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修改)_第1页
第2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修改)_第2页
第2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修改)_第3页
第2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修改)_第4页
第2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控制系统第2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理解开环调速的缺点及其改进方法。2.掌握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的组成,能画出其原理图。3.掌握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会分析其抗干扰特性。4.通过与开环调速相比较,掌握闭环调速系统的优点。5.理解单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对系统的稳态、动态性能的影响。学习目标复习

1、控制要求

任何一台需要控制转速的设备,其生产工艺对调速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

归纳起来,对于调速系统的转速控制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1)调速——在一定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范围内,分挡地(有级)或平滑地(无级)调节转速;(2)稳速——以一定的精度在所需转速上稳定运行,在各种干扰下不允许有过大的转速波动,以确保产品质量;(3)加、减速——频繁起、制动的设备要求加、减速尽量快,以提高生产率;不宜经受剧烈速度变化的机械则要求起,制动尽量平稳。2.调速指标调速范围:静差率:调速范围、静差率和额定速降之间的关系

式中nN=n0-nN

2.1.1开环调速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若晶闸管一电动机调速系统是开环调速系统,调节控制电压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如果负载的生产工艺对运行时的静差率要求不高,这样的开环调速系统都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无级调速,可以找到一些用途。但是,许多需要调速的生产机械常常对静差率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些情况下,开环调速系统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2.1单闭环调速系统的构成及原理例题

某龙门刨床工作台拖动采用直流电动机,其额定数据如下:60kW、220V、305A、1000r/min,采用V-M系统,主电路总电阻0.18欧姆,电动机电动势系数0.2。如果要求调速范围D=20,静差率5%,采用开环调速能否满足?若要满足这个要求,系统的额定速降最多能有多少?解:当电流连续时,V-M系统的额定速降为

开环系统机械特性连续段在额定转速时的静差率为

这已大大超过了5%的要求,更不必谈调到最低速了。

如果要求D=20,s

5%,则由式(1-29)可知由上例可以看出,开环调速系统的额定速降是275r/min,而生产工艺的要求却只有2.63r/min,相差几乎百倍!

由此可见,开环调速系统的稳速性能较差。稳态速降大,静差率数值高,往往不能满足生产机械的要求,需采用反馈控制的闭环调速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2.1.2开环调速系统的局限性分析及改进办法开环调速系统的局限性:

抗干扰能力差,当电机的负载或电网电压发生波动时,电机的转速就会随之改变,即转速不够稳定,因此开环调速只能应用于负载相对稳定、对调速系统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改进办法:

采用闭环控制。根据自动控制理论,要想使被控量保持稳定,可将被控量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构成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将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检测出来,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可构成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2.1.3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反馈控制的闭环系统是按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只要被调量出现偏差,它就会自动产生纠正偏差的作用。调速系统的转速降落正是由负载引起的转速偏差,显然,引入转速闭环将使调速系统应该能够大大减少转速降落。

系统组成图2-1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1、给定电路:提供转速控制电压2、转速调节器: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例调节器3、触发电路GT:产生触发脉冲4、整流桥和电动机主回路:整流装置输出电压大小决定电动机转速。5、转速检测与反馈电路:给定电压的极性:运算放大器具有反相作用,其输出与给定电压极性相反,所以给定采用负给定,以保证触发电压为正;反馈电压的极性:为实现负反馈,反馈电压的极性为正。在反馈控制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与电动机同轴安装一台测速发电机TG,从而引出与被调量转速成正比的负反馈电压Un

,Un与给定电压U*n

相比较后,得到转速偏差电压Un

,调节原理Un经过放大器,产生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Uc

,用以控制电动机转速n。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主要差别就在于转速经过测量元件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转速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机的转速大小受转速给定电压Un*控制,给定电压为零时,电机停止;给定电压增大时,电机转速升高;给定电压减小时,电机转速下降。以升速控制为例,系统的调节原理分析如下:当然,转速上升,转速反馈电压会升高,但其升值小于给定电压增值,电压差总体上是增大的,转速是上升的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中各环节的稳态关系如下:

电压比较环节放大器电力电子变换器调速系统开环机械特性测速反馈环节

2.2单闭环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2.2.1稳态关系以上各关系式中新出现的系数为:

——比例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转速反馈系数(V·min/r)

——电力电子变换器理想空载输出电压(V)(变换器内阻已并入电枢回路总电阻R中)。2.2.2静特性方程式式中: 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从上述五个关系式中消去中间变量,整理后,即得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方程式注意: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表示闭环系统电动机转速与负载电流(或转矩)间的稳态关系,它在形式上与开环机械特性相似,但本质上却有很大不同,故定名为“静特性”,以示区别。只考虑给定作用时的闭环系统图2-2 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框图只考虑扰动作用时的闭环系统图2-2 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框图2.2.3稳态结构图图2-2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框图2.2.4闭环调速与开环调速的比较闭环系统的静特性方程式为比较一下开环系统的机械特性和闭环系统的静特性,就能清楚地看出反馈闭环控制的优越性。如果断开反馈回路,则上述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为:式中,和分别表示闭环和开环系统的理想空载转速;和分别表示闭环和开环系统的稳态速降。稳态速降的比较(1)在相同的负载扰动下,闭环系统的负载降落仅为开环系统转速降落的。它们的关系是(2-4)

图2-3闭环系统静特性与开环系统机械特性转速静差率的比较(2)在相同的理想空载转速条件下,闭环系统的转速静差率也仅为开环系统的

。因为条件是,所以(2-5)

