燃料和其它燃料混合燃烧的热能18.从经济和科技的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技术开发的主体是()。A.科研院所B.高等院校C.企业D.政府部r19.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外国人可以往中国内地游历、通商和传教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烟台条约》20.19世纪叨年代,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德国的势力范围在()。A.长江流域B.福建C.云南和两广D.山东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30分)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2.在恩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A.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B.唯物主义回答都是肯定的C.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D.有些唯物主义回答是否定的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有()。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地理环境B.国家政权C.人口因素D.自然科学知识5.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慧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6.有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确的说法是()。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是认识依赖于实践的具体表现B.主体只有通过对客体对象的感性认识才能达到对客体本质的理性认识C.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的质变和飞跃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够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B.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现实状况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D.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8.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含义是()。A.对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B.不屈从于任何外来的压力C.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9.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为()。A.主体B.客体C.法律规范D.权利和义务10.假释不适用于下列哪些对象?()A.累犯B.因抢劫被判无期徒刑的C.因杀人而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的D.因绑架被判处门年有期徒刑的11.著作权人在其著作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要求()。A.停止侵害B.消除影响C.恢复名誉D.赔偿损失12.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有()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A.服从监管B.悔改表现C.立功表现D.积极参加劳动13.根据行政职权的产生和方式,行政主体可以划分为()。A.授权性行政主体B.内部行政主体C.职权性行政主体D.外部行政主体14.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包括()。A.上级人民法院B.上级人民检察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各级人民法院院长15.公务员考核应贯彻如下原则()。A.客观公正B.民主公开C.依法考核D.定期抽查I6,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有()。A.不得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B.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C.不得组织或参加非法组织D.不得组织或参加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17.回避的类别包括()。A.申诉回避B.控告回避C.任职回避D.公务回避19.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法制原则B.质量原则C.保密原则D.集中统一原则20.干部任用的方式主要有()。A.委任制B.选任制C.考任制D.任期制E.聘任制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X”。每题1分,共20分)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达到理性认识。3.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思想根源是否认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4.劳动与语言一起推动着人类意识产生。5.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6.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促进社会进步,否则就阻碍社会进步c7.对于解决国家统一的有关问题,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处在不同层次,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强求指导思想的一元化。9.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把社会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1.我国的地产市场是土地所有权的出让市场。12.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3.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法律就是指对全体公民都有效的法律。14.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必然通过法表现出来。15.’’“谋”与“断”的结合是传统经验决策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重要标志之一。16.请示应按机关的隶属关系逐级上报,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报送。17.主送机关必须是受文机关中级别层次高的机关,抄送机关则必须是其中级别层次低的机关。18.经济发展速度快慢是有区别的,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综合平衡;允许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搞一刀切。19.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就是indows操作系统。20.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项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匾乏的西部,靠政策优惠来引资,只能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最终的受害者将是国家和西部地区自身,也包括在西部地区投资的外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怎样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2.延安整风的内容、方针是什么?3.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主要有哪些?4.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五、论述题(16分)试论述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六、作文题(40分)请按照所给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文,偏离主题或体裁为非议论文的不给分题目: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D4.D5.D6.B7.C8.B9.A10.D11.C12.A13.A14.D15.D16.A17.C18.C19.B2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2.BC3.BD4.AB5.ACD6.ABCD7.ABC8.ABCD9.ABD10.ABD11.ABD12.CD13.AC14.ABC15.ABC16.ABCD17.BD18.ABCD19.ABD20.ABCE三、判断题1.√2.X3.√4.√5.X6.X7.√S.X9.√10.√11.X12.X13.X14.X15.X16.√17.X18.√19.X20.√四、简答题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基本特点就是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国家指令性计划是生产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和经济决策的推一依据。在一定时期,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曾获得成功,但到50年代后期,它的弊端日益明显,经济结构失衡,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不彻底改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就不可能使我国经济得到健康发展。(2)我国改革实践选择。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真正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则必须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随着认识的提高,理论探讨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主要内容是:在学风上反对主观主义,在党风上反对宗派主义,在文风上反对党八股,其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3.