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当代外交的方式
参考资料1、见各个节次中指定的书目2、参考相关学术论文本章主要内容传统外交方式第一节多边外交第二节首脑外交第三节经济外交第四节公众外交第五节预防性外交第六节军事外交传统外交方式均势外交中立外交帝国外交均势外交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二、均势外交的形式三、均势外交的制约机制链条四、均势外交的手段可参看以下资料:《大外交》基辛格《西方外交思想史》陈乐民均势的含义哈斯:8种含义多尔蒂:摩根索:4点TheBalanceofPower哈斯:8种含义力量的分布一种平衡或平衡过程霸权或霸权的谋求协调权力中的稳定与和平不稳定和战争一般的权力政治历史的一种普遍规律一种系统和对政策制定者的指南多尔蒂:在理论上仍可以把势力均衡想象为一种局面或状态,一种普遍倾向或国家行为的法则,政治家的一种行为指南,或某种类型的国际体系特有的维持自身系统的方式。摩根索:4点针对一种事态的一种政策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大体均势的强权分配泛指任何强权分配均势外交的含义1、哲学层面:对国家间关系及其所有事务的均衡势力关系的总体理念和评价2、价值层面:是一种利益范畴的概念3、制度层面:相关国家制定的有关国家力量对比关系的涉外规范和基本法则4、实践层面:主权国家在国际力量相互制衡关系中的以均势互动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或活动过程为了利益,互相利用,分而治之,在所谓“力量均衡”中攫取霸权。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一)古代均势外交的历史图景1648年和会意义重大(1)地域扩大(2)长远之计、多边关系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二)维也纳体系与均势外交三原则:正统主义、遏制、补偿意义:第一,以会议的形式建立了新的权力平衡体系;第二,以会议的形式促成了权力制约机制的诞生;第三,以条约的形式恢复了失去了平衡的欧洲外交均势格局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三)凡尔赛条约与均势外交1、维也纳体系被打破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出现和一战的爆发;被打破的主要标志是协约国的胜利和同盟国的失败2、均势外交主角的变化:美国崛起3、外交均势形成了吗?(1)流变性极强;(2)条约有倾斜(3)均势的结果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四)雅尔塔体制与均势外交雅尔塔体制的诞生是现代外交均势的主要标志。其表现为:第一,地域仅限于西欧大陆第二,诞生于二战后第三,雅尔塔体制本身是现代外交均势的经典标志,其核心是由大国通过协商建立和维持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和力量制衡关系。第四,国际组织的诞生,是外交均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四)雅尔塔体制与均势外交第五,两大阵营的形成构成了该时期均势外交最宏大的政治景观第六,国际法的日益完善是现代国际社会外交均势的重要规则性的动因第七,核均势外交成为现代社会中均势外交的重要而敏感的领域二、均势外交的形式(一)直接对抗形式粗线条表述:A国可能对B国实行帝国主义政策,B国可以采取维持现状或以它自己的帝国主义政策来反击A国的政策影响:不稳定二、均势外交的形式几点思考:1、该形式一定会导致国际冲突吗?2、该形式主体多元化,关系复杂化3、该形式中两个国家实力未必相等4、该形式的主体可能是势力集团5、相关国家采取的外交手段多样化二、均势外交的形式(二)竞争性形式粗线条描述:A国和B国围绕C国展开外交行为,以期力图控制C国,从而达到增强自己实力,压制对方的目的。二、均势外交的形式(二)竞争性形式1、C国制衡力十分重要2、被影响、控制的C国国家安全出现变化3、C国的政治命运往往由A国与B国、或者A国与D国、或者B国与D国的均势来决定二、均势外交的形式(三)双赢性形式界定:相关国家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以条约、机制或某种结构制约对方,以非战争或冲突方式实现均势的外交理念和运行形式。