调速范围的比较(3)在相同的静差率约束下,闭环系统的调速范围为开环系统的(1+K)倍。当系统的最高转速是电动机额定转速,所要求的静差率为s时,由式(2-4)得到(2-6)

从上述三点可见,闭环系统的静特性比开环系统的机械特性要硬得多,在保证一定静差率的要求下,闭环系统能够扩大调速范围。2.2.5系统调节过程图2-4闭环系统静特性和开环系统机械特性的关系开环系统

Idn例如:在图2-4中工作点从AA′闭环系统IdnUnUn

nUd0Uc例如:在图2-4中工作点从AB最终从A点所在的开环机械特性过渡到B点所在的开环机械特性,电枢电压由增加至。闭环系统的静特性就是由多条开环机械特性上相应的工作点组成的一条特性曲线。闭环系统减少稳态速降实质据前述分析,闭环系统能够减少稳态速降的实质在于它的自动调节作用,在于它能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电枢电压,以补偿电枢回路电阻压降。2.2.6闭环调速系统的基本特征只有比例放大器的反馈控制系统,其被调量仍是有静差的。

由静特性分析知,若采用了比例放大器,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值越大,系统的稳态性能越好。然而,Kp=常数,稳态速差只能减小,却不可能消除。因为闭环系统的稳态速降为

只有K=,才能使ncl

=0,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样的调速系统叫做有静差调速系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抵抗扰动,服从给定。

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抑制一切被包含在负反馈环内前向通道上的扰动作用;另一方面则能紧紧跟随着给定作用,对给定信号的任何变化都是唯命是从。扰动——除给定信号外,作用在控制系统各环节上的一切会引起输出量变化的因素都叫做“扰动作用”。调速系统的扰动源

负载变化的扰动(使Id变化);交流电源电压波动的扰动(使Ks变化);电动机励磁的变化的扰动(造成Ce变化

);放大器输出电压漂移的扰动(使Kp变化);温升引起主电路电阻增大的扰动(使R变化);检测误差的扰动(使变化)。

在图2-4中,各种扰动作用都在稳态结构框图上表示出来了,所有这些因素最终都要影响到转速。扰动作用与影响图2-4闭环调速系统的给定作用和扰动作用抗扰能力反馈控制系统对被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都有抑制功能。例如:Us

Ud0

n

Un

Un

n

Ud0

Uc

但是,如果在反馈通道上的测速反馈系数受到某种影响而发生变化,它非但不能得到反馈控制系统的抑制,反而会增大被调量的误差。例如:

Un

Un

Uc

Ud0

n

因此,反馈控制系统所能抑制的只是被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

结论

反馈控制系统的规律是: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抑制一切被包在负反馈环内前向通道上的扰动作用;另一方面,则紧紧地跟随着给定作用,对给定信号的任何变化都是唯命是从的。系统的精度依赖于给定和反馈检测的精度。

给定精度——由于给定决定系统输出,输出精度自然取决于给定精度。如果产生给定电压的电源发生波动,反馈控制系统无法鉴别是对给定电压的正常调节还是不应有的电压波动。因此,高精度的调速系统必须有更高精度的给定稳压电源。检测精度——反馈检测装置的误差也是反馈控制系统无法克服的,因此检测精度决定了系统输出精度。2.1.2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

限流保护限流问题的提出:起动的冲击电流——直流电动机全电压起动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堵转电流——电动机堵转时,电流将远远超过允许值。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应用在原先的转速负反馈闭环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流负反馈,令电流负反馈在电动机起动和堵转时起作用,维持电流基本不变;当电动机在正常运行时,取消此电流负反馈,不影响系统的调速性能。此类只在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电流负反馈被称为电流截止负反馈。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

——在主电路中的采样电阻

——比较电压时,输出和输入相等;时,输出为零。图2-6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输入输出特性稳态结构框图图2-7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框图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形式

图2-8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a)利用独立直流电源作比较电压(b)利用稳压管产生比较电压静特性方程式当时,电流负反馈被截止,系统就是单纯的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当时,电流负反馈与转速负反馈同时存在,(2-1)

(2-7)

图2-9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电流负反馈段的作用相当于在主电路中串入一个大电阻,因而稳态速降极大,被称为系统静特性的下垂段。比较电压和给定电压同时起作用,使得理想空载转速达到。(2-8)

下垂段静特性令n=0,得到堵转电流Idbl,它限制了电动机电流,起到了保护电动机的作用。考虑到KpKsRs>>R,因此(2-9)

(2-10)

参数设计

应小于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一般可取,截止电流可略大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2.1.3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

动态数学模型任何一个带有储能环节的物理系统动态过程都应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响应(即微分方程的解)包括两部分:动态响应和稳态解。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输出响应不能立即达到给定的输入值,这就是系统的动态响应;只有当系统达到稳态后,才能用稳态解来描述系统的稳态特性。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个环节是比例放大器,其响应可以认为是瞬时的,所以它的传递函数就是它的放大系数,即(2-11)

电力电子变换器第二个环节是电力电子变换器,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的近似传递函数,与PWM控制与变换装置的近似传递函数表达式是相同的,都是(2-12)

直流电动机第三个环节是直流电动机,假定主电路电流连续,则主电路电压的微分方程为

(2-13)式中R——主电路的总电阻(Ω)

