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须跳出的37个陷阱_第1页
高考生物考前须跳出的37个陷阱_第2页
高考生物考前须跳出的37个陷阱_第3页
高考生物考前须跳出的37个陷阱_第4页
高考生物考前须跳出的37个陷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策略二考前须跳出的37个陷阱易错点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解析]

A项中胆固醇属于脂质,脂肪酶属于蛋白质;B项中都属于糖类;D项中性激素属于脂质,胰岛素属于蛋白质。B[走出误区]

记忆不准确,总结不到位,导致错选。(1)要记住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含N、P)等。(2)要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易错点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2014·福建泉州质检)HSP是机体细胞受高温刺激后合成出的一类热休克蛋白。该蛋白可发挥如图所示的作用,以保护机体细胞不受破坏。图中HSP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肽键的形成B.抑制氨基酸脱水缩合C.促使肽链形成空间结构D.维持蛋白质结构稳定性C[解析]从图中看HSP与多肽链结合后,多肽链变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所以HSP的作用是促进肽链形成空间结构。[走出误区]

(1)不要将氨基误写为NH2或—NH3;不要将羧基误写为COOH;也不要将肽键误写为CO—NH或CONH。(2)若某肽链中有四个肽键,此化合物应叫五肽,不叫四肽,即根据脱水缩合的氨基酸个数命名。(3)一条刚刚从核糖体上产生的多肽链可以叫多肽,但不能称为蛋白质。(4)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不是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而是破坏了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易错点3糖类和脂质

(2014·山东潍坊质检)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C.使用苏丹Ⅲ检测油脂,预期显色结果是呈现橙黄色D.油脂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所以是主要能源物质D[解析]选项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选项B,脂质中的磷脂是生物膜的成分,固醇类物质——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脂肪具有储能作用;选项C,苏丹Ⅲ检测油脂呈现橙黄色;选项D,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走出误区]

(1)不要误认为所有糖中氢氧比都为2∶1,如C5H10O4(脱氧核糖);也不要误认为分子中碳氢比为2∶1的都是糖类,如CH2O(甲醛)。(2)不要误认为糖类只供能,糖类还参与细胞膜的构成,与蛋白质组成糖蛋白,有保护、信息传递等功能。(3)不要误认为糖类的合成没有专门的细胞器。如葡萄糖是在叶绿体中合成的。(4)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供给能量。(5)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6)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除包括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易错点4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细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功能上的差异是由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决定的B.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有利于DNA、RNA的进出C.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分布于所有的细胞中D.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结构是细菌代谢的结构基础A[解析]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NA不能从核孔中出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复杂的细胞器。细菌没有具膜的细胞器。[走出误区]

注意审题。如B项中的“进出”;C项中的“所有”(注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项中的“细胞器膜”等。易错点5细胞中物质的合成和运输途径下列有关物质的合成和运输途径,可能存在于胰岛β细胞中的是(

)A.吸收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B.合成胰岛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溶胶C.合成mRNA:细胞核→细胞溶胶→核糖体D.合成需氧呼吸酶: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C[解析]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在细胞溶胶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利用,故A项错误;胰岛素合成后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故B项错误;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输到细胞溶胶,在核糖体中作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故C项正确;呼吸酶是胞内酶,故D项错误。[走出误区]

(1)注意审题。“胰岛β细胞”中物质的合成和运输途径。(2)分清胞内物质和胞外物质。如“胰岛素”的分泌要从高尔基体由囊泡运输经细胞膜排到细胞外。有氧呼吸酶属于胞内酶。易错点6生物膜的结构特性

(2014·湖北襄阳调研)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标示的四种结构中能产生ATP的有两种结构B.图中标示的四种结构都是生物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细胞代谢的多种酶是在④处合成的D.图中标示的四种结构中含有核酸的只有一种结构C[解析]图中①为线粒体、②为中心体、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核糖体,其中能产生ATP的只有线粒体,A错误;四种结构中中心体、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细胞代谢的多种酶是蛋白质,在④处合成,C正确;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核糖体中含RNA,D错误。[走出误区]

