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9世纪中)_第1页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9世纪中)_第2页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9世纪中)_第3页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9世纪中)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19世纪中)

近代化(资本主义化):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过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过程。[课标要求]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内容提要]一、内忧外患现危机(背景、条件)(教材第1、2、3目)二、大刀阔斧行改革(内容、措施)(教材第4、5、6目)三、励精图治求发展(作用、评价)(教材第7目)一、内忧外患现危机(时代背景)(一)内忧——幕府统治危机1、政治:2、经济:3、对外政策:实行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闭关锁国,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大趋势幕藩体制、等级森严、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幕府

幕府是古时日本王权下的一种中央政府机构,其首脑称“将军”。后来由于王权势力削弱,幕府将军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固有“幕府统治”之说(代表日本封建统治)。

17—19世纪日本处于江户幕府统治下,将军是“德川家康”。幕府人物时代图内忧外患现危机之内忧篇

德川幕府:(1603——1867年)1603年,德川家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起德川幕府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德川家康内忧外患现危机之内忧篇幕藩体制: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统治机构有两级——幕府(掌管国政)和藩国。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主(大名),藩主效忠将军,二者形成主仆关系。

是日本的封建统治制度。由幕府和藩构成。幕府将军掌握国家的实权,是日本最大的封建主,直接掌管着全国1/4的土地;地区分成大大小小200多个藩,藩的首领称大名,可以接受将军分配的土地,拥有地方上的世袭的统治权,但必须要听命于将军。

幕藩体制内忧外患现危机之内忧篇天皇(傀儡)幕府将军(实际统治者)大名(封建割据势力)武士农工商士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各等级身份世代相继,不能逾越。等级制度贱民材料一:将军家齐及世子家庆的奢侈生活已达极点,……制作糕点时,每日耗费砂糖千斤。家齐父子拥有900名侍俾。材料二:据统计,从1804年到1843年的40多年中,共发生了320多次农民起义。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不断反抗。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政治领域出现什么现象?合作探究一材料一:1854年,日本全国雇佣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300所。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材料二:幕府严禁土地买卖,对农民的经济活动实行严密的限制,禁止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幕府统治严重影响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上述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合作探究二材料一:1854年,日本全国雇佣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300所。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材料二:幕府严禁土地买卖,对农民的经济活动实行严密的限制,禁止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幕府统治严重影响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上述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合作探究二材料一:1854年,日本全国雇佣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300所。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材料二:幕府严禁土地买卖,对农民的经济活动实行严密的限制,禁止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幕府统治严重影响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上述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合作探究二闭关锁国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17世纪30年代,德川幕府连续五次发布“锁国令”,只剩下荷兰、朝鲜及中国准许同日本保持规模有限的贸易关系,而这些国家的贸易活动,也由幕府实行严格的控制。闭关锁国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17世纪30年代,德川幕府连续五次发布“锁国令”,只剩下荷兰、朝鲜及中国准许同日本保持规模有限的贸易关系,而这些国家的贸易活动,也由幕府实行严格的控制。合作探究三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主要是担心各藩通过对外贸易强大起来,它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所不同,这一政策对日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德川齐昭影响: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

19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列强接踵而至,签定不平等条约,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二)外患——黑船来航

内忧外患现危机之外患篇欧美入侵民族危机培理登陆图(1853年)惊破太平梦几只蒸汽船黑船来航对日本冲击日本的出路吉田松阴为挽救民族危机,主张改革幕政。“尊王攘夷”

内部矛盾激化;改革幕府之路行不通。要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三)武装倒幕与明治新政府的建立倒幕运动

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1868年,倒幕派发动京都政变,成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新政府。成功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领导阶层:中下级武士具备了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素质,而且力量很大;(2)斗争目标:幕府统治危机重重,四面楚歌;(3)群众基础:得到一些藩主、商人、新兴地主和下层民众支持;(4)经济基础:以长州、萨摩等强藩为根据地,并进行了富国强兵;(5)政治优势:以天皇为号召,具有政治优势。(6)正确方针:依靠自身力量武装倒幕,并学习西方。明治天皇(1852——1912年)

名睦仁,1867年继承皇位。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明治维新——近代化(资本主义化)1、明治政府的施政纲领

——《五条誓文》(改革决心)2、目的:(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2)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3)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富强二、大刀阔斧行改革(内容)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探究:《五条誓文》体现明治政府怎样的改革决心?稳定大名、公卿,便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废除等级身份制放弃攘夷口号,与外国交往学习西方科技文化1、明治政府的施政纲领

——《五条誓文》(改革决心)2、目的:(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2)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3)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富强二、大刀阔斧行改革(内容)改革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政体军事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殖产兴业3、改革内容

殖产兴业:运用国家力量扶持和发展资本主义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改革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政体军事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近代天皇制)3、改革内容实行义务兵役制、创办军事院校、建立武土道精神的近代军队(1)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2)先进的武器装备。(3)良好的军事院校的教育。(4)武土道精神:尚武、忠君日本新式的近代化军队

所有军人都要接受武士道教育,都被要求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日本军队称为“皇军”,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独立富强,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奠定基础。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天皇万岁万岁

万万岁三、励精图治求发展(评价)1、性质2、历史作用3、局限性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历史作用

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标志。体现在: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由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政治:结束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统一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③文化:接受并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④外交: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富强道路。3、局限性:

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②经济上----实行地主土地所有制,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工业的发展。③政治上---宪法颁布后,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④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服从。项目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后政体幕府制度先建立中央集权政体后确立近代天皇制度中央地方关系地方藩国相对独立废藩置县、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居民身份制度士农工商等级制度“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土地制度领主土地所有制地主私有制工业生产方式手工工场近代工业化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对外政策锁国政策到被迫开国积极学习西方,派使节团访问欧美,疯狂对外33日本在文明开化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有选择、有侧重的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

2.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

3.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人才。

4.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武士道精神(神道)定为国教,以确立对天皇的崇拜地位。

5.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小组讨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有何异同?试从背景、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讨论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