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问题读书摘要_第1页
艺术问题读书摘要_第2页
艺术问题读书摘要_第3页
艺术问题读书摘要_第4页
艺术问题读书摘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问题》

——读书摘要目录第一讲动态形象——对舞蹈的一些哲学探讨第二讲表现第三讲创造第四讲生命的形式第五讲艺术知觉与“自然之光”第六讲表面的类似——各类艺术之间的真实关系和特殊关系第七讲各类艺术中的模仿和“转化”第八讲艺术原则与艺术创造法则第九讲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

苏珊·朗格简介苏珊·朗格(SusanLanger)是20世纪美国符号论美学家,先后获哲学、文学博士,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任教。她融合了怀特海的逻辑符号论和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并批判地汲取了克罗齐、贝尔等哲学家、美学家的思想精华,成功地把分析哲学和符号学理论运用于艺术研究,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全新的命题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符号论艺术哲学体系,在20世纪中叶曾风靡一时。80年代初,朗格的艺术哲学理论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兴趣。朗格的许多论点经常为人引用,其研究方法也被理论界所津津乐道。贡献

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1942)、《符号逻辑导论》(1953)、《情感与形式》(1953)、《艺术问题》(1957)、《哲学随笔》(1962)、《心灵:论人类情感》(1967)等。她系统地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她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者I·A·瑞查兹的语言。《艺术问题》本书是20世纪西方美学一个重要流派——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演讲稿论集。《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是朗格集中阐述其美学思想的主要著作,共同指向她独创的最重要的美学命题,即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问题》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提出艺术应当表现“生命的逻辑形式”,并将这种生命形式的基本特点概括为有机性、运动性、节奏性和不断成长性,进而认为艺术创造应当把握这些特征、自觉运用艺术直觉捕捉艺术形式与生命的逻辑形式之间的“象征性联系”,创造出“与情感和生命的形式相一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即幻象符号。和《情感与形式》的系统论述不同,《艺术问题》由十篇演讲稿构成,易于理解。朗格在《艺术问题》艺术中对艺术本质的论述首先是从对舞蹈的哲学探讨开始的。在第一讲,朗格提出了几个问题,首先什么是舞蹈?朗格认为:舞蹈家并没有创造出构成舞蹈的物质材料,既没有创造出舞蹈演员本人的身体,也没有创造出演员身上所穿的服装、舞台地板、周围空间、灯光照明、乐曲、重力和其他物质设备。我们看到的仅是几种相互作用着的力。正是凭借这些力,舞蹈才显出上举、前进、缩退或减弱。我们眼睛看到的这种力(也是最可信的力),是为知觉而创造的,因而也是专门为知觉而存在的。这种为知觉而存在的事物是一种虚的实体。说它是虚的,并不意味着它是非真实的,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你与它相遇,就能真正地知觉到它,而不是梦见或想象到它。(以彩虹为例:光彩夺目的彩虹,似乎是矗立在大地之上或飘浮在云朵之间,但实际上它却停留在虚无里,人们仅仅能看到它,却不能接触到它。)第一讲动态形象——对舞蹈的一些哲学探讨

舞蹈是舞蹈家用肢体创造出来的一种“活跃的力的形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形象”。一种舞蹈越是完美,我们能从中看到的这些现实物就越少,我们从一个完美的舞蹈中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应该是一些虚的实体。(因此舞蹈作品的解释项就不应该过于详尽、具体,虚幻的实体便于使观众发挥想象力;作品的“超量”也不宜太多,那样就会缺失想象的空间,失去释义的挑战性。)现代舞《我要飞》.flv第一讲动态形象——对舞蹈的一些哲学探讨

由舞蹈推而广之,朗格进一步分析了各类艺术之间的真实关系和特殊关系,指出:“我们有可能找不到任何可以同时适用于两种艺术的规则,也找不到可以同时适用于两种艺术的技术手段,更找不到可以同时适用于两种艺术的材料,但可以找到互相类似的创造性形式。”