L——主电路的总电感(mH)直流电动机在额定励磁下,,忽略摩擦力及弹性变形,电力拖动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为 (2-14)式中 ——电磁转矩(N·m); ——包括电动机空载转矩在内的负载转矩(N·m);

——电力拖动系统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飞轮惯量(N·m2);直流电动机在额定励磁下, 式中 ——电动机的转矩系数(N·m/A)再定义

——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s),

——电力拖动系统机电时间常数(s),直流电动机图2-10他励直流电动机在额定励磁下的等效电路直流电动机根据R、Te、Tl和Tm的的定义对式(2-13)和(2-14)作整理后得

式中 ——负载电流(A)。直流电动机电流与电压间的传递函数为

(2-15)转速与电流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2-16)图2-11额定励磁下的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有两个输入量,一个是控制输入量Ud0,另一个是扰动输入量Idl。电势E是根据直流电动机工作时电压平衡方程式而形成的内部反馈量。进行等效变换,得到图2-12的形式。额定励磁下的直流电动机是一个二阶线性环节,Tm和Tl两个时间常数分别表示机电惯性和电磁惯性。图2-12 直流电动机动态结构框图的变换直流电动机测速反馈第四个环节是测速反馈环节,认为它的响应时间是瞬时的,传递函数就是它的放大系数。(2-17)

动态结构框图图2-13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开环传递函数式中(2-18)

闭环传递函数(2-19)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三阶系统的的特征方程为(2-20)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即 (2-21)式(2-21)右边称作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KcrK≥Kcr

时,系统将不稳定,以致无法工作。由于Tl、Ts和Tm都是系统的固有参数,而闭环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中的Ks、Ce和α也是系统的既有参数,唯有Kp是可以调节的指标。要使得K<Kcr,只有减少Kp以降低K值。静态性能指标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根据系统的静特性分析可知,闭环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越大,静差率越小,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这就是采用放大器的转速反馈调速系统静态性能指标与稳定性之间的主要矛盾。2.1.4PI控制规律及调节器的设计典型开环传递函数为:

(2-22)分母中的项表示该系统在原点处有r重极点,称作r型系统。积分调节器和积分控制规律采用放大器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有3个开环极点,但没有在原点处的极点。因此它是归属于0型系统。在阶跃输入时,该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是。把该系统的类型改进为1型系统,就能把原先的0型有静差系统改进为1型无差系统。积分调节器把比例调节器

(2-23)

换成积分调节器 (2-24)其传递函数是 (2-25)积分调节器采用积分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式中 (2-26)采用积分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成了1型系统,它被称为无静差调速系统。积分控制规律

输入ΔUN是阶跃信号,则输出Uc

按线性规律增长。当输出值达到积分调节器输出的饱和值Ucom时,便维持在Ucom不变。图2-14积分调节器的输入和输出动态过程积分控制规律只要ΔUn>0,积分调节器的输出Uc便一直增长;只有达到ΔUn=0时,Uc才停止上升;只有到ΔUn变负,Uc才会下降。当ΔUn=0时,Uc并不是零,而是某一个固定值Ucf图2-14积分调节器的输入和输出动态过程无静差调速系统

负载突增时的动态过程由于Idl的增加,转速n下降,导致ΔUn变正,在积分调节器的作用下,Uc上升,电枢电压Ud上升,以克服Idl增加的压降,最终进入新的稳态。积分控制规律和比例控制规律的区别在于:比例调节器的输出只取决于输入偏差量的现状,积分调节器的输出包含了输入偏差量的全部历史。虽然当前的ΔUn=0,只要历史上有过ΔUn,其积分输出就有一定数值,就能输出稳态运行所需要的控制电压Uc。对于1型系统能否实现扰动作用无静差的关键是:必须在扰动作用点前含有积分环节,当然此扰动是指阶跃扰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在阶跃输入作用之下,比例调节器的输出可以立即响应,而积分调节器的输出只能逐渐地变化,如图2-14所示。调速系统一般应具有快与准的性能,即系统既是静态无差又具有快速响应的性能。实现的方法是把比例和积分两种控制结合起来,组成比例积分调节器(PI)。PI调节器PI调节器的表达式, (2-27)

式中Uex——PI调节器的输出;

Uin——PI调节器的输入。其传递函数为 (2-28)

式中Kp——PI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

τ——PI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传递函数令τ1=Kpτ,则传递函数也可写成如下形式 (2-29)

τ1是微分项中的超前时间常数。PI控制综合了比例控制和积分控制两种规律的优点,又克服了各自的缺点。比例部分能迅速响应控制作用,积分部分则最终消除稳态偏差。输出特性在t=0时就有Uex(t)=KpUin,实现了快速控制;随后Uex(t)按积分规律增长,。在t=t1时,Uin=0,。图2-16PI调节器的输出特性输入和输出动态过程在闭环调速系统中,采用PI调节器输出部分Uc由两部分组成,比例部分①和ΔUn成正比,积分部分②表示了从t=0到此时刻对ΔUn(t)的积分值,Uc是这两部分之和。图2-17闭环系统中PI调节器的输入和输出动态过程PI调节器的设计在设计闭环调速系统时,对数频率特性图(伯德图)是较常用的方法。在伯德图中,用来衡量系统稳定裕度的指标是:相角裕度γ和以分贝表示的增益裕度GM。一般要求γ=30°~60°,GM>6dB。在一般情况下,稳定裕度也能间接反映系统动态过程的平稳性,稳定裕度大,意味着动态过程震荡弱、超调小。伯德图与系统性能的关系1)中频段以-20dB/dec的斜率穿越0dB线,而且这一斜率能覆盖足够的频带宽度,则系统的稳定性好。2)截止频率(或称剪切频率)越高,则系统的快速性越好。3)低频段的斜率陡、增益高,说明系统的稳态精度高。4)高频段衰减越快,即高频特性负分贝值越低,说明系统抗高频噪声干扰的能力越强。图2-18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伯德图例题2-1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转速,电动机电势系数,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电枢回路总电阻时间常数,,转速反馈系数(1)在采用比例调节器时,为了达到,的稳态性能指标,试计算比例调节器的放大系数。(2)用伯德图判别系统是否稳定。(3)利用伯德图设计PI调节器。能在保证稳态性能要求下稳定运行。例题2-1解:(1)额定负载时的稳态速降应为

