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积盆地分析主讲:杜振川研究生课程沉积盆地分析第八章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三篇盆地各论形成机制(mechanics):盆地的形成方式和过程。盆地动力学(dynamics)盆地形成的驱动力及相关因素。岩石圈应力(stressinlithosphere)指作用在固体岩石圈单元上的驱动力(bodyforce),与固体体积和质量成正比。岩石圈应变(straininlithosphere):是固体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岩石的流变(Rheology):一般是假定从线形弹性特征在达到屈服强度之后转变为塑性特征的过程,由温度、压力和应变速率三个参数决定。岩石的流变由脆性如断裂和塑性如褶曲。第八章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裂陷盆地:由岩石圈或地壳发生伸展构造变形的沉积盆地。一、裂陷作用与伸展构造
从动力学角度看,地壳和岩石圈发生伸展变形是受引张作用所致。马杏垣教授(1983)认为“裂陷作用”是既“裂”又“陷”的构造过程,造就的伸展构造。在英文文献中更多的习惯用rifying一词,来表达岩石圈裂陷作用(也译为裂谷作用或张裂作用)。因此,可以将“裂陷作用”理解为引张力作用于整个岩石圈,并导致地壳和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开裂和断陷的地质作用过程,或造就岩石圈“伸展构造”的既“裂”又“陷”的构造过程。
裂陷作用最具特征的产物就是“裂谷”(rifytvalley)。第八章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一、裂陷作用与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cxtensionaltectonics):是指在裂陷作用(或区域引张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它与收缩构造是对应的。后者是指在区域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发生缩短变形的构造的总称。裂陷盆地或伸展型盆地是地壳表浅层的大型伸展构造,其主要特征是沉积盆地是在地壳的伸长减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第八章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二、裂谷与裂陷盆地裂谷(rifytvalley)一词首先是由(Gregory,1894)用来描述“那些具有陡而长的、平行的正断层之间的狭长沉降带”,其典型实例就是“东非裂谷”,并特别强调了裂谷的地貌特征。总之,从形成的结果出发,伸展盆地指那些在地壳或岩石圈伸展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盆地。盆地可大可小,从大规模的大洋裂谷到大陆裂谷的由正断层控制的地堑和半地堑盆地。裂陷盆地从动力学成因方面,指那些由于岩石圈或地壳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盆地。第八章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三、
主动裂陷与被动裂陷作用主动裂陷作用:是指岩石圈底下的热物质主动上涌,引起岩石圈的水平引张,裂陷过程是热物质主动上涌的反应;软流圈热物质主动上涌至岩石圈底部后,可以由上升运动转为侧向水平运动,从而对上覆岩石圈施加水平引张力,拖曳上覆的岩石圈发生伸展变形而引起岩石圈裂陷。第八章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三、
主动裂陷与被动裂陷作用被动裂陷作用:力源是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区域水平引张力,导致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的被动上涌而引起岩石圈裂陷。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的最大区别:
主动裂陷机制中,地慢热异常出现于裂陷盆地形成之前,软流圈局部热隆起、热对流和热底辟驱动岩石因发生裂陷,并且是裂陷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源。软流圈或地球深部的热物质上涌可以便岩石圈加热并发生弯状上隆,从而引起地壳或岩石因的引张,发生裂陷作用。因此,在裂陷盆地形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热隆起”→“火山活动”→“裂陷盆地形成”→“热沉阵”等构造事件序列。
第八章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三、
主动裂陷与被动裂陷作用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的最大区别:
在被动裂陷机制中,区域应力场是驱动岩石圈发生裂陷伸展的主要动力源,地幔任何热异常都是岩石圈裂陷作用的反映。