(1)细胞膜结构图示中糖蛋白的多糖侧链是判断生物膜内、外侧的依据,多糖侧链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其另一侧为细胞膜内侧。(2)不同细胞膜的成分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3)通过细胞膜排出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废物,如抗体、激素等。(4)细胞膜组成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各成分所占的比例会由于细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5)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分布并不是均匀的,有些在磷脂双分子层两侧,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则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是由结构特点决定的,如果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也就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解析]胰腺细胞的突出特点是分泌蛋白的产生,故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活动加强,线粒体供能。[走出误区]

(1)要有意识找“题眼”——胰腺细胞,并非任意细胞。(2)凡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再分裂,只有分裂的细胞才有DNA的复制。易错点8花青素与光合色素紫色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管状叶和鳞片叶细胞的核基因组成不同B.紫色洋葱中的色素存在于洋葱的叶绿体中C.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不能选取鳞片叶内表皮D.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C[解析]管状叶和鳞片叶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A项错。紫色洋葱中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故B项错。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应选成熟的植物细胞,故D项错。[走出误区]

(1)洋葱两种叶的结构和功能是不同的,注意区分。(2)色素主要包括花青素和光合色素,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3)只要是成熟的活植物细胞都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只是有些细胞不便于观察。易错点9

ATP分子结构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④D[解析]

①是ATP,A代表的是腺苷(即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②是核糖核苷酸,所以圆圈中是腺嘌呤,③是一段DNA双链,所以圆圈中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是一段RNA单链,所以圆圈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包括一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一个磷酸基团)。所以①和④的圆圈对应的含义最接近。[走出误区]

(1)注意“陷阱”。本题是利用表象相同或相似但实质不同来设置“陷阱”。(2)注意总结。从ATP的结构式分析,1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与DNA、RNA中的A含义不同,腺苷由腺嘌呤(碱基)和核糖(五碳糖)组成]、3分子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释放能量,变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个高能磷酸键也将断裂变成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易错点10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关于呼吸作用中间产物丙酮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量储存在ATP中B.丙酮酸→酒精的阶段只能释放少量能量C.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酶只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D.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水、ATP[解析]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故A项正确;丙酮酸→酒精,是厌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能量,故B项错误;利用丙酮酸进行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中进行,故C项错误;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H]、ATP,故D项错误。A[走出误区]

(1)正确理解、记忆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每一阶段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及产能多少。(2)只有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为CO2、[H]、ATP。易错点1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以测定的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的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速率相等[解析]该题的纵坐标表示CO2的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也就是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速率和黑暗中消耗有机物的速率(细胞呼吸),因此,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应该是两条曲线的数值之和。35℃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为3+3.5=6.5mg/h,30℃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为3+3.5=6.5mg/h,故光照相同时间制造的有机物量相等;光照相同时间,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时的温度不是20℃,而是2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率相等的点应该是光照下植物不吸收CO2的点,而不是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答案]

A[走出误区]

(1)纵坐标的含义往往是“陷阱”所在。(2)光合作用的指标是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表示,一般测定的光合速率都没有把叶子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测到的是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还要加上呼吸速率。易错点12有关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移动问题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上升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A[解析]弄清各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a点是呼吸作用强度,b点是光补偿点,m是光合作用净积累量。当温度降到25℃时,呼吸作用强度减小,则a点上移;要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则b点左移;25℃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呼吸作用强度减小,光合作用净积累量增加,则m值上升。[走出误区]

(1)当横坐标对应的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不产生影响时,改变外界条件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大(或减小),则光饱和点应右移(或左移)。(2)若改变外界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Mg含量等)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大(或减小),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受影响,要使光合作用强度仍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光补偿点应左移(或右移);若改变外界条件(如温度等)使呼吸作用强度增大(或减小),为使二者相等,则光补偿点应右移(或左移)。易错点13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正确叙述是(

)A.细胞的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细胞衰老,代谢减弱;细胞癌变,代谢和膜的黏着性增强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能力下降,酶活性减弱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长A[解析]细胞分化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从而提高了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走出误区]

(1)基因的表达能力趋于增强——分化、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能力趋于下降——癌变、衰老。(2)一般不分裂的细胞——分化后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癌变细胞。易错点14染色质(体)的行为变化过程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系列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经过③过程染色体数目一定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二倍C.①②③过程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D.处于有丝分裂d时期时,该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D[解析]