开环系统额定速降为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应为例题2-1(2)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例题2-1其中三个转折频率分别为例题2-1图2-19采用比例调节器的调速系统的伯德图相角裕度γ和增益裕度GM都是负值,闭环系统不稳定。(3)采用PI调节器的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按频段特征的要求(1)和(3),希望-20dB/dec的频带宽度要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采用τ1=T1的方法,把-20dB/dec的频带往低频段延伸,同时改善了低频段的斜率。例题2-1

按频段特性的要求(1)和(3):选择Kp,使得ωc处的频率斜率是-20dB/dec,同时使该斜率的宽度足够宽;在本题中,要使。现取,使得。开环传递函数成为例题2-1图2-20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PI调节器校正相角裕度γ和增益裕度GM都已变成较大的正值,有足够的稳定裕度PI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这个设计结果不是唯一的,截止频率已降到,相角裕度γ和增益裕度GM都已变成较大的正值,有足够的稳定裕度,但快速性被压低了许多。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稳态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指标来选择合适的PI参数。在本章的2.4节,将作深入的讨论。例题2-12.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转速负反馈控制系统,系统的被调节量是转速,所检测的误差是转速,它要消除的也是扰动对转速的影响。转速单闭环系统不能控制电流(或转矩)的动态过程。在调速系统中有两类情况对电流的控制提出了要求:一是起、制动的时间控制问题,二是负载扰动的电流控制问题。2.2.1双闭环系统的控制规律对于经常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应尽量缩短起、制动过程的时间,完成时间最优控制。即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直流电动机以最大的加速度加、减速。到达给定转速时,立即让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图2-21时间最优的理想过渡过程双闭环调速系统根据反馈控制原理,以某物理量作负反馈控制,就能实现对该物理量的无差控制。用一个调节器难以兼顾对转速的控制和对电流的控制。如果在系统中另设一个电流调节器,构成电流闭环。电流调节器串联在转速调节器之后,形成以电流反馈作为内环、转速反馈作为外环的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制动过程中,电流闭环起作用,保持电流恒定,缩小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一旦到达给定转速,系统自动进入转速控制方式,转速闭环起主导作用,而电流内环则起跟随作用,使实际电流快速跟随给定值(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以保持转速恒定。双闭环调速系统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图图2-2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R-转速调节器ACR-电流调节器TA-电流互感器

带限幅作用的输出ASR调节器的输出不再作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Uc,而是用来和电流反馈量作比较,故被称之为电流给定Ui*。ASR调节器和ACR调节器的输出都是带限幅作用的,ASR调节器的输出限幅电压决定了电流给定的最大值Uim*,ACR调节器的输出电压Ucm限制了电子电力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Udm。2.2.2稳态结构与稳态参数计算图2-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框图α——转速反馈系数 β——电流反馈系数稳态参数双闭环系统所采用的是带限幅的PI调节器。在稳态时,PI调节器的作用使得输入偏差电压ΔU总为零。系统的静特性AB段是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的静特性,Id<Idm,n=n0。BC段是ASR调节器饱和时的静特性,Id=Idm,n<n0。图2-2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当转速调节器不饱和时表现出来的静特性是转速双闭环系统的静特性,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转速调节器饱和时表现出来的静特性是电流单闭环系统的静特性,表现为电流无静差,电流给定值是转速调节器的限幅值。系统的静特性退饱和的条件当ASR调节器处于饱和状态时,,若负载电流减小,使得转速上升,,,ASR反向积分,使得ASR调节器退出饱和又回到线性调节状态。稳态参数计算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即电流调节器的给定) (2-31)电流调节器的输出

(2-32)当转速调节器不饱和时, (2-33)反馈系数根据各调节器的给定值和反馈值可计算出相应的反馈系数 (2-34) (2-35)2.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

动态数学模型与动态性能分析图2-2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

WASR(s)——转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WACR(s)——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双闭环系统的起动过程调速系统动态性能之一是在阶跃给定下的变化规律,能否实现时间最优的理想过渡过程,以准时间最优的形式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是设置双闭环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起动过程分为电流上升、恒流升速和转速调节三个阶段,转速调节器在此三个阶段中经历了不饱和、饱和以及退饱和三种情况。图2-26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转速和电流波形第Ⅰ阶段:电流上升阶段()电流从0到达最大允许值。

