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五节 教案三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五节 教案三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五节 教案三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五节 教案三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五节 教案三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五节教案三甲午中日战争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三国干涉还辽。二、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日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和侵略中国而蓄意发动的不义战争,是日本资产阶级政府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三、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畜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它和浓厚的封建残余及天皇制国家机构相结合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侵略住。为满足资产阶级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斗争视线,制定了以侵略朝鲜和中国为中心的“征韩侵华”大陆政策。1894年初,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为维持反动统治,要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为给自己出兵制造借口,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日本驻朝使馆译员郑永邦,奉命向清廷派驻朝鲜任总理通商交涉事务的袁世凯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乱……我政府必无他意。”清朝听信日本的保证,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1500人到朝鲜牙山,并根据《天津会议专条》的有关规定行文通知日本政府,并声明,一旦朝鲜局势安定,立即将清军撤回中国。这样清政府落入日本预谋的圈套。清军出动之前,日本内阁已于6月2日通过决议,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兵朝鲜。日本政府派出数倍于清军的兵力在朝鲜仁川登陆,并控制汉城等战略要地,为进一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进行军事部署。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军,日本不仅拒绝,而且增兵到一万多人。中国军队被日军隔绝在牙山一带,孤立无援,落入日军的陷井之中。1894年7月23日,日本突然包围朝鲜王宫,俘虏并囚禁朝鲜国王李熙,组织起傀儡政权,并迫令其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清军。中日战争一触即发。2.丰岛海战和牙山战役。日军偷袭丰岛,是为了阻止清军从海道增援牙山,保证其陆路战斗首战获胜。丰岛海战的同一天,日陆军从汉城出发,偷袭牙山清军,清军战斗失利,叶志超率军逃跑,退守平壤。清政府见日本侵略者已公然揭开战幕,被迫于8月1日对日宣战,日本也于同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始。二、平壤之战和黄海之战1.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清政府一直避战求和,寄希望于英、俄等列强“调停”。中日战争爆发后,慈禧太后既怕战火冲击她的万寿庆典,更怕在战争中削弱她的最高统治地位,所以一心只想保持和局,早了战事。李鸿章从来把淮军、北洋海军当作私产和个人升官发财的资本。为保他的权势,也竭力迎合慈禧太后意旨,主张保持和局,把希望寄托在帝国主义调停上。在军事上,他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这样,清军既不能主动进攻,也不能择险拒守,致使万余名清军滞留平壤,贻误战机。2.平壤之战。叶志超从牙山败退后于8月底到达平壤。他慌报牙山大捷,并称沿路以少胜多,击退敌军。在李鸿章庇护下,不仅未受惩处,反被赏银二万两,并被任命为平壤各军总统。及至9月,侵朝日军已达5万多人,中国军队在平壤的约2万人。叶志超不积极布置防务,坐守孤城,等待挨打。在日军发起总攻前夕,叶志超主张弃城撤退,被左宝贵制止。1894年9月15日,日军分四路进攻平壤,清军仓促应战。当时,清军依城划分各军防区。其中左宝贵守北城玄武门,牙山军(叶志超原部)守西门,卫汝贵所部盛军守西南门及南门,马玉昆所部毅军守东门及大同江东岸。清军主力分布于东门及大同江东岸,所以东路战斗非常激烈。马玉昆率军在大同江东岸拚死抵抗,浴血杀敌,打死打伤许多敌人。据日本官方记载,东路战斗中日军将佐以下死者约140名,伤者约290名。激战自清晨4时延续到午后,最后迫使日军败退。北路战斗也极为激烈。15日拂晓前,日军两支队联合进攻北城。左宝贵亲自登城指挥,士兵拚死奋战。敌炮兵占领附近山头,居高临下,发炮轰击清军,平壤北门外炮兵阵地相继失守,制高点牡丹台也为敌军攻陷。左宝贵决心与城共存亡,身穿黄马褂,继续指挥,11时,左宝贵中炮牺牲,士气大挫,玄武门遂被日军攻占。此时,叶志超立即下令撤军。正当东西两路清军准备乘胜出击时,忽闻北路失利,并接叶志超的撤军命令,只得率部回城。夜间,叶志超率诸将弃平壤城逃走,退到鸭绿江北岸。日本占领了平壤。此后,战火燃到中国境内。在战火烧及国门的危难之秋,慈禧正筹备庆贺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大事铺张,她挪用海军军费修建的颐和园工程,仍在继续进行,完全置民族和国家安危于不顾。可谓“太后不识国事险,危亡犹筹万寿典,挪用军费修颐和完,此战岂能不失败。”3.黄海之战。平壤战役后两天,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9月17日,日本舰队侵入我鸭绿江口大东沟海面,向刚完成运兵任务准备返航的中国舰队进行突然袭击。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缺乏准备,率军匆忙迎战。战争开始后,中国定远号等10舰排成人字形阵,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居中领先,居人字顶部,其它各舰分列两翼。国旗舰定远号的飞桥被大炮震断,丁汝昌从桥上坠落负重伤,右翼总兵兼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代替指挥作战。海战初,两军交锋互有胜负。战斗打响后不久,敌舰炮弹正中定远号信号装置,旗舰不能再发信号,舰队失去指挥能力。日本乘势发起攻势,北洋舰队处境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战斗。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致远”号在舰身多处受伤、炮弹将尽的情况下,与日主力舰“吉野”相遇,邓世昌认为“倭(日)舰专恃吉野,沉是船,则我军足以夺其气而济事”,遂开足马力向“吉野”撞去,誓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中鱼雷沉没,全船官兵250人为捍卫国土葬身鱼腹。经远舰被击中起火,管带林永升和全舰官兵边激水灭火,边发炮攻敌,当他们遥见一日舰,似已受伤,即鼓轮追之,被日舰释放的水雷击中,顷刻间全船碎裂,舰中270人除少数遇救外,其余同沉于海。这次海战,中国海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给日军以巨大打击,日本旗舰松岛号中弹起火,弹药仓爆炸,侵略军死伤100多人。西京丸被击毁,吉野号被打得丧失了战斗力。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舰沉没。战至傍晚,日本联合舰队首先转舵逃出场,北洋舰队追击10余海里,然后整队驶回旅顺。