①过程一般只发生基因突变,故A项错误;③过程若是减Ⅱ后期,则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故B项错误。①②③过程未包含末期,故C项错误。[走出误区]

容易形成定势思维。误认为该过程只是有丝分裂过程。易错点15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A.此生物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B.图Ⅰ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图Ⅱ细胞中的两倍C.图Ⅰ中3和7表示性染色体X,图Ⅱ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若图Ⅱ细胞的①中有基因B,则图Ⅰ­5中含有基因B或bB[解析]图Ⅰ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Ⅱ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走出误区]

(1)由同一个体内的两个细胞推知Ⅰ为有丝分裂后期,Ⅱ为减Ⅱ的中期。(2)由Ⅱ中的Y染色体推知Ⅱ中的另一条为常染色体,Ⅰ中的3和7为X染色体。易错点16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B.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C.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放射性强度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会增强[解析]本实验的陷阱主要是图中的曲线在2min后不再变化。经离心后,质量较小的噬菌体位于上清液中,质量较大的细菌位于下层沉淀物中。由图可知,细菌的侵染率为100%;上清液中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左右,说明约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20%左右,说明约有2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若细菌发生裂解,上清液中32P的百分比会上升,不会保持不变,所以被侵染的细菌基本上未发生裂解。搅拌2min左右放射性已达到最大,所以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由上清液中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左右可知,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被侵染的细菌放射性强度不会下降到90%。[答案]

D[走出误区]

(1)未彻底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对过程分析不够,导致拓展能力不足。(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运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方法(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直接培养标记),此处应注意的是在分析32P、35S的存在位置及实验结论时易错。易错点17细胞分裂与DNA的半保留复制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B[解析]蚕豆的根尖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另一条链不具有放射性,即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当在不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接着进行下一个细胞周期时,完成DNA复制后,有丝分裂前期以及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这两个DNA分子一个具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即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被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另一个DNA分子)不被标记。[走出误区]

(1)若为有丝分裂过程,只研究一条染色体,若为减数分裂过程,必须研究一对同源染色体。(2)通过画示意图分析可直观。易错点18基因的表达过程右图为某动物细胞核基因表达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复制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若①中共有碱基606个,控制合成的③中最多有20种氨基酸C.物质⑥中只含有3个含氮碱基,为反密码子D.物质⑤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最多有61种C[解析]

①表示DNA分子,其复制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故A正确;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故B正确;tRNA并非只有3个含氮碱基,故C错误;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故D项正确。[走出误区]

(1)审题不到位。如B项中的“种”,D项中的“决定”。(2)理解不准确。如tRNA并非只有3个含氮碱基,而是反密码子由3个含氮碱基决定。易错点19自交和自由交配

(2014·湖南四校联考)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三角形果实荠菜与卵圆形果实荠菜做亲本杂交,F1都是三角形果实荠菜,F2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荠菜的比例为15∶1。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

)A.1/5 B.1/3C.7/15 D.8/15D[解析]由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卵圆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F2中的三角形果实植株中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的有AaBb、Aabb和aaBb,其比例分别是4/16、2/16、2/16,故子二代三角形果实植株(15/16)中自交能发生性状分离的三角形果实植株个体比例为8/16÷15/16=8/15。[走出误区]

(1)认识概念的不同: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交配,一般指植物的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植物同株受粉,也可泛指动物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进行交配,包括了自交、杂交、测交等若干种可能的类型。若某群体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如果以交配组合的方式来比较,则自交方式有AA×AA、Aa×Aa、aa×aa三种,而自由交配方式除上述三种,还有AA×Aa、AA×aa、Aa×aa,共六种交配方式。(2)了解结果的差异:含一对等位基因(Aa)的生物,连续自交n次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2n,显然纯合子的比例在不断升高;若自由交配n次,则其子代中,AA∶Aa∶aa=1∶2∶1(一般情况下,自由交配的群体将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基因频率稳定)。易错点20遗传中的“特殊比例”及“致死”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的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aaBb×AAbb或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C[解析]由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单列磷鱼进行互交产生的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可知,F1中单列磷鱼进行互交产生的后代中,单列磷鱼基因型为2AABb、4AaBb,野生型磷鱼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无磷鱼的基因型为2aaBb,散磷鱼的基因型为1aabb。故F1中单列磷鱼的基因型为AaBb,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无磷鱼)×AAbb(纯合野生型磷鱼)。[走出误区]