二、均势外交的形式(三)双赢性形式1、有利实施国家利益实现的均势手段2、在现实国际社会中得到了空前重视3、在一球两制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三、均势外交的制约机制链条(一)国家利益摩根索的六种国家利益和三种国际利益六种国家利益:首要、次要;永久、可变;普遍、特殊三种国际利益:认同、互补、冲突三、均势外交的制约机制链条(二)多元行为主体(三)大国存在(四)国际剧变(五)国际法四、均势外交的手段(一)补偿1、突出体现在领土补偿上2、补偿方式:①第三国②交战国之一3、例子:西、波兰、中四、均势外交的手段(二)军备(三)操纵1、操纵联合国2、操纵国际经济组织3、操纵文化领域4、操纵中间地带四、均势外交的手段(四)联盟三种选择:自身;自身+它方;敌手-它方联盟的理由:一国实力的有限性与其征服性之间的矛盾;防止被征服采取弱弱联盟;共同利益/集体安全中立外交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位二、“中立”的立体透视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四、中立外交的类型与动因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位(一)“中立”的哲学意义界定:中立是一国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冲突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为谋求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一种摆脱对理性冲突的外交战略和理念艺术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位(一)“中立”的哲学意义五点说明:1、利益前提:源于国家利益2、观念前提:是一国外交的基本理念3、环境前提:通常是国际关系紧张4、国家关系:不偏不倚、“中庸”5、可变性:作为一种外交理念、外交战略是可变的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位(二)“中立”的政策涵义界定:中立是指谋求本国利益而采取的遵循与冲突双方保持对等距离的不介入方针。案例:美国[1935年中立法;1937年永久中立法];[1、宗旨是国家利益;2、中立政策可以改变;3、中立是有限度的或有针对性、有条件性的政策]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位(三)“中立”的法律释义1、具有法律效力2、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和权利3、中立的法律地位是以战时情景为生存背景的4、中立更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政治规范和行为准则。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位(三)“中立”的法律释义主要文件:1856《巴黎海战宣言》1899《海牙公约》1907年海牙会议1949日内瓦第一公约、第二公约1977日内瓦附加议定书二、“中立”的立体透视(一)战时中立与政治不结盟政治不结盟:指某些国家在国家之间或国家集团之间展开争夺或发生冲突时,基于本国政治经济利益需要所采取的一种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战略选择。发起人:铁、纳、尼、苏二、“中立”的立体透视(一)战时中立与政治不结盟区别:1、中立的前提不同2、载体不同3、行为目的不同二、“中立”的立体透视(二)中立国权利义务的国际法规定与“国际破坏”国际法规定:1907年海牙会议制定的海牙第五公约、第十三公约;1909年伦敦条约国际破坏:1904-1905日俄战争1、2、3二、“中立”的立体透视1、战场在中立国——中国境内2、日俄海战——辽东半岛——海洋权3、日俄合约结论:中立权利的破坏主要来自于国家利益的破坏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一)中世纪中立外交的图景背景:中世纪纷乱的战争和格局势力的变迁案例:东方蒙古人西进;中世纪战乱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势17世纪:格劳秀斯,“战争中的中间者”,两项原则[1、中立国不应作任何有利于非正义的交战国的事情,或不利于正义的交战国的事情;2、难于区分正义与否的时候,在允许军队国境、供给粮食等方面对双方不偏不倚]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势18世纪:中立理论的实践与海洋贸易、海洋国家冲突、商船之战有关;荷英、荷法海洋争夺战;如何对待中立国船只及其船上的货物<法西◆英>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势19世纪:中立制度在国际条约中受到重视主要表现:1、以瑞士、瑞典为代表的永久中立国的真正出现。2、1856年《巴黎海战宣言》和1899年《海牙公约》都是中立制度的重要法典。3、1871年英、美订立的华盛顿条约意义重大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势战时中立制度原则:1、中立国对任何一方不能有偏袒;2、中立国有权利和义务防止其领土成为交战国任何一方的支援基地;3、中立国必须默认交战国对其国民的活动施加某些限制,特别是对海上自由贸易的限制。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三)现代中立外交的征象1、交战国必须尊重中立国的主权,不得在中立国领土和领水内有违反中立的行为2、中立国的领土不可侵犯3、违反中立的行为应有相应的惩罚4、中立原则的脆弱性四、中立外交的类型与动因(一)中立外交的类型1、有限制中立2、战时中立3、非交战国4、积极中立政策5、永久中立:瑞士、瑞典、芬兰、奥地利四、中立外交的类型与动因(二)中立外交的动因1、国际关系的力量对比变化所致:芬兰2、地缘环境的影响:瑞士、瑞典、奥地利/美国3、国内多元的政治、文化因素:瑞士4、国家利益是实施中立政策的最终动机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中国可否实施中立外交战略?