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言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
随着秦朝统一的完成,宗法制、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那么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中国古代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标和考纲要求:a.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b.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史世界史通史整体思路: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时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文等多方面内容古代史复习纲要: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民族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的分期
1、按朝代梳理北朝(十六国)东晋、南朝隋辽、金吐蕃北宋、南宋西夏大理元夏—
商—
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唐—
五代十国——
明—
清朝代记忆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按社会形态梳理原始社会:远古人类和氏族公社时期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过渡时期)封建社会:春秋战国(过渡时期)秦朝——
清朝(鸦战前)后面呢?……
远古时代英雄的历史黃帝
炎帝
蚩尤
无明确记载炎黄子孙的称谓禅让制:领袖把权位传给有才能的人,而不传给自己的子孙亲族,称为禅让。尧将“共主”位传给舜,舜传禹。禹准备传给益,但禹的儿子启也很有才干,并得了不少部落的支持。后来启抛弃禅让制,代之以世袭制。世袭制:领袖把权位只传给自己的子孙或族人,称为“世袭”。
二夏朝商朝统治: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夏建立,夏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商朝:(约公元前16C)①内外服制度②弥漫神权色彩,用神权来强化王权③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夏商社会政治制度特点:①已形成一个国家政权,有一套行政管理制度②基本仍是一个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各方国仍有很大的自主权。③神权色彩浓厚,敬重鬼神,盛行祭祀占卜。④是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
三西周(前1046-前770)社会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分封制定义: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加大对地方的控制。②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异姓封国:功臣、殷商降族、姻亲、古方国③分封作用周人的势力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确立了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宗法制度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度规定了权力传承关系的两大原则: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①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利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权利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③宗法制度的影响(对西周统治的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征的权权力分配制,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从其产生的时起,就是基于确定继承顺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以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如果正妻没子,从其他庶子中按德、才标准选一个出来过继给正妻。3.礼乐制周朝规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材料: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佾”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掌握古代早期王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朝代年代(公元前)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夏约2070—约1600年商约1600—1046年西周1046—771年出现公共权力保留氏族社会的特点内服与外服制度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夏商周又称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结合。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度。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华夏民族和文化的范围,由黃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成为中华民族与文化的主体成汤灭夏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周朝第一次封建周伐商之前秦秦会怎么统治?还会分封吗?如何统治?考点训练: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A.夏商B.春秋C.西周D.秦朝2、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D.世卿世禄制CC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B4、西周实施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扩大统治区域B.分配土地和人口 C.镇压平民暴动 D.维护统治秩序D5、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A.远古传说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B6.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B7、“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郡县制B8、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C9、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C.维护宗法制度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10、“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B11、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拟。“褒拟不好笑…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C1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13、(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子:“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迁《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诸侯争霸B.问鼎中原C.分封衰败D.天子遭难DC14.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D15.(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春秋战国(东周)时代特征:(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进程。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3)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制度的转型期。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构成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标和考纲要求:a.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b.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秦朝(前221-前209)1.秦朝统一的条件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③法家理论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局部统一为大统一提供条件)⑤秦国实力的强大(商鞅变法)为统一准备条件⑥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策略秦的统一秦统一过程:前230-前221年秦的建立及疆域: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评价秦始皇:2.秦朝政治措施:①.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和皇位继承制②.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郡:郡守、郡丞、郡尉县:县令、县丞、县尉基层机构:乡、里③.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④.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3.秦朝经济措施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与直道;修长城;开凿灵渠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的原因,表现,评价)4.秦朝文化措施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整顿风俗5.秦朝军事措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设立三郡6.治国思想:法家思想7.秦朝历史影响①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沿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县制等)并不断加强完善。其中地方与中央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统治。③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④有浩大工程流传于世⑤秦的暴政而亡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千秋功过,你我评说: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功绩: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结论:功大于过概念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两部分组成: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中央集权--指中央和地方关系,地方政府在政、经、军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政令,一切受制于中央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高原则是皇权至上,皇权垄断(终身和世袭)。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影响: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防止分裂割据、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文化: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影响:经济上:封建社会末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皇权专制的随意性和独断性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思想文化上: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1.下列思想中,不属于传统文化先进性因子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仁者,爱人“