在t=0时,系统突加阶跃给定信号Un*,在ASR和ACR两个PI调节器的作用下,Id很快上升,在Id上升到Idl之前,电动机转矩小于负载转矩,转速为零。当Id≥

IdL

后,电机开始起动,由于机电惯性作用,转速不会很快增长,ASR输入偏差电压仍较大,ASR很快进入饱和状态,而ACR一般不饱和。直到Id=Idm

,Ui

=U*im

。第Ⅰ阶段:电流上升阶段(0~t1)第Ⅱ阶段:恒流升速阶段(t1~t2)Id基本保持在Idm,电动机加速到了给定值n*。

ASR调节器始终保持在饱和状态,转速环仍相当于开环工作。系统表现为使用PI调节器的电流闭环控制,电流调节器的给定值就是ASR调节器的饱和值U*im,基本上保持电流Id=Idm不变,电流环的闭环系统是Ⅰ型系统。电流调节系统的扰动是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它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扰动量,所以系统做不到无静差,而是略低于Idm

。第Ⅱ阶段:恒流升速阶段(t1~t2)第Ⅲ阶段:转速调节阶段(t2以后)起始时刻是n上升到了给定值n*。

n上升到了给定值n*,ΔUn=0。因为Id>Idm,电动机仍处于加速过程,从而使转速超过了给定值,这个现象称之为起动过程的转速超调。转速的超调造成了ΔUn<0,ASR退出饱和状态,Ui和Id很快下降。但是转速仍在上升,直到t=t3时,Id=Idl

,转速才到达峰值,在t3~t4时间内,Id<dl,转速由加速变为减速,直到稳定。第Ⅲ阶段:转速调节阶段(t2以后)如果调节器参数整定得不够好,也会有一段振荡的过程。在第Ⅲ阶段中,ASR和ACR都不饱和,ASR起主导的转速调节作用,而ACR则力图使尽快地跟随其给定值,电流内环是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第Ⅲ阶段:转速调节阶段(t2以后)起动过程的三个特点:饱和非线性控制。转速超调。准时间最优控制。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抗扰性能双闭环系统与单闭环系统的差别在于多了一个电流反馈环和电流调节器。调速系统,最主要的抗扰性能是指抗负载扰动和抗电网电压扰动性能,闭环系统的抗扰能力与其作用点的位置有关。抗负载扰动图2-27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抗扰作用

负载扰动是由负载Idl变化引起的,当系统被设计成双闭环系统时,其作用点在电流环之外,因此电流调节器对它仍无抗扰能力,要依靠转速调节器来进行抑制,在设计转速调节器时,应要求有较好的抗负载扰动能力。抗负载扰动抗电网电压扰动图2-27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抗扰作用

电网电压的扰动±ΔUd造成整流输出电压Ud0的波动。在双闭环系统中,电网电压扰动的作用点在电流环内,电压波动可以通过电流反馈得到比较及时的调节,不必等它影响到转速以后才能反馈回来,而且ACR的时间常数比ASR的为小,所以双闭环系统抗电网电压扰动的能力较强。抗电网电压扰动转速调节器的作用归纳为:1)使被调量转速跟随给定转速变化,保证稳态无静差;2)其稳态输出值正比于电动机稳态工作电流值(由负载大小而决定),输出限幅值取决于电动机允许最大电流(或负载允许最大转矩);3)对负载扰动起抗扰作用。1)起动过程保证电动机能获得最大允许的动态电流;2)在起动过程,使电流跟随电流给定值而变化;3)对交流电网电压的波动有较强的抗扰能力;4)有自动过载保护作用,且在过载故障消失后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电流调节器的作用归纳为:2.3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

调速系统的数字实现数字控制系统是采用了数字给定、数字测速装置,把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都用数字脉冲的形式加以实现。与模拟控制系统相比较,数字控制系统的调速精度大大提高。微型计算机的数字运算功能替代了原先由运算放大器所组成的调节器,微型计算机直接输出UPE的控制信号,通过功率放大环节驱动了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标准化程度高,制作成本低,且不受器件温度漂移的影响。其控制软件能够进行逻辑判断和复杂运算,可以实现不同于一般线性调节的最优化、自适应、非线性、智能化等控制规律,而且更改起来灵活方便。总之。微机数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控制性能高,此外它还拥有信息存储、数据通信和故障诊断等模拟控制系统无法实现的功能。2.3.1 微机数字控制的特点图2-28微型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信号的离散化微机控制的调速系统是一个数字采样系统,K1是给定值的采样开关,K2是反馈值的采样开关,K3是输出的采样开关。若所有的采样开关是等周期地一起开和闭,则称为同步采样。微型计算机只有在采样开关闭合时才能输入和输出信号。为了把它们输入微型机,必须在采样时刻把连续信号变成脉冲信号,即离散的模拟信号,这就是信号的离散化。信号的数字化采样后得到的离散模拟信号本质上还是模拟信号,不能直接送入计算机,还须经过数字量化,用一组数码(如二进制数)来逼近离散模拟信号的幅值,将它转换成数字信号,这就是信号的数字化。采样定理香农(Shannon)采样定理规定:如果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max

,只要按照f>2fmax采样频率进行采样,则取出的样品序列就可以代表(或恢复)模拟信号。一般把速度环的最大采样周期定为10ms,把电流环的最大采样周期定为1ms,把采样周期定为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的1/5~1/10。2.3.2转速检测的数字化旋转编码器是转速或转角的检测元件,旋转编码器与电动机同轴相连,当电动机转动时,带动编码器旋转,便发出转速或转角信号。旋转编码器可分为绝对式和增量式两种。绝对式编码器常用于检测转角,在伺服系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增量式编码器在码盘上均匀地刻制一定数量的光栅,又称作脉冲编码器。旋转编码器图2-29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示意图转向的鉴别增加一对发光与接收装置,使两对发光与接收装置错开光栅节距的1/4,则两组脉冲序列A和B的相位相差90°。正转时A相超前B相;反转时B相超前A相。采用简单的鉴相电路就可以分辨出转向。