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一)中国宏观中立外交战略的非可行性1、特殊的历史性国情2、近代屈辱的外交史3、新的社会发展模式4、国内的政治文化特质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中国可否实施微观中立外交政策?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二)中国微观中立外交政策的可行性1、国力不够强大2、国际环境的复杂性3、世界多极化的趋势4、中国的发展规划——现代化5、策略与战略并不矛盾6、非至关重要利益,可以采取中立态度7、采取对抗政策曾有过教训帝国外交略第一节多边外交一、多边主义概述二、多边外交的缘起与发展三、多边外交的运作四、多边外交的决策五、多边外交的驾驭六、中国与多边外交参考书目:多轨外交:[美]戴蒙德,[美]麦克唐纳著,李永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多边治理与国际秩序:潘忠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多边主义:[美]约翰·鲁杰(John
G.Ruggie)主编,苏长和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一、多边主义概述多边主义概念界定“所谓多边主义,指的是多个国家组成的集团内部,通过某些制度安排,协调各国政策的一种实践。”——基欧汉二、多边外交的缘起与发展多边外交的含义多边外交的特点多边外交的作用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一)多边外交的含义1、通过国际组织及其常设机构,由国家派出常驻代表、乃至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按共同遵循的规章和民主表决的程序,通过定期的国际会议或多边谈判处理共同关心的问题。2、通过多边的渠道,利用多边的场合或集体的第三方的力量,在不同的层次上处理某一特定的紧张局势,促进和完成双边的对话。(二)多边外交的特点1、以国际会议、国际协商为主要工作方式2、组织工作多边性,协议进程缓慢性3、议程较为确定,讨论有较大的公开性4、投票表决程序和协商机制决定结果5、不拘泥外交位次、礼仪(三)多边外交的作用1、国家间广泛交往的重要渠道2、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促进作用3、在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意义重大4、多边机制与国际稳定4、多边机制与国际稳定国际机制1、参与多边机制的国家——共同安全感2、参与多边机制的国家——形成跨国界的组织网络——功能主义效果、溢出效应3、多边机制内广泛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构筑信任、利益认同(四)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第一,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共生并存。第二,多边外交规范双边外交。第三,多边外交支持双边外交。第四,多边外交依靠双边外交。第五,多边外交比双边外交远为复杂三、多边外交的运作参与者时间与地点会议议程参与者依据参与方数目的多少,可以将多边会议分为小型会议、中型会议、大型会议国际组织内进行的多边外交的参与问题①会员资格②会员扩大通过特别会议进行的多边外交,参与方的确定更不确定。①会议发起国认定在会议议题上具有直接利益或对问题解决关系重大的重要国家。②特别国际会议面临的最困难的参与问题是如何对待那些在问题解决上至关重要但当事方尚不承认的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时间与地点多边外交的会期依期长短分为:短会,中会,长会。特别国际会议一般无固定会期、时间也较短常规国际会议地点:①大型国际组织举办的会议一般在该组织所在地举行。②国际组织举办的国际会议则主要在该组织成员国之间轮流举办③会议地点也可能放在与议题密切相关的国家举行特别会议的会议地点:比较没有定规,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中立性、与议题的就近性、会议设施、东道国的意愿等会议议程特别国际会议:常规国际会议:预先谈判大国的影响:以G20金融峰会为例:美国:先救经济欧盟:先推进国际金融改革中国等:IMF权力再分配;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四、多边外交的决策多边外交中的动议全体一致多数决策共识决策多边外交中的动议动议是提案国就某一事项提出的供与会国作出决定的草案。有程序性动议和实质性动议之分。