C.“存天理,灭人欲”D“兼爱”、“非攻”、“尚贤”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这一历史特征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④天不变,道亦不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A3.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A、始于秦朝时期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便于扩大秦国的版图4.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BC(2006广东高考)5.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B6.(08高考)“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7.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CB8、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岁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泛)。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9、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本质意图是A.统一全国交通、统一全国文字、统一全国文化B.打击东方六国残余势力C.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D.方便皇帝出巡和军事上控制全国DC10、(07高考)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11、(08高考)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CB1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已,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攻打匈奴C.修筑长城D.推行郡县制13、(2007宁夏文综)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DA14、“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1)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和皇权至高无上。(2)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3)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课标和考纲要求:a.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b.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题网络构建专题一│专题网络构建
①监察范围从中央到地方;②随皇权的加强越来越严密中央有都察院,设有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
省略地方设置通判
省略御史大夫监察制度谏议机构则从有到无。
无
无谏院——主议宰相是非门下省:对宰相和皇帝无无谏议制度
省略设立军机处清朝前期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趋势科举制军功爵制度选官制度
省略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设通判监察地方官派文臣担任地方官设转运使转运地方的财赋唐后期设节度使,地方势力过大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制郡县制地方政治制度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元朝二府(枢密院、中书门下)三司宋朝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中外朝制度两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秦朝中央政治制度朝代西汉:察举制东汉末年到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御史府,御史大夫;汉武帝地方设刺史①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大权;②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③靠门第为官的士族日益腐败。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门第(家世)九品中正制东汉末年到南北朝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②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③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④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使读书人忽视自然科学知识。分科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特点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考试成绩科举制度隋唐到清朝①满足官僚队伍的需要,推荐者、招聘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②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察举制:地方(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前:孝廉、德才;察举制征辟制汉武帝有利于选拔军事人才和打击旧奴隶主贵族的世袭权力商鞅变法确立,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军功军功爵制战国、秦、汉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贵族世袭占有土地、官位和俸禄。血统“世卿世禄制”西周影响(作用)备注、标准制度朝代复习:选官制度8.中国近代反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努力①维新变法:主张兴_____,实行________制,是___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②辛亥革命:给_______以致命一击,使__________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③_______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④__________革命胜利:基本推翻封建制度。(严格来说,1952年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才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民权君主立宪近帝制民主共和新文化新民主主义一中央地方行政体制的确立与演变①秦朝: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②西汉:中央:内外朝制度地方:前期郡国并行,后州郡县③隋唐: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道州县三级④北宋:中央:二府三司制地方:路州县三级制⑤元朝:中央:一省制(中书省)地方:行省制⑥明朝:中央:内阁地方:三司制⑦清朝:中央:军机处地方:行省制关于三省六部制:①隋朝建立,唐朝完善②内容:中书省(草拟)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议)③作用:A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B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相同点: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不同点: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分散,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行。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沿革1、世卿世禄制:西周时期盛行2、军功授爵制:商鞅变法时确立,有利于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和提升地主阶级的地位3、察举制:西汉武帝时确立,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初期重德才,后期重门第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4、九品中正制:曹魏时确立,初为加强集权,后成为门阀士族垄断高官厚禄的捷径5、科举制:隋炀帝时确立,后世发展完善。初期积极作用明显。明清时逐渐走向僵化规律:选官制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选官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趋向公平客观;早期积极作用后期消极作用明显。例题: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锢智”“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1.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1.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2.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且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要求以历史的眼光分析评价存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其产生发展到晚清时期,在不同的时代,其历史作用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题目中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时代不同、作用不同。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开始1.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的监察事务。发展2.汉朝: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制度。
3.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完善3.北宋:设立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地方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4.元朝:御史台作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强化5.明朝:中央设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司,负责地方监察事务6.对监察制度的评价:①是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②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初国力恢复;2.目的: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①建立中朝(决策)→削弱相权②设置刺史→监察地方③实行推恩令与酎金夺爵→瓦解王国4.汉武帝集权措施的影响①积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消极: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权,政局动荡。【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等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参考】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目的:铲除地方割据势力,防范武将专权,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功解除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措施:①兵,收精兵.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三衙枢密院兵权相互牵;禁军设立②权,削实权.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门下省、三衙枢密院和三司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军事权和财政大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利,派文臣做知州;设置监督机构通判③钱,制钱谷.