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校体育单招考试语文卷模拟试卷二(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_第1页
2022年全国高校体育单招考试语文卷模拟试卷二(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_第2页
2022年全国高校体育单招考试语文卷模拟试卷二(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_第3页
2022年全国高校体育单招考试语文卷模拟试卷二(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_第4页
2022年全国高校体育单招考试语文卷模拟试卷二(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押题试卷语文((二)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似的似乎繁花似锦B.混沌混淆鱼日混珠C.商贾贾生余勇可贾D.处方处分百无是处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垂涎口头禅叹为观止B.殴打顶粱柱瞻前顾后C.鞭苔盘缠钱民生凋敝D.慰藉万户侯结草衔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要善于把握自我,一个人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_____,也许败归。②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之重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对这一点颇有。③一个樵夫_____发现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A.凯旋微辞偶然B.胜利微辞偶尔C.胜利微言偶然D.凯旋微言偶尔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精心打造的四川代表队终于走上了全国大赛的舞台。B.姜还是老的辣,教练这一招还真是一石多鸟。C.陈老师从教二十年,安于故俗,溺于旧闻,慢慢没有了创新意识。D.高三的学生日日夜夜奋战高考,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展现了新青年的积极向上的风貌。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B.建设新型校园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C.部分领导干部纪律松散,为政腐败,下属上行下效,影响了社会的风气。D.你要创业,没有资金没关系,我定鼎力相助。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意外事故,一个地方应变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B.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C."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河南崛起,也是高起点发展难度加大,各种困难与问题交织的严峻挑战期。D.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⑤④①⑥③②B.①③⑤④⑥②C.③④②⑥⑤①D.②③⑤④①⑥8.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大家都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像明星赵薇。B.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D.雨水像掉了链的珠子,又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又密又急。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B.有幸聆听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讲座,终生受用。C.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D.松鼠一般能生三、四个宝宝。10.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陋室铭》是唐朝刘禹锡创作的一篇骈体铭文。B.《樊川文集》是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的宋朝杜牧所著。C.《荷花淀》是当代著名文学作家孙犁的小说。D.《致大海》是俄国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一首抒情诗。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文,完成11-18题。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来处,也是一个民族前行的力量源泉。悠久的历史使我们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自信,优秀的文化不仅塑造我们的品格,影响我们的当下,更将指引我们未来前行的方向。大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延续性的机构之一,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美国教育改革家克拉克·克尔在《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一书中讲到,西方世界在1520年之前建立的、仍旧以可辨认的形式存在、有着类似的功能和未中断历史的75个公共机构中,大学就占了61个。这充分说明大学具有坚韧恒久的生命力。大学从一开始就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并在文化坚守中获得了浑厚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从而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好的大学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缺乏文化底蕴的大学无以为卓越。一所大学正是凭其独特的文化而屹立于世界大学之林。大学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文化,同时也在于塑造未来。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拥有怎样的未来,取决于今天我们培养怎样的青年,取决于我们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就是在塑造未来。英国教育家赫胥黎说过,"世界的未来掌握在那些对于自然的解释能够比他们的前辈更进一步的人手里。大学最重要的职责,就在于发现这些人,爱护这些人,并培养他们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自己事业的能力"。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在我看来,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培养出一流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决定了一所大学的高度。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注重人的全面成长,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育人过程中,价值引导是第一位的,是育人的根本。知识和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公平、正义,是关爱他人、社会、自然等价值取向以及勇气、毅力、自信和团队精神等人格品性。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品性的养成,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大地发挥效用。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一论点。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朝气和活力是青春的标志,青年时代是人生创新潜能最丰沛的阶段。大学要呵护、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为学生追求高远的学术志趣和人生理想创造条件。创新创业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善于创新、勇于创业。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一所大学的办学视野决定了她所培养的人才的视野,大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他们尊重不同文化,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心怀人类福祉、关注人类发展的共同命题。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大学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决定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要通过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标准,努力激励青年教师成长,推动高水平教师上讲台,进一步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的文化氛围,激励教师潜心学术研究、专心教书育人。1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载体(zǎi)B.屹立(yì)C.福祉(zhǐ)D.氛围(fēn)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坚韧∶坚固有韧性。B.三位一体∶三个人联成的一个整体。C.丰沛∶充足。D.无与伦比∶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13.下列关于文章第一、二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文化塑造品格,悠久的历史增强自信,不断指引着我们前行。B.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C.克拉克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大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延续性的机构之一,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D.大学只要有文化底蕴,就可以屹立于世界大学之林。14.下列关于文章第三、四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的价值不在于传承文化,而在于塑造未来。B.赫胥黎认为大学的重要职责在于发现那些对于自然的解释能够比他们的前辈更进一步的人,并日爱护这些人。C.育人的根本是能力地培养。D.只有知识和能力更大地发挥效用,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5.下列关于文章最后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时代是人生创新潜能最丰沛的阶段。B.大学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提供追求学术的良好环境。C.大学要不断拓宽办学视野,才能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D.教师队伍的素质影响并决定着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历史上最有延续性的机构是大学,其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具有坚韧恒久的生命力。