具体说来,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主要有:第二,实现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第二,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第三,积极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第四,实现行政管理程序科学化;第五名于利用时间;第六,实现行政管理手段与方法的现代化。4.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具体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需要的、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围绕这个目标,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五、论述题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分工已突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出现了国际商品交换的发展,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战后,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领域日益扩展到直接生产领域,世界各国的生产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依存,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发展,孤立起来和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大趋势。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脐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它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是世界通用的。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使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密切联系起来。历史经验证明,闭关自守只能延缓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赶上时代,赶上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是一个双向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要依照我国国情和国际经济活动的一般准则,规范对外经济活动,正确处理对外经济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运用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更好地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掌握主动权,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以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必须与国家的对外政策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真诚合作,从而使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六、作文题(略)现代新昆明发展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一中心,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引领、软硬环境建设、县域经济繁荣、园区经济突破、招商引资推进、滇池流域城乡及滇中区域发展一体化六大举措。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成为,以“一湖四环”、“一湖四片”、“一城四区”为载体,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步为标志,三大板块协调发展,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成为经济景气指数高、文化特色浓、人居环境好、投资环境佳、社会安定和谐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四创两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取联合国人居城市奖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城市行列“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指对滇池、长江、珠江流域昆明境内水环境实施“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一是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微循环道路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开辟、城乡公交一体化、昆明信息港开港等一年实现工程;二是“一湖三环”闭合、园区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两年突破工程;三是主城区、环湖及29条入湖河道截污收集处理、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等三年达标工程;四是主城和环湖轨道交通、“两环五射”高速公路、昆明新机场一期、牛栏江调水等四年投运工程;五是“城中村”重建、主城改造、县城建设、小城镇开发等五年提升工程;六是城市地铁、滇中城际轨道、滇池清淤和外流域调水、城市“四创两争”、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滇中区域(同城)发展一体化等六年基本实现工程。“四环十七射”工程四环:指二环、三环、绕城高速内环和绕城高速外环。其中,二环系统全长27.1公里,改扩建段长20.4公里;三环闭合工程位于昆明主城外围、二环和绕城高速内环之间,是沟通主城外围四个方向的次区域通道,该路线方案道路全长45.94公里,利用已建成道路19.6公里,实施三环闭合工程须新建26.34公里;绕城高速内环主要承担过境交通流交通转换功能,全长约113公里;绕城高速外环承担过境交通流交通转换和加强昆明周边卫星城市横向联系的功能,路线全长约250公里。十七射:指主城昆曲高速等八条主要出口道路、昆禄公路等五条辅助出口道路和王筇公路等四条补充出口道路。工程管理“八个百分之百”昆明市为强化建设工程管理和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关于全面落实“八个百分之百”,切实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的通知》,要求在政府性投资(含BT、BOT、TOT等方式)建设工程项目中,全面推行和落实“八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公开招投标;百分之百不转包;百分之百工程监理到位;百分之百不留重大质量隐患;百分之百不出重大安全事故;百分之百行政监察到位;百分之百工程预算审计到位;百分之百不出腐败案件。昆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2009年1月4日至7日召开的中共昆明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昆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进位争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综合经济实力五年进三位,加快进入中西部前五名,奋力冲刺全国前十强。提速增量,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项核心指标,即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确保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推进昆明跨越式发展的五项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原则;坚持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的原则;坚持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主抓手的原则;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的原则;坚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原则。快速发展的2008年2008年,全市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呈现新气象,亮点频现。一个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5.39亿元,增长12%。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25.19亿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174.99亿元,增长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3.3%和8.1%。两个历史性突破。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亿美元,增长100.3%,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30.5亿元,增长76.2%;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3.16亿元,增长28.8%。三个强势推进。强势推进工业发展方式由分散发展向园区集聚发展转变;强势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实施“543倍增计划”,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强势推进制度创新,共形成1413项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成果,软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昆明市荣获“全国改革开放先进集体”、“中国省会(含直辖市)十大活力城市”、“建设创新型国家(2008)十强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省首批文明城市”等称号。