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影响:积极影响:①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割据.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权收归于中央,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思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不同点:在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相同点: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宰相权力。在地方在中央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太祖则将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西汉初年分封制与七国之乱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周世宗改革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唐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西周)------郡县制(封建时代)------行省制(元朝后)古代政治制度特点: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3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4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5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实施有效的治理。AA1、“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B、尚书被中书取代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2、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御史大夫。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C.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实力。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AB3.(08高考)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进行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4.(08高考)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BA5.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为三省六部制。重大事务由三省奏准皇帝后协同办理。现在假设唐朝拟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三省”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工部B.中书→门下→尚书→工部C.尚书→门下→中书→工部D.门下→中书→尚书→工部6.(08高考)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BB7.“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8.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AD9.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10.下列官职中,是北宋时期设置的负责管理财政的有①参知政事②中书门下③转运使④三司使A.①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③④DDD1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2.(08高考)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13.(08高考)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BA14.针对唐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5.(2007四川文综)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的是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16、北宋政府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是以下哪一矛盾的结果?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B、中央官吏中文臣和武将间的矛盾C、中央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矛盾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7.“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B
18:隋唐以来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根本目的是科举制()A、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B、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C、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D、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巩固19.西汉初和北宋初都面临制度上的问题是:A、地方与中央争权B、郡县与封国并存C、皇权与相权矛盾D、内朝与外朝并存DA20、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明太祖21、王彦超及诸藩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据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之“意”是: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CD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怒而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中书和门下省的长官及其皇帝。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指出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皇权下的民主。皇帝个人的素质和政权建立的背景。材料三所述之事实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法律与皇权。法律站了上风。在唐代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中书和门下的长官和法律。四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课标和考纲要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多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秦:三公九卿制2、隋唐:三省六部制3、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4、元:一省制5、明:废丞相、设内阁6、清:内阁、议政王大臣、军机处点点点点点点三公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秦始皇图一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工吏户礼兵刑皇帝中书尚书门下图二隋唐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三省六部←唐太宗李世民起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分工明确、效率提高;相权被割、皇权加强度支盐铁户部宰相(调兵)枢密院(统兵)三衙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图三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相权再被分割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皇帝图四元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厂卫皇帝殿阁五军都督府吏户礼兵刑工全国军队图五明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明朝内阁与西方近代内阁的区别: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而明朝内阁则是专制独裁的工具。
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皇帝(过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清初)(康熙)(雍正)内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图六清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思考】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上述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日益强化,大臣的地位日益降低。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皇帝垄断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大权,并通过分权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2、呈现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①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在宋朝最终解决。
②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明朝最终解决。3.制度建设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等特点,从君主到各级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机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4.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C2.(06高考)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D1.(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为解决这一烦恼,明永乐帝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A.宣政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酒店合伙经营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某广告公司与某饮料品牌关于广告制作合同2篇
- 2024年度文化创意与艺术品交易合同2篇
- 基于云计算的在线教育平台2024年度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光伏发电站高低压配电系统施工及验收合同2篇
- 涉外离婚指引之离婚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龙岩市红色旅游产业链开发合同2篇
- 龙门吊租赁合同协议书-2024年版
- 银行借款合同模板范本
- 幼儿园幼儿教师聘用协议书
- 2024年工程制图教案发展趋势预测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课件多篇
- 2024年创意市集承办协议
- 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训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中国锂电池及其负极材料回收再利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融资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解析)
-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及详解
- 营养专科护士总结汇报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宪法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乒乓球女单世界第一首位零零后孙颖莎介绍课件
- 创新实践(理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