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2581-2006 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相比于《GB/T 12581-1990》,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试验方法的改进:2006版标准对矿物油氧化特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引入了更精确的测试技术和分析手段,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这些改进可能包括样品处理步骤的细化、氧化条件的严格控制以及氧化产物测量技术的升级。
-
指标体系调整:新标准可能对评价矿物油氧化特性的指标进行了修订或增补,确保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和科学。这可能涉及到氧化安定性指标的重新定义、新增检测项目或对原有项目限值的调整,以更好地反映添加剂对矿物油氧化性能的影响。
-
适用范围扩展:2006版标准可能扩大了适用的矿物油类型和使用场景,涵盖了更多种类的加抑制剂矿物油,以适应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
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提升: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新标准对实验过程中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或提高,包括但不限于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的设定,有助于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
-
术语和定义更新:随着行业的发展,相关术语和定义可能会有所变化。2006版标准对关键术语给出了新的或更明确的定义,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
规范性引用文件更新:为了与国际标准和最新技术进展保持一致,新标准可能引用了更多近期发布的其他标准或文献,替代了1990版中过时的参考内容。
-
试验报告和数据处理要求:2006版标准对试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可能更为详细,包括数据记录、计算方法及最终报告的编制,旨在提高报告的规范性和信息的完整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6-01-01 颁布
- 2007-01-01 实施
![GB/T 12581-2006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6cffa81f35c27e2f4a4e47b519535a/9c6cffa81f35c27e2f4a4e47b519535a1.gif)
![GB/T 12581-2006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6cffa81f35c27e2f4a4e47b519535a/9c6cffa81f35c27e2f4a4e47b519535a2.gif)
![GB/T 12581-2006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6cffa81f35c27e2f4a4e47b519535a/9c6cffa81f35c27e2f4a4e47b519535a3.gif)
![GB/T 12581-2006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6cffa81f35c27e2f4a4e47b519535a/9c6cffa81f35c27e2f4a4e47b519535a4.gif)
文档简介
ICS75.100E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581—2006代替GB/T12581-—1990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Standardtestmethodforoxidationcharacteristicsofinhibitedmineraloils2006-01-01发布2007-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爱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GB/T12581-2006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电话:010)51299090、685220062006年12月第一版书号:155066·1-28307版权专有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22006
GB/T12581一2006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943-04a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本标准根据ASTMD943-04a重新起草。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D943-04a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ASTMD943-04a的主要差异如下:-由于Nochromix或Micro国内没有供应,因此清洗剂更换为铬酸洗液由于原标准中的引用标准ASTMD5770在国内没有相应的标准,并且该标准仅应用于氧化试验中的润滑油酸值测定,因此在修订标准时将其作为附录A。-本标准的部分引用标准采用了与ASTMD943-04a中所引用的标准相应的我国现行有效标准。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表述修改为我国的习惯表述形式。因为我国标准无关键词内容.所以取消了ASTMD943-04a的关键词一章本标准代替GB/T12581—1990《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本标准对GB/T12581—1990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由于新开发油品的氧化寿命大幅度延长.为减少采样导致的样品消耗或者由于样品颜色变深而难以用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本标准的酸值测定方法在保留SH/T0163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录A和GB/T7304两个方法供酸值测定时选用。部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增加了避免样品受到光照的要求,对采样时间间隔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并规定了氧化寿命超过10000h时的处理办法增增加了用油位指示条指示油位的选择性办法。删去了"氧化安定性试验装置图”.增加了"油位指示条”图。增加了关于两个实验室的两组重复试验结果的精密度要求内容提出了金属浴作为液体加热浴的另一选择.并允许使用电子测温装置代替温度计更详细闸明了设置和测量浴温的步驿。增加了附录A《氧化试验中的润滑油酸值半定量微量测定法》和附录B《催化剂线圈的封存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兵、苏江、李建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GB/T12581-1990
GB/T12581-2006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在高温下,并有氧气、水和金属铜和铁存在时,评价加抑制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本方法限定最长试验时间为10000h。本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油品.例如相对密度小于水并含有防锈剂和抗氧剂的液压油和其他循环油。1.2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13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是无意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间题都提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14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GB/T4945-2002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GB/T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1992.neqISO3696:1987)GB/T7304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17039利用试验数据确定产品质量与规格相符性的实用方法SH/T0163,石油产品总酸值测定法(半微量颜色指示剂法)SH/T0565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油泥趋势测定法方法概要试样在有水和铁-铜催化剂存在下,在95(与氧反应,试验连续进行直到试样的酸值达到或超过22.0mgKOH/g。使试样酸值达到2.0mgKOH/g所需要的试验时间就是"氧化寿命"。意义和用途本试验方法广泛应用于产品规格及评价润滑剂.特别是易被水污染的润滑剂的氧化安定性。但应该指出,其结果与现场使用的润滑剂的氧化安定性之间的相关性随着使用条件和润滑剂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本方法的精密度表述是根据汽轮机油测得的,注:采用本方法对润滑剂进行试验时.油品可能出现其他变质现象.如油泥形成或催化剂线圈腐蚀.并未在“氧化寿命”中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水文分析》课件
- 《心肺复苏术》课件
- 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探析
- 紫色插画风肥胖日减肥健身锻炼健康教育主题
- 期末总结与新学期规划模板
- 探索生态系统奥秘
- 当代大学生职业定位与人生价值观调查研究
- 植树节环保行动模板
- 咨询业务半年报告模板
- 幼儿园实施家长学校的方法与成效
- 内燃机车无火回送操作方法
- 电商部售后客服绩效考核表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谱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课件
- 复工复产工作方案范本【复产复工安全工作方案】
- HyperMesh100基础培训教程
- 奥太焊机维修教材MZ系列
- 哈利波特和死亡圣器PPT培训课件
- 财务会计实务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 化工装置实用操作技术指南讲解
- 张齐华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