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正常人体_第1页
第三章正常人体_第2页
第三章正常人体_第3页
第三章正常人体_第4页
第三章正常人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正常人体

第一节运动系统第二节循环系统第三节消化系统第四节呼吸系统第五节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第六节神经系统第七节内分泌系统正常人体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高级的思维活动,都通过人体由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成为统一的整体,以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正常人体

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了组织又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了器官再由共同完成某种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系统(如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有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等系统.人体由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成为统一的整体,以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正常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描述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为标准。第一节运系统运动系统组成: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运动系统的功能:起着连接、支持、保护和运动等作用。在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骨连结是运动的枢纽,肌是运动的动力、、膈位置作用三个裂孔

1、主动脉裂孔2、食管裂孔3、腔静脉孔

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躯体壁和四肢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骨骼肌、骨和骨连结。皮肤是人体的被覆结构,具有保护机体、感受刺激和排泄等功能。浅筋膜、深筋膜和肌间穿行有相应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骨的形态和化学成份成人骨共有206块,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二部分。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骨的化学成份有机质由胶原纤维(主要化学成分是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纤维的一种。)和粘多糖蛋白(以粘多糖作为侧链的蛋白质之总称,生物体中存在的粘多糖几乎都以这种形式存在。)组成,它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一生中骨的无机物与有机物不断变化,年龄愈大,无机物的比例愈高。因此,年幼者骨易变形,年长者易发生骨折。骨的可塑性骨折后,骨质能愈合和再生。体力劳动和锻炼使骨变得粗壮。瘫痪和长期卧床的病人,骨质变得疏松。儿童时期不正确的坐姿会引起脊柱和胸廓畸形。老人无机质含量相对较少,容易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人平常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骨连结

骨连结借助结缔组织(骨颅之间)、骨软(椎骨之间)、关节(大多数骨连结)、韧带(踝关节)连结。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级形式,其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具有充以滑液的腔隙,紧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骨或肌的标志:骨或肌的某些部分,常形成能在体表观察或触摸到的隆起或凹陷,临床常利用这些作为说明深部器官的位置、血管和神经的走向,以及手术切口和穿刺部位的标志。脊柱的整体观组成:颈(7),胸(12),腰、骶(各5),尾(4~5)。功能:屈、伸、侧屈、旋转、环转、弹拨运动颈曲胸曲腰曲骶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骨骼肌骨骼肌的功能:附着于骨骼的表面,它们共同完成支持人体、保护体内器官和运动等功能。骨骼肌的分布:运动是骨骼肌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的。全身的骨骼肌按所在的部位可分为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和下肢肌,全身有600块。若骨骼肌的血液供应阻断,或支配骨骼肌的神经遭受损伤,可分别引起骨骼肌的坏死和瘫痪。第二节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淋巴系统(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淋巴管道组成

心血管系统1、心脏位置: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第2-6肋软骨或第5-8胸椎之间。2/3偏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右。心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心血管系统由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压塞等原因引起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时性缺血、缺氧,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临床上称为阿斯综合症,时间甚短,反复发作的晕厥系病情危重和危险的征兆。脑血流中断:

2~4"产生黑朦

4~10"可意识丧失

>10"除意识丧失外,尚可出现抽搐

>4ˊ出现死亡

心血管系统心脏的功能心脏是一种泵,它的主要机能是泵血。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流动。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率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心率慢时,心动周期延长。成人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心血管系统

2、血管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动脉是将血液运送到毛细血管中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导送回心的血管。一、心血管系统3、血液循环:血液沿着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往返不止、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一、心血管系统体循环又称大循环。当心室收缩时,含有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其各级分支流向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同时组织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并流经各级静脉向心回流,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一、心血管系统肺循环肺循环又称小循环。当心室收缩时,血液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经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经气体交换后,原来的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最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由肺循环返回左心房的动脉血,再经左房室口进入左心室,又接续体循环。一、心血管系统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大约占体重的60%。其中2/3位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1/3位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液、脑脊液和组织液。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称机体的内环境。组织液是指存在于组织细胞周围,组织间隙中的液体。正常人的总血量血液:是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细胞:主要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红细胞:它的机能是运送氧气到身体各部,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随呼气而排出体外;白细胞:它能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病毒和其他异物的侵袭,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血小板:当人体出血时,它可以发挥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浆:中的90%是水,其余为蛋白质、钠、钾、激素、酶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正常人的总血量正常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毫升血液,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其余的则贮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少量失血时,贮存在“人体血库”中的血液,便会立即释放出来予以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命期约120天,白细胞约7~14天,血小板约7~9天,即使不献血,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也会衰老死亡。献血2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而且献血后能刺激人体造血功能,使之旺盛地造血,故适量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献血知识献血前之准备:

