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脂质化学_第1页
第3章 脂质化学_第2页
第3章 脂质化学_第3页
第3章 脂质化学_第4页
第3章 脂质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脂质化学

(ChemistryofLipid)

主讲教师:吴海歌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本章内容第一节概

第二节脂肪、脂肪酸第三章甘油磷酸酯类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第四节鞘脂类第五节固醇(甾醇)类第六节生物膜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本章要求1.对脂肪的结构与性质进行全面掌握;2.联系单脂(如脂肪)结构学习复脂;3.对磷脂和固醇的基本结构作深入了解;并进一步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与生物膜的关系。4.对于脂肪、磷脂、糖脂、固醇及其酯的结构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并掌握。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第一节概述脂质的化学概念:化学组成:C、H、O;有的含:N、P、S化学性质:被碱水解产生醇和脂肪酸脂质的特点: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丙酮等非极性有机溶剂。由脂肪酸与醇脱水缩合而成;具有氧化供能、组织构造、修补组织等功能。家族成员——脂肪(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磷脂、类固醇等。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一.脂质的概念及分类1.脂质(lipid)——动植物油质。如:食用油动物油:猪油、牛羊油、鱼肝油、奶油等;植物油: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棉籽油、橄榄油等;工业、医药用油如:蓖麻油、麻仁油、红花油、橄榄油等。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脂质的分类(1)单纯脂质:

pp.79

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分类:三酰甘油(甘油三酯、脂肪)、蜡;三酰甘油: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组成;分为脂、油

脂:室温为固态,由甘油与3个脂肪酸缩合而成的甘油三酯;称脂肪、真脂或中性脂。动物脂肪含较多饱和脂酸。

油:室温为液态,称脂性油或植物油。是植物脂肪,含较多不饱和脂酸。蜡:长链脂肪酸与长链醇或固醇缩合而成的酯。如虫蜡、蜂蜡等。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复合脂质: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含有其他非脂分子的成分。分类:磷脂、糖脂磷脂:甘油(或鞘氨醇)+脂酸+磷酸+含氮碱(胆碱、乙醇胺)分类:甘油磷脂、鞘磷脂糖脂:甘油(或鞘氨醇)+脂酸+糖分类:甘油糖脂、鞘糖脂。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3)衍生脂质:由单纯脂质和复合脂质衍生而来或与之关系密切,但也有脂质一般性质的物质。取代烃:脂肪酸及其碱性盐和高级醇,少量的脂肪醛、脂肪胺、烃;固醇类:包括固醇、胆酸、强心苷、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萜:包括许多天然色素、香精油、天然橡胶等;其他脂质:维生素A、D、E、K,脂酰CoA,脂多糖、脂蛋白等。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归纳:

pp.79脂质(脂酸与醇或鞘氨醇缩合)单纯脂质复合脂质脂肪:脂:室温为固态脂肪;油:室温为液态脂肪;蜡:高级脂酸与高级一元醇缩合生成的酯。例如胆固醇脂磷脂:含磷酸、胆碱或胆胺的单脂衍生物。分类:甘油磷脂、鞘磷脂;糖脂:含糖的单脂衍生物。分类:N-乙酰鞘氨醇糖脂、甘油醇糖脂。固醇:高级一元醇衍生脂质取代烃、萜、脂溶性维生素等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也可通过皂化形式进行分类可被碱水解生成皂(脂酸盐)的称为皂化脂质;不能被碱水解生成皂(脂酸盐)的称为不可皂化脂质;类固醇和萜是两类主要的不可皂化脂质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也可根据在水中和水界面的行为将其分为:极性脂和非极性脂pp.80脂质的物理分类类型界面性质容积性质非极性脂质不能分散形成单分子层不容极性脂质