这个创造性形式就是“幻象”,亦即艺术家通过艺术想象所建造的一个虚幻世界。(例如:绘画是用色彩和画布创造一个虚幻空间,音乐是用乐音和节奏构成一段虚幻时间,舞蹈是用肢体和姿势编织一个力的世界,而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则是使用了各类艺术的手段展现了一个梦幻的现实。)各类艺术是千姿百态的,但它们在创造幻象这一点上是相同的。第一讲动态形象——对舞蹈的一些哲学探讨

第二讲表现既然艺术幻象展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这就使艺术成为人类情感的一种外观形式,朗格称之为人的“主观现实”的符号。符号,简单讲就是对某一种事物或含义的标示。(如:地图对于地球就是一种符号。)人类精神现象中的符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推论性形式”,即语言;另一种是“表现性形式”,这就是艺术。在朗格看来,凭借语言符号,人们可以进行大量的思维、记忆、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等。但是,还有许多“我们有时称为主观经验方面的东西或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推论性形式”(也就是语言)表达出来的,那就要诉诸另一种形式—“表现性形式”(即艺术)。“表现性”是所有种类的艺术的共同特征。艺术所创造的幻象,就是这样一种“表现性形式”。这就是说,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符号形式;艺术符号可以表达推理符号所不能表达的内容。朗格说,“语言所能做到的事情只不过是给我们的感性经验赋予形式”,而艺术“却是给我们的情感经验赋予了形式”。所以,“推理符号系统—语言,能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周围事物同我们自身的关系,而艺术则是使我们认识到主观现实、情感和情绪。”这个区分,解释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不同特征,同时,也肯定了艺术的表现功能。第二讲表现第二讲表现朗格给艺术下了一个定义:“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就是说,艺术就是一种情感形式,即由情感“外化”成的一种诉诸视觉、听觉和想象的形式。“外化”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而创造所依据的是一种存在于事物内部的逻辑形式。朗格认为情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逻辑形式。她认为,情感和生命是相同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投影,因而表现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就成为这种共同逻辑形式的第三种投影。艺术品是将情感(广义的情感,即人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和可听的形式(如悲伤的情感转化成我们可见的悲剧艺术等)。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为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症兆性的东西或是一种诉诸推理能力的东西。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因此,艺术品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的情感,系统地呈现出来以供我们识认的形式)。艺术品表现的是关于生命、情感和内在现实的概念,它既不是一种自我吐露,又不是一种凝固的“个性”,而是一种较为发达的隐喻或一种非理性的符号,它表现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意识本身的逻辑。艺术家表现的也决不是他自己的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的情感。创造与其他类型的生产活动之间的区别在于,创造品并不是由原材料组合而成的构造物,而是通过原材料的帮助呈现出的新的结构形式。(作为创造品的艺术作品,往往以幻象的形式出现。)“幻象”是艺术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一个凭借它就可以不必经过科学抽象中的概括过程就能够取得艺术抽象的中心原则。“幻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艺术目的,即被弗劳伯特称为“对观念的表现”。事实上,这样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观念就是“主观经验”或“情感生活经验”的概念。幻象在艺术中起到的作用,是立即有效地抽象出视觉形式,并使人看到它的真正面目。“幻象”本身就是美的,无须使人经由幻象本身,而体验其所代表的真实物体,在视觉艺术中尤其是这样。创造一种感性的幻象,就是运用一种正常的艺术手段使人们以一种反常的和抽象的方式去观看(“陌生化”是制造幻象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令艺术作品展现艺术独特的朦胧美,体现艺术品的审美价值)。艺术“幻象”并不是虚假的,不是对自然的改良,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它是艺术的“要素”,用这种“要素”,制成的是一种半抽象的,然而又往往是一种独特的和给人以美的感受的表现性形式。第三讲创造

如果一个艺术家要将“有意味的形式”抽象出来,他就必须从一个具体的形体中去抽象,而这个具体的形体进而会变成这种“意味”的主要符号,这样一来,就必须运用强有力的手段去加强和突出这个表现性的形式(使得具体的形体成为符号的形式)。要想使人们在看到它的同时不去分析和解释它,而是直接把它看作是表现情感和生命的概念性形式,就必须使它与自然脱离,这个自然就是我们用不同于艺术的方式所看到的那个自然(即现实中的自然),这种脱离是通过创造一个纯粹的空间形象,或一个虚幻的空间来达到的,这个虚空与艺术家自己所在的真实空间没有什么关系,它与真实空间的惟一关系便是与真实空间完全不同。(举例1)第三讲创造