正转 反转图2-30区分旋转方向的A、B两组脉冲序列转向的鉴别分辨率用改变一个计数字所对应的转速变化量来表示分辨率,用符号Q表示。当被测转速由n1变为n2时,引起记数值改变了一个字,则该测速方法的分辨率是 (2-36)分辨率Q越小,说明测速装置对转速变化的检测越敏感,从而测速的精度也越高。测速误差率转速实际值和测量值之差Δn与实际值n之比定义为测速误差率,记作

(2-37)测速误差率反映了测速方法的准确性,δ越小,准确度越高。M法测速记取一个采样周期内旋转编码器发出的脉冲个数来算出转速的方法称为M法测速,又称测频法测速。

(2-38)

式中:n转速,单位为r/min;

M1时间Tc内的脉冲个数;

Z旋转编码器每转输出的脉冲个数;

Tc采样周期,单位为s。M法测速的方法由系统的定时器按采样周期的时间定期地发出一个时间到的信号,而计数器则记录下在两个采样脉冲信号之间的旋转编码器的脉冲个数,图2-31M法测速原理示意图M法测速分辨率M法测速分辨率的最大值为

(2-39)用M法测速时的分辨率与转速的大小无关。M法的测速误差率测量误差的最大可能性是1个脉冲。因此,M法的测速误差率的最大值为

(2-40)M1与转速成正比,转速越低,M1越小,测量误差率越大,测速精度则越低。这是M法测速的缺点。T法测速T法测速是测出旋转编码器两个输出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来计算出转速。它又被称为测周法测速。

T法测速同样也是用计数器加以实现,与M法测速不同的是,它计的是计算机发出的高频时钟脉冲,以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的边沿作为计数器的起始点和终止点。T法测速原理图2-32T法测速原理示意图设在旋转编码器两个输出脉冲之间计数器记录了M2个时钟脉冲,而时钟脉冲的频率是f0,电动机转一圈的时间是ZM2/f0

。同样地,需要把时间单位从秒调整为分。 (2-41)T法测速方法T法的分辨率计数值M2从变为M2

-1,有

(2-42)综合式(2-41)和式(2-42),可得

(2-43)T法测速的分辨率Q值的大小与转速有关。转速越低,Q越小,测速装置的分辨能力则越强。T法测速误差率T法测速误差率的最大值为 (2-44)低速时,编码器相邻脉冲间隔时间长,测得的高频时钟脉冲M2个数多,误差率小,测速精度高,T法测速适用于低速段。M/T法测速在M法测速中,随着电动机的转速的降低,计数值M1减少,测速装置的分辨能力变差,测速误差增大。在T法测速中,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加,计数值M2减小,测速装置的分辨能力越来越差。综合这两种测速方法的特点,产生了一种被称为M/T法的测速方法。它无论在高速还是在低速时都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和检测精度。M/T法测速原理图2-33M/T法测速原理示意图M/T法测速的关键是要求实际的检测时间T(称为检测周期)与旋转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严格一致。Tc采样时钟,它由系统的定时器产生,其数值始终不变。检测周期由Tc脉冲的边沿之后的第一个脉冲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来决定,即

T=Tc–ΔT1+ΔT2

。M/T法测速原理M/T法测速原理检测周期内被测转轴的转角为θ,则

(2-45)已知旋转编码器每转发出z个脉冲,在检测周期内发出的脉冲数是M1,则转角θ又可以表示成:

(2-46)M/T法测速原理若时钟脉冲频率是f0,在检测周期T内时钟脉冲计数值为M2,则检测周期T可写成:

(2-47)

综合式(2-45)、式(2-46)和式(2-47)便可求出被测的转速为:

(2-48)M/T法在高速段的分辨率在高速段,Tc

ΔT1

,Tc

ΔT2

,可看成T

Tc

,认为M2不会变化,则分辨率可用下式求得:

(2-49)而M2

=f0

Tf0

Tc

,代入式(2-49)可得:

(2-50)这与M法测速的分辨率式(2-39)完全相同。M/T法在低速段的分辨率在转速很低时,M1

=1,M2随转速变化,其分辨率与T法测速的分辨率式(2-43)完全相同。上述分析表明,M/T法测速无论是在高速还是在低速都有较强的分辨能力。M/T法测速误差率在M/T法测速中,检测时间是以脉冲编码器的输出脉冲的边沿为基准,计数值M2最多产生一个时钟脉冲的误差。M2的数值在中、高速时,基本上是一个常数M2=Tf0Tcf0,其测速误差率为 ,在低速时,M2=Tf0>Tcf0

,M/T法测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2.3.3 数字PI调节器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中,当采样频率足够高时,可以先根据模拟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和综合,求出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参数,得到它们的传递函数。根据传递函数写出调节器的时域表达式,再将此表达式离散化,最终得到相应的差分方程。模拟PI调节器的数字化PI调节器的传递函数是

(2-51)输出的时域方程为

(2-53)输出的差分方程为

(2-54)