如果您健康检查合格参加献血,献血前请做以下准备:

1、学习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2、献血前不要服药。如服用阿斯匹林在三天内会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所以在献血前三天不要服药。

3、食物应少脂肪。献血前一天和当天可按往常的习惯进餐,但以低脂肪为宜,因输用含有大量油脂的血液容易造成患者的输血反应。

4、不饮酒,尤其是不饮烈性酒。

5、充足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献血知识献血后应注意1、要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后不等于完全愈合。至少在24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2、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3、补充营养不要过量:可以进食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奶制品、新鲜鱼虾肉蛋等。请不要进食过量。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献血知识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含有优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含有铁较多的食物有: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香菇、大枣、桂园等。含有叶酸较多的食物有:猪肝、肾、牛肉等。含有维生素B12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总之,献血后不必特别地去吃些什么,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就能在短时间里,恢复失去的那部分血液。献血知识暂不能献血的几种情况:(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6)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7)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4、血压动脉血压的定义和正常值: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血管内流动时对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肱动脉测得的血压。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呈现周期性变化。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或脉压(30~40mmHg)。如果安静时: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称为高血压;舒张压持续低于

60mmHg(6.7kPa),收缩压低于90mmHg(12..0kPa),则称为低血压。1999年WTO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正常血压:≤130/85mmHg

理想血压:≤120/80mmHg

高血压:≧140/90mmHg4、血压: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化:正常人的动脉血压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略有差异。男性略高于女性;儿童低于成年人;新生儿的血压最低。健康成人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升高,收缩压比舒张压升高显著。安静时血压相对稳定,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可暂时升高。血压的测量方法:、、、

高血压知识高血压发病原因:(1)遗传因素(2)摄盐过多

(3)饮食失调(4)吸烟酗酒(5)精神紧张(6)某些疾病

诱因:

能够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一般都是高血压病加重的诱因,如劳累过度、精神刺激、过度兴奋、吸烟酗酒、缺乏运动、气候变化、过食肥腻食品、滥用药物等。治疗:、、、预防血管是人的生命之河,血管在人体中长达9万公里,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部位。由于作为生命河流的血管每时每刻受到血液的“冲刷”和“摩擦”,因此很容易受到损伤,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官腔变窄、血管栓塞、血管破裂出血,最后形成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塞、脑溢血等多种致命的疾病,甚至死亡。人的血管栓塞,就意味着人的生命之河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血管栓塞需要疏通,能在“血栓前状态”出现之前,抓住机会对血管进行疏通和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节消化系统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必须将体内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营养物质的摄取,依赖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将食物的残渣排出体外。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有三对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肝、胰以及消化管壁上的小腺体等。(临床常把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二、消化系统功能