另一方面,裂陷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因减薄也可能导致岩石圈底部的热活动加剧和被动上涌。因而,可能出现“裂陷盆地形成”→“热隆起”(?)→“火山活动”→“均衡沉降、热沉降”等构造事件序列。第八章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四、伸展作用模式1、纯剪切与简单剪切纯剪切变形与简单剪切变形的比较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四、伸展作用模式1、纯剪切与简单剪切
如图所示,一个带有“园”形标志的主应变平面,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使“园”变形成为“椭圆”。在引张力作用下,主伸展应变轴方向的伸长和主收缩应变轴方向的缩短使之产生一对以主应变轴为对称轴的共扼剪切变形带,并旦主应变轴方向在变形过程中保持不变。这种由引张或挤压产生的对称的剪切变形称为纯剪切。原始状态的带有“圆”标志的正方形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角应变”,而使“圆”变形为“椭圆”,这种变形方式称为简单剪切。物体发生简单剪切变形时,应变“椭圆”的主应变轴方向在变形过程中发生旋转。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四、伸展作用模式①纯剪切(pureshear)
纯剪切变形现象在野外地质露头经常能发现,如岩层破裂成两组共扼节理或共扼断层。并在运动过程中导致断块体相对上升和下降,从而形成地堑和地垒构造,并使地壳产生水平伸展,形成浅层次地壳中的地堑盆地(断陷盆地)。
在引张力作用下,地壳或上地壳发生跪性破裂,而下地壳和上地慢岩石圈在地壳破裂的相应部位发生韧性伸展,岩石圈发生均匀的“细颈化”或“颈缩作用”;软流圈在地壳均衡过程中上升,并导致岩石圈的部分熔融和火山作用的发生。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四、伸展作用模式②简单剪切(simpleshear)
早在60年代,美国的地质学家就在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山脉盆岭区发现大型的近水平断层面(或滑脱面)。之后的研究证明这是一条大约以120的倾角向地下延伸的大型低角度正断层,其正向滑动量至少有30km。
Wernicke(1981,1985)认为地壳或岩石圈中存在的一些大型低角度正断层是大陆伸展变形的主要运动面。并且这个大型低角度正断层,在大陆伸展中发生旋转剪切变形,位于该断层面之上的上盘系统进一步被大量旋转正断层肢解。整个岩石圈的伸展变形是一种旋转的简单剪切应变机制。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四、伸展作用模式②简单剪切(simpleshear)
Wernicke(1981)提出的大陆简单剪切伸展模式图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四、伸展作用模式②简单剪切(simpleshear)
在简单剪切伸展模式中,浅层地壳中脆性破裂构成的伸展构造系统,是由地壳中岩石圈尺度的大型低角度正断层上盘的剪切滑动引起的,其中的主要伸展断层多具有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或铲式正断层特征。由于低角度正断层切穿整个岩石圈,造成地壳的脆性伸展区域与上地幔的韧性伸展区域(在低角度正断层延伸部位发生韧性伸展,实际上亦是低角度正断层的部分)在垂向上并不叠合,地壳的伸展减簿区并不对应于上地幔的伸展减簿部分。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五、拆离断层及大陆分层伸展模式
Eaton(1980)提出的大陆地壳分层伸展模式图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五、拆离断层及大陆分层伸展模式
G.P.Eaton(1980)在研究美国西部盆岭构造区地壳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大陆伸展模式;认为浅层次的伸展盆地构造是受一条大型拆离断层(或滑脱断层)控制的,拆离断层上盘系统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旋转的铲式正断层,形成不对称的半地堑—半地垒(掀斜块断)构造,其基本的变形机制属于旋转伸展或简单剪切伸展;深层次(下地壳及上地幔)的伸展则是纯剪切伸展机制,形成透入性的韧性流变及基性岩墙群侵人。这种伸展构造模式既强调大型拆离断层在岩石圈伸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对于浅层次的脆性伸展构造的影响),同时又认为要充分考虑岩石因在伸展过程中存在“颈缩作用”。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五、拆离断层及大陆分层伸展模式
G.s.Lister等(1991)认为拆离断层可以是低角度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并且认为拆离断层可以以低角度倾斜切穿整个岩石圈,也可以在地壳中的韧性层中滑脱。据此,他们提出了岩石圈拆离伸展的五种伸展模式。岩石圈可能被近水平的拆离断层分割为不同的变形层,不同层次的地壳和岩石圈可以分别以纯剪切或简单剪切变形方式发生伸展,而不同层次的伸展变形区在垂向上可能叠合在一起,也可能不叠合。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岩石圈的分层性特征及大型拆离断层在岩石圈裂陷伸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一节裂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五、拆离断层及大陆分层伸展模式