式中为采样周期。数字PI调节器的两种算式位置式PI调节器

(2-54)增量式PI调节器

(2-56)在计算机的程序中,用代替

(2-58)限幅控制程序内设置输出限幅值um,当u(n)>um时,便以限幅值um输出。对输出的增量Δu(n)进行限制,在程序内设置输出增量的限幅值Δum

,当Δu(n)>Δum时,便以限幅值Δum输出。位置式算法必须同时设积分限幅和输出限幅,否则在退出饱和时,积分项可能仍很大,将产生较大的退饱和超调。改进的数字PI算法把P和I分开。当偏差大时,只让比例部分起作用,以快速减少偏差;当偏差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将积分作用投入,既可最终消除稳态偏差,又能避免较大的退饱和超调。这就是积分分离算法的基本思想。积分分离算法表达式为

(2-59)其中 δ为一常值。2.4 调节器的设计方法必要性:设计调节器须同时解决稳、准、快、抗干扰等各方面相互有矛盾的静、动态性能要求。可能性: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可由低阶系统近似,事先研究低阶典型系统的特性,将实际系统校正成典型系统,设计过程就简便多了。跟随性能指标系统的跟随性能指标是以零初始条件下,系统对输出量对输入信号的动态特性来衡量的,通常是以单位阶跃给定信号下的过渡过程作为典型的跟随过程。常用的阶跃响应跟随性能指标有上升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系统典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图2-34典型的阶跃响应过程和跟随性能指标跟随性能指标(1)上升时间tr;(2)超调量σ;(3)调节时间ts。抗扰性能指标当调速系统在稳定运行中,突加一个使输出量降低(或上升)的扰动量F之后,输出量由降低(或上升)到恢复的过渡过程就是一个抗扰过程。常用的抗扰性能指标为动态降落和恢复时间,突加扰动的动态过程图2-35突加扰动的动态过程和抗扰性能指标抗扰性能指标(1)动态降落Cmax

;

突加一个约定的标准负载扰动量,所引起的输出量最大降落值Cmax称作动态降落,(2)恢复时间tv

由阶跃扰动作用开始,到输出量恢复到稳态值某百分率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2.4.2 典型系统性能指标

与参数间的关系为了使系统对阶跃给定无稳态误差,不能使用0型系统,至少是Ⅰ型系统;当给定是斜坡输入时,则要求是Ⅱ型系统才能实现无稳态误差。Ⅲ型和Ⅲ型以上的系统很难稳定,常把Ⅰ型和Ⅱ型系统作为系统设计的目标。典型Ⅰ型系统典型Ⅰ型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表示为 (2-61)式中 T——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

K——系统的开环增益。图2-36典型Ⅰ型系统(a)闭环系统结构框(b)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当时,对数幅频特性以斜率穿越零分贝线,这是期望系统有良好的稳定性能的首要条件。典型Ⅰ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为

得到 (2-62)相角裕度为 (2-63)典型I型系统性能特性快速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K值越大,截止频率c

也越大,系统响应越快,相角稳定裕度

越小,说明快速性与稳定性之间存在矛盾。在选择参数K时,须在二者之间取折衷。典型Ⅰ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典型Ⅰ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64) 式中, ——自然振荡角频率;

——阻尼比。动态响应性质

<1,欠阻尼的振荡特性,

1,过阻尼的单调特性;

=1,临界阻尼。过阻尼动态响应较慢,一般把系统设计成欠阻尼,即0<

<1。超调量

(2-65)上升时间

(2-66)峰值时间

(2-67)性能指标和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调节时间在,误差带为的条件下可近似计算

(2-68)截止频率

(2-69)相角稳定裕度

(2-70)性能指标和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表2-1典型Ⅰ型系统动态跟随性能指标和频域指标与参数的关系参数关系KT0.250.390.50.691.0阻尼比超调量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

相角稳定裕度

截止频率c

1.00%

76.3°0.243/T

0.81.5%6.6T8.3T69.9°0.367/T0.7074.3%4.7T6.2T

65.5°0.455/T0.69.5%3.3T4.7T59.2°0.596/T0.516.3%2.4T3.2T

51.8°0.786/T典型Ⅰ型系统的抗扰性能指标影响到参数K的选择的第二个因素是它和抗扰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典型Ⅰ型系统已经规定了系统的结构,分析它的抗扰性能指标的关键因素是扰动作用点,某种定量的抗扰性能指标只适用于一种特定的扰动作用点。电流环的扰动作用点图2-37在一种扰动作用下电流环的动态结构框图采用PI调节器的情况下,在扰动作用点前后各是一个一阶惯性环节,

典型Ⅰ型系统在一种扰动作用下的

动态结构框图在只讨论抗扰性能时,令输入变量R=0,将输出量写成ΔC图2-38 典型Ⅰ型系统在一种扰动作用下的动态结构框图(a)一种扰动作用下的结构 (b)等效框图阶跃扰动作用下的输出变化量在阶跃扰动下,,得到在选定KT=0.5时,

(2-71)典型I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指标

与参数的关系阶跃扰动后输出变化量的动态过程函数为

(2-72)式中为控制对象中小时间常数与大时间常数的比值。取不同m值,可计算出相应的动态过程曲线,55.5%33.2%18.5%12.9%tm

/T2.83.43.84.0tv

/T14.721.728.730.4表2-2典型I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指标

与参数的关系(KT=0.5,Cb=FK2/2)典型Ⅱ型系统典型Ⅱ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表示为 (2-73)图2-39典型Ⅱ型系统