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削减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主要任务:打造品质春城,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重视统筹城乡一体化,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迅速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富集各类生产要素;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优化发展软环境,合力营造又好又快发展氛围;加强党的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2009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以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工程为主线,突出两级城市建设、三级开发区和覆盖全市的交通、环保、能源三大类基础设施建设,包括6个方面工程10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549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380亿元。其中: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工程9项,包括石林县团结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节水等。道路交通设施工程27项,包括铁路昆广复线、新机场高速专用公路、二环快速系统改造、呈贡新区二期路网等。生态和环境保护工程30项,包括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主城垃圾应急处置、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等。市政设施工程12项,包括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公交停车保养场、廉租房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工程19项,包括昆三中搬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工人文化宫搬迁、市司法局强制戒毒劳教所搬迁等。园区基础设施工程3项,包括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省市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阳宗海旅游小镇规划电网改造建设。自然地理昆明位于云南省中部,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33′。南北长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总面积约21011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的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城区坐落在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均降水约1000毫米。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人文历史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公元前109年,西汉设益州郡,将滇池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公元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国时称鄯阐城。拓东城、鄯阐城分别为南诏国、大理国的东京。1276年,昆明设中庆城,首次成为省会。明代,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军、永历帝、吴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权、或建立皇宫。1911年的“重九起义”,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1915年,昆明爆发“护国首义”,全国响应。1919年,设云南市政公所,为昆明设市的发端。1922年改设昆明市政公所。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战时期,昆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之一,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自然资源矿藏资源主要有磷、盐、铁、钛、煤、石英砂、粘土、硅石、铜等,以磷、盐矿最为丰富,磷矿探明储量22.77亿吨,昆阳磷矿为全国三大磷矿之一,岩盐储量12.22亿吨,芒硝储量19.08亿吨,东川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昆明植物资源丰富,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等不同类型的植被。有400多个传统花卉品种。近年来,大量花卉新品种在昆明广为播种。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主要有红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3种。市域界于金沙江、南盘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地带,河流分属三大水系。有滇池、阳宗海等高原淡水湖泊及众多大小河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4.95亿立方米。滇池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地热资源分布较广,出露的温泉有50多处。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湖、山、石、洞、泉、瀑布、花卉、古树、园林名胜、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独具特色,极富魅力。名人荟萃昆明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元代,有兴修六河、始筑松华坝、兴办学校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明代,有敢为天下先,率船队七下西洋,创造了航海史上壮举的晋宁人郑和;有在我国药物学、音韵学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嵩明人兰茂;有被誉为“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安宁人杨一清;有视昆明为第二故乡,明代著述最多的状元杨慎。清代,有诗、书、画造诣很高,被称为“三绝和尚”的晋宁人担当;有为官刚正不阿,直声震天下,被誉为“鲁公(颜真卿)后一人”的书画大家钱南园;有“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孙髯。近代,昆明风云际会。蔡锷等一批革命党人在昆发动了“重九起义”、“护国首义”。朱德、叶剑英两位元帅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内地机关、学校、企业迁昆,使昆明一时名人云集。特别是西南联大,汇集了我国大批近代知识分子的精英人物,使得昆明大师云集,名流荟萃。值得昆明人骄傲的昆明杰出人物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传统文化昆明传统文化源自内地,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昆明话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昆明人性格温和,民风淳朴,待人热情,注重礼节,包容性强。“岁时之礼,往来之仪,一本中原”,习俗风尚与内地大同小异。节庆时昆明人喜爱摆花、插花。“火把节”是昆明彝族最隆重的节庆,届时,举行摔跤、斗牛比赛,晚间举行篝火晚会,唱歌跳舞,欢歌达旦。“滇剧”具有行腔高亢、圆润,行当、角色齐全的特点,是独具云南地方特色的剧种。昆明“花灯”是明清小曲与民歌结合形成的地方戏曲,属联曲体,分为戏剧唱腔和歌舞音乐两部分,具有浓郁的昆明乡土特色。昆明地区的花灯分昆明花灯(含呈贡花灯)、嵩明花灯。郊区农村喜唱民间小调、山歌、民歌、小曲。其中,民间小调《猜调》已在国内广为人知。“昆明斑铜”工艺品,是我国独有的工艺品奇葩。“滇菜”以擅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点。革命遗址昆明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勤劳勇敢的昆明人民,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在这片高原热土上,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为了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留下了深深的革命足迹和一个又一个的革命遗址,成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明市革命遗址包括早期党史人物的故居、纪念墓碑设施;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遗址遗迹;建国后修建的烈士陵园、烈士墓、纪念碑亭等。全市共有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89处,其中国家级的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战胜利纪念堂、国立西南联大旧址、聂耳墓等4处;省级的有“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朱德旧居、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等15处;市级的有红军长征纪念塔、红军烈士洞等9处;县级的有红军六甲之战纪念碑、柯渡回辉村红军标语、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碑等36处;尚未定级的有小哨红军烈士墓、南洋华侨机工抗战纪念碑、呈贡飞机场、禄劝将军树等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3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项。1.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翠湖公园西侧,中国较早的军事学校之一,朱德、叶剑英以及朝鲜的崔庸健等将领都毕业于此;2.聂耳墓:位于西山森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