B.当代大学应该注重积淀属于自己的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将难以成为卓越的大学。C.一流的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大学所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人才培养的成就。D.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由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推动教师的发展。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的未来掌握在比前代更进步的一代人手里,由此看来,怎样培养青年比培养怎样的青年更重要。B.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需要大学在全面成长、创新精神、全球视野三方面理念的指引下进行实践探索。C.教育的重心是养成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品性,知识和能力发挥效用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必要前提。D.只要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的良好氛围,就能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和发展使之专心教书育人。18.下列选文中的语句,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A.大学B.论大学C.大学的重要性D.大学的价值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蕨,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9.下列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伛偻(yǔ)B.酒冽(liè)C.野蔌(shù)D.觥筹(gōng)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B.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C.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D.颓然乎其间者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野芳发而幽香C.饮少辄醉D.山间之四时也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蟹六跪而二螯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泉香而酒冽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名之者谁C.自号曰醉翁也D.往来而不绝者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全文贯穿一个"乐"字,表现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与民同乐"的情怀。B."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C.文章中"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D.文章通过动静对比和色彩对比,描绘了醉翁亭的优美景色。四、作文(60分)25.请以"超越极限,展现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参考答案】语文押题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答案速对∶1-5BAADC6—10DCAAB11-15ABDBA16-18ABD19-24CDCBDD答案解析∶1.BA【解析】B.顶梁柱;C.鞭答;D.结草衔环。3.A【解析】凯旋∶指被派出去的军队、组织、机构或人圆满地完成所指派的任务后载誉归来。胜利∶指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跟"失败"相对);也指工作、事业达到预定的目的。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言辞,隐晦的批评。微言∶常常与大义连用,表示深奥的道理和精微的语言。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偶尔∶间或;有的时候,一般指隔着三五天。句①强调的是"一个人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语境义指"一个人去奋斗、追求又要取得胜利",用"凯旋"更好;句②强调的是"大家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之重的态度",语境义指"大家对这件事的批评态度",用"微辞"更好;句③强调的是"樵夫在不经意间发现",语境义没有间或的意思,用"偶然"更好;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4.D【解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现也泛指平时长期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姜还是老的辣∶比喻老年人有经验,办事老练,不好对付;比喻人在某方面有资历有经验,办事稳重老练;也可比喻事物在某方面发展成熟,或较为完善。但是不是特指老年人,年长者。安于故俗,溺于旧闻∶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句子表达的是高三学生勤奋好学,而非警惕。5.C【解析】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使用错误。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使用错误。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是贬义词。鼎力相助∶敬辞,全力相助,用在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时。使用错误。6.D【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改为"一个地方应变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是否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是否合理和领导人是否智慧"。B项,搭配不当,"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中的"推进"改为"推行"。C项,缺少宾语,第一个"是"后缺宾语,在"实现河南崛起"后加宾语"的关键时期"。7.C【解析】通读语段可知核心词是"知行合一"。首先要提出"知行合一"的起源,即③中"知④以…为题的题目名称。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④中分别解释"知"、"行"的概念,是对③的补充说明,故④在③后。②是对"知""行"关系的阐述,强调"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④中分别解释"知"、"行"的概念联系紧密,故②在④后。⑥强调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紧承②中"在王守仁看来",故②⑥排在一起。⑤中"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是对"知行合一"概念的补充说明,①是对"知"行"统一必要性的认可,⑤和①将"知行合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层面进行论述,且①是全段的总结,"知""行"结合方为"善",故⑤在①前。因此,最恰当的排序顺序是③④②⑤①.8.4【解析】B项,拟人。C项,拟人。D项,比喻。9.A【解析】B项,"文艺心理学"是讲座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C项,句末问号改为句号,有疑问词但是不是疑问句。D项,"一般能生三、四个"中的顿号去掉,"三四个是概数,数字间不加标点符号。【考点辨析】用双引号,不用书名号的常见例子∶①建筑物的名称;②课程的名称;③活动的名称;10.B【解析】杜牧是唐朝的。11,A【解析】载体(zai三声)12.B【【解析】B项,三位一体∶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文章中是"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是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不是三个人联成的一个整体。13.D【解析】"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好的大学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缺乏文化底蕴的大学无以为卓越。一所大学正是凭其独特的文化而屹立于世界大学之林"。因此D项不正确。14.B【解析】A项,原文中是"大学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文化,同时也在于塑造未来"。可知,传承文化和塑造未来都是大学的价值。C项,原文中是"在育人过程中,价值引导是第一位的,是育人的根本"。可知,育人的根本是价值塑造,不是能力培养。D项,原文中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大地发挥效用"。可知,因果颠倒。因此B项正确。15.A【解析】青年时代才是人生创新潜能最丰沛的阶段。16.A【解析】A项,"人类历史上最有延续性的机构是大学"曲解文意,原文为"大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延续性的机构之一"。17.B【解析】A项,"怎样培养青年比培养怎样的青年更重要"错,根据原文"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拥有怎样的未来,取决于今天我们培养怎样的青年,取决于我们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可知。C项,"知识和能力发挥效用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必要前提"错,根据原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知识和能力"更大地"发挥效用的必要前提。D项,"只要…就能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和发展使之专心教书育人"错,根据原文可知,前后分句应为必要条件,"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故选B。18.D【解析】根据文章中的第3段中,"大学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文化,同时也在于塑造未来。"可知本文的题目D项最合适。19.C【解析】野蔌(su四声)20.D【解析】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21.C【解析】】A.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B.芳∶古义∶花朵;今义∶芳香。D.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2.B【解析】例句∶表并列A项,表承接B项,表并列C项,表转折D.项,表递进23D【解析】A项,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B项,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C项,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D项,绝∶断。句子翻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D【解析】文章没有运用色彩对比。作文超越极限,展现自我我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