(a)闭环系统结构框图

典型Ⅱ型系统的待定参数典型II型系统的时间常数T也是控制对象固有的,而待定的参数有两个:K

。定义中频宽:

(2-74)中频宽表示了斜率为20dB/sec的中频的宽度,是一个与性能指标紧密相关的参数。图2-39典型Ⅱ型系统(b)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2-75)改变K相当于使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上下平移,此特性与闭环系统的快速性有关。系统相角稳定裕度为 (2-76)τ比T大得越多,则系统的稳定裕度越大。典型Ⅱ型系统性能特性采用“振荡指标法”中的闭环幅频特性峰值最小准则,可以找到和两个参数之间的一种最佳配合。

(2-77) (2-78)参数之间的一种最佳配合在确定了h之后,可求得

(2-81)由式(2-75)和式(2-77)求得

(2-82)参数之间的一种最佳配合表2-4典型Ⅱ型系统阶跃输入跟随性能指标(按Mrmin

准则确定参数关系)

h345678910

tr

/Tts

/T

k52.6%

2.412.15343.6%2.65

11.65

237.6%2.859.55233.2%3.010.45129.8%3.111.30127.2%3.212.25125.0%3.313.25123.3%3.3514.201图2-40转速环在负载扰动作用下的动态结构图典型Ⅱ型系统的抗扰性能指标是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

典型Ⅱ型系统的一种扰动作用下的结构

图2-41典型Ⅱ型系统在一种扰动作用下的动态结构框图在扰动作用点前后各有一个积分环节,用作为一个扰动作用点之前的控制对象,

典型Ⅱ型系统在一种扰动作用下的

等效框图取,于是 (2-84)

(2-85)图2-41典型Ⅱ型系统在一种扰动作用下的动态结构框图等效框图

在阶跃扰动下,(2-86)

扰动系统的输出响应Cb=2FK2T

(2-87)

取输出量基准值为

表2-5典型Ⅱ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指标

与参数的关系(控制结构和扰动作用点如图2-41所示,参数关系符合准则)

h345678910

Cmax/Cbtm

/T

tv

/T

72.2%

2.4513.6077.5%2.70

10.4581.2%2.858.80

84.0%3.0012.9586.3%3.1516.8588.1%3.2519.8089.6%3.3022.8090.8%3.4025.85中频宽h的选择由表2-5中的数据可见,值越小,也越小,都短,因而抗扰性能越好。但是,当时,由于振荡次数的增加,再小,恢复时间反而拖长了。是较好的选择,这与跟随性能中调节时间最短的条件是一致的(见表2-4)。典型I型系统和典型Ⅱ型系统在稳态误差上有区别。典型I型系统在跟随性能上可以做到超调小,但抗扰性能稍差。典型Ⅱ型系统的超调量相对较大,抗扰性能却比较好。这些是设计时选择典型系统的重要依据。两种系统的比较非典型系统的典型化目的:采用调节器针对控制对象构成了典型I型系统和典型Ⅱ型系统。实际系统的控制对象不一样,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能:(1)选用P、I、PI、PD及PID调节器和不同类的控制对象构成典型I型系统或典型Ⅱ型系统;(2)对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做近似处理后,校正成典型I型系统或典型Ⅱ型系统。(3)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施更精确的设计方法。表2-6校正成典型I型系统的

调节器选择和参数配合控制对象调节器参数配合T1、T2T3T1T2控制对象调节器参数配合认为:

认为:

表2-7校正成典型II型系统的

调节器选择和参数配合高频段小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当高频段有多个小时间常数T1、T2、T3…的小惯性环节时,可以等效地用一个小时间常数T的惯性环节来代替。其等效时间常数为T=T1+T2+T3+…。(2-91)

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图2-42 高频段小惯性群近似处理对频率特性的影响T=T1+T2近似相等的条件当T1、T2

为小时间常数时,它的频率特性为

(2-88)近似处理后,它的频率特性为

(2-89)近似相等的条件是。在工程计算中,一般允许有10%以内的误差,近似条件可写成

(2-90)高阶系统的降阶近似处理三阶系统

a,b,c都是正数,且bca,即系统是稳定的。降阶处理:忽略高次项,得近似的一阶系统近似条件(2-93)

(2-94)

(2-95)

低频段大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

当系统中存在一个时间常数特别大的惯性环节时,可以近似地等效成积分环节。近似条件

(2-96)

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图2-43低频段大惯性环节近似处理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在低频段,把特性a近似地看成特性b。把惯性环节近似成积分环节的结果是把系统的类型人为地提高了一级,如果原来是I型系统,近似处理后变成了Ⅱ型系统,这不能反映实际系统的稳态性能。这种近似处理只适用于分析动态性能,当考虑稳态精度时,必须采用原来的传递函数。对稳态性能的影响2.4.3调节器的设计用工程设计方法来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先内环后外环,即从内环开始,逐步向外扩展。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图2-44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Toi——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on——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电流调节器的设计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电流环结构图的简化2.电流调节器结构的选择3.电流调节器的参数计算4.电流调节器的实现电流环结构图的简化简化内容忽略反电动势的动态影响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小惯性环节近似处理忽略反电动势的动态影响暂不考虑反电动势变化的动态影响,近似条件是

(2-97)图2-45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化简

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两个环节都等效地移到环内,同时把给定信号改成U*i(s)/

,则电流环便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图2-45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化简(b)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