Lister等(1991)提出的大陆伸展模式图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一、裂陷盆地类型裂陷盆地的板块构造环境分类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伸展型拗陷盆地:指地壳或岩石圈受引张减薄而形成的碟状拗陷盆地,盆地不直接受断层控制。陆内宽裂陷盆地:裂陷盆地是由一系列平行延伸或分叉、斜交的地堑、半地堑组成,裂陷作用发生在很宽阔的地区,这种裂陷作用往往是由发育在地壳中的拆离正断层控制的,裂陷盆地是拆离正断层上盘的地壳断块伸展变形的产物。如渤海湾盆地中生代为宽裂陷又被第三纪断陷覆盖,属两个构造层。陆内窄裂陷盆地(裂谷):裂陷作用发生在比较窄的范围内,地堑、半地堑呈链状、斜列分布,构成平面上的狭长的沉降带。是典型的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大陆板块内部的三种裂陷盆地的剖面结构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一:松辽盆地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一:松辽盆地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一:松辽盆地松辽盆地是一个在前古生代和古生代两套变质基底上发育的侏罗纪一早白垩纪大陆内部裂陷盆地,晚白垩纪成为大陆内部拗陷盆地。尔后又受东亚大陆边缘板块作用的影响发生盆地反转。盆地基底最大深度超过7000m。现今的松辽盆地的岩石圈结构仍然保持着莫霍面的起伏与中新生代盆地的构造形态呈大致的镜像反映关系。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大致经历了热隆张裂、裂陷、拗陷(热沉降)、萎缩褶皱(构造反转)等四个阶段。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示意图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一:松辽盆地
1)热隆张裂阶段:大致在三叠纪一晚侏罗纪期间,松辽地区地壳发生大范围热隆起,有强烈的岩浆喷发和大规模酸性岩浆岩侵入。早一中侏罗纪在隆起背景上形成了一些小断陷,堆积了火山岩、陆相碎屑岩。2)裂陷阶段:真正的大陆内部裂陷盆地可能出现在晚侏罗纪一早白垩纪。晚侏罗纪末发育大面积的火山岩,反映地壳大规模张裂。早白垩纪早期沙河子组含煤碎屑岩和营城组含火山岩的煤系地层,厚1700m。早白垩纪晚期裂陷盆地的沉积范围扩大,沉积了登娄库组和泉头组碎屑岩。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一:松辽盆地
3)拗陷阶段:松辽盆地由断陷转为拗陷有一个过渡期,大致发生在早白变世末一晚白垩世初。拗陷阶段,盆地范围迅速扩大,成为统一的大型湖盆,沉积了青山门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可能也包括青山口组之下的泉头组)。构造活动是以稳定沉降为主,伴随有间歇性上升,而总体上的沉降速率是逐渐减小的,表现出沉降作用与热岩石圈的冷却和地壳均衡调整有关。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一:松辽盆地
4)萎缩褶皱阶段:嫩江组沉积以后,盆地发生构造反转作用,形成众多反转构造。晚白垩世晚期,盆地隆升,沉积范围萎缩,沉积中心向西和向北迁移,沉积了四方台组碎屑岩和明水组细碎屑岩。晚中生代的盆地构造反转和盆地萎缩褶皱可能与日本海的张裂有关。早第三纪,受中国东部大陆裂陷作用的影响,在中生代盆地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些小型早第三纪裂陷盆地,分布范围小,晚第三纪沉积又转为拗陷。
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一: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在拗陷阶段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由于盆地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湖盆中深拗陷部位发育了很好的烃源岩。而向湖盆推进的三角洲砂体成为好的储集层。盆地构造形成了大型构造圈闭,如大庆长垣。这些构造形成过程和地质因素,使松辽盆地成为油气资源量丰富、具有大型油田形成条件的陆相沉积盆地。
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二: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是在古生代克拉通地台基础上,经过中一新生代两个裂陷作用旋回形成的;盆地在剖面结构上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①前第三系组成的盆地基底;②由下第三系组成的盆地下部沉积盖层,③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的盆地上部沉积盖层。