Ⅰ类:不溶性非膨胀两亲脂能分散形成稳定的单分子层不溶或溶解度很低Ⅱ类:不溶性膨胀两亲脂能分散形成稳定的单分子层不溶,在水中膨胀形成液晶

ⅢA类:能形成液晶的可溶性两亲脂能分散形成不稳定的单分子层,因为可溶于水基质可溶,当浓度高于cmc*时形成微团,低于该浓度时形成液晶

ⅢB类:不能形成液晶的可溶性两亲脂能分散形成不稳定的单分子层,因为可溶于水基质可溶并形成微团,不形成液晶cmc*——临界微团浓度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二.脂质的主要生物学功能:pp.80贮存脂质、结构脂质、活性脂质功能总结如下:①氧化供能:38kJ/g(≈9Kcal/g),是糖、蛋白的2倍以上;②保护及御寒:防水、润滑、防止机械损伤及保温作用;③促进脂溶性物质的溶解和吸收:如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等;④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酸——人和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⑤磷脂和糖脂:构成生物膜和某些生物大分子的组分;⑥细胞表面脂质:与细胞识别、种属特异性及组织免疫性等关系密切。⑦萜类及类固醇类:具有某些维生素和激素功能。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本章内容第一节概

述第二节脂肪、脂肪酸第三章甘油磷酸酯类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第四节鞘脂类第五节固醇(甾醇)类第六节生物膜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第二节、脂肪酸(FA)

pp.82①自然界脂酸通常由4C-28C构成,多为偶数C,如16C(软脂酸)、18C(硬脂酸)。②分类:饱和脂酸、单不饱和脂酸、多不饱和脂酸、含羟基、酮基和环烷基脂酸。pp.83表2-2饱和脂酸:熔点高,常温下为固态。不饱和脂酸:含双键(可含1-6个不等),顺式多见(表示方法:顺式:cis,c;反式:trans,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t)熔点较低,常温下为液态。哺乳动物可合成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软脂酸(16C)

硬脂酸(18C)

(乳脂中多为小于12C脂酸)①饱和脂肪酸②不饱和脂肪酸——含双键的脂酸含1个双键(油酸,18C一烯酸)含2个双键(亚油酸,18C二烯酸)含3个双键(亚麻酸,18C三烯酸)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20C四烯酸)脂肪酸③单不饱和脂酸④多不饱和脂酸食物油最佳配比=①∶③∶④=1∶1∶1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脂肪酸的命名

pp.82-85表2-2每个脂肪酸有:通俗名、系统名、简写符号。通俗名称:如:亚油酸;系统名称:十八碳二烯酸(全顺);简写符号:①18:2(9,12)(从COOH末端计数)②18:2△9c,12c(从COOH末端计数)③ω-6系列(18:2ω-6)(从-CH3末端计数)ω-6△9c,12cCH3-(CH2)3-(CH2-CH=CH)2-(CH2)7-COOH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简写符号规则(**双键位置由COOH开始排列为△-简写法双键位置由-CH3碳开始排列为ω-系列)棕榈酸(软脂酸):0-十六碳酸;16:0ω-?油酸:9-十八碳一烯酸(顺);18:1△9cω-?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顺,顺)

18:2△9c,12cω-?亚麻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全顺)

18:3△9c,12c,15c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ω-?花生四烯酸: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全顺)

20:4△5c,8c,11c,14cω-?

pp.88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羧基)(碳氢链)9饱和脂酸及不饱和脂酸结构名称及简写?9-十八碳一烯酸(顺)18:1(9)或18:1△9c十八碳饱和脂酸酸18:0

要求:掌握△-法和ω-法两种简写和命名法!!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物质饱和脂肪酸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必需脂酸pp.88

——机体生长必需,体内不能合成的脂酸。人体必需脂肪酸:

α-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α-亚油酸(ω-6成员)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可转变为γ-亚麻酸,且可进一步转化为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所必需;且是合成某些生理活性脂质的前体;若发生亚油酸缺乏症,则应从膳食中获取γ-亚麻酸或花生四烯酸。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α-亚麻酸(ω-3成员)由膳食提供时,人体可合成ω-3系成员,如:20:5烯酸(EPA)、22:6烯酸(DHA);眼视网膜和大脑皮层中特别活跃。大脑DHA一半来自于出生前,一半来自于出生后。可见,ω-3脂质对孕期和哺乳期十分重要。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人体内ω-3、ω-6PUFA不能相互转换。ω-6PUFA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ω-3PUFA能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膳食中若缺乏ω-6PUFA将导致皮肤病,若缺乏ω-3PUFA将导致神经和视觉疑难症,和心脏病。并且PUFA缺乏可引起生长停滞,生殖衰退和肝肾功能紊乱。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