小技巧:主导提案国-连署-非正式文件提案过程:全体一致全体一致是主权国家体制下双边和多边外交决策的最自然和最基本的方式。理由:主权独立;平等决策要求:否决权全体一致可以分为积极的全体一致、消极的全体一致和全体一致减一。积极的全体一致:全部赞成[欧盟]消极的全体一致:多数赞成,少数弃权或缺席,无否决[安理会]全体一致减一:排除当事国的否决权[欧安会-《布拉格文件》]多数决策多数决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策方式。原因多数投票存在技术问题:票数的分配和多数的界定在票数的分配方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国一票,一国加权计票加权计票也存在问题:政治上敏感;冒疏远弱小多数派的危险;如何衡量国家间差别关于多数的界定,有两种方式:简单多数;特定多数简单多数:针对程序性问题或相对次要的问题特定多数:针对实质性问题或重要的问题共识决策共识决策又称协商一致:在存在多数表决的正式规则下,有关国家通过协商形成最大限度的一致意见,且不存在来自任何一国的正式异议,决策便形成。产生的原因特点:①存在着正式的多边决策规则②至少没有一个国家表示公开的正式反对③会议主席的作用相当重要④不等于完全放弃多数表决的正式规则五、多边外交的驾驭多边外交的集团政治组建获胜联盟会议主席和分委员会多边外交的集团政治集团:定期集会并事先就共同立场进行协调的一组国家。存在原因:缩减参与方;增强单个国家实力集团类型:政治类集团、经济类集团、各种临时性集团评价:优点:问题:①意味着“谈判中嵌套着谈判”②带来多边外交中的刚性问题,,因为集团立场的僵硬,而更不容易达成相互妥协组建获胜联盟多边外交中争取获胜联盟的策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多边外交的决策方式;二是一国的具体目标。决策方式:一国的具体目标:支持/反对获胜策略:①广交朋友:不仅有国家利益的考量还有个人情感的思量②研判结盟对象:可根据利益分析将其他参与方分为三类即支持国、动摇国和反对国③说理循循善诱:私下、公开场合④尝试利益交换(换马):议题范围之内;额外提供;其他议题相互支持⑤实现重点突破:中国-人权会议主席和分委员会主席的产生:选举、轮流担任、东道国担任会议主席的职责:保证会议有序进行的程序性职责和促使会议取得成功的实质性职责。会议主席的公正性问题:主席总是需要在保持公正的情况下照顾到本国的利益如果国际会议议题复杂,可以设立主席团领导下的分委员会或工作组分委员会:联合国大会工作组:六方会谈任务:达成单独的国际协议;形成总体协议总而言之,驾驭多边外交体现在以下原则中:第一,国际政治的现实以利益为核心第二,主动出击,以动制动第三,“以人为本”六、中国与多边外交1、倡导多边外交的原因(1)中国的地位(2)中美关系——摩擦不断、相互依存(3)走向大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与多边外交2、大国风范与中国特色(1)大国风范外交的内涵A策略上,善于把握时代特点,有统筹的全球方针及地区战略,能够熟练运用本国资源以及现成的国际机制B具备危机处理机制,内部部门间协调中国与多边外交C处理国际关系——度D拥有独立的文化价值系统和适当的战略疆域E对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倡议最多、影响最大中国与多边外交(2)以中国为例中国与多边外交3、发展本区域的多边外交(1)南、北(2)难点:台海问题、中日问题中国与多边外交4、国家交往的三种政治文化(1)霍布斯的政治文化(2)高度竞争性的政治文化(3)合和文化、康德文化第二节首脑外交一、首脑外交的含义与特征二、首脑外交的起源与发展三、首脑外交的功能四、首脑外交的形式与机制五、首脑外交的特殊规律summitdiplomacy参考书目首脑外交——以中日关系为研究视角:[日]林振江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首脑外交:[美]普利施科(Plischke,E.)著周启朋等译
页数:496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一、首脑外交的含义与特征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或国家对外政策最高决策人为了实现本国的外交政策目标直接参与的会谈与谈判等外交活动。首脑?首脑外交?首脑外交的特征一是主体特征二是内容特征三是方式特征四是目的特征总之,首脑外交具有政治性、原则性、战略性和相对灵活性的特点。二、首脑外交的起源与发展首脑外交萌芽于远古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酋长之间的互访和谈判。三巨头聚首,成为现代首脑外交发端的一个里程碑冷战时期,首脑外交的动向曾是人们判断国际形势走向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首先,东西方阵营之间首脑外交,成为判断国际形势的关键。其次,东西方阵营内部首脑外交,成为判断国际关系发展的参考依据。另外,发展中国家的首脑外交以及南北国家首脑对话也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一个重要趋势。