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理性预期学派_第1页
第8章 理性预期学派_第2页
第8章 理性预期学派_第3页
第8章 理性预期学派_第4页
第8章 理性预期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第1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览第2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第3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第1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览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1979年萨金特(ThomasJ.Sargent)在其《宏观经济理论》一书中把他们这个学派的理论称作“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称为“理性预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人。主要贡献:

1.提出理性预期假说,并将其引入经济计量模型;

2.把古典学派的最大化原则和弹性价格、弹性工资假设引入宏观经济学,试图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一些微观基础;

3.提出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

4.提出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代表人物:巴罗、基得兰德、普雷斯考特、约翰.泰勒等人。主要贡献:

1.提出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2.提出政策无效性命题;

3.创立应用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罗伯特·卢卡斯[1937-]生于华盛顿。1955年进入芝加哥大学学物理,但对此不感兴趣,选修古代史序列课程,并变成主修历史。后来进入加州大学攻读历史专业研究生,选修了经济史课程,并旁听经济理论课,开始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又回到芝加哥大学改学经济学。1963年到卡内基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1974年回芝加哥大学任教。199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一)经济背景新古典宏观经济产生的主要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前期的美国经济陷入滞胀。

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导致美国经济在1975年前后陷入衰退。1975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接近10%,失业率达到9%,1979年国际石油价格由1978年的每桶14美元猛升到每桶34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1980年美国的通胀率上升为13.4%。失业率达到10%。这种高失业和高通胀并存的局面让当时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无法作出解释。(二)理论背景

1.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A.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缺少微观基础;

B.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适应性预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失败:根据这些模型既不能做出准确的趋势预测,提出的政策建议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货币主义让位新古典宏观的原因:

A.经济学家们方法论偏好的改变:经济学家由相信货币主义强调的规范方法转向重视实证方法。

B.货币主义一些观点存在缺陷(理论分析存在“黑箱”):弗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是下降的,但从理论和常识看,由于技术和支付习惯的改进,货币流通速度不断加快。(三)技术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求解大规模的经济计量模型提供了技术基础。理性预期概念本身就是和高等数学知识(概率论和微积分)结合在一起的,理性预期模型通常需要比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们所擅长运用的方法。卢卡斯就是根据对多国资料的时间序列来否定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特色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既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一些传统,又吸收了货币主义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并在理论和方法上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主要有:

1.认为古典二分法有效,坚持货币中性论;

2.提出政策无效性命题;

3.主张用固定不变的政策规则取代斟酌使用的需求管理政策;

4.大量使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尤其是统计检验技术。许多新古典主义者的论著都是高度数学化和形式化的。第2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一、理性预期假说

预期[Expectations]——经济活动者为了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与经济决策有关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

经济理论中预期概念的运用:①静态预期

——完全根据过去已经发生的情况预测未来。蛛网理论中生产者的价格预期就是典型的静态预期。注:Pt*表示在t-1期所预期的第t期的价格水平,

Pt-1表示前一期的实际价格水平。②外插型预期

——1941年经济学家梅茨勒引入了外插型预期,发展了静态预期。:预期中的调整系数。

0tPttt-1t-2Pt-1Pt-2=1=0=–1假设Pt-1﹥Pt-2③适应性预期

——根据过去预期的失误修正未来的预期。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卡根提出适应性预期理论.

现代货币主义的预期理论::适应性预期的调整系数。0<<10tPttt-1=0=1=0=1理性预期的含义:理性预期:

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包含三层含义: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由于正确的预期能使经济主体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经济主体会随时随地根据它所得到的信息来修正它的预期值的错误。当预期值高于正确值时,它会降低预期值;反之会提高预期值。因此,随时随地的修正会使它避免犯错误。由于这一原因,在长期中,它对某一经济变量未来预期值与未来实际值是一致的。

理性预期的假定:

完全理性假定进行预期的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的理性,如消费者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生产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息充分假定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而作出的预期。理性预期的准确性

“当事人在作出决策时,会充分运用已占有的信息,依据头脑中已形成的经济模型对未来的经济变动情况作出基本准确的预测。经济当事人所占有的信息的质与量并不亚于政府部门,其预测同职业经济学家运用数理经济模型得出的结果不相上下。由于经济中存在许多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事件,当事人的预期也会出错。但人们不会始终一贯地犯同样的预测错误,一旦发现错误马上会得到纠正。也就是说,人们的预期会出现随机误差,但不会出现系统误差,预期是无偏的,因而是理性的。”胡家勇:《西方经济学家的“政策无效”命题》,《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二、政策无效命题

政策无效命题的理论基础:

理性预期学派政策无效命题建立在两个理论基础之上:

A.理性预期假说

B.“中性货币”理论。

理性预期假说基本观点:既然人们的预期结果非常准确,若政府的政策是有规则的,人们一开始就会准确地预料到政策产生的结果,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抵消这种政策的作用,导致政府政策无法发挥预期效应。只有当政府的政策是突如其来的,从而导致人们预期失误的条件下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只要这种突如其来的政策被继续有规则地加以采用,人们迟早会预料到该政策产生的作用,从而使此前失误的预期变成准确无误的预期。“中性货币”理论基本观点:货币数量的变动只会导致经济变量的名义值发生变化,而对其实际值不产生任何影响。