此战历时5小时之久,为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黄海一战中日双方互有损失,中国损失大于日本,它使中国北洋海军实力大为削弱,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存实力,极为誇大战败程度,说北洋海军“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命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利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三、辽东、威海之战1.辽东之战。辽东半岛面临黄海,不仅是日军从海上进攻东北的唯一通道,更重要的是它与山东半岛遥望相对,共同封锁着渤海海峡,是保卫京津的重要门户。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是北洋舰队的重要基地之一,又是日军从渤海湾登陆,进行直隶平原决战方针的严重障碍。黄海之战后,日军经一个多月休整后于10月下旬分两路同时向辽东发动进攻。一路从朝鲜义州渡鸭绿江入侵,中国聂士成军交战失利,其余各军相率惊溃。另一路日军于10月24日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从背后袭击旅顺和大连。11月初,日军进攻大连,由于守将赵怀业事先只守炮台,不顾后路且临阵逃脱,日军不战而占领大连。18日,日军猛攻旅顺,清军将领纷纷准备逃跑,只有徐邦道率残军抵抗。北洋舰队躲在威海卫“避战保船”,坐视大连旅顺落入虎口。22日旅顺陷落。旅顺失陷后,日军对当地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实行惨无人道和灭绝人性的野蛮屠杀。全城有1.8万多人被屠杀,仅36位埋藏尸体者幸免。教材中列举的文献资料“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的一份报告”是日军野蛮屠杀旅顺和平居民的有力旁证。2.威海之战。威海卫军港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顶端,与旅顺港隔海相望,是北洋海军的重要军事基地。甲午中日战争最后一次战役,在这里进行。威海卫港岸呈半圆形,如两臂环抱,港内的刘公岛、日岛是两座天然门户,地势极为险要。军港分南岸、北岸与刘公岛三个防区,沿岸有南北两帮炮台共15座,刘公岛、日岛计有炮台5座,总计安设火炮100多门。北洋舰队的15艘舰船泊于北口,可以水陆呼应,日军从正面进攻极端困难。因此,日军采取从威海卫以南的荣城弯登陆,从背后包抄威海卫的战术。同时,也从海面发炮轰击威海卫。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令北洋舰队躲在威海卫消极避战,如“违令进战,虽胜亦罪”。故日军在荣城弯登陆时,北洋舰队只能坐失战机。1895年1月26日,日军开始进攻威海卫,1月底,南北两帮炮台先后被日军攻占。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形势十分危急。丁汝昌下令刘公岛、日岛各炮台集中火力反击,并下令各军舰开炮还击,击沉日舰2艘,鱼雷艇5艘,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利用占领的南北两帮炮台,配合海军舰队夹攻刘公岛、岛及港内北岸舰队,先后击沉定远、来远、威远等舰。危难中,丁汝昌拒绝献船投敌的要求,决意冒死突围,遭到马格禄、浩威等洋员和一些将领的极力反对。后来,这些败类唆使暴徒手持刀矛逼丁汝昌尽快投降。丁汝昌气愤之下,服毒自杀。第二天,他们盗用丁汝昌的名义起草投降书,率舰队投降。李鸿章经营十几年的北洋舰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了。四、《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1.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1895年3月19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今下关),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4月17日,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2.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使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尖锐化。日本侵占辽东半岛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俄国在我国东北的利益,而且也影响到俄国在太平洋的霸权。日俄两国争夺我国东北的矛盾尖锐化,使俄国决定不惜一战,强迫日本退还辽东。德国当时已成为后起的工业国,它正在千方百计向远东伸张势力,法国是俄国的同盟国,自然支持盟国的主张,并期望在干涉还辽中从中国勒索报酬。4月17日,在《马关条约》签字这一天,俄国政府正式邀请德、法两国,联合要求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其后,警告日本退还辽东,并限期答复。同时,俄、德、法三国军舰纷纷出现于日本附近海面,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日本鉴于国内海陆军备空虚和舰队长期疲劳、军需缺乏诸原因,于5月5日向三国表示完全接受劝告,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水久占领。日本对中国则寸步不让,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3.《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台湾、澎湖列岛大片领土的割让,使台湾和祖国隔离50年,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清政府为了偿付巨额赔款,加紧搜括人民,还大量举借奴役性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等于将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奉献给侵略者宰割,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使民族工业受到摧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五节教案二甲午中日战争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2.能力培养:利用《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较得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这一结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其影响。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导学、启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回忆高一世界史“明治维新”一节内容,想一想,日本明治维新的后果是什么?(中外知识联系)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政权,天皇的权力得到加强,那么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日本政府的扶持,日本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资本家对资本、市场、原料和欲望更加强烈,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日本统治阶级为转移人民的视线,竭力从对外侵略中寻求出路,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根本原因(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日本统治阶级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为满足他们无穷的贪欲和转移人民的视线,竭力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积极准备发动战争。2.直接原因清政府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农民起义。丰岛战役,战争爆发。1894年7月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二、战争进程以时间为线索,由几次重大战役组成的。学生阅读,找出几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