脂肪:真脂、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

一、脂肪的结构pp.911分子甘油的3分子羟基分别与脂肪酸的羧基脱水缩合成酯(如图)。

R1R2R3——相同(单纯酯),不同(混合酯)第三节三酰甘油和蜡酯键酯键酯键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pp.93三酰甘油的立体模型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三、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pp.93(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中性非极性分子。有旋光性,密度小于1;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二酰甘油由于分子中有一游离羟基,故有一定的极性,可形成高度分散的小微粒,称为微团。动物脂肪(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常温下固态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常温下液态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化学性质pp.93①由酯键产生的性质a.水解反应

在酸、碱或脂肪酶的作用下,三酰甘油逐步可被水解成二酰甘油、单酰甘油,最后彻底水解成脂酸和甘油。三酰甘油二酰甘油单酰甘油二酰甘油单酰甘油甘油碱碱碱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皂KOH甘油b.皂化反应pp.94酸水解可逆,碱水解因生成盐不可逆。所用的碱如果为NaOH或KOH,生成的脂肪酸盐为皂。甘油与皂均可溶于水,皂+无机盐→沉淀↓(称盐析);甘油可通过蒸发或减压蒸馏进行分离。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3×56×1000皂化值脂质平均相对分子量=皂化值意义:判断脂质平均相对分子量。油脂中脂酰基相对分子量越小,每克油脂水解所需KOH的毫克数越多,皂化值越大。即:皂化值与平均相对分子量成反比所以通过皂化值,可初略地判断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pp.94皂化值——完全皂化1g油脂所需KOHmg数。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②氢化及卤化作用pp.95含有双键的三酰甘油,可与H2和卤素等起加成反应,称为油脂氢化和卤化作用。氢化作用可防止油脂酸败的作用(抗氧化作用)。碘值(iodinenumber)——100g油脂卤化所吸收I2的克数。用于测定油脂不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碘值越高。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③乙酰化作用pp.95脂肪酸中含羟基的油脂可与乙酸酐或其他酰化剂反应生成乙酰化酯或相应的酰化酯。乙酰化值:lg乙酰化的油脂分解出的乙酸用KOH中和时,所需KOH毫克数。乙酰化值意义:确定分子中羟基含量。④氧化与酸败作用pp.95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可被氧化,生成小分子醛酮,产生难闻臭味,——油脂的酸败。酸值: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酸所需的KOH毫克数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本章内容第一节概

述第二节脂肪、脂肪酸第三节甘油磷脂类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第四节鞘脂类第五节固醇(甾醇)类第六节生物膜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第三节

甘油磷脂类(一类复脂)pp.103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一、甘油磷脂的结构(如下图)非极性尾非极性尾极性头部1CH2OCORR2OCO2CH3CH2—O—O-O-P—O—XL-型天然磷脂均为L-型★磷脂具有两亲性→水相中自发形成脂膜或脂质体。

X——含有羟基的含氮化合物或醇类衍生物。

2C位-OH在左侧,为L-型;在右侧,为D-型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两性分子在水中表现(单分子膜)(单分子胶囊)(双分子膜)脂质体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胆碱

乙醇胺丝氨酸肌醇甘油磷脂酰甘油磷脂脑磷脂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pp.104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1.α-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

pp.105α-型:指磷脂酰胆碱中的磷酸基在1或3位。312αβ+α(卵磷脂)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其中脂酸(FA)常有软脂酸(16碳酸)、硬脂酸(18碳酸)、油酸(18:1△9c)、亚油酸(18:2△9c、12c)、亚麻酸(18:3△9c、12c、15c)和花生四烯酸(20:4△5c、8c、11c、14c)等。天然卵磷脂常是含不同脂酸的磷脂酰胆碱的混合物。动物脏器中含量多。

性质:白色蜡状,低温下可形成结晶,吸水变成棕黑色胶状物。不溶于丙酮;但溶于乙醚及乙醇。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pp.106结构:分子中FA有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及少量花生四烯酸。来源:脑组织和神经组织中,心脏、肝脏等组织中也有存在。性质:不稳定,吸水氧化→棕黑色;不溶于丙酮及乙醇,但能溶于乙醚。H3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