关于宏观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A、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交替关系,因而相机抉择的宏观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有用。0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ABπ1π2μ1μ2B、货币主义的观点适应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在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可能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但由于人们适应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最终将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仅在短期存在,但在长期不存在;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货币政策最多只能在短期内有效,而在长期必然无效。菲利普斯曲线方程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短期: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失业率会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长期: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胀率相一致,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0失业率通货膨胀率6[自然失业率]LFSF2SF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310515ABCDEC、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由于人们理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总是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都不存在交替关系,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无用。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宏观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通过债券和税收进行筹资的效果是等价的。理性预期:政府借债只是一种被推迟了的纳税。为了应付将来的税收负担,人们就会将由于减税而增加的收入用于增加储蓄,而不是增加消费。因此,政府用减税或举债增加支出的办法以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三、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种分歧使其形成了两个学派,即所谓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货币经济周期学派以R·卢卡斯为代表,……自80年代以来,一批自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第二代的学者们对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Therealbusinesscycletheory)。……这一理论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明尼苏达大学的E·普雷斯科特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F·基德兰德,以及曾经或正在罗切斯特大学工作的C·普罗索、R·金、A·斯托克曼、S·雷贝洛和R·巴罗等。”

唐未兵:《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12期。(一)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卢卡斯的基本观点——在经济周期过程中,价格的波动和货币总量的波动发生在产量波动之前,所以,经济周期性波动应该主要从价格波动和货币总量波动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两个重要的假说:理性预期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他们对未来经济活动和经济事件的主观预期和经济理论的预期是一致的。

短暂替代假说

产品和劳动的供应者根据相对价格或相对工资变化情况,进行立即的产品生产的替代和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替代。价格波动的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也就是由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另一种是相对价格的变化,也就是不同产品价格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最终是由货币总量的变化引起的,而相对价格的变化则是由生产技术条件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引起的。生产者面临的“信号筛选”:在卢卡斯看来,在一个物价总水平经常变化的社会经济中,生产者面临着一个“信号筛选”问题。具体来说,生产者经历着名义价格的变化,但他必须推测名义价格的变化中有多少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又有多少是出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对于生产者来说,在决定增加或减少雇佣劳动和产量时,只有相对价格变动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动是长久持续的,它可以起到一种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判断失误导致产量对自然率的偏离:卢卡斯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容易混淆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和相对价格的变动。假设政府在人们没有预期到的情况下突然地增加货币供应量,一般物价水平将会随之上升,这时生产者可能会把一部分未预期到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误认为是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于是就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使经济进入繁荣时期。但是到了某一时期,一旦生产者掌握了更充分的信息,意识到自己预期错误时,他就会立刻纠正,并重新调整生产决策,减少投资,结果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概括地说,在货币周期模型中,货币供给冲击是产量和其他经济变量偏离自然率水平的原因,货币因素是波动的初始根源;而波动的传导机制是信息障碍,即经济当事人不能时刻获得有关市场的充分信息。但是依据理性预期假说,模型表明产量对自然率的偏离也只是暂时的。”方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周期模型》,《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6期。

“尽管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成为正统凯恩斯主义最主要的挑战者,尽管货币周期理论对于解释经济波动中的一些极端情形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该模型同样陷入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困境。在理论上,人们不断地对它的假设和结论提出疑问,例如,桑迪·格罗斯曼认为模型中关于信息的假说是难以置信的,价格变动过程中的信息滞后,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实践上,对该模型一次严重的打击来自里根执政时期。里根上台时宣布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将实行减缓货币增长率的政策。按说这种事先公布的政策算是被预期到的,不应该引起衰退,但结果衰退还是发生了。”蒋永穆、安雅娜:《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突破》,《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二)实际或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们的突出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时间一致性问题”进行分析,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二是在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深化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波动根源的技术冲击:RBC认为,宏观经济经常会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等。实际因素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比较有限:如使人们偏好发生变动,改变技术状况,使可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等。造成经济周期最常见的实际因素是技术方面的冲击,因此,该理论将技术冲击作为经济波动的根源。RBC基本原理: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经济中的实际收入主要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因此,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zf(k)其中,y为实际收入,z为技术状况,k为资本存量。生产中的技术变动反映在z值的变化上,而z值的变动又会引起生产函数的变动。假定资本折旧率为δ,于是没有被折旧的资本存量为(1-δ)k。那么,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可供利用的资源为当期产量加上未折旧的资本存量,即zf(k)+(1-δ)k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对消费和期末资本存量的约束JOkc0y0y0+(1-δ)k0

k0本期收入加未折旧的资本A资源函数Zf(k)+(1-δ)k生产函数Zf(k)

RBC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Z0f(k)+(1-δ)kZ1f(k)

JOkc0y0y0+(1-δ)k0

k0A1Z0f(k)

y1+(1-δ)k1

c1A2k1y1y2

Z1f(k)+(1-δ)k技术进步对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突破: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带来的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点:技术冲击替代货币冲击成为主导冲击因素;不再关注有关总物价水平的不完全信息,而这在卢卡斯开创的早期货币幻觉模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把增长理论与波动理论结合起来,打破了宏观经济分析中长期与短期分析的二分法。”唐未兵:《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12期。GDP时间传统经济周期理论潜在GDP实际GDPGDP时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GDP=潜在GDP失业率时间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实际失业率失业率时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自然失业率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第3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政策主张一、理性预期学派基本观点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因为“市场比任何模型都聪明”。政府的任务只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们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