消化

:是指消化管对食物进行加工、分解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对食物进行磨碎、搅拌并向远端推进的过程。食物通过机械消化可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接触,为化学性消化提供条件;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物质等进行化学分解的过程。二、消化系统功能吸收:消化管内物质进入血液和淋巴管的过程,称为吸收。例如葡萄糖等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而脂肪类物质则主要进入淋巴管,然后进入血液运输。胃胃能容纳、贮存、移动和消化食物。成人的胃容量一般为1~2L。胃液是胃腺分泌的一种无色、酸性液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胃蛋白酶、粘液、内因子和无机盐等。蠕动波到达幽门,而且压力足够大时,可使部分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胃的排空约4个小时。胃急性胃炎:引起原因:⑴药物,⑵急性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烫伤、休克),⑶急性感染(幽门螺杆菌),⑷胆汁和胰液的反流,⑸物理因素,包括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⑹酒精引起的胃炎,⑺中毒,如强碱、强酸、农药等引起。临床表现:轻者大多无症状,仅少数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有少量出血和大出血表现。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发病急,消化道症状明显,伴有腹痛、腹泻症状。治疗:⑴去除病因,⑵进食清淡半流或流质食物,必要时禁食,⑶停用致病药物,保护胃粘膜用制酸剂,如腹痛可使用解痉剂,⑷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可用黄连素、诺氟沙星等药物,⑸脱水明显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等。胃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自身免疫(胃酸分泌减少乃至缺失,还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导致恶性贫血。)物理及化学因素等。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视,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恶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叶酸所致,因此治疗时需先找出导致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的原因;若是饮食失调所引起,那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就会恢复。消化性溃疡:引起原因:⑴侵入因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药物、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吸烟;⑵粘膜修复的影响因素,胃酸、乙醇、药物、粘膜血运障碍,前列腺素缺乏,局部炎症,⑶遗传因素和长期精神紧张。临床表现:⑴慢性过程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或几十年;⑵周期性发作,缓解期与发作期相互交替;⑶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⑷发作时上腹部疼痛呈节律性。治疗:⑴包括休息和对因治疗;⑵药物治疗如胃粘膜保护剂和制酸剂,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或一种胶体鉍剂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疗程7天;⑶手术治疗小肠小肠的功能:具有运动和吸收的功能。小肠的运动实为一种机械性消化过程,主要包括分节运动和蠕动两种运动方式。小肠是消化与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内的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小肠小肠具备吸收的有利条件:其一,有较大的吸收面积。小肠长5~7m,小肠粘膜上有许多环形皱装和大量绒毛,绒毛表面的上皮细胞顶端有许多微绒毛,这些结构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大。其二,有充分的吸收时间,食物在其中停留的时间为3~8小时,从而使食物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小肠其三,有良好的吸收途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绒毛的摆动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提高了其吸收效率。其四,消化液全面,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已进入小肠,食糜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后,即转变为可吸收物质,基本完成了消化过程。大肠大肠由盲肠、结肠和直肠构成。大肠的功能为吸收水分、盐类、分泌粘液、形成和排泄废物和运送粪便的功能。阑尾阑尾是开口于盲肠下端后内侧壁的一条盲管,其末端游离,一般长6~8cm,阑尾多位于右髂窝内,末端位置的个体差异较大,但根部的位置较固定。其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处,称麦(MeBurney)氏点。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的压痛。肝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功能: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分泌和防御功能。肝脏分泌的胆汁与消化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胆汁是一种有苦味的浓稠液体,颜色从金黄色到深绿色不等,它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呈梨形。容量40~70毫升,有贮存、浓缩和输出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胰胰的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被膜,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占胰的绝大部分,分泌胰液,导管由小到大,逐级会合,最后合成胰管,胰管贯穿胰实质的全长。胰管与胆总管会合开口于十二指肠。胰液内含有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等物质,这些酶可促使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内分泌部又称胰岛,其功能是分泌胰岛素调节机体内糖的代谢。

二、淋巴系统1、淋巴系统构成:淋巴系统(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淋巴管道组成。由淋巴器官(①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腔上囊(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增殖淋巴细胞,成熟后将其转送至周围淋巴器官。②周围淋巴器官包括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杀伤细胞胞。)淋巴管道(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胸腺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初生婴儿的胸腺重10~15克,至青春期时可重达30~40克。胸腺衰退期一般自26岁以后开始,至40岁上下。胸腺素作用:可使由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成T细胞,因而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甚微。在体液免疫中,免疫应答的效应产物为抗体。因为活化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故称体液免疫或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淋巴系统2、淋巴液的生成及循环: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时,水及营养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壁滤出,进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静脉,小部分则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毛细淋巴管向心流动。毛细淋巴管逐次汇合成淋巴管、淋巴干,最后经淋巴导管汇入静脉。因此,可将淋巴循环作协助静脉导引体液回心的侧支循环。组织液—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静脉二、淋巴系统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意义:①回收蛋白质。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每天约有75~200克蛋白质由淋巴带回血液,使组织间液中蛋白质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②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