3.磷脂酰丝氨酸

4.磷脂酰肌醇

pp.106

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中。参与激素信号放大作用。血小板中带负电荷的酸性磷脂。称血小板第三因子。当血小板激活时,其转向外侧,作为表面催化剂,与其它因子共同使凝血酶原激活。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二、甘油磷脂的理化性质1)物理性质两性化合物——含2条疏水脂酰基长链(尾部)及一个亲水磷酸或极性取代基团(头部),故称两亲性化合物。水溶液中,亲水头部趋向水相,疏水尾部则相互聚集,形成微团或双分子层。溶解性能:均为白色蜡状固体,溶于含少量水的非极性溶剂中。氯仿-甲醇混合溶剂很容易将其提取出来。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甘油磷脂化学性质①水解作用在弱碱溶液中,水解生成脂酸盐和甘油磷酸胆碱。例如:在强碱溶液中,水解生成脂酸盐、乙醇胺和磷酸甘油(与所有的酯键全断开)。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②氧化作用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可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最终形成黑色过氧化物的聚合物。③酶解作用甘油磷脂受各种磷脂酶(phoSpholipase,PLA)催化分解。如下图。磷脂酶对磷脂的水解作用A2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本章内容第一节概

述第二节脂肪、脂肪酸第三章甘油磷酸酯类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第四节鞘脂类第五节固醇(甾醇)类第六节生物膜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第四节鞘脂类pp.107——由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1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极性头基团组成。鞘脂类鞘磷脂鞘糖脂酸性鞘糖脂(神经节苷脂类)中性鞘糖脂(脑苷脂类)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结构:鞘磷脂中鞘氨醇通过酰胺键与脂肪酸连接,此结构称为神经酰胺——鞘磷脂的母体。其中脂肪酸可以是十六碳、十八碳、二十碳、二十四碳不饱和脂肪酸。端羟基与磷酸及其衍生物脱水缩合,形成磷脂。物理性质:白色晶体,稳定,不溶于丙酮、乙醚,而溶于热乙醇,具两性解离性质。鞘磷脂是高等动物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1.鞘磷脂2H鞘氨醇神经酰氨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神经鞘磷脂

——含鞘氨醇的磷脂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胆碱)(单、多聚糖)贮脂(中性脂)膜脂(极性脂)(甘油三酯)(甘油磷酯)(鞘磷脂)(鞘糖脂)(磷酯)(糖酯)(胆碱)Choline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第五节固醇(甾醇)类

pp.114(一)胆固醇结构★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有游离型及酯型两种形式。★固醇类均为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通常与二氢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同时存在。★来源:动物胆固醇主要是,以脑、神经、肾上腺丰富,其次肝、肾、脾和皮肤及脂肪等组织;植物主要是豆固醇和麦角固醇,也叫甾醇。(具体见下图)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胆固醇分子结构非极性烷基侧链极性头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胆固醇)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二)胆固醇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斜方晶体,无味、无臭,熔点为148.5℃,高度真空条件下能被蒸馏。两亲分子,但极性头极小(C3-OH),非极性部分极大且具刚性,水溶性较差。易溶于乙醚、氯仿、苯、丙酮、热乙醇、乙酸乙酯及胆汁酸盐溶液中。介电常数高,是不良导电。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胆固醇的化学性质①C3上的羟基易与高级脂肪酸(如软脂酸、硬脂酸及油酸等)结合形成胆固醇酯。②双键可与氢、溴、碘等发生加成反应。③可被氧化成一系列衍生物。④与毛地黄糖苷结合而沉淀,这一特性可以用于胆固醇的定量测定。⑤胆固醇的氯仿溶液与醋酸酐和浓硫酸反应,产生蓝绿色产物。可用于鉴定固醇类化合物。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三)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1)转化为胆汁酸在肝中转化成胆汁酸,是胆固醇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①初级胆汁酸肝细胞可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如:胆酸和鹅脱氧胆酸。游离胆酸、鹅脱氧胆酸可与甘氨酸及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初级胆汁酸结合型初级胆酸甘氨氮酸牛磺鹅脱氧胆酸127373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②次级胆汁酸:结合型初级胆汁酸随胆汁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成:7-脱氧胆酸和7,12-二脱氧胆酸(石胆酸)为次级胆汁酸。◎胆汁酸盐是良好的乳化剂,能使油脂乳化成微粒,利于油脂的消化和吸收。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3)转化为7一脱氢胆固醇皮肤细胞中的胆固醇可被氧化为7一脱氢胆固醇,后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促进钙磷吸收,增加骨骼生长。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补充VD前后的状态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第六节血浆脂蛋白简介pp.116脂蛋白——脂质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是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血浆脂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的脂质融合蛋白质(载脂蛋白或脱辅基蛋白);细胞脂蛋白细胞膜系统中与脂质融合的蛋白质。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血浆脂蛋白:由脂质和不同比例的载脂蛋白结合;根据大小和密度分为4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等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其大小和密度均不同,可以用超速离心法(按密度)或用电泳法(按泳动率)进行分离。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脂蛋白的功能特点CM——主要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VLDL——由肝脏运载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IDL——一部分被肝细胞吸收,其余部分转变为LDLLDL——血液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向外围组织转运HDL——肝、小肠合成。主要转运磷脂及胆固醇临床检验:血浆胆固醇增高:可能使LDL、VLDL或HDL↑血浆TG增高:可能使VLDL与CM增多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血浆脂蛋白结构pp.118一种球形颗粒。组成部分:有一个疏水脂的核(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一层极性脂(磷脂和游离胆固醇)与载脂蛋白参与的外壳(单分子层)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载脂蛋白的主要功能:疏水脂质的增容剂;脂质蛋白受体的识别部位(细胞导向信号)临床研究表明:脂代谢不正常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血浆LDL↑、HDL↓的个体易患心血管疾病。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第七节生物膜pp.589