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二:渤海湾盆地盆地基底被大量断层肢解(以正断层为主),并形成一系列半地堑(地堑)一半地垒(地垒)构造。盆地受基底断裂系统控制的盆地下部沉积层,呈楔状或梯形块状沉积体充填于半地堑和地堑式沉积凹陷中,并卷入基底断裂系统的构造变形和盖层断裂系统的形成。上部沉积盖层呈层状或毯状披覆于整个盆地区,未参与或很少卷入下部岩系的断裂变形,使毗邻的半地堑(地堑)式凹陷及夹持在它们之间的半地垒(地垒)式凸起联合成统一的盆地构造区。在平面上,基底断裂系统及其控制的半地堑(地垒)和半地垒(地垒)构造多以北北东向、北东向走向延伸,并呈带状展布。实例二:渤海湾盆地渤海湾盆地构造分区图1一盆地边界;2一隆起;3一拗陷内凸起;4一构造单元之间的大致界线;5一海岸线;I一冀中拗陷;Ⅱ一黄骅坳陷;
Ⅲ一临清一东濮拗陷;Ⅳ一辽河拗陷;V一渤中拗陷;Ⅵ一济阳拗陷实例二:渤海湾盆地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二:渤海湾盆地
古新世中、晚期的裂陷伸展I期(裂陷初期)(孔店组一沙四段):盆地以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的断块间差异升降运动为特点,基本属非旋转伸展变形,形成一些相对闭塞的小型断陷湖盆,沉积的孔店组及沙四段地层含有较多的膏盐沉积层。
始新世晚期的裂陷伸展Ⅱ期(裂陷期)(沙三段):盆地以大量铲式正断层控制的断块掀斜运动为特点,在不同尺度上都具有旋转伸展变形的特征。大部分沉积凹陷在此时期发育成形,并多表现为欠补偿的不对称深陷湖盆沉积环境。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二:渤海湾盆地
渐新世伸展Ⅲ期(裂陷晚期)(沙二段一沙一段):主要特征有三点;一、是基底块断系统在基底正断层控制下,产生继承性掀斜运动,但大部分基底次级断层不再活动;二、是盖层构造大量发育,半地堑构造斜坡上多发育反向盖层断层并促成盖层“断块”,产生与基底断块旋向相反的掀斜运动,使凹陷的沉积面趋向对称;三、是一些NE—NNE向深断裂的右旋走滑作用,引起地壳断块间的相对走滑运动叠加,在盆地的水平伸展及旋转掀斜运动之上,并形成NNE向右旋走滑构造带。这期间的沉积特征亦与之相应发生变化,以近对称的半深湖、浅湖环境更为常见,并发育有较广泛的三角洲相沉积。二、裂陷盆地特征1、大陆板块内部的裂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
实例二:渤海湾盆地
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时期的后裂陷阶段(坳陷期)(东营组):,渤海湾盆地发生区域性整体沉降,形成叠置于早第三纪断陷之上的大型碟状坳陷盆地。盆地内伸展构造基本停止活动,断块间差异运动不明显,而走滑构造仍有继承性活动,但总体上:并不控制盆地的沉降及沉积作用,盆地以河流沼泽相、冲积平原相等沉积相为主,沉降速率有呈指数形式衰减的趋势。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陆间裂谷盆地)
陆间裂谷:大陆在拉张作用下完全开裂,裂陷作用使岩石圈已完全裂解成两部分,地幔物质上涌形成新的洋壳,发育成准大陆型或准大洋型过渡壳,并成为典型的初始板块离散运动的边界。典型的陆间裂谷是红海,它们是克拉通内部裂谷发展的产物,主要发育红层、熔岩和蒸发岩,可有碳酸盐岩沉积。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陆间裂谷盆地)
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陆间裂谷盆地)
三叉裂谷系示意图
新生洋壳的出现标志着大陆板块的破裂,三叉裂谷中的两支继续进行海底扩张成为陆间裂谷,另一支不再裂陷扩张而成为衰退裂谷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
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
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是阿法尔三联点的三支,正好构成了陆内裂谷、陆间裂谷和窄大洋三种裂谷形式,把东非大陆分成了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和索马里三个小板块。红海陆间裂谷盆地与亚丁湾窄大洋的区别,前者北部约2/3的范围虽然沿着中央地堑已经出现了洋壳,但是尚不发育大洋中脊,南部约1/3的范围是厚度约10km的减薄的陆壳,大洋性质的玄武岩还未穿透谷底。而亚丁湾已经具备洋中脊和小的半深海和洋壳海底平原,向南北两侧有发育初期的陆隆、陆坡和大陆架。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衰退裂谷(拗拉槽(谷)):系指克拉通边缘楔人克拉通内部以断层为边界的槽地或地堑。按照板块构造的观点,它是特定条件下被废弃的裂谷。
人们认为,地幔底辟所造成的穹隆,由于作用在地球的球面上,往往像蒸馒头一样辐射状破裂形成三叉裂谷,各支裂谷可以进一步扩张,如果三支裂谷都拉开,可以形成三个板块。但较常见的是其中两支继续扩张形成陆间裂谷,进而可以发展成大西洋型的洋盆;而另外一支则在某个阶段停止扩张活动,因此被称为废弃裂谷或夭折谷。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衰退裂谷(拗拉槽):
衰退裂谷与新生洋盆、被动大陆边缘相连,但是当洋盆发生俯冲作用,继而使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成为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时,先前的衰退裂谷成为自造山带伸向大陆克拉通内部的拗拉槽。在新生洋盆的扩展过程中,衰退裂谷不再发生裂陷沉降而发生热沉降,并可能成为大陆地区的物源输入大陆边缘的通道。