二战后首脑外交大放异彩的主要原因:一是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和国际组织的成长,使得首脑外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最佳平台。二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交通技术的变革,为首脑外交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和现实需要。三是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公共舆论对外交的渗透,使得首脑外交为广大公众所强烈期待。四是外交权力的集中化趋势,将政治首脑置于外交事务的中心地带。五是区域主义的成长,也是刺激首脑外交扩张的重要推动力量。三、首脑外交的功能(一)教育功能(二)突破功能(三)公关功能(四)沟通功能四、首脑外交的形式与机制1、首脑通信与首脑通话2、首脑派出特使或私人代表3、首脑宣言与首脑声明4、首脑访问5、首脑会晤1、首脑通信与首脑通话首脑通信是首脑外交最简单的形式,是指首脑以个人名义代表国家与其他国家首脑或者国际组织最高代表等进行直接和迅速的通信,以表达首脑本人对某一国际事态和本国重大利益的关注等。首脑通信一般在一段时间内并不公开发表首脑通信常用的方法是正式的外交函件和电报在紧急的情况下,热线电话成为首脑外交的最重要渠道之一。2、首脑派出特使或私人代表现代大使外交是从特使外交发展而来的;大使外交的发展并没有取代特使外交。特使外交的逐渐正常化和普遍化称号:特派员、专员、全权使节、密使;执行代表、特别使者、总统个人代表、特别助理、特使委任条件:十分宽松,但与首脑具有牢固的政治信任可能是最重要的条件3、首脑宣言与首脑声明界定:首脑们以个人名义发表对外政策的公开声明或纲领,或利用会见外宾发表对外政策谈话,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到全世界,表明政治首脑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立场和态度首脑接受国际媒体采访也成为首脑外交的重要实现形式4、首脑访问根据重要性程度可区分为国事访问、正式访问、非正式访问、友好访问、礼节性访问和“国事停留”等。国事访问是首脑外交访问的最高形式,是指国家元首应他国元首正式邀请进行的访问,接待规格非常正式,所有程序完全按外交礼仪安排。国事访问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友谊、促进礼节、建立信任工作访问、正式访问内涵上存在较大的重叠:内容与规格的差异工作访问:两国首脑以磋商和讨论重大问题为主要目的进行的访问。正式访问也称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是指一国领导应某一国家领导的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非正式访问:为了集中讨论问题而将礼仪活动从简的访问。[私人访问、秘密访问、顺道访问]礼节性访问:纯粹出于某种社会活动的礼节性需要进行的访问国事访问和正式访问标志两国关系的改善或发展,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5、首脑会晤界定:为了澄清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战略,由首脑直接会谈和对话,就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达成谅解,以及就外交机构难以解决的分歧和僵持的事态做出统筹安排和寻求解决的意向。首脑会晤不同于一般的外交磋商,需要严格的他日熬煎、复杂的程序和相应的支持。首脑会谈往往要产生具体的结果:原则声明、公报或一系列协定根据国家数量,可分为双边首脑会晤和多边首脑会晤五、首脑外交的特殊规律最高级别的外交最个人化的外交最受关注的外交最需要周密准备的外交最高级别的外交首脑外交是权威性、终极性外交首脑外交是学习型外交首脑外交需要关注大的原则性问题最个人化的外交原因:较自由利弊分析:1、首脑外交的个人风格可增强本国在他国民众中的魅力2、个人化的外交也可能带来明显的负面效果结论:首脑需要做到个人外交和国家外交的有机统一;此要求要求首脑必须具备较强的转化能力最受关注的外交首脑外交是透明外交和秘密外交的统一为了降低公众的关注度,产生了系列峰会系列峰会的缺陷:1、首脑外交对首脑自身形成了巨大的负担。2、频繁的首脑外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最需要周密准备的外交原因:议题增多;一般仅确立共同接受的指导原则和基本立场首脑外交与职业外交的关系:相辅相成首先,一切职业外交最终都要上升到首脑外交其次,一切首脑外交必须以职业外交作为条件再次,首脑外交与职业外交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现。