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③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每天生成的淋巴约2~4升回到血浆,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④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御作用。二、淋巴系统3、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对机体有防御和屏障作用,是人体的重要免疫系统组成部分。而免疫系统是生命的卫士,它的主要功能是:1.运搬人体代谢的废物,細胞通过摄取营养及氧气来制造能量时,将代谢的废物与水一起排出。这些物质虽然最初会被吸纳到静脉中去,但是并不完全。因此,淋巴便会吸纳那些額外的代谢废物,代替静脉将其运走。在净化的同时,再一次回流至静脉。淋巴管好像是交通堵塞时的岔道。2、免疫功能:是去除细菌、病毒等預防疾病。淋巴節具有过滤作用,滤取代谢的废物,杀死在全身活动的细菌,防止感冒,預防疾病。淋巴结与淋巴管相连通,是淋巴回流的重要滤器,也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淋巴结主要具有滤过淋巴液和参与免疫反应的功能。、第四节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是传递气体的管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将鼻、咽和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为下呼吸道。气管在平对第四、五胸椎之间处分成左、右支气管,左支气管较细长,较为倾斜;右支气管粗短且较直,故误吸入异物时,多坠入右支气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肺

肺位于胸腔内,借肺根和肺韧带固定于纵隔两侧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叶。

右肺又为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上叶中叶下叶上叶下叶2、呼吸功能呼吸的定义: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使机体得到充足的氧气,供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代谢的需要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呼吸功能呼吸过程的三个组成环节: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肺泡之间(称为肺通气)和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两者合称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主要是指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又称为组织换气。完成外呼吸的一系列器官,构成呼吸系统2、呼吸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内环境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肺换气的顺利进行,参与血液酸碱平衡的调节。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呼吸一旦停止,生命即将终结。3、呼吸的生理变化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女性较男性频率高2--3次/分,小儿的频率高于成人。老年人的呼吸频率低于成年。当人体从事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气温升高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快。

第五节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无用的和有害的物质,由血液运送到皮肤和肾等器官,分别以汗液和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中肾及其连属器官组成的泌尿系统,是代谢产物排出的主要途径。泌尿系统组成

和功能泌尿系统组: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功能:排出机体溶于水的代谢产物。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肾不断地生成尿液,经输尿管的蠕动输送入膀胱,膀胱可贮存尿液和间歇性排放尿液。正常成人每昼夜排尿量为1~2L,平均1.5L。若长期保持每昼夜尿量2.5L以上,称为多尿。每昼夜尿量持续在0.1-0.4L,称为少尿。不足0.1L为无尿。机体出现少尿或无尿时,代谢产物不能全部排出,而积存在体内,可导致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尿液的黄颜色主要来自胆红素代谢产物,也受食物或色素药物的影响,摄入大量胡萝卜素或应用黄连素、维生素B2等尿呈深黄色。正常尿液久置后,由于磷酸盐或硫酸盐等难溶物质发生沉淀,尿液混浊。病理情况下,尿的颜色可有明显改变,尿中有较多红细胞时,呈洗肉水的红色,称为血尿。若有较大量血红蛋白,尿液可呈深褐色。尿中有淋巴液时呈乳白色。乳糜尿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最高。乳糜尿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胸导管阻塞,局部淋巴管炎症损害,致淋巴动力学的改变,淋巴液进入尿路,发生乳糜尿。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正常尿液一般呈弱酸性,pH值变动范围介于5.0~7.0之间。尿的酸碱度变化主要受食物性质的影响。多食蛋白质(肉类)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根(硫酸、磷酸)较多,尿液偏酸性;素食或多吃水果时,因其所含的苹果酸或柠檬酸等有机酸盐在体内氧化成碳酸氢盐而排出,尿液偏碱性。生殖系统生殖系男性生殖系

女性生殖系生殖系生殖系统的功能

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具有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和分泌性激素等功能。男、女性生殖器官的所属器官,按部位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第六节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在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随着生产劳动、语言机能和社会的发生和发展获得了高度发展。大脑皮质不仅是各种感觉和运动的最高中枢,而且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系统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其分为中枢部又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部又称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Up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