第四讲生命的形式朗格认为:每一件艺术品都应当是一个有机的形式。如果想要使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一个艺术品)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以情感的形式展示出来,它就必须使自己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而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呢?是一种机能性的本体,是一种物质的和精神的式样,是一种活动的连续。(作为“生命的形式”的艺术,也应当是一个有机体【一切被我们认为具有生命的事物都是有机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是有机体。】。式样、运动、节奏等是有机体的特征,也同样应当是艺术的特征。)要想使一种形式成为生命的形式,它就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它必须是一种动力形式。它的式样要有节奏地变化。2、它的结构必须是一种有机结构,它的构成成分并不是互不相干,而是通过一个中心互相联系、互相依存。3、整个结构都是由有节奏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生命所特有的那种统一性。4、生命的形式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应该是那种随着它自身没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生长活动和消亡活动辩证发展的规律。艺术具有它自身的规律,这就是表现性规律,它的构成要素都是虚幻的东西,而不是真实的物质材料;这些要素不仅本身不能与物理要素相比较,就连他们的机能也不能与物理机能作比较。我们所要比较的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产品——表现性的形式或艺术品的特征与生命本身的特征,比较的是这两种特征之间的象征性联系。第四讲生命的形式第五讲:艺术知觉与“自然之光”在朗格看来,所谓艺术知觉,就是对艺术品的表现性的知觉。对情感进行再现与那种对情感进行的特殊艺术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再现是完全意义的临摹,而表现则含有艺术家的情感和思考。)艺术品之所以具备表现性,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一种“意味”,朗格称之为——生命的意味。“生命的意味”是运用艺术将情感生活客观化的结果,只有通过这种客观化(外化),人们才能对情感生活加以理解或把握,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称艺术品为符号。情感并不是再现出来的,而是由全部幻象(即由艺术符号排列和组合起来的幻象)表现出来。情感要么被直接从艺术符号中把握到,要么根本就把握不到,而发现或把握这种“生命的意味”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知觉”,这是一种洞察力或顿悟能力。(属于审美接受者的审美能力范畴)朗格主张:艺术知觉是一种“直觉”(朗格的“直觉”观点),是一种洛克在他《论人类悟性》中提出的“自然之光”。一切符号表现都要涉及到给所要表现的东西赋予一种形式,都要包含着对形式的把握和初步的抽象活动,而这种抽象活动则又是直觉的一种主要功能。

朗格认为:对艺术意味的知觉就是一种直觉,艺术品的意味—它的本质的或艺术的意味—是永远也不能通过推理性语言表达出来的。(就像是我们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语言所能做到的事情只不过是给我们的感性经验赋予形式,将印象组合在那些具有名称的事物周围,将感觉归并到那些可以用形容词表达的性质中;而艺术却是给我们的情感经验赋予了形式。(这就是在语言和艺术之中,符号赋形的不同之处。)第五讲:艺术知觉与“自然之光”第六讲:表面的类似—各类艺术之间的真实关系和特殊关系

这一讲主要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戏剧、小说、舞蹈、电影等各类艺术着手,从美学角度谈他们之间的关系。适用于各门艺术之间的交叉关系的无所不在的原则就是:同化原则(相互吸收借鉴)。例如,戏剧可以吞并进入它的舞台范围之内的一切可塑性艺术,但这些可塑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绘画的、建筑的或雕塑的美,其目的却又在于加强戏剧的美。音乐、舞蹈、绘画亦然。士兵兄弟士兵兄弟——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flv舞蹈雕塑第七讲各类艺术中的模仿和“转化”在这一讲中,笔者也谈到了一些有关绘画、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的模仿手段。同时她也提出了个人对于“模仿”到“转化”的一些见地。朗格认为:每当一种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在开始时都是被当做一种更为完美一些的模仿手段看待的,只是到了后来,人们才逐渐把它看成是一种新的形式或新的风格的“惯例”。而每当人们极力用模仿手段去取得某种情感上的意味时,就会完全超出模仿的范围,取得一种抽象的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