最后,首脑外交对职业外交的影响是把双刃剑第三节经济外交一、经济外交的含义二、经济外交的方式参考书目经济外交:周永生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外交学丛书一、经济外交的含义一、经济外交的含义第一:利用经济手段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第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联系、通过外交手段处理经济事务、增进国家的经济利益第一:利用经济手段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1、以经济实力为后盾推行强权政治2、施加经济压力干涉别国内政新发展前提:国际关系相互依存策略:用政治手段达到经济目的二、经济外交的方式经济合作经济援助经济制裁:禁运、联合制裁等第三世界的“发展外交”:1、自身2、南北3、相互4、争取外援:国际组织国际协调与国际经济法第四节公众外交一、公众外交的含义又译作公共外交: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国际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国外民众和舆论制造者,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益的活动,是信息时代各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publicdiplomacy“公共外交”作为一个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65年,当时美国塔弗兹大学弗莱舍法学院系主任埃德蒙德·古利恩(EdmundGullion)将其定义为:“公共外交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含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开发,一国私人利益集团与另一国的互动,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汉斯・N・塔克(Hans・N・Tuch):为了更好的推行美国的对外政策,减少美国同其他国家的误解和猜疑,由政府开展的塑造海外交流环境的努力。公共外交具有五个基本特征行为对象是另一国的公众。行为主体是一国政府或政府主导。行为内容主要是咨询传播和人员交流活动。行为方式是间接的。行为目的最终是维护和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公众外交与相关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共外交的定义,有必要把它与几个相关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比较:一是“公共外交”不同于“公共事务”(publicaffairs)。二是“公共外交”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公开外交”(opendiplomacy)。三是“公共外交”有别于“政府外交”(officialdiplomacy)。四是“公共外交”不同于“民间外交”(或民际外交civildiplomacy)。公众外交的作用1、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国际谅解与合作2、有利于国际交流合作、国家间关系的友好与稳定二、公众外交的运作形式公众外交的目标细分:(一)消除外国公众对其他国家制度和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学校锅炉工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合同范本3篇
- 自动打铃器课程设计数电
- 汉川市汽车营销课程设计
- 自动飞行系统课程设计
- 2024年装表接电工(初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美术教案课件
- 童话课程设计封面
- 立式车床主轴箱课程设计
- 小班兔子绘本课程设计
- 金融投资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GA 1802.2-2022生物安全领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2部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
- 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
- 健身俱乐部入场须知
- 井下机电安装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TZJXDC 002-2022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GB/T 337.1-2002工业硝酸浓硝酸
- 《解放战争》(共48张PPT)
- 放射工作人员法律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劳动仲裁追加申请申请书(标准版)
-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