——将细胞或细胞器与其环境分开的膜。结构:电镜下形态类似,厚度约6~10nm的脂双层结构。糖脂寡糖链膜周边蛋白磷脂胆固醇膜内镶嵌蛋白疏水的α螺旋脂链蛋白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一)膜的主要化学组成1.膜脂:主要是磷脂、固醇和鞘脂。2.膜蛋白3.糖脂4.金属离子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不同的膜其蛋白质和脂质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糖脂蛋白质胆固醇磷脂几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pp.589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

(1)膜脂◎膜脂约占细胞的总脂质的40%,磷脂和糖脂是大多数细胞膜的共有成分,以磷脂为主。细菌细胞90%的磷脂位于细胞膜上。◎磷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等;◎糖脂:脑苷脂为主;◎胆固醇:真核细胞膜(如上图)。红细胞和肝细胞含胆固醇较高。◎原核细胞膜不含胆固醇。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膜蛋白①类型:单纯蛋白和结合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和部分脂蛋白);②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外周蛋白:范氏引力、离子键与膜疏松结合,易脱落;内在蛋白:蛋白质镶嵌或穿过膜,膜蛋白质均有可移动性。依靠疏水键、离子键与膜紧密结合;只有经过强烈的化学处理、去垢剂等作用才能脱落,◎去垢剂:离子型去垢剂(SDS);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二)膜的功能1.物质传递;2.内容物的保护、分区;3.信息传递、神经传导;4.细胞识别;5.能量转换(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6.蛋白质合成与运输(粗面内质网膜);7.物质的内部运输(高尔基体膜);8.核质分开(核膜);9.细胞免疫;10.代谢调控;11.激素和药物作用;12.肿瘤发生发展均与生物膜密切相关。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结构要点:1.膜——极性脂质双层结构;2.具有流动性;3.含内嵌蛋白,“溶解”于脂双层中心疏水区域;4.含外周蛋白与脂双层极性头部连接;5.脂双层之间、膜蛋白与脂双层之间无共价结合;6.膜蛋白可作横向运动。(S.J.Singer,G.Nicolson,1972)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三)生物膜的特性pp.5961.不对称性膜的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在膜两侧分布都是不对称的。结果导致膜两侧电荷数、流动性等的差异。膜脂质的不对称分布、膜蛋白的定向分布对膜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2.生物膜的流动性

pp.596

——指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状态膜脂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磷脂不饱和脂肪酸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流动性越大。如:液态膜(溶胶)→固态膜(凝胶)(如图)。液态(溶胶)

:高温尾部变软,膜变薄,流动性好,侧向扩散性强。固态(凝胶)

:低温尾部变硬,膜较厚,流动性小。相变温度(约10~25℃)

BioengineeringCollegeDalianUniversity相变温度(Tc):物质的相变温度。如:液态→固态;或固态→液态的温度变化脂双层的流动性对Tc的依赖性影响因素:磷脂极性头部基团的性质、脂酰基尾链的长度以及不饱和程度;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Tc越低→越易相变不同的膜,组成不同,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