非洲大陆西部边缘的贝努埃凹槽从白垩纪至今充填了4—8km的沉积;以及尼日尔盆地(盆地中著名的尼日尔三角洲)就是大西洋盆地边缘的衰退裂谷。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衰退裂谷(拗拉槽):
美国南部的俄克拉荷马盆地就是一个自奥契塔褶皱带向北西伸向北美克拉通内部的坳拉槽,它经历了中一晚寒武纪时期的大陆裂谷、晚寒武世一密西西比纪时期的坳陷和宾夕法尼亚纪的变形后保留下来。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衰退裂谷(拗拉槽):北美克拉通盆地衰退裂谷(拗拉槽):衰退裂谷(拗拉槽):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新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底扩张形成以洋壳为底的新生洋盆。如大西洋中脊。被动大陆边缘(陆阶、陆隆或陆堤):指在离散板块运动造成的大陆边缘。由于新生洋壳的不断增加,被动大陆边缘由原来的离散板块边缘逐渐演变成为包含有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的统一板块的内部。如大西洋两侧的大陆边缘。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
当地幔热物质上升并对裂谷轴部产生热底辟作用后,都有可能促使大陆岩石圈板块裂解成为两个或多个板块。这时,原先的大陆裂谷的轴部形成新生的大洋地壳,并成为两个或多个板块的离散边界;大陆裂谷则演变成为陆间裂谷。随着扩张作用的形成和发展,陆间裂谷进一步拓宽,演变成为以洋壳为底的新生大洋盆地。大陆裂谷演化成为陆间裂谷一新生大样盆地后,裂陷扩展主要发生在新生洋中脊部位,早先被裂陷的大陆地壳部分不再发生显著的裂陷作用,成为向新生洋盆过渡的被动大陆边缘。
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岩石圈伸展与裂陷盆地演化示意图(据Allen等,1990)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二、裂陷盆地特征2、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大陆裂谷盆地演化成为大陆边缘示意图(据Salveson.1978)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3、与板块聚敛(俯冲)运动有关的裂陷盆地
弧内(裂陷)盆地:指岩浆弧或岛弧内部的裂陷盆地,有强烈的火山活动。火山作用使岩浆弧裂开,进一步的扩张可能使岩浆弧或岛弧一分为二,弧内盆地则演化成为弧间裂陷盆地。火山作用后还可能发生塌陷,火山物质也可以堆积成山,并引起火山周围的挠曲沉降。甚至有些B型俯冲带的弧前地区也发生裂陷作用,但通常不将弧前盆地作为典型裂陷盆地的一种类型。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3、与板块聚敛(俯冲)运动有关的裂陷盆地
弧后(裂陷)盆地和弧间(裂陷)盆地:岩浆弧或岛弧位于大陆一侧的裂陷盆地称为弧后(裂陷)盆地,在大洋内部的岛弧之间发育的裂陷盆地称为弧间(裂陷)盆地。与大陆陆地相邻的弧后盆地也称为边缘海盆地。正在裂陷和扩张的弧后盆地称为活动型弧后盆地,弧后盆地的裂陷和扩张作用停止后称为非活动型弧后盆地。第二节裂陷盆地类型及特征二、裂陷盆地特征3、与板块聚敛(俯冲)运动有关的裂陷盆地
与B型俯冲有关的裂陷盆地示意图第二节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正断层是伸展构造变形中的基本要素,多数裂陷盆地是由正断层作为同沉积边界断层的沉积盆地,正断层控制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因此,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取决于构成盆地中的主干正断层及其断层组合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房屋租赁定金协议及租赁合同终止补偿条款2篇
- 2025年广东高州市鉴龙水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企业员工股权激励协议(限制性股权实施)3篇
- 2025年度个人反担保财产保全执行实施合同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双相抽提修复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商用卡车机电开关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高端个人雇佣员工劳动合同标准化范本4篇
- 探索现代青年教育的创新之路
- 2024食品行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合同模板3篇
-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实践
- 四年级上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已排版可直接下载打印)
- 高考日语基础归纳总结与练习(一轮复习)
- 《预防犯罪》课件
- 【企业作业成本在上海汽车集团中的应用研究案例7300字(论文)】
- 高中物理答题卡模板
- 化学用语专项训练
- 芳香植物与芳香疗法讲解课件
- 不孕症诊断、治疗新进展课件
- 学校食堂食品质量控制方案
- 天津2021公需课量子信息技术答案
-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