(1)注意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B有致死”作用、F1代野生型鳞鱼∶单列鳞鱼=1∶1。(2)应善于总结迁移,由F2代6∶3∶2∶1⇒单列鳞的基因型为AaBb。易错点21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某植物的花色受完全显性且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花色色素的生化合成如图所示。将基因型为AaBb的幼苗用X射线处理,定植后发现少数植株开白花并能稳定遗传。这部分白花植株的出现(

)A.是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B.是X射线使酶A、酶B失活的结果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的D.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变化D[解析]该植株开白花并能稳定遗传,不是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A错误。用X射线处理植株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不是使酶失活,同样,与减数分裂无关,B、C错误。基因突变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变化,D正确。[走出误区]

(1)注意提取有效信息。①题干中,AaBb幼苗用X射线处理,可发生突变。②由图可提取Bb⇒bb,即B突变b。(2)知识理解出现偏差。如A项应在遗传物质不变的前提下,D项中基因种类改变或基因频率改变都会导致基因库改变。易错点22生物的进化D[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走出误区]

(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2)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就一定改变。若基因频率不变,即使基因型频率改变,种群也不发生进化。因此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判断生物是否进化的有效依据。易错点23兴奋的传导方向下图为人体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两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刺激皮肤细胞A处,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皮肤细胞A处,细胞E产生反应,细胞C产生感觉D[解析]神经细胞B为传入神经元,神经细胞C为中间神经元,神经细胞D为运动神经元,感觉在大脑皮层处产生。[走出误区]

(1)刺激A、a、b、E每一处,肌肉都可收缩,但只有刺激A处产生的反应才称反射。(2)突触上的信号传导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和突触小体,不是同一概念。易错点24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量增多C.白蛋白减少,O2运输能力减弱D.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B[解析]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增大,组织液流入血浆增多,故A项错误;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故B正确;白蛋白与人体免疫力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走出误区]

(1)审清题意。白蛋白属于血浆蛋白,维持血浆正常的渗透压。血红蛋白运输O2。(2)注意知识间联系。白蛋白↓→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易错点25动物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正常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负反馈[解析]

①③的分泌可促进②的合成与分泌,②含量增多又反过来抑制①③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走出误区]

(1)正确应用专业术语。(2)若为“调节机制”一般答(负)反馈调节,一般不答分级调节;若为“调节方式”一般答神经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并使该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但不能负反馈于下丘脑。易错点26内环境成分

(2014·江西鹰潭高三月考)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②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③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④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⑤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⑥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A.①④⑤

B.②④⑥C.①⑥

D.③⑤⑥C[解析]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离子的含量有关,①错误;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能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②正确;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浆中,③正确;CO2、尿素都能随着血液运输,在血浆中存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即组织液中,④正确;血浆中的水溶物可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也可进入血浆,组织液只能从组织进入淋巴,然后流回血管,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⑤正确;机体达到稳态不仅仅要血浆成分稳定,还有其他的细胞外液也要成分稳定,⑥错误。[走出误区]

(1)理解内环境的本质,要明确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种液体,而消化液、泪液、尿液等不属于体液。这三种液体的成分比较相似,只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要高。三种液体中都含有水、无机盐、气体、激素等。(2)对各种物质根据其功能等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其是否属于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酶,由于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呼吸酶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再如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血浆中的营养物质多为单体形式,因此淀粉、纤维素等不可能出现在内环境中。易错点27特异性免疫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

)A.记忆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浆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D.吞噬细胞将所有病毒吞噬分解,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首次侵入不存在二次免疫,A项错;淋巴因子只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C项错;吞噬细胞不能将所有的病毒消化分解,D项错。B[走出误区]

(1)审读准确——题干中的关键词“首次”;(2)浆细胞——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后,有的将其消化分解,有的只是暴露出特定的化学基团。易错点28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籽西瓜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C[解析]西瓜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细胞合成的,不属于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一种,A项错误;人体没有识别西瓜膨大剂的受体,西瓜膨大剂不会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