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讲义第五章_第1页
宏观讲义第五章_第2页
宏观讲义第五章_第3页
宏观讲义第五章_第4页
宏观讲义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讲义第五章第一节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应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进而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首先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比例税)。国民收入增加,人们会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税率高,税收占收入的比重大,可支配收入增长、从而消费增长慢于国民收入增长。需求受到抑制。反之则反之。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最后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政府调整供给、价格,从而收入和需求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4、财政政策的局限性首先是时滞。认识总需求、变动财政政策以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其次是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第一,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第二,政策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最后,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也可能导致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结果。还存在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二、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效果1、概念挤出效应:指政府实施膨胀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作用。2、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效果第一,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K若大(LM陡峭),(扩张财政政策)收入增长导致r上升多,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反之则反之。第二,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扩张的财政政策)收入增加,对货币需求增加,h小(LM陡峭)r利率上升多,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反之效果大。第三,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扩张的财政政策,收入增长,利率上升,d若大(IS平坦),挤出的私人投资多,即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反之则大。*第四,支出乘数的大小。经济不景气时,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货币政策效果小,因为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下降,人们也不愿意增加消费和投资。经济过热时,私人消费、投资旺盛,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打击消费和投资。财政政策效果小,政府减少支出,收入下降,利率下降,私人投资和消费会增加(人们乐观)。对物价水平影响有限。三、功能财政和公债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它的提出,是对原有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根据美国财政部此前的报告,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万亿美元,约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水平。美政府此前估计,美国2010财年财政赤字将达到万亿美元,今后10年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约万亿美元,接近当前美国12万亿的国债规模。面对世界经济衰退的中国政府,一改对财政赤字的保守态度,将200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最终确定为9,500亿元。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弥补赤字的途径无非有: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国有企业、土地、矿山等)。对公债的不同看法“靓女先嫁”*财政政策效果也可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和计量,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动引起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把IS方程和LM方程联立,解得均衡收入:根据d、k和h的大小来确定财政政策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与效果一、货币政策和操作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经济萧条时多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利率降低但作用未必明显。原因人们消费和投资意愿低。)经济过热时多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银根。一般认为效果比较明显。1、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再贴现率政策特点:A:期限很短(一般一天)B:商业银行平时很少利用,以免被人误认为自己财务状况有问题。每个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也执行联储关于银行和存款机构可以借款的数量和次数的规定。C:通过贴现率来控制银行准备金效果相当有限。例如,当银行十分缺乏准备金时,即使贴现率很高,商业银行依然会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D:此外再贴现率政策不是具有主动性的政策。因为,中央银行只能等待商业银行向它借款,而不能要求商业银行这样做。如果商业银行不向中央银行借款,那么,贴现率政策便无法执行了。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政府证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财政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或债券。这些被初次卖出的证券在普通居民、厂商、银行、养老基金等单位中反复不断被买卖。联储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如果联储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证券,则会开出支票,证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支票交联储系统作为自己在联储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如果联储直接从各银行买进证券,则可直接按证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联储系统中的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的变动就会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发生变动。准备金变动了,银行客户取得信贷变得容易或困难了,这本身就会影响经济,同时,联储买卖政府债券的行为,也会引起证券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而影响到债券价格以及市场利率。*有价证券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证券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中央银行要购买证券时,对有价证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证券价格会上升,从而利率下降;反之亦然。联储有可能根据自己意愿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优点: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可及时地按照一定规模买卖政府证券,从而比较易于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灵活,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变买进为卖出证券,立即就有可能使增加货币供给为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而且中央银行即使有时会出现某些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得到纠正。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还表现在这一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例如一旦买进一定数量金额的证券,就可以大体上按货币乘数估计出货币供给增加了多少。3.变动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一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例:假定原来法定准备率为20%,则100美元存款必须留出20美元准备金,可贷金额为8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5万美元的存款。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备率降低到10%,则100美元存款只需10美元准备金就行了,可贷金额为9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10万美元的存款,货币供给就因此增加了一倍。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2006年3次;2007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次数多达10次,每次上调的幅度以0.5%为主,只有在2007年12月25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次性上调1个百分点。4、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5、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使用例如,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政府债券使市场利率上升(即债券价格下降)后,再贴现率必须相应提高,以防止商业银行增加贴现。于是,商业银行向它的顾客的贷款利率也将提高,以免产生亏损。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扩大信用时,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进债券的同时,也可同时降低再贴现率。二、货币政策效果分析1、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敏感(h大,LM平坦),即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增加很多,那么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变化就少,政策效果小。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不敏感(h小,陡峭),那么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变化就大,政策效果大。2、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d大),利率稍有变化,投资就变化很多的话,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3、此外,还有k、β、t。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例:近两年(06、07、08上半年)我国物价水平的上升主要是由垄断厂商追求利润所致。我们也看到紧缩的货币政策无效。幻灯片33、49、50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1911年美经济学家费希尔在《货币购买力

》一书中提出“交易方程”:MV=Py其中v是货币流通速度。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第四,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例如,一国实行紧的货币政策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若汇率浮动,本币会升值,出口会受抑制,进口会受刺激,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比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更大的下降。若实行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为使本币不升值,势必抛出本币,按固定汇率收购外币,于是货币市场上本国货币供给增加,使原先实行的紧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如果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